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夾帶英文,真的是愛裝逼嗎

2021-03-01 為遊旅行

事實上,這種現象也引起了語言學家們的濃厚興趣。語言學上,講話時混雜其他語言的現象被稱作「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1]。

不過,在語言學家們看來,語碼轉換的作用很多,遠不止zhuangability這麼簡單。

一般來說,語碼轉換的作用有以下幾類:指示作用、委婉避諱和身份認同。

比如說,在一門語言中,有許多概念無法用其他語言精確表達。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適當的語碼轉換,就可以迅速讓對方了解你想說什麼。這就是語碼轉換的指示作用[2]。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表示不能理解了,究竟有什麼概念無法用其他語言簡潔地表述呢?

舉個例子,當代大學生最為痛恨的presentation。如果你跟同學說,「我明天要到講臺上,配合幻燈片做五分鐘的演講,然後再下來」。不僅複雜,聽的人也會覺得一頭霧水。可如果你說「我明天要做個pre」,懂的人立馬就懂了。

2018年6月23日,武漢,演講節目《一席》,一名演講者正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演講要求選手在一定時間內展示自己的想法,這就是大學生口中的presentation

還有app,雖然也有人管他叫「應用程式」,但怎麼聽起來都沒有「誒屁屁」表達起來方便。

事實上,這種詞不僅英語裡有,各個語言中都有許多類似的詞彙。

比如日語中的komorebi(木漏れ日),是指「透過樹林縫隙射過來的陽光」。瑞典語中的gökotta則是指「清晨外出聽到的第一聲鳥叫」。德語的kummerspeck指的是「因為憂鬱而進食過多長的肉」。如果要用漢語來闡述這些概念顯然過於複雜,用外語單詞代替就簡單得多。

你看,當別人問你怎麼又胖了,你不用費盡周折地解釋,只要大大方方地摸著自己的肚子說,「這是我的kummerspeck」,就可以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如果你不想用母語明確表達某個概念,那你可能會傾向於用其他語言裡的詞來進行替代,這樣就能表達一些委婉的意思[2]。

2014年10月29日,德國,漢堡Vs拜仁慕尼黑。 狂熱漢堡球迷闖入場內豎中指被捕,用大家都知道的方式罵人,就會讓觀眾感到憤怒,換個聽不懂的語言可能就不會了

舉個例子,你想和朋友聊一些羞羞的話題,但又不想明確說出來,那你就會問「你們每周ml幾次啊」折中的方法來代替。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不會很尷尬。

當然,想爆個粗口也可以用語碼轉換。比如「我X」就顯得低俗,但如果說「fuck」,不僅可以暗爽一下,別人可能壓根就沒聽到你說的啥。

發洩情緒的時候也可以說「I'm angry」而不是「我生氣了」。這樣發洩了情緒,又沒有那麼情緒化,就屬於基於委婉表達情緒的語碼轉換。

而且,根據語言學的經濟原則,人往往傾向於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大量的信息,能說2個字就不說三個字,能說平舌音就絕不說翹舌音,簡單說就是「懶」[4]。

比如,籃球迷喜歡說看NBA,而不是看「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盟」。我們喜歡模仿臺灣腔,把「就這樣吧」說成「就醬吧」,模仿北京人說「裝墊兒臺」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2019年4月29日,加拿大多倫多,18/19NBA東部半決賽G2。球迷聊天會直接用NBA表達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盟,簡潔易懂

但問題是,很多人的中英文夾雜,並不一定符合經濟原則。

比如白領們常用的「program」,5個音節並不比「項目」兩個字更簡短,「這個project的schdule」也沒有「這個計劃的預算」更容易說出口,況且還有無視英語語法規則的嫌疑。

因此,很多人也會覺得這是在裝bigger。根據1983年的一項對雙語者使用者的調查顯示,他們中對於語碼轉換不滿的比例高達75.22%,他們往往認為語碼轉換暗示著「缺乏教育,粗心大意,缺乏身份和裝腔作勢」[3]。

有沒有人真的是用外語夾雜故意裝格調?當然不能排除這種人的存在。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有時候一些表達雖然不夠經濟適用,但是卻能讓使用者有身份認同,那大家也會傾向於這種表達。

