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全基因組範圍的重複基因保留

2020-12-17 科學網

研究揭示全基因組範圍的重複基因保留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4:39:0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Charles Boone、Brenda J. Andrews、美國明尼蘇達大學Chad L. Myers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複雜的遺傳相互作用分析,揭示了全基因組範圍重複基因的保留。2020年6月26日,《科學》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報導了一個包含來自全基因組複製事件的酵母旁系同源物的系統型複雜遺傳相互作用分析。每個旁系同源物缺失突變體的雙基因相互作用映射,以及雙突變體的三基因相互作用映射結果對其作用以及對其功能冗餘的定量檢測提供了新的見解。三基因相互作用分析可區分兩類旁系同源物:功能上分歧較大的類群以及另一種保留更多功能重疊的類群。基因特徵分析和建模表明,重複基因的進化軌跡是由功能和結構的糾纏因素共同決定的。

 

據了解,全基因組複製在包括人類基因組在內的許多生物的基因組進化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大多數重複的基因被消除,影響長期重複保留的因素仍然知之甚少。 

 

附:英文原文

Title: Exploring whole-genome duplicate gene retention with complex genetic interaction analysis

Author: Elena Kuzmin, Benjamin VanderSluis, Alex N. Nguyen Ba, Wen Wang, Elizabeth N. Koch, Matej Usaj, Anton Khmelinskii, Mojca Mattiazzi Usaj, Jolanda van Leeuwen, Oren Kraus, Amy Tresenrider, Michael Pryszlak, Ming-Che Hu, Brenda Varriano, Michael Costanzo, Michael Knop, Alan Moses, Chad L. Myers, Brenda J. Andrews, Charles Boone

Issue&Volume: 2020/06/26

Abstract: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has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the genome evolution of many organisms, including the human genome. Most duplicated genes are eliminated, an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etention of persisting duplicate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We describe a systematic complex genetic interaction analysis with yeast paralogs derived from the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event. Mapping of digenic interactions for a deletion mutant of each paralog, and of trigenic interactions for the double mutant,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ir roles and a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their functional redundancy. Trigenic interaction analysis distinguishes two classes of paralogs: a more functionally divergent subset and another that retained more functional overlap. Gene feature analysis and modeling suggest that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of duplicated genes are dictated by combined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entanglement factors.

