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心理,做好學生學習引導
戴直楷
人的基本素質與生俱來,並在後天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成熟與完善。人的心理需求、自我意識、身心健康等,都需要在後天的學習和生活中,接受相應的現實薰陶,以成就強大的內心動力,不斷養成獨立的個性,努力實踐自身的人生追求。
後天的學習和生活極大的受著環境因素的影響,逐漸讓人產生認識與習慣的差異,滋生個性、人格差異,也彰顯出智力差異。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及學習環境,對人的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生的模仿性、好奇心都是特別強的,在新時代諸多社會因素影響的背景下,學生的幹擾因素特別大,不論是家長,還是學校教師,都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及情緒狀況,及時了解相關環境因素的幹擾,找到相應的應對策略,化解其心理矛盾和不良心理情緒。
學生時代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學習,新時代各種社會因素嚴重幹擾學生的心理及情緒狀況,更是衝擊學生學習,直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培養。
家庭父母及親屬為孩子創造家庭生活及學習環境,所以在家庭中,父母及親屬應該和睦相處,相互信任理解,稍有意見分歧,千萬不能在孩子在場的情況下發生不好的現象,以免在孩子心目中造成不良影響。
學生時代學生主要場所還是學校。學校教育教學環境更是對學生的認識、價值觀、世界觀、社會觀、人生觀產生極大的影響。雖然與同齡人相處,但來自四面八方,道德品質、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理想信念、自我教育存在一定差異,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及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教師擔負教育教學主要任務,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深遠,教師應該深入了解教師職業特點和基本要求,明確教師職業基本職責,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用心關注教育教學對象——學生的家庭狀況、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理想信念和自我教育能力,深入學生實際、主動家庭走訪,把眾多心思投入到教育教學事業,並付諸於實踐行動,充分關注學生心理,做好學生的學習引導工作,促進學生健康科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