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孩子的最好陪伴方法,非常詳細

2020-08-28 積極家庭教育

下面的內容針對孩子每個階段的表現描述的非常到位,有點長,建議家長們永久收藏,或轉花到盆友圈,慢慢看。

一. 1-2歲,「不」字當頭

2歲前後的小壞蛋有多壞,我們都已經知道了。最突出的表現包括:「不」字當頭、打滾撒賴、一意孤行、佔有欲強、自私霸道。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願、意圖。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他們一點兒也不壞,一點兒也沒有折磨媽媽、蠻不講理的意思。對待這麼小的小寶寶,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

生活規律:餓了、渴了、累了、困了、悶了,孩子就容易發脾氣。你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採取恰當措施,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

轉移注意:這麼小的寶寶,注意力移動得很快,你要好好利用。比如,你抱孩子進餐椅吃飯,孩子打挺不肯進去,你就不必堅持。拿些小胡蘿蔔丁啦小麥圈啦什麼的哄哄他,等他吃得高興心情愉快時,再抱進餐椅裡去。

不當觀眾:當孩子打滾撒賴時,不當觀眾。沒有觀眾了,這演員也就沒趣了。

繞開硬碰硬:如果你問,「你要不要洗澡?」這答案肯定是「不!」你可以換個說法,「你想在澡盆裡玩小鴨子,還是玩小水桶?」

放鬆你自己:當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餓時,你也會和孩子一樣,容易發脾氣。就像對待孩子一樣,在預計你自己要進入「壞情緒區」之前,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給自己充足電。

二. 3歲,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

從情緒上看,三歲的他是個快樂的年紀,他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易於接受,也樂於分享。

在兩歲半是吵鬧不停的孩子,到了快三歲的時候,會突然變得安靜而斯文。他會經常說,好或者要。笑的時候比哭的時候多,對你的要求也比以前要能容易妥協。

三歲時,大部分的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尤其是情緒發展上,會呈現一個穩定的狀態。此時他已經有很好的自我意識和穩固的自我概念。當然,他的自我概念和別人如何對待他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在三歲的時候,他一向強硬的拒絕態度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但他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

同時三歲也是個「我們的年齡」。他會喜歡說,我們來,我們一起來散步。這種一起做或者是我們的感覺,讓他有依賴的感覺。同時,他也喜歡分享的滋味。從前看起來滿喜歡獨立的孩子,現在卻經常和媽媽說,你幫我做,或是你做給我看。

他喜歡與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他最喜歡的人還是媽媽。尤其是媽媽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講故事給他聽,跟他玩遊戲,或者陪在他身邊是,總是帶給他歡樂的情緒。

他在肢體動作的控制上,已經相當成熟和舒暢。他步伐穩定,走的很好,跑的很順,在急轉彎是也不費勁。他走路時候,兩手自然的擺動,不需要誇張的伸張手臂來平衡重心。

在語言能力上他的發展也到了新天地。他喜歡學習新的字,尤其喜歡這些字眼:新的,秘密,嚇一跳、好難。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時候,如果你說對了話,還可以搶救場面呢。比如,你說出,小驚奇,或者小禮物這個字,而且你也實際的拿出這個小禮物是,那麼就算是一塊小的餅乾,也能博得孩子無限的歡欣,把剛才的不愉快全給忘了。

但好景不長,當你還在享受這段美好時光的時候,時間已經悄悄的把他帶到另外一個成長階段。這就是穩定之後會出現一段不穩定的時期了。

三. 3歲半,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

三歲是合作的年紀,三歲半則恰恰相反。反抗是三歲半到四歲這個時期最大的特徵。

對媽媽而言,三歲半的孩子好像凡事都想和她做對。三歲半是一個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

有的時候,我們以為他之所以這麼固執,是因為他太自信了。其實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剛好相反。

三歲半的孩子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甚至在他的生理發展上,也表現是他的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時緊張的發抖。情緒和肢體上的不安全感,經常在這個階段表現出來。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卻又想支配外在的世界。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天,他都在掙扎中過日子,生活過的很不愉快。

他經常試著去控制外界,以減少他的焦慮和不安。比如他唱命令周圍的人說,不要看不要笑一分鐘,他才得意洋洋的發號命令。但是只要別人稍微不注意他,她會馬上要求大家注意他。他不讓媽媽講電話,不讓爸爸看報紙,連爸媽互相講話都不行。

