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作用對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

2021-03-05 文秘寫作中心

如需原創稿件請加微信15064013391

  一、改變學習中的慣性

  學習受慣性影響很明顯,高中時學習的「慣性」雖然也能拖帶他們繼續前進一程,但肯定會逐漸慢下來,使其停止甚至倒退。

  1、建立新的「動力定型」。當學習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時,要儘快地從心理上建立起新的「動力定型」,以避免仍被舊的習慣所左右。要克服慣性心理,堅定地邁出第一步很重要,否則舊的「慣性」就很難除掉。

  2、做到持之以恆。心理習慣的克服很容易反覆,在新的條件反射形成神經聯繫定型以前,通常是不穩定的,舊的習慣還可能「捲土重來」。因此,必須藉助理性的力量戰勝自己,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3、注重「加速度」的培養。要把個人目標與社會責任聯繫起來,善於發現激發自己興趣的事情,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能力,調整自己的抱負水平和期望目標,勇於迎接學習中的挑戰,保持適度的自信心,探索、掌握切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等等。

  二、克服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我們常說的「走神兒」,如上課時東張西望、看書時翻了好幾頁卻不知道書上說了些什麼等等。

  1、自身主客觀條件的影響。情緒波動會分散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設法轉移注意力。建議:先逐漸壓抑自己的激動情緒,使之趨於平靜;然後再集中注意力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人在病中或非常疲倦的情況下,注意力常常處於分散狀態,很難集中,這時要注意休息。

  2、外界環境的幹擾。如刺耳的噪聲、不規則的響聲、嘈雜的人聲等,學生對這些無能為力,從而會產生煩躁情緒,致使注意力轉移,無法集中。建議:換一個安靜的合適的環境,用堅強的意志與外界幹擾做鬥爭,努力使自己進入一個充耳不聞、鬧中取靜的超然意境。

  3、自制力不夠。事實上,人們平時要做的許多事情很難完全受興趣和愛好支配,建議:必須給自己一個約束性規定,並強行使注意力集中,時時提醒和鞭策自己完成任務。

  4、不注意用腦衛生。必須注意調節用腦時間,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建議: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協同用腦;在學習疲勞時,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接受適量的陽光照射;注意大腦的營養,平時合理調配飲食。

  三、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1、積累知識,調節意志。如果能通過意志努力迫使自己學習,一段時間以後有了一定的收穫,自然就會慢慢感興趣。隨著學習成績的提高、知識的增多,興趣就會越來越大;興趣增大又會對學習過程產生積極影響,形成良性循環。

  2、合理地確立學習目標。要把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步驟,採取分步走的辦法。目標定得合適,易獲得理想的效果,心理上易得到成功的快樂和滿足,提高學習的興趣。

  3、提高對學習的認識與興趣。學習是高職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要靠理智的力量來幫助自己提升學習的興趣。不要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對學習不感興趣,要注意感覺每一個可能讓自己感興趣的細節,尋找積極的情緒體驗。

  四、防止抑制性條件反射

  1、飯後不要馬上看書。飯後立刻看書會影響胃液分泌,時間一長,就會發生消化不良、胃脹、胃痛等症狀。

  2、疲勞睏倦時不要看書。人的活動如果超過了其工作機能所能承受的限度,大腦皮層就會自動進入抑制狀態,從而停止工作。如果這時勉強支持,強迫自己看書,搞疲勞戰術,就會形成拿起書來就想睡覺的不良習慣,會得不償失,既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又會傷害神經細胞。

  3、劇烈活動或激動後不要看書。人在劇烈活動或異常激動的時候,大腦皮層的某些部位處於高度興奮狀態,而其他如控制記憶、思維的中樞神經就處於抑制狀態。如果這時看書學習,容易與抑制反應建立聯繫,形成抑制性條件反射。

  4、睡覺前最好不要看書。睡覺前最好不要看書,尤其是不要用看書來催眠。睡前10分鐘最好別再用眼睛,這樣才能讓其得到充分放鬆,可以躺在床上閉目休息、做眼保健操來緩解疲勞。

