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什麼想要廢除家庭作業

2020-12-16 騰訊網

[摘要]德國要求廢除家庭作業的聲音漸漸高漲起來。許多學者、政治家、暢銷書作者都呼籲廢除家庭作業。他們主張廢除家庭作業的理由是什麼?廢除家庭作業之後,中小學計劃怎麼做?都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圖為一小學生面對繁重家庭作業疲憊不堪。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家庭作業是教師留給學生課後在家裡完成的學習任務。早在15世紀,德語地區的學校規章便有規定,學生需在家裡完成數小時的「自學作業」。此後,學校布置家庭作業慢慢變成一件看似天經地義的事情,很少遭到人們的質疑。

不過,近年來,德國要求廢除家庭作業的聲音漸漸高漲起來。許多學者、政治家、暢銷書作者都在呼籲廢除家庭作業。他們主張廢除家庭作業的理由是什麼?廢除家庭作業之後,德國的中小學計劃怎麼做?這些都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家庭作業能否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

家庭作業究竟能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是學校教學實踐者和理論研究者關注的焦點。早在1904年,施密特(Friedrich Schmidt)就在他的「有關學生家庭作業的實驗研究」中稱,缺少可靠的證據證明作業的效用。他的研究沒有發現明確的結果:在計算和抄寫作業方面,如果學生在學校裡完成作業的話,多數學生所犯的錯誤會更少一些。不過,就寫作文而言,在家裡完成的作文質量(從內容和形式來看)要更好一些。

魏特曼(Bernhard Wittmann)在1964年發表的《家庭作業的意義和無意義》被視為德國實證性作業研究的裡程碑。他調查了362位學生,分別來自3個三年級班和兩個七年級班。這其中,有的班級有作業,有的班級沒有作業。經過4個月的實驗研究,他發現,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不能證明作業對其計算能力和寫作能力有促進作用。對於七年級的學生而言,家庭作業的促進效果是不明確的。

德勒斯登科技大學的教育研究者調查了1300名薩克森州全日制學校的學生和500名教師。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大約四分之三的學生而言,教師沒有發現作業起到了積極影響。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作業可以改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是,學生是否完成作業,對於學校的成就沒有什麼明顯的影響。作業只是一種「儀式」,教師不經反思地將其分配給學生。

紐西蘭的教育專家哈蒂(John Hattie)在2009年出版的著作《將學習可視化》,收集和分析了超過5萬項相關的研究。他想要知道,哪些條件會促進孩子的學習。他的研究顯示,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主要是好的師生關係和特定的學習技巧。而家庭作業對於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是很小的。即便是這種有限的益處也要小心加以解讀。因為這種益處取決於孩子為完成作業所必須投入的時間。學生為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間越多,收益也就越低。

圖賓根大學的教育學者福龍格爾(Barbara Flunger)和特勞特維恩(Ulrich Trautwein)通過研究發現,學生當中存在不同的學習類型,例如,勤奮快速型學生、高度投入型學生、平均水平型學生(即時間投入和所取得分數都保持在平均水平的學生),努力但失敗型學生(即雖然努力投入,但是成績並不好的學生),以及最低限主義型學生(即以最少的投入勉強取得一般成績的學生)。研究顯示,並非所有的學生都會從家庭作業中獲益。作業對有些學生是有幫助的,但是對另外一些學生沒有幫助,甚至可能還會有消極影響。總的來說,年長些的學生和成績好的學生比小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能更多地從作業中獲益。那些認真完成作業並且會有效利用時間的學生更容易從作業中獲益。

由此可見,關於作業對於改善學生成績的影響效果,現有的研究存在分歧。人們無法得出作業對於學生普遍具有益處的結論。作業的影響效果受學生的年齡、年級、成績水平、學習動機、努力意願、學習科目和作業形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這也意味著,教師給全班學生統一安排作業的做法需要反思。這是家庭作業的合法性遭到質疑的一個原因。

漫畫:小學生為完成家庭作業挑燈夜戰。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家庭作業帶來的問題和弊端

除了作業對改善學生學習成績的作用遭到質疑之外,家庭作業所帶來的問題和弊端也受到人們的抨擊。

從教師方面來看,安排和檢查作業佔用了許多寶貴的課程時間。學生常常故意「忘記」完成作業或者讓他們的父母幫忙寫作業,達不到安排作業的預期效果。此外,認真完成作業的恰恰是那些不需要完成作業的學生,而那些本來應該通過作業得到額外練習的學生,反而常常不做作業。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家庭作業帶來了額外的壓力。雖說家庭作業可以讓父母了解課程內容,但對家庭在下午和晚上的生活構成了幹擾。德國一位州長曾表示,家庭作業已經將父母們變成了「國家的助理教師」。前任聯邦父母委員會的主席甚至表示:「家庭作業破壞家庭和平」,因為父母和孩子常因家庭作業發生衝突。不僅如此,批評者還認為,家庭作業會破壞學生的學習樂趣,危及學生的道德,因為學生被迫要為沒有完成作業而撒謊或欺騙。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家庭作業也是一種負擔。施威莫爾(Hilmar Schwemmer)是一名教師。他在自己的研究中讓450名來自不同聯邦州、學校和年級的學生講述自己寫作業的經歷,特別是那些消極的經歷。由此,他收集到了許多代表性的「家庭作業苦惱」。他的研究表明,學生們的下午因為作業而變得充滿了衝突和憂慮。施威莫爾從中得出的結論是,家庭作業把家庭變成了「衝突的策源地」。在他看來,作業會妨礙父母與孩子以及教師與學生建立起積極的關係。