他正在體驗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以及自我這個個體。他不在對我們那麼幹興趣,這也是他發號施令的原因之一。他覺得別人無意的一瞥,都是侵犯到他的自主權。

在三歲半的年齡,朋友對他相當重要。也就是因為他熱衷與他的朋友,是他的行為也有可喜的一面。

許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有他想像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動物。對於父母來說,當他到了三歲半的時候,我們得格外小心。

雖然這是一段不愉快的時期,但是孩子不是你的敵人,他不是故意要和你做對,而是他處於身心不穩定的狀態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都要我們多費精力,多花心思來處理。接受他在找個年齡,最大的情緒發洩對象是媽媽的事實。還有在他不鬧情緒的時候,騰出時間陪他玩。

也許他是一個愉悅和順的孩子,他能平靜度過三歲半島四歲的這段期間,因此,我們不必擔心他沒有表現出不穩定的特徵。如果他真的出現這些情況的話,我們也大可放心。因為就算脾氣再好,孩子也會有不穩定的時候。

四. 4歲,活潑、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

三歲的小孩有顆溫順的心,四歲的小孩的心則是活潑的。

典型的四歲孩子喜愛冒險,喜愛遠足,喜愛刺激,他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去接觸不認識的人,喜愛到新的地方,喜歡新的遊戲,新的玩具,新的活動和新書。對於大人所提的娛樂點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反應了。

典型的四歲孩子動作迅捷,他做每件事情都很快,興趣轉移的也很快,而且一件大事大多做一次。他沒有興趣講究完美,只有興趣繼續做下一個活動。

這個年齡的孩子,無論男女,大多是快活的、精力充沛的、活蹦亂跳的、荒謬好笑的、無拘無束,對什麼事情都躍躍欲試。和三歲半那時愛吵又愛鬧的情形相比較之下,他的改變可不是不小哦。現在他經常說話多一點,也有點愛吹牛,有的時候還有些跋扈。這些都是因為他開始進入表現自我的領域,新鮮加上過度興奮所致。

三歲半的孩子的特點是,對於大人所要求的事情,常常予以強烈的反抗,這也許是因為在他的心目中,大人還是全能的緣故。四歲孩子就不會這樣了,他似乎往前進了一大步,他發現大人雖然還是握有大權,但是並非全能,同時,他也發現自己很有力量。從他的觀點看來,壞事未嘗不可以做,屋頂不會因此而塌下來。

四歲的孩子會毫無意見、興高採烈地接受你的提議,不管你出的是什麼點子,因此給予這個年紀的孩子心的玩具、書本、衣服、經驗或訊息等,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不論你給他那一樣,他的眼睛都會閃閃發亮。

四歲的孩子雖然喜愛很多東西,但是他的情緒卻也十分極端。他愛得多,恨得也不少。沒有人敢肯定的說,到底是什麼東西引發了他的恨意。但是無論是什麼,在合理的範圍內,他的感受是應該受到充分尊重的。

四歲的孩子對母親懷有極度強烈的感覺,如果有什麼東西改變了眼中的母親,他就會對這個東西表示出特別強烈的恨意。他或許討厭母親戴某些首飾,也許不喜歡母親改變髮型,或者,她臉上若有一種特殊的表情告訴他,她不喜歡他,他可能特別討厭這種表情。無疑,大人應當隨時配合四歲孩子的迅捷和善變。

四歲的孩子喜歡向外擴張的特性,有時候連他自己都有點受不了了。因此,他還是喜歡而且會尊重有限度的規範,但是並不會常記心裡,得要你經常地提醒他才行。

四歲的小孩雖然老是想往外跑,也經常不受規矩,然而,如果他用心,還是蠻可以信賴的。在他四歲半前,很多孩子都能讓父母放心地準許他們到戶外去玩耍,而不去監視或查看。然而,小孩子很想知道,在大人喊停之前,他到底能玩到哪裡,這種需要如果和他喜歡向外擴張的習性結合,這個四歲的孩子就會表現出這個年齡最大的特點---喜歡逾越範圍。