相關焦點

  • 心理老師回信12:適應環境不良,無法集中精神,多幻想,影響學習
    背景:該生適應新環境不良,想來想去,無法集中精神學習,習慣性的幻想自己喜歡的東西,影響到生活學習。馨怡:你好!這個名字難寫但好聽。一開頭,你就說出寫信目的,原來是你心理有病,有病應該看醫生,怎麼找老師來了,我可只是個小小的心理老師,不看病,只看問題的。
  • 孩子視力健康是哪些不良習慣造成的?葉黃素的功效與作用是啥?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對於正處於視力發育期的孩子而言,護眼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學習或是日常中,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往往就容易影響到視力健康。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哪些不良習慣容易影響到孩子的視力健康,以及葉黃素的功效與作用。
  • 橋恩心理:如何改變「叛逆」的青少年的不良習慣?
    孩子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甚至還會影響正常的親子關係,會使自己與孩子的關係更加疏遠。那麼什麼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呢?下面橋恩心理的心理諮詢專家就來為大家進行分享。  為什麼很難改變青少年的不良習慣?  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行為習慣是用很長的時間建立起來的,已經非常牢固,他的行為模式已經基本固化了,習慣已經養成,就不是那麼隨意能夠改變的。
  • 重視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早期矯治
    兒童的發展應該是生理性發展、心理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應該是兒童在認識、情感、意志、行為等結構層次上的整體發展。加強對兒童的行為指導,促進行為習慣形成,讓其在知行合一中成長,在真正的全面和諧教育中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兒童不良行為習慣可阻礙其正常的,發育,影響學習與生活,若不及時治矯治,可導致成年時期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及精神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 孩子的不良姿勢,不僅影響身高體型,還有智商和心理,趕緊矯正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注重姿勢身形對一個人儀態氣質的影響。在這個看重顏值的時代,對外形外貌的要求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如今的孩子們不僅被繁重的學業壓彎了腰,還整日沉迷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都加入了「低頭族」的大軍。不良的姿勢隨處可見,影響的不僅僅是身高體型,對智商甚至是心理,都有極大傷害,父母應該及早引起重視。
  • 身邊的心理學:避免慣性心理效應的不良影響
    固化的心理,就是人們某種心理長期存在、作用後,凝固成為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形態;它有二種形態:1、固化的心理狀態,固化的心理狀態是在某些心理存在下,較長期影響下,可能凝固成某種心理狀態,難以改變。如人們對某個人、某個事物的認知及價值觀等心理。如果說,人們的需要與動機類似物質中的氣體,那麼,固化的心理狀態就是物質中的液體,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 孩子有哪些不良飲食習慣,會影響孩子長個?
    1)暴飲暴食很多矮小症患兒的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飯,除了挑食以外,暴飲暴食是這些孩子們中常見的一種不良飲食習慣。由於每種營養素都對人體的生長發育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每種食物中都有其獨特的營養成分,只有保證食物的多樣化才能使各種營養成分起到互補的作用。偏愛某種食物或放棄某種食物最終都會造成嚴重的營養失衡,從而影響孩子們健康的成長與發育。
  • 準媽媽課堂 | 如何預防寶寶產生不良的口腔習慣?
    北京市婦女聯合會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聯合推出寶寶成長過程中,會出現蛀牙、有牙縫、牙列不齊、乳牙滯留(恆牙已經萌出,乳牙未掉)和口腔不良習慣等口腔問題,影響美觀不說,嚴重的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 關注學生心理,做好學生學習引導
    人的心理需求、自我意識、身心健康等,都需要在後天的學習和生活中,接受相應的現實薰陶,以成就強大的內心動力,不斷養成獨立的個性,努力實踐自身的人生追求。後天的學習和生活極大的受著環境因素的影響,逐漸讓人產生認識與習慣的差異,滋生個性、人格差異,也彰顯出智力差異。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及學習環境,對人的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適應不良能夠影響高考成績:產生負面影響!
    什麼叫適應不良呢?對學習方法適應不良,對考試情境適應不良,對試卷適應不良,這些都會影響高考的成績,影響高考的心態,從而對整個高考產生負面影響。這一個例子說明適應不良,特別對題型適應不良也是影響高考成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那麼有的同學問我,王老師,你說怎麼防止和克服適應不良呢?
  • 寶寶是怎樣養成不良習慣?以及如何應對?
