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的社交真的是最令父母犯愁的事了,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所有的事情只要涉及到與人打交道,無論是大人間的社交還是小孩間的社交都是挺累挺難的。
在育兒圈裡有這麼一句話:孩子的心思別猜,猜也猜不到。為了搞明白孩子們的心思,父母可真是操碎了心。
有的孩子很喜歡和哥哥姐姐們玩:他們感覺哥哥姐姐們玩的東西很有意思,在哥哥姐姐的帶領下,自己能玩的很開心,但是因為自己在哥哥姐姐看來不是「一個階段的」,所以總是受排擠;
有的孩子不喜歡和別人玩:總是喜歡自己玩,父母就是十分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心理疾病;
特別是當孩子要上幼兒園之後:父母又害怕孩子能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能不能和小同學們相處的好。
最近就有一個非常火的綜藝節目《小孩的神秘生活》,這個節目通過攝像頭真實的觀察孩子們在幼兒園的狀態,幫我們系統的回答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的真實情況,通過攝像頭幫我們解答了我們最想知道的孩子之間的社交秘密。
恐怕我們家長最怕的就是我們內向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和別的小朋友玩不到一塊去、受排擠的問題吧!
在這個節目中就有一個孩子叫家潤,家潤是個內向的孩子,一開始接觸幼兒園的環境,孩子感覺怯生生的很是青澀內向,在孩子們都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家潤躲在角落看著大家玩。
終於鼓起勇氣要加入到孩子們玩耍的隊伍中時,就有小朋友大喊著讓他離開隊伍,說這個位置已經有人了,內向的家潤退出了隊伍,在角落忍不住偷偷的哭了起來,這一幕讓在觀察室的家長們都心疼不已。
午飯後,小朋友們去操場上玩,家潤還是嘗試著和孩子們一起玩,想要融入到孩子們玩呼啦圈的隊伍中,但是他不會玩,所以走得很慢,這一下的失誤又被周圍的小朋友嘲笑、討厭了,被強勢的孩子趕出了呼啦圈隊伍,家潤的第二次嘗試也失敗了。
之後的活動,家潤因為自卑就從來沒參與過,但是一件事改變了同學們對他的看法,在節目中,老師讓孩子們拿出放在魚罐子裡的號碼牌,周圍的小朋友都不敢,但是家潤鼓起勇氣拿出了號碼牌,這一下子就成了人氣王,大家都和他做起了朋友。
通過這樣的經歷,家潤在今後的社交中就逐漸有了勇氣,也找到了社交的方法。
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之間相互產生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孩子就比較強勢動不動就喜歡上手打人,家長也很擔心自己家孩子在幼兒園被這些強勢的孩子欺負。
在這個節目中就有這樣一個強勢的牛仔服男孩,之前不讓家潤融入圈子的那個男孩就是他,除此之外,在一次做遊戲的時候,他明明輸了,卻非要說自己沒輸,一個男孩子跟他爭論了起來,他動手就給那個小朋友打了。
還有一次,一個小女孩子對他說話的聲音大了一些,這個牛仔服男孩就使勁地推了小女孩一下,但小女孩沒有哇哇大哭,反而堅強自信地糾正了男孩子的錯誤,其實這個男孩就是因為自己根本沒有找到合適的表達想法的方式。
在自己有消極想法的時候總是第一時間想到用暴力解決問題,愛打人的孩子就十分被其他孩子反感,所以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被這樣的孩子欺負時,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老師是十分了解這個年齡段的任何類型孩子的,讓老師去疏解這種愛打人孩子的情緒,以免造成大錯。
家長們也很好奇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是受別的小朋友喜歡的孩子呢?因為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孩子喜歡,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其實在節目組的攝像頭下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最受別的小朋友喜歡的孩子是一個叫夏果的小女孩。
她在好朋友失落的時候陪著他、鼓勵他;在比賽的時候總是為別人考慮,就是這樣的同理心,使得這個孩子在孩子之間的社交中更受別人喜歡。
這樣的孩子能夠敏感的感受到周圍人的情緒,並且總是能換位思考,適當地安撫別人的情緒,在社交環境中是十分好相處的。
通過這個節目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性格的孩子在攝像頭前的真實社交狀態,其實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內向的孩子還是外向的孩子,並沒有好壞之分,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這些社交,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
而作為父母的我們,並不需要強迫孩子,而是要通過一些方法讓孩子更加自然地融入集體,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舒適地和其他的小朋友進行社交。
比如:我們在鼓勵孩子交朋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用語言的方式來進行融入,這樣會比直接插入小朋友之間更自然一些,同時也不會讓其他的小朋友產生反感的想法。
另外我們還可以讓孩子看一些關於社交類的繪本,這樣孩子能夠通過更加清晰、有趣的圖片內容來進行實踐、交友,讓孩子學會勇敢的與其他的小朋友交朋友。
我是欣欣,一位80後二胎寶媽,
在這裡向大家分享我在育兒和教育孩子道路上的一些小事兒,
主要專注於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各種問題,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育兒小知識,
記得點讚、分享、加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