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化公共衛生體系、應急管理——預案急盼科學規劃,更需「靈動」

2020-12-22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要針對這次應對疫情中暴露出的明顯短板,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如何提高能力與水平?在首屆2020長三角健康峰會(溧水)暨中醫藥博覽會上,中醫藥領域專家學者圍繞如何完善優化公共衛生體系、應急管理各抒己見。

  衛生應急管理暴露短板與不足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打贏了疫情防控戰,從初期的混亂到後期的勝利,經歷了曲折的過程。與此同時,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我國應急管理體系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開始顯現和暴露。

  「我國在應對傳染病大流行的經驗方面,與歐美國家不同。」華東科技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院方鵬騫說,歐美國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一遇」,上次發生在西班牙大流感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但我國在最近17年內先後經歷非典、新甲流、新冠肺炎3次傳染病疫情。

  「我們問題出在哪?整個醫療衛生費用投入在增加,但是公共衛生的投入在下降。」方鵬騫一針見血的指出。根據健康中國2030年的目標,到2030年我國人民主要健康指標要達到高水平國家,這對我國應急管理體系中的公共衛生投入提出更高要求。

  「政府財政投入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政府對公共衛生和疾控投入『重硬體,輕運行機制和人才投入』。」方鵬騫舉例,此次疫情,政府加大衛生領域投入,但有的地方還是擴大醫院的規模和建立新的醫院,沒有認識到應該投入到公共衛生和基層衛生及疾病預防控制。

  「對人才投入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方鵬騫提供的數據統計顯示,在武漢市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中,有30%的衛生技術人員學歷在本科以下,傳染病防控機構專業人員僅有72名,專業應急人員僅有25名,無法滿足服務武漢全市1200萬人的人口數量。

  方鵬騫還表示,預防為主的理念在我國社會有效落實還是不夠,公共衛生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不清,預防為主還是停留在口頭上。再者,重疫輕防、醫防分離、衛生應急鏈碎片化現象普遍存在,在重大疫情發生時未能發揮早期發現、早期救治、早期控制的作用。針對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地方法規和部門規範性文件準備不足。

  中醫藥應急防治有效率達80%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省第一時間制訂了中醫藥防治的方案,出臺了相關的推進中醫藥參與救治工作的時間點。權威數據統計,今年1月20日,已有省份制訂出來中醫藥防治方案,到2月17日,全國已有28個省份出臺相應的中醫藥治療方案。從各個省份公布的數據顯示,中醫藥參與率和治癒率比較高。再從中醫有效率來看,截止到2月28日,大部分的省份有效率都在80%以上,很多都在90%,19個省份超過了95%。

  「中醫藥參與防治的模式中,『武昌模式』非常亮眼。」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員院長李瑞鋒介紹,「武昌模式」是指通過在社區發放通用藥方,對集中隔離人群和社區密切接觸者做到有效預防,避免交叉感染。他提到,此次中醫藥還「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由於患者體質不同,服用中藥的效果也不同;此次疫情中緊急開發出手機APP記錄患者服藥數據,患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與專業醫生對話,接受服藥指導,做到「千人千面」。

  「中醫藥尚未全面納入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中,中醫類醫院公共衛生應急中相對缺位,中醫藥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方面的人才隊伍不足。」李瑞鋒坦言,疫情剛擴散時,所有的醫護人員都「衝鋒陷陣」,中醫藥專家隊伍更是拼盡全力,但是他們的功能定位和權利責任無法體現在文件規定上,更多的是隨機性,沒有建立起常態化機制;他建議中醫藥納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制預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案早已完備,但這次應對依舊「手忙腳亂」,問題出在哪?李瑞鋒認為,目前指定預案大多都是靜態,沒有「動」起來。「預案指定了要演練,否則就是『一紙空文』,我們缺演練。」李瑞鋒說,就算演練常態化,但是應急預案裡大多沒有納入中醫藥,更別談演練實戰。