    因此爸爸媽媽與其是事後再去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還不如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其實,寶寶所形成的壞習慣,往往是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家長們的一些,會在無形中影響到寶寶。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寶寶形成壞習慣的家庭因素。
  • 父母:如何糾正孩子「生活、勞動與學習」中存在的不良習慣?(2
    事實上,孩子上學以後為什麼就會出現「做作業拖拉、到處扔垃圾、亂花錢、動不動就發脾氣、不喜歡讀書、喜歡上網玩遊戲」等不良習慣?其實,孩子身上出現的不良習慣,並不是上學才開始有的,而是沒有上學之前就形成了孩子自己的「行為習慣」,只是家長不知道,沒有感覺到問題存在,上學以後的不良習慣問題出現了,父母才知道孩子「磨蹭、拖拉」的不良習慣問題危害。
  • 內隱理論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實體論與漸變論對個體的情緒、行為和生理反應具有不同的影響。實體論與漸變論不僅直接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還通過成就目標定向、自我概念、歸因方式、控制信念等的中介作用影響心理健康;個體因素和情景因素在二者關係中具有調節作用。建構的內隱理論影響心理健康的整合機制模型提示, 內隱理論影響心理健康的機制具有一定複雜性, 未來應從不同內容、不同視角來拓展二者關係的研究, 以進一步驗證與完善整合的作用機制模型。
  • 父母:如何糾正孩子「生活與學習」中存在的不良習慣?(2)
    父母:如何糾正孩子「生活與學習」中存在的不良習慣?(2)2020年9月18日晚上,一個母親說,她被孩子修理啦。其實 ,孩子身上出現的不良習慣,並不是上學才開始有的,而是沒有上學之前就形成了孩子自己的「行為習慣」,只是家長不知道,沒有感覺到問題存在,上學以後的不良習慣問題出現了,父母才知道孩子「磨蹭、拖拉」的不良習慣問題危害。
  • 行為習慣,孩子學習結果和專注力的遙控器!
    小學階段,家長容易把注意力聚焦於孩子的學習成績,認為其他都不足為道,其實不然,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無論對孩子的學習還是身心健康,都有重要促進作用!
  • 家庭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
    一、從心理發展角度審視家庭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從傳統的家庭習慣看,一個人從乳兒期到青少年初期,接觸最多的就是家庭的環境,父母等直系親屬成為最早的啟蒙老師。二、從學校教育看家庭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學校作為對兒童自學齡初期開始就進行系統教育的陣地,無疑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知識的獲取、世界觀的形成等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學齡初期,兒童非常相信老師,時常以「老師怎麼說」做為行為的規範準則,這在某種程度上優於家長,已被眾所公認。
  • 【心理課堂】不健康家庭文化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抗擊疫情,打贏與不良心理和情緒鬥爭的「心理防禦戰」至關重要。省婦聯特開設「心理課堂」,每期特邀一位心理學專家講解心理防護、調解情緒、緩解壓力、調適家庭關係等心理健康知識,為您構築防疫抗疫心理防線,奉獻一份特別的關愛!
  • 孩子視知覺功能不良對學習的影響
    補課「效果差」的根源是孩子學習能力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因此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諸多不良的學習行為和習慣,從而極大的影響了知識的吸收效率。那我們除了注意力的問題外還有:視知覺(理解、記憶、分辨、廣度、追蹤),聽知覺(分辨、廣度、記憶、理解),思維(空間、邏輯、推理、轉換)手眼腦協調、自信心、意志力、身體控制能力、語言表達力等任何一個能力的滯後發展都會直接對孩子知識吸收的過程和結果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這是普通的文化補習所無法解決的。
  • 3種不良習慣,是影響孩子長個的「罪魁禍首」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長一個高個,不想矮人一頭,影響身高,除了遺傳因素外,還有後天環境,以及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孩子身高跟營養和環境因素也有關。因為貧困而營養素攝入不足,也可以見於嬰兒長期挑食,偏食,營養缺乏導致生長落後。還有內分泌因素也對身高有著很大影響,比如生長激素缺乏,孩子的發育也會不良,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抽血化驗激素水平進一步明確,必要的時可以給予生長激素藥物治療。
  • 別讓孩子產生不良的心理依賴!
    ——我們為何不提倡請家教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家教對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當然是有幫助的。可因運作過程出現的問題,以及不良效果的無限擴大,家教不但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功效,而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質疑。有一統計數據很能說明問題。某班54個同學,22人34科次接受老師的周日輔導。期末考試班主任作了內部統計,名次前移的僅有5位同學8個科次,其餘的仍維持現狀,甚至倒退。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