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舊文重讀:應該廢除學生作文

2020-08-08 榴槤EDU


榴槤君按


近期一篇引經據典的高考滿分作文刷了屏。


贊之彈之的都有,也很正常。


其實,大家討論的核心是:


到底什麼才是一篇優秀文章的標準?優秀文章真的有標準嗎?


是不是非得玄妙到大部分讀者都看不懂,文章才有了高下?


難道平實簡單的語言就寫不出優秀的文章?未必。


畢竟往屆滿分也有走真情實感路線的。


大家介意的是:一篇看似高深的文章,是水平本身如此,還是衝著高分的目標來的?


自然,如果說高考作文不想拿高分,沒有功利心態,也未免太不切實際。


有人看似吐槽的是晦澀的文字,實質痛恨的是也許裡面暗藏的套路。


也有人擔心這種看似鼓勵的高分,會帶來一種不良示範,讓往後的考生往這方面動腦筋。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到底一篇優秀的文章該長什麼樣兒?


韓寒真的好久好久沒有發聲了,相對於之前的高調與積極,他現在低調的跟消失了一樣。


榴槤EDU本期帶來韓寒的一篇舊文,真的,他說話永遠都不會動聽。


韓寒:《應該廢除學生作文》


我上學的時候作文寫得不錯,老去參加作文比賽,每次比賽前都要先自我洗腦,看看最近流行什麼口號,比如有一陣子講究&34;,寫作文只要掛靠&34;,編造故事,比如看見有人隨地吐痰我馬上撲過去用手接住那口痰,並順帶歌頌祖國,肯定是高分。


但不幸的是,我每次作文比賽都是二等獎,因為總有那麼一個人頌歌唱得比我好聽。我到現在都忍不住要對每次拿一等獎的那人說,我當年寫作文已經夠無恥了,你怎麼能更加無恥。


看最近幾年,總是有自暴自棄者寫出高考0分的作文,我看過這些0分作文,他們的相同點就是--真實地表達了自己想法。我們的教育是不允許表達真實想法的,講究的是讓你沒有想法,然後,用幾十年前的教材告訴你,這個是正確的,那個是錯誤的,當然,你不同意也沒生命危險,只不過開除或者0分而已。


其實只要不是交白卷,批卷者是不可以給出0分的。我只是想的和你不一樣而已,憑什麼你想的就是100分,我想的就是0分。沒慰安好也得有個安慰獎吧。而作文這樣的沒有一個評判標準的完全憑藉批卷人個人喜好給分的東西能進所謂公平的高考試卷,本身就是有失公平的。

幸運的是學生們除了看中作文的分數以外,都不太看中作文的本身。而很多被認為是垃圾文化的東西,拯救了現在學生那點可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可以說,很多人的撒謊體驗都是從作文開始的,而為數不多的說真話體驗,是從寫情書開始的。從小,作文的範本和教材告訴學生們,文字的用處就是讚美和歌頌,而揭露和鞭策都是不積極的向下的陰暗的不極地陽光的。可能有人要用教材裡的魯迅來說事,可魯迅在教材裡起的作用其實也是讚美和歌頌,並且是領唱的。


其實讚美和歌頌是很好的事情,誰不喜歡讚美和歌頌,關鍵是,我們連讚美和歌頌什麼內容都是有規定的,比如我不能讚美姑娘的屁股,歌頌小姐的技術。種種限制,註定了我們的作文,寫到最後全都是假話。


當然,很多腦子不開竅的會覺得,作文無論好壞,它培養了學生的遣詞造句的能力,好比對很多人來說,數學雖然往高了學沒用,但它培養了你的邏輯思維能力一樣。


這樣想的人就是教育出來的得力弱智。我告訴你們,你們也太小看了你自己的智商了。寫文章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人識字了以後加上自己一定的閱讀積累,就自然會寫文章了,你會說話,就會寫文章。


當然,寫好寫壞每個人是不一樣的,這沒辦法。而邏輯思維能力更加不是算幾道數學題就能得來的或者進步的,這是自欺欺人。你看人家思維縝密邏輯超凡的騙子都是沒怎麼上過學的,而受騙的多數都是能很快告訴你陰影部分面積是多少的。