  中醫藥醫療機構到底有沒有能力對應對衛生應急管理?在李瑞鋒看來,在本次突發衛生公共事件中,中醫藥醫療機構救治病人有部分缺位,在國家確定的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中,中醫類醫療機構較少。同樣,中醫類醫療機構缺乏救治的充分條件,從專業角度出發,醫院要能夠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一定是具備多學科救治團隊,這一點在中醫類醫療機構也是短板。李瑞鋒還指出,中醫院醫護人員應對突發傳染病的能力不足。以武漢為例,第一個上報疫情的是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醫生。「所有科室的醫生都應該具備應急傳染病的防控意識。」李瑞鋒說,傳染病遇到的第一道關卡醫院,要守好第一道門。

  期待多個機制體系出臺優化應急管理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再次向我們敲響警鐘,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完善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範和應急救治管理辦法及預案,顯得非常緊迫。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下一步棋怎麼「下」,專家學者提出應建立平戰結合、醫防協同、機構協作、人才培養機制四個機制,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疾病控制體系、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醫療救助體系是重大傳染病防控的三架馬車。」方鵬騫表示,應急管理體系應該建立四個機制。他說,平時的應急演習是為「戰」時的疫情爆發做準備,疾病從來沒有完全靠臨床去解決的先例。在醫防協同上必須讓醫院和疾病防控機構協同合作,因為百姓看病去的是醫院,所以醫院應該有天然的疾病防控的職責。在人才培養上要將傳染病的教育貫穿到整個大學教育中,特別是公共衛生學院培養的學生。

  和李瑞鋒的觀點一致,方鵬騫同樣認為在這次疫情中,應急預案沒有發揮很大作用,包括方艙醫院選址等,都是臨時決定。「過去的預案已經落後了,要重新科學規劃定製。」方鵬騫說。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也亟待改革。」方鵬騫認為,公共衛生監督執法工作需加強,涉及到疫情上報、輿情響應等問題,誰上報誰響應都要明確。「這次武漢成立了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委員會,並作為市委市政府一級機構,統籌資源安排。」方鵬騫舉例說,政府可以引導建立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定期協同、會商、協商和容錯機制。

  李瑞鋒則建議在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優化中加入中西醫結合要素。「修訂預案時要把中醫藥專家、隊伍機構納入其中。建立聯合制訂診療方案、聯合查房會診、聯合救治病人的機制。」李瑞鋒表示,從制度上保障中醫藥深度融入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同時,中醫藥醫療機構要加強自身建設和聯動,建立傳染科或者傳染病科,在基層發揮中醫藥的預防作用。

