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入學季,此時此刻,如果家裡有個即將入園的娃,想必操心的老母親早已打開了焦慮模式,對孩子未來入園生活充滿了擔憂。
有人統計過,「孩子即將入園,家長最擔心的話題」,大多數家長都在擔心孩子去了幼兒園會不會受冷落?能不能交到朋友?對於孩子在幼兒園的社交,父母腦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最近看了一個國內兒童行為觀察類節目《小孩的神秘生活》,幫我們揭開了寶寶在幼兒園裡進行社交的「神秘面紗」。節目中所有場景都是沒有外在幹預的前提下,用高清攝像頭拍攝下來的。
那麼在攝像機記錄下,孩子們是如何在幼兒園進行社交活動的呢?
「慢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人氣王
家有性格內向、慢熱的孩子,他們在社交上很難掌握主動性,也更容易遭遇挫折。這點在一個叫許家潤的男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最開始,家潤在幼兒園總顯得很不合群,他不知道怎麼和小夥伴玩在一起。
採訪時,孩子紛紛表示不喜歡他,因為他愛哭鼻子。
對於自己是否受歡迎這個問題,家潤自己也很肯定地表示:「別人都不喜歡我。」
其實許家潤只是慢熱,並不代表他不希望被被人接納,他也曾試探著加入小夥伴,可是連續試探幾次都以失敗告終。可是,這種來自小夥伴的「天然排斥」似乎在一件事後發生了反轉。
在一節課上,老師在一個透明水缸裡裝了可怕的章魚,孩子們需要從裡面拿出自己的名字牌。當其他孩子嚇得尖叫躲閃時,只有許家潤沉著冷靜地幫同學們拿出了他們的名字牌,勇敢的許家潤瞬間成為孩子心目的中的大英雄和人氣王。
這個經歷對許家潤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也許會成為他將來社交的主要自信來源。
為什麼孩子也會欺負人?
幼兒園小朋友相處不會總是相親相愛的和諧相,他們會推推搡搡、會吵鬧、會磕磕碰碰,會有愛欺負人的「小霸王」,也會有不知道如何宣洩情緒於是對小夥伴「暴力相向」的「熊孩子」。但是,經過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每次衝突背後一定有內在原因。
任思涵因為拔河比賽輸了後,勝負心作祟,先是要求對方下次比賽時不允許太用力,遭到拒絕後立刻勃然大怒,主動開啟了打架模式。
任爸談及女兒的表現時說,這種勝負心有天生的,也有後天的,畢竟任爸從事兒童體育教育,思涵從小就跟著爸爸在各種體育競技中「摸爬滾打」,於是一旦涉及比賽項目,她的勝負心就被勾起來了。
另外還有一個男孩於子鑠,本來相安無事自己畫畫,可是他就看不慣昂米諾把雲彩畫成了橙色。
甚至因此對昂米諾進行「人身攻擊」,直言「我討厭這個昂米諾」。
然後把畫筆從昂米諾手裡搶走,剝奪了她繼續繪畫的機會。不僅如此,他還繼續攻擊昂米諾說她長得醜,令人討厭。
引得周圍的孩子一起上來指著昂米諾說她醜,瞬間讓昂米諾內心充滿了恐懼,放聲大哭起來。
事後,兒童教育專家來採訪了於子鑠,問他為什麼要欺負昂米諾。於子鑠講起了另外一件事,他說最開始來幼兒園時,爸爸媽媽許諾自己如果表現好就會得到禮物,結果事實證明他們不過是在騙自己。被父母欺騙後的於子鑠不想再好好表現,在這種叛逆思想的影響下,才開啟了他欺負別人,當「小霸王」之路。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家庭環境是可以影響到孩子的社交的。當父母欺騙孩子後,孩子就有可能偏執地用欺負他人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用「教育」弱者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是他們身上最帶著家庭的影子
通過觀察幼兒園裡每個孩子的行為表現,不難看出這些孩子都是風格不一的「自己」,他們性格不同、待人接物方式不同、表達能力不同,交友方式也不同。
作為家長,我們沒必要要求內向、慢熱的孩子變成外向的「自來熟」,畢竟不同性格的人他們偏好也不一樣,以後可能會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建樹。就像許家潤,他不擅長於快速結交朋友,但是他擅長於耐心地從章魚池裡避開章魚尋找名字卡。
另外,我們也發現,每個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家庭的影子,他們的社交方式由家庭環境所支配,他們與人相處的模式也有父母待人接物的影子。
9月開學,馬上就有一批孩子入園,如果你擔心孩子入園後的社交狀態,還不如現在從自己做起,改變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戒掉「焦慮」,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真正助力孩子更好地適應入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