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批評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選擇一個時間坐在一起,開誠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藉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
在平等交流之後,孩子如果認識到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於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
這幾個時間點切莫批評教育孩子
教育與監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有些時間父母不應該批評教育孩子。
一 是早上出門時
一日之計在於晨,父母要幫助孩子懷著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溫馨地與孩子道別,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開始就受氣。
二 是一起吃飯時
很多父母平時不抽時間陪孩子,只有吃飯時專心面對孩子,看到孩子有什麼問題,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麼問題,就開始教育孩子。
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慾,破壞本來寧靜的家庭時光,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三 是父母脾氣變壞時
父母脾氣已經很壞,很容易一張嘴就罵人,結果傷了孩子,也損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愛形象。此時,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氣和後再開口。
四 是發生直接衝突時
孩子說好晚上8點回來,結果10點才回來。父母早已窩了一肚子火,這時如果開口,必然發生直接的衝突。倒不如把事情壓後,等第二天再聽孩子解釋。而且,父母表現了寬容與大度,會讓孩子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借鑑:古人批評孩子也講時機
古人對批評教育孩子的時機也很講究,他們認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過錯的時候,不應該責備。
清人陳繼儒認為「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他認為以下七種情形不宜批評孩子:
第一,「對眾不責」,即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第二,「愧悔不責」,即慚愧後悔不責備孩子。
第三,「暮夜不責」,即夜晚不責備孩子。
第四,「正飲食不責」,即吃飯時不責備孩子。
第五,「正歡慶不責」,即正在歡慶時不責備孩子。
第六,「正悲憂不責」,即正在憂傷時不責備孩子。
第七,「疾病不責」,即正在患病時不責備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適的時間與合適地方採用合適的方法教育批評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評的效果自然好。
給爸爸媽媽的3句忠告
ღ 成長比成功重要——輸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現在的父母有個奇怪的現象,什麼都替孩子幹,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念書。
我組織夏令營,一個很小的孩子看著煮雞蛋發呆。
我說「你不愛吃嗎?」「愛吃!」「那你怎麼不吃呢?」「這雞蛋跟我們家雞蛋長得不一樣!」「你們家雞蛋長什麼樣?」「我們家雞蛋是白的、軟的,這雞蛋太硬咬不動!」
後來一問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沒見過家人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擺好了切成四塊放在面前吃。
所以別老預設結果,而要重視成長過程,走好腳下的路,輸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ღ 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只對孩子付出愛,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只會一味索取。
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捨不得動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別動!」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
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ღ 對話比對抗有效——別跟孩子「較勁」
高年級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不成熟的時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對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強,心靈的大門只朝著同齡人開放,這時候他特別需要心靈關懷,需要理解。
一起學習如何正確表揚孩子吧
一、更具體的表揚
仔細考慮一下你想讓表揚傳遞出什麼信息?通常表揚是為了鼓勵更多的好行為,所以表揚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一直都在幫媽媽搬東西,很辛苦哦!」「你自己穿上了鞋!」「這幅畫你很認真地畫了一個上午!」而不是全部籠統地說:「你幹得好!」「你真棒!」
二、強調努力的表揚
最有效的表揚注重事情的過程和為之付出的努力,而不僅僅是結果,對結果進行表揚沒有太大價值。有效的表揚將鼓勵孩子向前進,他能夠學會自我激勵,而不是為了你的肯定去做什麼事,這樣的表揚是對孩子真正的鼓舞,如:「哇!你把房子修得好高!你可以把這麼多石塊兒壘得這麼整齊!」
三、以「你」開始的表揚
這樣說可以幫助孩子審視自己,為自己的成績感到驕傲。對孩子來說,成就感和自豪感能促使孩子不斷努力,以獲得成功。
四、強調效果的表揚
如果孩子幫助了別人,表揚的重點可以放在那些事情產生的效果上,比如「你把卡車給果果玩,你看,他看上去開心極了。」
五、有預期的表揚
「我一叫你,你就來我這邊,這能幫我節省很多時間。」這樣一說,孩子就不好意思聽見你叫而沒有反應了。
六、不添加主觀判斷的表揚
「你畫的鳥像是要從紙上飛出來了」比「我喜歡你畫的鳥」更好。孩子需要通過表揚,對自己做的事情感覺良好,而不是對媽媽的稱讚感覺良好。
七、問句式的表揚
有時候,你體貼的問話比任何表揚都能透露出你對孩子喜歡、對他做的事情的尊重。這種問話體現出來的關心,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獎賞:「這座城堡的哪個部分是最難修建的?」或者:「你的畫裡面,你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
八、減少「很好」「真棒」這類的表揚
這樣簡單的表揚,很多時候都是我們成人不自覺地敷衍孩子的方式,充其量它是一種判斷式的表揚而已。而這種判斷式的表揚,會忽略孩子的具體能力,過於頻繁的話,還會讓孩子沉溺於這樣一種感覺:我做什麼事都很棒,我太完美了。
久而久之,孩子總是依靠大人來告訴他對錯好壞,並習慣於取悅大人,迎合大人的期望。他衡量自己的價值會變成「能不能讓別人高興」。
也就是說,判斷式的表揚會讓孩子過分在意外在認可,但內心做事情的熱情沒有得到激發,不懂得自我激勵。孩子有必要學習成為自己的判斷者,做自己的「拉拉隊長」,自己的主導者。
別只盯著別人家的孩子,大膽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也非常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