  交匯點記者 張宣 仲崇山

  攝影 餘萍 萬程鵬 蔣文超 陳儼

相關焦點

  • 優化公共衛生 應急體系策略探討
    編者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考驗一個大型城市應急管理能力的試金石,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提醒城市管理者要不斷完善科學合理的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應對能力。建立健全大型城市應急醫療物資保障體系,是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的物質基礎、提升城市應急管理綜合水平的重要保障、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保障性工程。
  •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3)依法規範,措施果斷。
  • 蚌埠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應急處置工作制度,依法依規做好應對工作,廣泛組織、動員社會公眾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4)依靠科學,高效處置。加強專家隊伍體系和技術保障能力建設。遵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規律,制定科學的處置方案,採用先進物質手段,不斷提升處置水平。
  • ...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要
    如何建立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5月7日,市委書記劉雪榮深入市醫療應急救治體系項目工地,開展專題調研。他強調,要充分認識建立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圍繞疫情暴露出的問題短板,堅持系統性、前瞻性、應急性原則,按照優化配置、完善功能、分工協作、整體提升的要求,以項目為載體,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全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要。
  • 菖蒲中心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安慶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嶽西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院長親自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 涼城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常備不懈的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體系;1.1.4整合現有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資源,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形成機制優化、反應靈敏的信息支持系統;1.1.5通過預案實施,加強基礎工作,實現防範系統化、決策科學化、指揮智能化、保障統籌化,全面提高政府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1.1.6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最大限度消除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公共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 天津進一步健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長效化制度化...
    昨日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天津將對照《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按照「人有我無、全面吸納,人優我有、汲取借鑑」的原則,從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民營醫療機構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行醫等方面,進一步健全完善長效化、制度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 嘉實集團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四、預案體系嘉實集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包括:(一)集團公司總體應急預案。集團公司總體應急預案是集團公司預案體系的總綱,是集團公司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而制定的規範性文件,由集團公司負責制定,報市政府備案。(二)各承資企業應急預案。由各有關單位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報集團公司備案。重點單位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同時報市政府有關部門備案。
  • 菖蒲中心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基本醫療衛生-嶽西縣...
    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安慶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嶽西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院長親自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1.2  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和《南通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 應急預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安徽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安徽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蕪湖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及預案,制定本預案。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應急處置工作制度,依法依規做好應對工作,廣泛組織、動員社會公眾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4)依靠科學,高效處置。加強專家隊伍體系和技術保障能力建設。
  • 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 6應急預案體系  全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包括:  (1)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省總體應急預案是全省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全省協助應對各類特別重大、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規範性文件。要加強城鄉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抓好源頭治理為重點的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建設,完善城鄉醫療救治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為重點的公共衛生保障體系,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為重點的社會安全基礎能力建設。
  • 《高溫中暑事件衛生應急預案》
    三、各地衛生部門要自2007年8月1日起認真做好高溫中暑事件的監測、報告工作,並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絡直報系統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子系統中的「其它公共衛生事件」一項報告高溫中暑病例。    四、各地衛生部門要認真做好高溫中暑病人的醫療救治工作和各類因高溫氣象條件引發的危及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衛生應急處置工作。
  • ...省(區、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框架指南》的函
    明確相應的應急準備措施、醫療衛生隊伍和醫療衛生設備、物資調度等方案。依託科研機構,建立應急技術信息系統。組織開展突發公共事件預測、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等技術的科學研究。特別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制定、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和建立健全應急機制,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一項迫切任務,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必須切實抓緊做好。
  • ...廳關於印發《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發揮市級傳染病定點醫院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優勢,及時開展國(境)外、京外新發突發傳染性、流行性疾病走勢和對首都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挑戰等的研判,形成防治方案,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
  • 新冠肺炎疫情下日本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概述
    康達律師事務所i醫法律團隊藉助本團隊在日本醫療方面的優勢,翻譯、整理日文資料,為大家介紹日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法律法規、組織結構、運行機制及最新報導。一、日本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組織結構1998年,日本政府新增了由首相任命的內閣危機管理總監一職,設立危機管理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以厚生勞動省及其派駐地區的分局為核心,負責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如何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習近平強調這些事
    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範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習近平清醒判斷、著眼根本、謀劃長遠,多次指出要清醒看到疫情防控的漏洞和不足,反覆強調抓緊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如何為14億人民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 張強:強化公共安全服務思維 推進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我們要充分學習領會這一重大戰略部署,不僅要結合對當前矛盾和風險易發期的國情認知,切實把握髮展和安全的辯證關係,更要堅持系統觀念,在完善公共安全服務體系的系統路徑方面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推進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應急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公共管理工作,旨在為公眾提供公共安全服務。從本質而言,向公眾提供各類公共安全服務、營造安全有序的社會環境是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責。
  • 嶽陽縣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二)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條例》、《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
  • 懷柔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_政策文件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
    1.4 目的和依據  1.4.1 目的  針對懷柔區突發公共事件的現狀和特點,通過編制預案,要達到以下目的:  l 在北京市應對突發公共事件體系下,整合區內現有突發公共事件組織管理機構和信息資源,建立應對突發公共事件防範、指揮、處置體制和機制;  l 按照《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確定懷柔區在不同等級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職責和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