近年來,上海市科委、上海市閔行區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學三方定期會商、通力合作,在閔行南濱江區域大力推動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在此過程中,誕生了一批集聚創新活力的科創載體,「零號灣」國家雙創示範基地便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載體之一。據悉,在協力完善規劃布局、全力推進載體建設、努力提升創新生態、大力改善周邊配套和著力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等一攬子舉措後,「大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這一全球領先科技創業園正加快成型。
按「CTO」布局梯次展開
「零號灣」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最初於2015年由上海交大、閔行區政府、上海地產集團三方合作建立。自誕生至今,零號灣持續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截至2019年底,累計孵化項目620個,在孵企業460家,項目融資總額超過12億元,大部分是上海交大校友、師生創業企業。可以說,零號灣成功開闢了一條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成果轉化通道。如今的零號灣已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載體,也是閔行科創的一張名片。
為了放大「零號灣」品牌效應,加快區域整體轉型,引領上海雙創升級,上海市科委、閔行區和上海交大聯手,在以滄源路、劍川路為主軸的「T字形」地帶打造零號灣升級版「大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目標是打造國際科技成果的轉化地、「硬科技」創業的優選地、高品質生活的示範地。
閔行區濱江管委辦主任、上海南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餘建源告訴記者,大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將堅持國際化、高品質,全面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優化科技創新基礎,提升協同創新水平,建設優勢明顯、特色突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創新策源新高地。面向全球、面向未來,聚焦醫學創新及醫療機器人、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先進產業,構建功能全面、技術領先的創新產業生態體系,勇當上海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排頭兵。未來的大零號灣,將成為黃浦江上的新外灘、上海城市的新中心、全球創新創業的新港灣。
閔行區副區長吳斌表示,將來「T」型區域的雙創集聚效應還將進一步放大。按照上海市黃浦江兩岸規劃,閔行南段的濱江岸線將以科創和高科技為主題,以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為核心的區域高新技術產業將進一步集聚,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航母。
據悉,整個大零號灣將按照「CTO」的布局展開。「C區」:以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為支撐,兩所高校將作為區域創新策源的硬核,著力增強創新策源與成果溢出能力。「T區」:沿劍川路-滄源路1.3平方公裡的「T字形」街區緊鄰交大,是建設大學科技園的優選。重點布局高校溢出的醫療機器人、人工智慧、新材料等具有國際化水平的研發和轉化平臺,集聚高水平、專業化的科技服務機構,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O區」:即整個集聚區的17平方公裡,重點承接「T區」成長壯大的企業和產業溢出,著力完善產業配套和城市配套功能。依託劍川路、濱江兩條創新發展帶,為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化項目落地提供空間載體。
下一步, 閔行區還將按照「CTO」的整體布局,進一步整合空間資源,聚焦五大重點區域加快載體拓展。除了「T區」外,還將加快建設智能醫療產業基地,有效承接健康醫療項目;加快轉型常青工業園,在園區內專設交大、華東師大區塊;推動紫竹研發二期基地建設;推動江川濱江區域轉型,以歷史及工業遺產再生、老閔行歷史記憶重塑和南部濱江新風貌為主體,打造創新產業、科創休閒、文化創新「三創」融合的黃浦江「新外灘」。
科創資源加快落地生根
如今,在這個環交大、華東師大、紫竹高新區的「T」型區域內,一個開放式的雙創街區已逐漸成型。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飛馬旅康養創新產業園陸續揭牌開園;上海智能醫療創新示範基地、華誼智慧天地項目、交大科技園創想600、龍湖藍海引擎等項目即將建設。
交大科技園創想600是這批科創載體中的典型項目。2019年7月,由上海南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上海交大科技園有限公司、上海閔行房地(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在區域內成立上海交大國家大學科技園閔行園區。上海閔行交大科技園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史傑告訴記者,目前交大科技園公司在「T」型區域運營管理的面積已達6萬平方米,初步形成以小零號灣科創園為高校師生創新創業基地、以劍川路600號為學生低成本創業專屬平臺、以劍川路950號為高校教師成果轉化基地、以龍湖黃二村園區為中試基地的格局,已有效承接交大師生創新創業項目30餘個。
據悉,上海市科委、閔行區和上海交大三方共同組成課題研究組,成立了大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建設聯席會議,組建了工作推進組,形成了「大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建設方案。目前整個地區的產業空間載體已逐步騰挪出來,產業資源也逐漸集聚,地區形象得到較大提升,整個地區呈現出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我區專門成立國資平臺公司南濱江公司,全面對接區域內高校、院所、企業,重點落實載體建設、功能完善、環境提升任務。截至目前,重點推進了五個方面的工作。」閔行區政府相關工作人員說。具體來看,這五個方面的工作主要為:協力完善規劃布局,全力推進載體建設,努力提升創新生態,大力改善周邊配套和著力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
升級集聚區配套政策
事實上,為建設成科技成果轉化高地,閔行區在政策上對零號灣的「服務」不可謂不大。據了解,2016年以來,閔行區相繼制定出臺創新創業人才、眾創空間、成果轉化、引導資金、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金融產業、文創產業、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等10個專項政策。此外,閔行區科技服務中心已入駐零號灣區域,零距離開展科創服務;閔行南部科創公共服務中心也將於年內建成,通過改造劍川路940號,新增2萬平方米空間,統籌行政服務、人才服務、金融服務等各類功能入駐。
上海祥耀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由國家千人計劃團隊創立的創新型生物醫藥研發公司,團隊來自華東師大,可以高通量研發高活性的抗體候選藥物。公司總經理趙文祥表示,園區為企業提供了工商註冊、政策對接、融資渠道拓展的一站式服務,他切實感受到閔行區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也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
在閔行區政府相關工作人員看來,「大零號灣」資源稟賦獨特,創新要素齊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和產業輻射力較強,優勢明顯、特色突出,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作為上海創新策源高地,為加快提升集聚區的集中度、顯示度和貢獻度,「大零號灣」還需在工作架構、國資參與、用地、政策等方面進一步升級。
「『大零號灣』的區域目標是打造科技成果的轉化地、『硬科技』創業的優選地、高品質生活的示範地和產城融合的新高地。此外,還包括輿論環境等軟環境的培育。」閔行區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據悉, 各種主題活動正在持續推升大零號灣的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