所以很多四歲的孩子非常喜歡,「最遠到樹哪裡,最遠到門那裡」這些口頭上的限制。甚至,如果你告訴他,你應當做或者不要做這個,他就會很遵守這些規矩。

對於大便的過程和自己的排洩物,四歲的他都很感興趣。小孩子對大便這個動作特別著迷。除外散步時,他甚至能認出狗大便過的每一處地方。

四歲的孩子經常開口閉口都是不堪入耳的話,狗屎,他媽的,是經常聽到的髒話。

如果那個朋友得罪他,他可能會叫他狗屎蛋。一般來說,孩子會將這類名詞和形容詞,用在他不接納的人身上。

做父母的需要對自己的言行更加的謹慎才行。從另一方面說,孩子如果不用真正的髒話,也會用一些幾近侮辱和威脅的字眼來批評大人。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形,你不用生氣的訓誡他,要冷靜的對他說,是這樣嗎?或者眨眨眼睛表示你明白真相,這樣一來,他往往很快就會說出實話的。從這個時段開始,孩子也漸漸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壞。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莫過於在睡前,聽一些小故事。他喜歡聽爸媽小時候如何壞以及怎麼好的故事。

與四歲孩子相處的技巧

1、與他一起分享和創造。

2、不理會他的不好的行為。

3、接納他的吹牛。

4、和他對罵(如果孩子用粗野的話攻擊你,你也可以和他玩對罵的遊戲,以解放他被壓抑的情緒。罵的的時候,要像是真的在罵他一樣:你是指被壓爛的毛毛蟲。這類愚昧的對罵語要持續到你們笑聲取代憤怒為止)

5、給他一段專屬時間

6、給予口頭規範

7、和他商量

8、儘量避免會有麻煩的情景

9、不要再電話中閒聊(四歲的孩子都討厭媽媽電話閒聊)

10、使用肯定而幽默的引導

11、使用秘密字眼

12、以輕聲細語取代吼叫

13、有時不妨也吹吹牛

14、全心全意和他談話

15、謹慎的選擇電視節目

五. 5歲,開朗而愉悅

五歲,開朗而愉悅的年齡。

五歲的孩子象陽光一樣,溫暖,明朗。

五歲小孩是母親願望的實現。從孕育,生產,初生時的事事包辦;一到兩歲是的步步緊盯;三歲四歲時的蠻不講理;到了五歲,終於可以讓父母鬆一口氣。

欣慰地欣賞自己養育多時的成果,充分吸收五歲小孩愛的回報。那個小搗蛋,終於變得懂事了,講理了,他一心一意要做一個好小孩,要討媽媽歡欣,他的世界都以媽媽為中心。他的小小心靈充滿了對人,對物,甚至對神的愛。他張大眼睛,好奇的學習,貪婪地吸收,享受生命提供給他的一切美好。

五歲,黃金年齡。

五歲的小孩真心地想要學好,而且,通常總是表現的很成功。在這個年紀裡,最令人喜悅的特質,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他一心求好,有時甚至連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請求大人容許。甚至他所用的語言,也都是正面而積極的。他常說,當然,好啊,好可愛哦。他之所以表現的這麼好,至少有個把月的時間如此,主要原因是,在這個年紀,媽媽是他世界的中心。他全心想要討好媽媽,親近媽媽,他要跟媽媽說話、跟媽媽玩耍、幫媽媽做家務,跟著媽媽在屋裡團團轉。很多五歲的小孩,真的是寧可跟著媽媽呆在家裡,也不跟小朋友到戶外去玩。

五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的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的很清楚,判斷的很準確,而且他就只嘗試那些他認為一定辦得到的。經過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他並不就此洋洋自得,但他覺得安全、安心。於是他不會象稍早那樣,花費很多精力去反抗別人,只為了證明他是自己的主人。

五歲的小孩不像其他年紀的小孩那樣,他也懂得保護自己,不使自己過度疲累。五歲的小孩不會胡思亂想地擔心事情,六歲的小孩則常擔心放學後找不到媽媽。

五歲的小孩會認為,媽媽一定在家的,不只現在在家,以後永遠也會在家。一般五歲的小孩似乎理所當然地認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滅的。他不會沉湎國務,也不太關心未來,他喜歡現在的一切,滿意自己,衷心地崇拜父母。有時候,你會發現他誇大地形容自己的父母,或是引用父母的話,當做聖旨般的遵從。雖然五歲的小孩在各方面的行為都沒有太大顯著的進步,但是他的智力卻增長的很快。他喜歡聽人說故事,與人談話,他熱愛學習新事物,而且他還喜歡展現他的智慧,她會向媽媽炫耀他會寫自己的名字,可以從1寫道5.或者能在他最喜歡的書中認出幾個字。