我們的教育就喜歡告訴你,人類是沒有天賦的,都是教育賦的,等你從學校出來以後,你就能自然接受人類是沒有權利的,都是國家給的。


在很多國家的教育裡,其實也沒有專門的作文一說,但似乎沒聽說過那些國家的人就不會把學會的詞語拼起來寫文章了,相反,我們的作文寫了好幾十年,但人似乎越來越不會寫文章了。


回到正題,大量的閱讀要比去寫大量的作文(其實就是準備大量的範文去套命題)有益很多,作文不但減弱了你寫文章的天賦,並在潛意識裡告訴你,說違心話是正常的必需的,是生存的要訣。後者是作文唯一帶給學生的好處,他讓學生提前明白現實,講真話沒好下場。而恰恰是作文,毀滅了很多學生對文學的興趣。


到最後,肯定有人要說我只會推翻,不會建設,如果大家都不寫作文了,那寫什麼呢?這就是典型的受過教育毒害的邏輯思維能力。很簡單,那就不寫唄,寫文章本來就是一個興趣愛好,和種花釣魚一樣,強求不得,自然有喜歡的不喜歡的,讓喜歡寫文章的人去寫真正的文章,讓不喜歡寫文章的去寫情書,讓寫情書被拒絕的人去寫日記,讓喜歡寫假大空作文的人去當領導,這樣才皆大歡喜嘛。


有一條假新聞來自重慶:韓寒昨天在記者採訪時卻一反常態地表示,"我從沒說過高考和上大學不好之類的話,我還曾一度因為沒去復旦而後悔過,但這些都不重要了。我只是說過,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或者說證明自己的方式,而不一定就非得要通過高考。很顯然,高考確實不適合我,但並不意味這不適合於大多數人。在沒有找到更好的選拔人才的方式之前,我認為高考還是可取的。」


該記者根本就沒有採訪過我,為了證明自己文章的觀點就意淫想像了和我的對話。


我到現在都一直在慶幸自己沒去上大學,而且我覺得高考是一定要改革的,我將繼續不遺餘力地說高考和大學的壞話。


我很早前就說過,現如今的大學像妓女一樣,只要有錢,全國所有大學都乖乖排成一排隨便你點,想上哪個上哪個,願意多花點錢甚至可以幾個一起上。


氛圍不同了,別再還真的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十幾年前大學生還吃香,但那一批已經是絕代天驕了。所以,還是抓緊時間學點真本領和真手藝吧。


另外,最近很多記者問我關於高考作文的看法。我的看法是,作文就是很傻的東西。高考作文肯定是集所有大傻於一身的。


我們的作文講究的是培養忠順,而不是真性情。議論文這樣變態的禁錮心智的文體勢必會隨著作文一起被淘汰的。


在教育的目的裡,作文從來不教你怎麼寫文章,而是教你怎麼不會寫文章,作文寫得越好,文章寫得越差,理解別人文章的能力也越差,眼光就越短淺,思維就越僵化,見識就越狹隘。於是,教育又成功地如教育所願,把一個識字的文盲送進了社會。