2018年3月22日,重慶,戴立明老人手寫的中英文讀書筆記。如果你想學好英語,出於模仿英語口語的原因,你也可能出現中英文夾雜的情況

語言學家發現,語碼轉換的根本原因,是由於一個群體試圖模仿別的群體口音特徵,這也就是「言語適應理論」[1]。而這樣做往往是為了表達自己是屬於某個群體或者社會階層。

比方說,你去一個公司面試,面試官是北京人。那麼在面試過程中,不管說的對不對,你肯定都會努力在每個詞後邊加兒化音,以表示你對他的贊同或討好。

如果你去西南旅遊,看到大家都講方言,你也會努力在自己的普通話裡夾雜幾個方言單詞以示友好,比如「請問一下,這個『拖孩』賣多少錢」。

2018年4月8日,廣東潮州的振德街,夕陽下,一群老朋友聚在一起聊天。熟悉的老人們用本地話聊天,但有時面臨一些方言裡沒有的新詞,他們也可能使用普通話

所以,很多情況下,語碼轉換的發生都是受到了環境的影響。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同事都叫Sherry、Kevin、Bob和Alex,每天都吵吵著讓你「把這個project發給整個group,再CC老闆一份」,那麼顯然就算你不想這樣說話,也會自然而然學這麼說的。

當然,當你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這一群體的認同時,其他的群體可能就會對你有意見了。如果你從大學課堂裡出來,到了老家不懂英語的親戚面前,還一口一個「presentation」、「due」,別人當然會覺得你「不好好說話」。

不過,老家的親戚們也不要急著批判北京、上海寫字樓裡的Sherry和Kevin們。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喜歡這麼說話。

如果我們把「外語」換作方言,你就會發現這種混用非常常見。

在南方很多地區,因為方言裡專有詞彙的缺失,人們會習慣在說自己的方言的時候摻雜普通話詞彙。

比如2009年對於寧波市162人的一項調查顯示,60歲以下的人有93%~95%表示經常能接觸到家鄉方言和普通話的語碼轉換。你很有可能在一臉懵逼中聽到了「我blablabla新聞聯播blablabla」[8]。

還有非常喜歡中英混用的香港人民,雖然普通話水平還停留在「系兄弟一起來砍我」,但是中英粵語夾雜起來表達卻一點也不含糊。比如「你幫我check下,即刻call我」或者「我好中意食milkshake」。而像「你com咩plain」(你抱怨什麼),完全可以無視英語語法。

2019年1月12日,深圳,陳小春StopAngry巡迴演唱會。在香港發展的陳小春在演唱會上也會爆出—「你 hurry 一點啦」這種中英文夾雜的話語

這其實就是因為香港曾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被統治了超過150年時間,香港成為了一個典型的雙語社會。英語是當時社會上的高變體,正式場合必須用英語。因此,人們在私下場合中使用英粵混雜,既能順應社會公約,又能傳達信息[5][6]。

而像印度,由於被英國統治時間更長,在社會上,印地語、英語夾雜著說話的現象極為常見。印度人甚至專門給了這種現象一個專有名詞「Hinglish」(Hindu+English的英文縮寫),跟中英夾雜絕對有得比[7]。

2017年6月23日,印度新的Marora村被非官方命名為「川普村」。村門口的廣告牌上用英語和印地語寫著「歡迎來到川普村」。印度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雙語夾雜使用的情況十分普遍

不過,語言本來就是個相互借鑑交流的過程,能溝通就好,對中外夾雜也不必太介意。畢竟,現在要是讓你用純正的中文表達一下「你好low」,你估計一時半會也說不出來。

更何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慢慢豐富了語言詞彙。比如英語中的「typhoon」(颱風)就來自粵語,「kungfu」(功夫)則來自官話。而漢語中的「咖啡」、「沙發」來自英語,「經濟」、「社會」等詞則來自日語。

2018年8月25日,「中元燈火會」漫展,陰陽師白狼和源博雅 coser,漫展上常常會有「好かわいい」(好可愛)的驚嘆,這裡也有很多中日語言夾雜

這些外語詞,一開始都是直接摻雜在漢語用的,慢慢也被我們接納了。如果你誇一個人「卡哇伊」,雖然是日語,也不會有人覺得你在裝逼。

不過,對於那些真正喜歡藉此裝bigger的人,還是不要走火入魔比較好。如果在理髮店裡,雖然理髮師也叫Tony,但你要是非得說「這個hair幫我來個undercut好不好啊」。萬一他沒聽懂,剪壞了你也只能認了。