DOI: 10.1126/science.aaz5667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8/eaaz5667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多次的全基因組重複事件可能促成古代和近代蕨類植物的崛起
    本研究中,作者利用近期該實驗室建立的蕨類植物物種關係,通過分析大批基因家族進化樹,檢測到19個蕨類全基因組重複事件,並確定了相關蕨類植物類群。特別是有三個重複事件發生在約一億到三億年前,影響到66-97%的現存蕨類植物,另外有八個目的祖先也都有重複事件。
  •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以上兩篇報導揭示了美國和中國雜草稻的起源、進化以及環境適應性的機制,加深了人們對農作物馴化和去馴化遺傳機制認識,對於世界範圍內的雜草稻的控制與防治乃至全球糧食安全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普通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是3個不同亞基因組形成的異源六倍體物種(AABBDD),由早期的野生二粒小麥與粗山羊草天然雜交而來。其基因組非常龐大且結構異常複雜,富含大量的重複序列,這些特點使得小麥基因組學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水稻和玉米等二倍體植物,嚴重製約了小麥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和育種工作的深入。
  • 全基因組關聯的meta分析研究確定了多種長壽基因
    | 作者:範大志 (佛山市婦幼保健院)近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老化生物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logy of Ageing)的Deelen J研究者們,通過全基因關聯meta分析的方法確定了多個人類長壽基因位點及相關基因
  • 南農大完成植物重複基因資料庫
    新華社南京3月3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近日從南京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張紹鈴教授團隊系統鑑定了梨等141種植物基因組的不同類型重複基因,構建了植物重複基因資料庫,揭示了重複基因進化的普遍規律。據論文第一作者、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博士生喬鑫介紹,重複基因即基因複製產生的兩個同源基因,植物通過複製基因,能夠豐富自身基因庫,抵禦外界複雜多變的環境,還能增加進化變異的機會,實現物種分化和多樣性。
  • Mol Plant| 復旦黃建勳/馬紅組揭示葫蘆科全基因組加倍及其形態和分子創新
    https://doi.org/10.1016/j.molp.2020.05.011葫蘆科(Cucurbitaceae)隸屬於薔薇類葫蘆目(Cucurbitales),在世界範圍內共有97個屬,約1000種,其中在全球已經栽培利用和具有潛在經濟價值的物種有55種,包括常見的蔬菜(黃瓜、冬瓜、南瓜、絲瓜、苦瓜等)和水果(西瓜、甜瓜、香瓜等)
  • 研究揭示單卵雙胞胎生殖系基因組之間的差異
    研究揭示單卵雙胞胎生殖系基因組之間的差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25:32 冰島大學Kari Stefansson、Daniel F.
  • 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了反芻動物演化背後的遺傳機制|Science述評
    繼而,團隊研究人員利用全基因組比對獲取的373Mbp基因組直系同源共線序列,以虎鯨為外群構建了51個反芻動物的基因組系統發育樹(nDNAtree)(圖1A)。基於不同數據(中性位點(4D sites),CNEs, 完整線粒體(mtDNA))構建的系統發育樹則進一步驗證了基因組系統發育樹拓撲結構的可靠性。
  •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5 13:05:36 近日,冰島大學Kari Stefansson、丹麥奧爾胡斯大學Mikkel Heide Schierup和Laurits Skov
  •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55:57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Curt A.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從進化上說,斑馬魚的祖先與人類祖先在4億年前「分道揚鑣」,其歷經的差異進化時間遠長於小鼠與人類的一億年的差異進化時間。
  • 最新研究揭示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最新研究揭示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2019-06-22這三篇論文於北京時間6月21日在線發布,6月22日正式刊印,幷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科學》雜誌封面。西工大在《科學》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論文。供圖  據了解,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其中,西工大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的第二完成單位。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全基因組範圍的脫靶效應...
  • 重複的基因:你我都是複讀機
    40多年後的今天,全基因組測序越來越便宜,也越來越普遍了,我們對人類基因組的認識早已今非昔比。科學家發現,人類基因組裡除了與編碼蛋白質有關的特異性 DNA 序列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重複DNA序列——正是它們決定了人類的「複讀機」本質。
  • 新基因!帕金森新基因座、因果關係及遺傳風險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幫助研究者們發現了42個與PD相關的獨立危險位點。在這些具有常見風險突變中,還包括與家族性帕金森病風險相關的罕見變異,如SNCA、LRRK2、GBA等【4-5】。
  • 專家點評Cell|利用基因組圖揭示癌症複雜結構變異特徵
    雖然通過全基因組測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人們已經可以識別變異後的DNA連結和拷貝數變異,但仍沒有一套統一的方法來建立重排後的DNA模型用來發掘所有的變異模式。MYC基因位點是基因組塔最頻繁發生的位置之一,而其中MYC上遊的超級增強子比之基因本身更經常被擴增,作者認為這與串聯重複調控元件來刺激靶基因的假說不謀而合。
  • Nat Comm|40個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361種血液代謝物的遺傳力估計
    對2008年11月至2018年10月發布的所有全基因組關聯和外顯子組測序研究進行了綜述,並鑑定了與代謝物水平相關的>800個類別特異性代謝物基因座。研究揭示了不同類別的脂質和有機酸在h2代謝物命中率上的顯著差異。此外,具有高不飽和度的磷脂醯膽鹼比具有低不飽和度的磷脂醯膽鹼具有更高的h2代謝物命中率。
  • 科學家揭示植物MKK基因家族新的擴張機制
    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基因重複事件是由於植物整個基因組重複引起的。研究人員還發現因串聯重複事件導致了E亞族在單子葉植物中出現了MKK基因的擴張,並伴有磷酸化位點S/T-X5-S/T中絲氨酸或蘇氨酸鹼基的突變,這些突變可能與MKK基因功能的演化相關。
  •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20:08:49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Kvan Birsoy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內功能基因組學揭示了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 龍井茶樹染色體級別基因組組裝成功
    近日,由我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主導並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以「群體測序增強對茶樹進化的認識」(「Population
  • 如何從基因組重複序列分析中挖到有趣的生物學故事?
    看看研究者的高分文章都是如何從基因組重複序列分析中挖到了有趣的生物學故事。From PNAS:食肉植物絲葉狸藻的串聯重複序列[1]TE插入,全基因組甲基化測序和RNA測序結果顯示,這些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升高,而轉錄水平下降,顯示小麥基因組中轉座子對基因表達調控的作用(Figur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