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上班族來說,社保是每月必有的一項福利,大家都知道參加社會保險後,只要繳費滿15年,退休後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但是對於退休後究竟可以領多少錢,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還太年輕,所以就不求甚解。
那麼社保交滿15年每月領多少錢?事關你後半生的福利,這個一定要會算。
我們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是有個人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組成的。
養老金計算公式:
每月到手的養老金=月基礎養老金+月個人帳戶養老金
月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所有職工的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的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假設某地區上年度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6000元,某職工在當地平均工資的60%~300%之間,選擇了60%作為繳費基數,繳費15年可以領取的基礎養老金為(6000+3600)÷2×15×1%=720元。
若該職工60歲退休,退休時個人養老帳戶儲存額為60000萬元,那麼可以領取的個人養老金為60000÷139=431.65元。
那麼這名職工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的養老金就是720+431.65=1151.65元。
我們可以看出養老金的多少與當地上年度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個人繳費指數,個人帳戶儲存額以及退休年齡有關,所以不同地區的基礎養老金有所不同,同一地區不同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會略有差異。
養老保險交多少年划算
我國「社會保險法」第16條規定,即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如果養老金累計繳費達到了15年,退休後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了。但其實15年只是個最低的時長標準。
對於上班族來說,即使已經繳費滿15年,只要你還有工作單位,那麼單位和職工就必須依法繼續繳納養老保險,直到職工離休或退休為止。通過以上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出,養老金和繳費年限有關,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因為上班族的養老保險費用大部分都是單位承擔的,個人只需要繳納少部分費用,所以對於上班族來說,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越長越划算。
如果參加養老保險的個人,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未滿15年,可以繼續繳費至滿15年。但如果延長繳費5-10年後,女職工已滿60周歲,男職工滿65周歲,還是未滿15年,就得一次性補齊剩下的錢了。
還有一點,養老金的多少,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有關。如果你的工資低於當地平均工資水平,那你更要交了。因為你工作中只需繳納很少的養老保險,退休後反而能拿到較高的養老金。
養老金去哪兒領
要領取養老金首先必須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其實是領取退休金的一個憑證,所有退休的人每年都必須通過認證,才會按時發放退休金。帶上身份證原件、戶口簿原件和退休證原件到居委會登記辦理即可。
外來務工人員繳滿15年社保,可以在當地領,也可以轉回老家領。如果不在當地領取,就需要辦理養老保險轉移手續。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養老金的多少和個人個繳費指數,個人帳戶儲存額密切相關,而這兩點又和個人工資水平掛鈎。
所以,想要提高工資水平就得先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比如說,工作內容重複性高,需要3萬元學一門Python語言提升效率;學歷水平低,需要10萬塊錢攻讀MBA等等。
但是,現實卻是很多人畢業後第一次押一付三的房租都是通過信用卡分期,或者網絡貸款來支付的。年輕人沒有充裕的資金來投資自己,無法用自己的錢包撐起自己的夢想,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
中國新經濟研究院聯合支付寶發布的首份《90後攢錢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來,90後用花唄購買教育類產品和服務的金額上漲了87%。由此可見通過信貸消費的方式來獲取資金,投資自我,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