文章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韓寒:應該廢除學生作文
    文/韓寒我上學的時候作文寫得不錯,老去參加作文比賽,每次比賽前都要先自我洗腦,看看最近流行什麼口號,比如有一陣子講究&34;,寫作文只要掛靠&34;,編造故事,比如看見有人隨地吐痰我馬上撲過去用手接住那口痰
  • 韓寒小學二年級作文曝光 句子不通但字跡工整
    韓寒小學二年級時的作文《冬天》。 李宇春張杰星途盤點 細數選秀出身的明星(圖)點擊瀏覽更多娛樂新聞 / 點擊欣賞更多明星精美寫真近日,有網友在博客中一口氣貼出十篇明星學生時代的作文,除了已經曝光過的趙薇的作文,李宇春、黃曉明、何炅等多位藝人以及作家韓寒的青澀作文都被一一曝光。
  • 舊文重讀 李書磊:眼中的知識分子與做官
    同時,李書磊是文化評論界的知名學者,曾出版《為什麼遠行》、《雜覽主義》、《重讀古典》、《文學的文化含義》等專著、論文集及隨筆集,產生了較大反響。李書磊的文章中,談到過關於做官、讀書,以及知識分子與理想等話題,在此,思客推薦兩篇李書磊的舊文《宦讀人生》和《理想的限度》,感悟李書磊作為學者與官員的境界。
  • 一篇作文引韓寒點讚:作文好的孩子,一路都在超越同齡人
    被韓寒點讚的孩子為何可以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之前看到一則微博:一篇作文,&34;浙大爸媽,作文寫不好,到底有多吃虧?作文之難,總是讓人苦不堪言。甚至還&34;了一些學歷很高的爸媽。哭笑不得的同時,也讓人不禁沉思:寫好作文,真有這麼難嗎?作文真的這麼重要嗎?一二年級,你說沒有作文,學作文太早了。三年級,你說不用了,剛開始學作文應該不難,孩子可以編出來。四年級,你說沒事,我們家成績還可以。
  • 四川高考作文題與韓寒微博看圖說話「神巧合」
    原標題:四川高考作文題與韓寒微博看圖說話「神巧合」   四川省高考作文題是:「人,只有在自己站起來之後,這個世界才能屬於他。這句話引發了你那些思考?請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 2017年天津高考語文滿分作文:重讀長輩這部書
    2017年天津高考語文滿分作文:重讀長輩這部書2017年的高考語文考試已經結束,有途網小編在考試結束後第一時間為大家整理2017天津高考作文滿分作文:重讀長輩這部書。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 兒子韓寒,被父親安排的人生,真香
    >從新概念作文大賽奪冠開始,就變成了公眾人物走進人們的視線,無論他的第一本小說《三重門》是不是由父親韓仁均代筆,已經沒有意義,韓寒的過往的經歷說明,韓仁均給韓寒設計的人生是成功的。就連韓寒自己也承認,他的成功有82%的原因來自父親韓仁均。2015年韓寒在父親節檔期拍攝雜誌封面,接受採訪時提到父親,每句話都充滿著感激,即使說到放棄高考的問題,能夠鼓勵孩子參加作文大賽,能夠支持孩子放棄高考,他都開玩笑說那是父親的錯誤,否則他會上大學、考公務員、過安穩的日子。
  • 韓寒作品優美語句80句
    ——韓寒6.權力高於你盡全力捍衛的權利。 ——韓寒 《三重門》7.鄙視是上天賦予每一個平凡人的權力。 ——韓寒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8.我寧可幽默的困難著,也不願如同現在的年輕人般假裝憂鬱的順利著。 ——韓寒 《就這麼漂來漂去》9.還有十幾天。
  • "白卷先生"重讀大學,其實背後的道理很簡單
    《光明日報》今天推送了一篇文章,題目是《&34;分高考生,重讀大學了》。這位&34;分高考生在2008那年以一種另類的方式震驚了中國,被人們戲稱為&34;。韓寒,大家應該知道吧,他寫過一篇文章《穿著棉襖洗澡》就是在抨擊應試教育。當然他的這篇文章也收穫了大批粉絲。確實,應試教育可能並不適合個人的發展。反反覆覆的做題,用固定的模式思考問題確實是一件令人討厭的事情。而這位&34;應該就是為了反抗應試教育最後才做出了那般舉動。
  • 曾懟天懟地的韓寒,如今卻活成了當年他最討厭的人
    上海青年的故事韓寒的故事,我們還是要說到1999年,上海市有位少年拿下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拿了獎本來就是值得高興的事情,而韓寒的新概念大賽則又有了幾分文藝的色彩。但其實韓寒不是這樣子的。根據韓寒高中時候的老師的回憶,當時韓寒的成績很差,老師就問韓寒它以後靠什麼養活自己,沒想到韓寒淡然地說:「稿費啊。」老師們都笑了,都說韓寒年少輕狂,不懂世界的艱難。