內容已獲得獨家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點擊查看「浪潮工作室」更多文章

想考研逆襲,真的越來越難了

網際網路公司996,這誰頂得住

有趣的世界是多樣的。他們只是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和另一種看世界的態度。

戳下方公眾號入口並關注「浪潮工作室」,即刻獲取新鮮優質的知識。

為遊專屬


為遊諮詢

更多北美留學

熱點,獵奇,酷玩

資訊

👇

關注:wetravel8

相關焦點

  • 中英文夾雜著說話是不是裝逼?
    中英文夾雜著說話是不是裝逼?中文中沒有對應的習慣用語的話,強行自己翻譯不是讓別人聽的更困惑嗎Vincent :沒有啊,有些詞真的是不知道中文怎麼說,順口就英語說出來了啊中二半:我有個Assignment明天要Due,不是裝逼; I have a作業 tomorrow 到期,妥妥的裝逼你們不要覺得我名字長就都是廢話 :分人 如果在英文環境上學 有些話根本沒用中文翻譯過所以說的時候只能說英文
  • 說話夾帶英文,真的是為了炫耀嗎?
    一口中文夾雜英文的表達,聽起來是什麼感覺?像是「Tuesday我們eat together吧」,還有「tomorrow我有個meeting要開」。在讓人討厭的說話方式裡,中英文混搭,絕對有不可撼動的一席之地,每次聽到「中夾英」,人們臉上都會露出禮貌而不失尷尬的微笑,只想說一句:「這樣speak English真let我渾body難受!」
  • 《嚮往的生活》宋丹丹嫌棄何炅說英文,最能裝逼的竟然是「他」
    期間,常英公開嫌棄何旦(何炅)說話夾帶英語。不蹦幾個英文單詞都不會說話了。娛樂圈也不乏英文裝逼的人物,「東北小傲嬌」劉維在各大綜藝節目裡時不時飆出一個英文單詞:「非常的fashion」、「amazing」、「maybe」......
  • 中英文夾雜說話,怎麼說才不算裝逼?
    PS:純英文字幕影片《神奇動物在哪裡2》《愛在午夜降臨前》《摩登家庭3》《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修女也瘋狂》《小鹿斑比》不知道你們的外語水平怎麼樣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張對話截圖到底怎麼說,才算裝逼?簡單的來說中文常用的語言,非得用英文講,就是裝逼!而中文沒有準確表達的,用英文,就是正常!像這種It means...
  • 主管說話喜歡夾帶英文 女白領開會像在聽天書
    都市熱報消息,最近,31歲的李嫣然陷入了一個職場困境——部門新來的老大說話喜歡夾帶英語,而李嫣然的英語水平很差,基本聽不懂,導致她常常將事情搞砸。她說,在因為語言接連碰壁之後,已經對未來的工作充滿自我懷疑。
  • 為什麼說話中文夾英文很欠揍
    我是撕大叔 一個哪裡不平鏟哪裡的男紙關注大叔的不是奇女子就是美男子為什麼說話中文夾英文很欠揍
  • 留學生講話時中英文夾雜,到底是不是在裝逼 ?
    只要聽他說話是不是中英文混在就好了。留學生這個改不了的毛病一直被人視為高逼格/裝逼的行為。尤其是在大家都懂英語的今天,好像這麼說話也不會有人聽不懂。不過如何正確地識別這是裝逼還是真牛逼呢?看聰明人如何教你辨別。
  • 說說如何說話夾帶英語才不招人討厭
    對於說話夾雜英語這事兒,近些年指責不斷,大概意思都是一個「裝」字。作為一個公正客觀擅長批評和自我批評每天說話大概要夾雜個十來多次英語的大摩羯,我倒覺得,關鍵問題不是不夾,而是夾的不招人討厭。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做到說話夾帶英語又不招人討厭呢?首先,是要找對了受眾,也就是說,夾也對著能聽懂那些詞兒,能get到你point的人群。
  • 漢語出版物禁止夾帶英文,能不能"純潔漢語"?
    漢語出版物禁止夾帶英文新聞出版總署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在漢語出版物中,禁止出現隨意夾帶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等外國語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詞語但近年來,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書、網際網路等各類出版物中,外國語言文字使用量劇增,出現了在漢語言中隨意夾雜英語等外來語、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生造一些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詞語等濫用語言文字的問題。在出版物中「土洋混雜」,甚至使用一些生造的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濫用語言文字,無疑會嚴重損害漢語言文字的規範性和純潔性,破壞和諧健康的語言文化環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 說話中英文夾雜真的會顯得人很高級麼?I don't understand……