五歲到五歲半,這個小孩表現的再好不過了,他不僅是打算要乖,計劃要乖而已,他的一切表現都很乖。他這個年齡段,做父母的幾乎要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滿足了。然而,突然之間,到了5歲半後,那個總是甜甜地回答,好,我會的小天使,現在卻經常把,不我不要,掛在嘴邊了。他曾一切以父母為中心,如今卻開始表現他要以自己為中心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一個可能是,因為他正邁向六歲。六歲的小孩常是給平靜的家庭惹麻煩的。雖然還沒滿六歲,五歲半的他已經準備好要反抗了。父母常形容自己五歲半的小孩,不懂禮貌,愛打架,這是千真萬確的。

在健康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五歲半的小孩和以前不同,一向健康活潑的他忽然變得多病起來。五歲半的小孩一般較多好動型。在視覺方面,五歲半的眼和手的配合卻不如從前那樣快速,肯定。因此他經常把數字或者文字顛倒著寫,所以我們認為不要最好不要再這個年紀教他讀書寫字的緣故。對五歲半到六歲的小孩這段之間複雜難懂的時間不必太過緊張。孩子的穩定時間總是與不穩定時期交替出現。

五歲是穩定的,但也有些小孩直到六歲都還是維持這種穩定,有些小孩卻可能五歲半便開始表現的不穩定的徵兆。如果孩子正值不穩定期,請不要氣餒,不要覺得他什麼都不對勁,也許是你的教育方法不得當也說不定吶。請你堅定信心,美好的時日終會來臨的。

六. 6歲,頑固、自負、蠻不講理

在寫6歲娃之前,有必要迅速瀏覽一下5歲娃。5歲娃,是孩子也是父母最快樂的時光。他喜悅、安詳、友善、寬容,喜歡順從家長。而且,媽媽是他世界的中心,讓媽媽快樂,就是他的快樂。美好的黃金年華5歲之後,就進入暴風驟雨的人生第2叛逆期了這個叛逆期的特點,是孩子極端的、同時的兩極化。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按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願,因此對父母常常「抗旨不尊」,「我不要那樣!我就要這樣!」6歲娃同時在兩個極端遊走。他可以在學校裡做一個模範生,回家裡當一個小惡霸也因為他的兩極化,把筆畫或數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象。他什麼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

他頑固、自負、蠻不講理。其實,他這麼做只是為了建立和增強他自己的安全感。

因為,他現在處於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別容易受到傷害,他的身體髮膚好象都格外對疼痛很敏感。

給6歲女孩子梳小辮兒很可能讓孩子疼的哇哇叫。

6歲的男孩,摔一跤可能哭得讓你詫異他怎麼比過去嬌氣了好多。

噩夢也因此給6歲娃帶來很大的困擾。

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係也遊走於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極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媽媽不斷保證愛他,卻又一不如意就拿媽媽做出氣筒,專門和媽媽作對。

其實,他越是得不到讚美的時候,越有被稱讚的欲望,受挫感就越強。

6歲娃很願意在老師面前做個好學生,自覺以老師的話為聖旨,甚至老師越嚴格他越有安全感。哪怕一天的課下來他身心疲憊,也很少對老師有所發洩。他會回家去好好「整整」他的媽媽。

因為心理衝突,孩子的健康狀況也會走入低谷。他很可能抱怨胳膊疼、腿疼、肚子痛、脖子酸什麼的。而且他的黏膜組織在這個階段很容易感染,鼻子、耳朵、眼睛、喉嚨,甚至女孩子的私處都比其他年齡更容易出現發炎症狀。他也很容易感到疲倦。還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顯得笨手笨腳的,時常跌倒、碰傷;而且孩子對這些傷痛也似乎特別敏感,拔下手指尖上的一個小刺都會疼得孩子哇哇叫,簡直就像是特別嬌氣似的。因此,6歲娃的家裡最好備上常用的消炎止痛油膏,父母對孩子的健康狀況要多關注些,多呵護些。還有,如果發現孩子情緒緊張(咬指甲之類),我們最好能想辦法再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以緩解孩子的情緒。至於餐桌上不像樣、衣服隨地亂扔之類的事情,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多些寬容吧。這裡!重點!