  • 韓寒,從「叛逆少年」到「青年公知」,大時代過客
    我們最早認識韓寒,還在新概念作文,他那篇作文《杯中窺人》打開了很多學生的作文新天地,原來作文還可以這麼寫。後來韓寒就在不斷的掛科留級與退學寫書的新聞中刷新人們的眼球。8090年代,那個時候人們的思維還是很傳統的。剛出名就被冠以叛逆少年的稱號,是家長老師眼中的逆流,很容易受到社會的批判。
  • 「白卷先生」重讀大學,其實背後的道理很簡單
    《光明日報》今天推送了一篇文章,題目是《「0」分高考生,重讀大學了》。這位「0」分高考生在2008那年以一種另類的方式震驚了中國,被人們戲稱為「白卷先生」。從2008年到2018年,這位白卷先生重回考場,重讀大學,其實背後的道理很簡單。如果單純地談論這背後的道理本身就沒有什麼意義。「高考?
  • 浙江書展ING|韓寒、六神磊磊、張悅然……這本小學生作文,給孩子們...
    這是一部帶有名家和名師點評的學生作文集,每一篇學生作文,都由名家和名師分別從兩個角度點評,每一節都分為「學生作文——名家點評——名師點評」三部分,即每一篇作文都會得到兩篇點評文字,分別來自老師和著名的文化媒體人。
  • 18年前韓寒的光明頂之戰
    正如很多搖滾歌手一樣,韓寒在18歲那年也蓄起了長發,不過他沒有模仿北方人竇唯、丁武他們的披肩大波浪,而是秉持了精緻、優雅的風格,向南學習,將鄭伊健的頭型稍作修改,顯得格外瀟灑帥氣,其實這挺正常的。但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大家都認為「學生就要有學生的樣子」,所以主持人懟韓寒的觀點主要是通過穿著打扮,韓寒留著這樣的長髮進入節目,無疑是在標新立異。
  • 除了楊超越喜提作文題,周杰倫聽力曾難倒外國人,韓寒文章被糾錯
    楊超越繼登上雜誌封面被評為年度影響中國人物之後,又被編成作文題,在高二語文的考試試卷上出現啦!來看看這道作文題,給出的是楊超越的材料,說只有初中學歷的20歲女孩楊超越,既沒有演唱實力,也沒有舞蹈功底,在節目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幾次的哭泣。
  • 20年前在教育上,被與韓寒做對比的黃思路,現在怎樣了?
    2000年有一檔電視節目叫做《對話》,其中有一期的特邀嘉賓,是兩位18歲左右的學生,一位是高二學生,叫做韓寒,一位就是被稱為全才的黃思路。2000年前的韓寒,因新概念作文和小說而爆火,他的退學,他對教育的批評,他的言論,讓他在當時,成為了一種現象,使得人們反思當時的教育、社會和文化。
  • 「韓寒事件」:作為政治的商業主義
    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石力月指出,我們需要回到具體的社會情境之中去看待韓寒現象的生成。 該學者指出,韓寒與「重返政治」的商業主義有著緊密的關聯。韓寒最初是以「反教育體制」的面目進入人們視野的,這既表現在其高一復讀兩年後退學並在「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以後拒絕高等教育,也表現在其作品中隨處可見對於現行教育體制的批判。
  • 韓寒經典好句100句
    ——韓寒 《雜的文》10.玩玩看嘍,這世界上沒有一定的! ——韓寒11.我們的作文講究的是培養狗奴才,而不是真性情。在教育的目的裡,作文從來不教你怎麼寫文章,而是教你怎麼不會寫文章,作文寫的越好,文章寫的越差,理解別人文章的能力也越差,眼光就越短淺,思維就越僵化,見識就越狹隘。於是,教育又成功的如教育所願,把一個識字的文盲送進了社會。
  • 韓寒郭敬明差異:前者是邏輯思維 後者系形象思維
    韓寒與郭敬明總被媒體相提並論的原因是新概念作文大賽以及兩人同樣巨大的公眾影響力和截然不同的公眾形象。1999年,17歲的韓寒憑藉《杯中窺人》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2001年,18歲的郭敬明以《假如明天沒有太陽》獲得第三屆大賽一等獎。
  • 德國為什麼想要廢除家庭作業
    他的研究沒有發現明確的結果:在計算和抄寫作業方面,如果學生在學校裡完成作業的話,多數學生所犯的錯誤會更少一些。不過,就寫作文而言,在家裡完成的作文質量(從內容和形式來看)要更好一些。魏特曼(Bernhard Wittmann)在1964年發表的《家庭作業的意義和無意義》被視為德國實證性作業研究的裡程碑。他調查了362位學生,分別來自3個三年級班和兩個七年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