    你造嗎,這麼high fashion,網友們居然不buy in,我真是越來越get不到大家的point了!話說,都什麼人愛說話夾英文zhuangblity?首先,時尚/娛樂圈是重災區。內地明星愛學臺灣腔,而港臺明星已經衝向外國了。
  • 留學生講中文夾雜著英語到底是不是在裝逼?
    一說到中文裡夾雜著英文這個話題,學霸君就想起了那些年看過的港劇,阿sir阿sir的然後說著中文突然夾一英文單詞,咱就不能好好說話麼
  • 中英文夾雜講話—裝逼or習慣?
    「我真的很confuse老師的想法誒「「今天Coles 打折咱們趕緊去shopping吧「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年少無知的我總會很義正言辭的說:「下次不要和我說BoxHill,咱們留學生們之間這麼說話太裝逼了,又不是和老外聊天兒,請說盒子(box)山 (hill)好嗎?」
  • 裝逼的時候,勸你不要飆英文
    4 分鐘多的視頻中這位監督員情緒激動,忍不住飆起了英文,比如:responsibility, all passenger, it's China [00:50]Malaseiya 370 [01:51]You, you think about yourself.
  • 回國和親友見面會力求把英文全部翻譯成中文嗎?
    大家回國和親友見面會力求把英文全部翻譯成中文嗎?我對男友試了幾次全中文對話,說實話挺累,找不到恰當的詞就會卡殼。
  • 有種「尷尬」叫娜扎說英語,仙氣飄飄夾帶工地語?網友:別說話
    隨後娜扎的「泡菜英語」意外地上了微博熱搜榜,網友也感覺語氣有點怪,說娜扎的英文老師和黃曉明應該是同一個。娜扎雖然很用力大聲的把英語讀了出來,但口音不純正,讀起來一個詞一個詞的往外蹦,這語速和語調像極了我們當初學英語的樣子。果然是「姐不開口,美豔久久;姐一開口,神仙發抖!」
  • 神奇寶貝:小智收服森林拳王,沒想到它是這樣一隻愛「裝逼」的鳥
    文/海豚看動漫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 神奇寶貝:小智收服森林拳王,沒想到它是這樣一隻愛「裝逼」的鳥小智親眼看見可爾妮的心和她的路卡利歐的心合二為一,超進化的路卡利歐不再像從前那樣兇神惡煞,六親不認的模樣
  • 出版物禁隨意夾帶英文單詞
    禁令不針對CPI、GDP等「熟語」晨報訊(記者 趙陽)在漢語出版物中使用英文,必須嚴格按照規範,而類似「gelivable」這樣的網友新造詞語也不可能被官方認可。記者昨天從新聞出版總署獲悉,針對日益嚴重的漢語言文字隨意使用、改造等問題,總署發出《關於進一步規範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在漢語出版物中,禁止出現隨意夾帶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等外國語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詞語;禁止任意增減外文字母、顛倒詞序等違反語言規範現象。
  • 【中英夾雜的表達方法】裝X嗎?還能不能好好說話?!
    ——你煩,你反感,是因為你不懂,你不理解他為什麼那樣說話。另外一個故事:我特別喜歡平均律。車裡最喜歡放的是平均律,我放它是因為我真的喜歡它,而很多學過鋼琴的人其實也確實會喜歡它。但是有一天我一個朋友突然聽到這個了,說你竟然放這種音樂,你不覺得你很裝逼麼?我呵呵。我說好,忘了你來了,給你換點別的聽聽。於是相安無事。這說明什麼?說你裝逼,往往是因為自己不懂。
  • 裝逼神器!朋友圈裝逼圖片生成器集合
    其實其中的一部分原來是使用網頁來一鍵生成的裝逼圖片,這不接下來筆者就要給各位介紹一些朋友圈的裝逼圖片生成器,讓你也能娛樂一下。不過裝逼可不要太過分哦,比如你說買了一架飛機那可是牛皮吹上天了!你還在為高漲的房價憂傷嘆氣嗎?不要擔心,不要著急,這裡有裝逼神器——房產證生成器,助你一鍵實現豪宅夢,想住多大住多大,想住哪裡住哪裡!你還在等什麼,趕快拿起手機定製吧!
  • 怎樣提高職場上說話逼格,你知道嗎?
    職場0012 職場上的這些英文縮寫你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職場中,很多領導或同事都喜歡中文夾帶英文,有時候可能就只是習慣,也有可能是純屬裝逼,認為那樣顯得比較有內涵,和尚哥跟很多職場朋友聊過這個問題,都不太看的慣這樣的說話方式,時不時冒幾句英文,中國人就不能好好地說中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