6歲娃,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常現象!

還有,孩子並不總說真話。比如,他會一口否認是他打碎了你心愛的花瓶,哪怕花瓶的碎片還躺在他的腳邊。這時,如果你問他,「花瓶放得那麼高,你是怎麼夠得著的?」他又會詳細介紹他如何搬椅子的本事。

相關焦點

  • 1-10歲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 非常詳細
    五歲是穩定的,但也有些小孩直到六歲都還是維持這種穩定,有些小孩卻可能五歲半便開始表現的不穩定的徵兆。如果孩子正值不穩定期,請不要氣餒,不要覺得他什麼都不對勁,也許是你的教育方法不得當也說不定吶。請你堅定信心,美好的時日終會來臨的。  6歲  在寫6歲娃之前,有必要迅速瀏覽一下5歲娃。5歲娃,是孩子也是父母最快樂的時光。
  • 陪伴是最好的禮物,3-6歲孩子,如何在「玩」中學習成長?
    跟誰玩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是在6歲之前形成的,尤其是3歲前最為關鍵,所以,作為父母能陪伴孩了的時間是有限的,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他也在一天天掙脫你的翅膀,去尋找他自己的世界,變得不需要你的陪伴,所以,在6歲前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呵護和關心,那麼孩子以後也會與父母的關係比較親近、融洽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1-6年級陪伴方法)
    難怪有人感嘆: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考試,不僅僅是卷面上的知識競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場所,在家庭。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有些家長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麼,一句「好的」、「知道了」就應付過去了。對於3-12歲的孩子,父母參與度過低的陪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第四個坑:說教太多,會使孩子產生厭惡。說教並非教育,只是一種發洩,一場不負責任的指責。父母總是說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
  • 優秀的孩子,少不了家長的陪伴(附1-9年級陪伴方法)
    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毒藥」。第三個坑:回應太少,和孩子距離很遠有些父母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麼,一句「好的」「知道了」就應付過去了。對於3-12歲的孩子,父母參與度過低的陪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親子陪伴為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正確陪伴孩子!
    有位粉絲留言說:今年的春節因為疫情的原因,她在家過了一個非常紮實的假期,所以她想趁這段時間好好的陪伴一下寶寶,因為平時工作的時候特別忙,還經常會出差陪伴孩子的時間非常少,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時間,就想著把以前欠缺的都補給孩子,於是這個假期她用了非常多的時間來陪孩子。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1-6年級陪伴方法)
    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難怪有人感嘆: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考試,不僅僅是卷面上的知識競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優秀孩子都是「陪」出來的最需要這五種高質量的陪伴真正優質的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陪伴的質量。
  • 李玫瑾教授:一定要保護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尤其在孩子6歲前
    我常說性格和言語現象非常接近,小孩剛來到世界上並不會說話,但是他在1歲張嘴,3歲啥都會說了,他說的都是必須的,也就是他聽到什麼話說什麼話。還有父親不讓孩子玩手機把手機從樓上扔了下去,結果孩子就自己也從樓下跳下去了。但是一個6歲的孩子相對不會這樣做。我們重視家庭教育,要注意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教育最好的時間是在6歲之前。
  • 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吃飯
    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吃飯在我關注的所有明星的微博裡面對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一天中最輕鬆、最平等的時光了;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心理學家研究表明,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高質量的親子陪伴的育兒方式對成長非常重要
  • 故事和遊戲是孩子最好的陪伴,家長們又該如何做呢?
    ,故事和遊戲是孩子最好的陪伴,每個孩子都要經歷心理斷乳心理成長的一個過程。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給孩子講講故事,陪孩子玩一玩遊戲,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陪伴了。,有什麼樣的方法,對於我們的孩子不同的年齡段來講,我們又去講什麼樣的故事是合適的。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
    童年裡如果有家長的陪伴,對孩子那是極大的安全感,給與了孩子最大限度的溫情,但是,我們如何才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呢?相信很多職場媽媽跟我一樣,長期奔波於家庭和工作之間,偶爾還會有一種負罪感,會為沒能待在家裡陪孩子而感到內疚。很多時候也都會和我一樣:在放棄工作全身心陪伴還是繼續工作的問題中時常徘徊不定!時間長了,我漸漸明白工作和陪伴孩子成長之間並不矛盾,若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不間斷的陪伴也許只是徒勞,甚至會給孩子增添壓力。
  •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說到家庭教育,可能更多人想的是我要怎麼給我的孩子報班,我要讓他上最好的學校,總之,對於孩子教育方面,我花錢眼睛都不眨一下,但其實我們忽略了最原始的教育-給孩子足夠的愛。隨著年歲的增長,看多了人間悲歡離合,才知道孩子從家庭學習來的東西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才越發覺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不要吝嗇你的時間,多拿出來陪陪孩子吧,他們真的很需要你的陪伴,這比你以後花再多錢都買不回的東西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教育。
  • 3~6歲的陪伴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童年時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也用同樣會用陪伴來守護……陪伴孩子時間多了就會失去些自己的時間,甚至會少做些工作,放棄些機會……但我相信從沒有人會後悔,因為我們知道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其實就是這麼幾年,真的長大了就沒機會陪著了!
  • 在「父愛陪伴缺失」的今天,「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就非常有意義
    當下中國大多數家庭 都存在「父愛陪伴缺失」的問題 2019年6月,由極光大數據機構推出的《父親節報告:四成父親為給孩子更好的經濟保障,犧牲陪孩子的時間》正式發布。
  •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DaDa(噠噠英語):再定義「陪伴」教育
    隨著80、90後成長為新一代家長以及家庭收入的增長,父母對子女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名牌服飾,高端餐廳,從早排到晚的興趣班、輔導班,為了給孩子最好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庭對孩子進行了了大量的物質投入。
  • 父母的陪伴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附1-9年級陪伴方法)
    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毒藥」。第三個坑:回應太少,和孩子距離很遠。有些家長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麼,一句「好的」、「知道了」就應付過去了。對於3-12歲的孩子,父母參與度過低的陪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假期教育
    顏如晶曾在《奇葩說》上說:「孩子的人生是一部連續劇,從第1集到第20集,他會慢慢地變。連續劇你不看,我們可以補,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補不回的。1到20歲你不看了,就永遠都看不了了。」成長不可逆,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陪伴孩子成長的那些美好時光,錯過了就是永遠。
  • 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陪伴是最好的早教。這一點,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很多父母並不了解。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陪伴」的話題。我有一個朋友,是公司部門經理,工作繁忙,同時她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的前幾年,孩子的高級腦還沒有發育成熟,其中很大一部分要等到孩子五歲的時候才發育完成,甚至有些部分,要等到三十歲左右才完全成熟。高級腦的不成熟,會讓孩子出現各種情緒問題。比如,高級腦中的前額葉,控制著人際關係的神經元,一直要等到孩子成年後才完全成熟。
  •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本新書《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是系列書籍,共五冊。主要是針對家庭教育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寫出的,作者是楊穎,心理治療師,自身早期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優秀的社會心理服務者。 本書告訴我們的是:只要方法得當,任何孩子都是優秀的,只要用心,總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
  • 高質量的陪伴_陪伴方法
    上篇文章我們學習了高質量的陪伴_陪伴類型,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學習陪伴的方法。1.注意力遊戲: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小遊戲。推薦兩個小遊戲,對眼和猜手。對眼:眼睛對著眼睛,誰先移開誰就輸了。玩遊戲之前規則要告訴孩子,並且要有獎勵懲罰。1_4歲的孩子注意力肯定沒有大人好,這時需要大人人為的吸引,比如擠眼睛,吐舌頭,做鬼臉。大人表情要多動 ,讓孩子眼神保持看你。如果孩子輸了,我們可以懲罰孩子撓痒痒。
  • 小學數學:1—6年級總複習大全!非常詳細,值得為孩子「收藏」!
    小學數學是孩子剛剛接觸數學的初級階段,很多孩子在學習數學的初期會覺得數學知識內容複雜,知識點難以理解,考試更是難拿高分,導致早早的就失去了學習興趣。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知道其實很多孩子在學習上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咎其主要根源,還是在於孩子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沒有把握到一些知識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