除此之外,家庭作業還會帶來教育不公平的問題。因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可以更好地幫助自己的孩子,而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在這裡處於劣勢。由此就會出現在教育起點上的不公平。因此,在2013年的聯邦大選中,社會民主黨主席、現任德國副總理加布裡爾曾表示,希望可以廢除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學校裡面完成作業,而不是在家裡。

反對廢除家庭作業的理由

家庭作業旨在讓學生複習或預習課程內容,幫助學生練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可以由此學會獨立自主地完成一項學習任務,學會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此外,家庭作業可以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建立一種聯繫,讓父母有機會了解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內容,知道學校的要求,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孩子。這是人們一直以來賦予家庭作業的意義,也是作業存在的合法理由。

因此,許多人反對廢除作業。他們堅信作業是有意義的,有幫助的,因而是必不可少的。德國語文協會的聯邦主席邁丁爾(Heinz-Peter Meidinger)認為,廢除家庭作業的建議是胡鬧。父母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是對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補充。雖說因為家庭背景的差異,這個可能會帶來不公平。不過,人們不能因為無法把弱的學生變強,就反過來限制好學生的發展。

法蘭克福席勒學校的校長赫希勒(Karin Hechler)認為,在學校的學習並不能完全取代家庭作業。對於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重要的是,要學會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地解決一個問題。完成作業可能是一個艱苦的任務,不過,做作業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抗挫折的能力。

邁耶爾(Werner Meyer)是一名退休的文理中學教師,他曾在康德中學教授物理和化學科目長達29年。他認為,人文學科等科目,例如德語或者外語科目,家庭作業是有意義的,是對課程的有益補充。因為在這些科目,學生需要練習如何正確查詢信息、表達或者自由寫作。而在學校裡,常常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這些事情。不過,在自然科學領域,作業基本上沒有什麼幫助。與其安排作業,不如在課堂上和學生直接進行練習,這樣教師就知道能向學生提出多高的要求,也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當場提供幫助。

奧爾登堡大學的教育學者希赫爾(Klaus Zierer)認為,在文理中學,作業的影響效果較強,而在小學階段則較弱。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給小學生安排作業是無意義的。在希赫爾看來,從小開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義務感也是不錯的。

廢除了家庭作業之後該怎麼辦

德國有關廢除家庭作業的討論是一種富有建設性的討論。人們在主張廢除家庭作業的同時,提出了替代性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把「家庭作業」轉變成「學校作業」。

希姆爾哈特(Armin Himmelrath)是一名教育專欄的記者,也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因為孩子,他前後和家庭作業打了32年的交道。2015年,他出版了一本引起轟動的書,書名是《家庭作業——不要,謝謝!》,副標題是「為什麼我們應該儘快告別家庭作業」。

他在該書中詳細闡述了為什麼應廢除家庭作業的原因,並提出了將「家庭作業」轉變成「學校作業」的建議。

柏林社會研究科學中心主席阿門丁爾(Jutta Allmendinger)認為,家庭作業會「固化社會不平等」,因為有些孩子的父母可以陪著孩子完成作業,而有些孩子的父母卻做不到。因此,她主張廢除家庭作業,讓學生轉而在學校裡、在小組中、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為此,現有的半日制學校須轉變成全日制學校。

這一建議可以得到下述實證研究的支持。1993-1994學年,瑞士的一個省份曾一度廢除了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學校裡完成作業。四年後又重新引入了家庭作業。教育研究者比索夫(Franziska Bischof)利用這個變革完成了一項比較研究。她選取了四年級和六年級的43個班級,分別來自廢除家庭作業的省份和另一個沒有廢除作業的省份。她讓學生完成了多次數學測試,同時還要填寫一個有關他們如何對待作業的問卷,然後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沒有顯著區別。不過,在廢除作業的省份,學生明顯更喜歡去學校,學習動機更高,壓力更小。因此,作者建議將家庭作業轉變成學校作業。

由此可見,所謂的廢除家庭作業並不是要廢除作業本身,而是要將作業的完成地點從家庭改為學校,讓學生在專業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作業。人們認為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們的學習,更好地平衡家庭環境對孩子學習的不同影響,促進教育公平。

目前,德國已經有一些中小學在這麼做了,即不再給學生留家庭作業。例如,法蘭克福市區的一所小學就廢除了家庭作業。學生會在教師的輔導下在學校裡完成作業。位於北威州歐伯豪森的一所文理中學也早就廢除了家庭作業。練習課成為學校日常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每個專業教師最多和四名學生一起做練習。學生們在放學後沒有需要在家裡完成的作業了。

綜上所述,廢除家庭作業的支持者並不是要完全取消作業,而是建議將家庭作業轉變為學校作業。雖然現在還有不少家庭作業的支持者反對這麼做。不過,隨著德國中小學逐漸從半日制轉向全日制,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在下午提供課程和輔導服務,「家庭作業」轉變成「學校作業」也越來越具有現實可行性,極有可能得到落實。對於我們而言,德國的這一討論和變革具有重要的警醒作用。(文/孫進 系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留德博士)

相關焦點

  • 德國取消小學家庭作業!中國為什麼不學習德國?主要原因有三點!
    寫在前面:德國取消小學家庭作業!中國為什麼不學習德國?主要原因有三點!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國家,實行著不同的社會制度。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之下,每個國家的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樣的。當然了,教育方式不僅和意識形態有關,還和文化傳統有很大的關係。
  • 家庭作業究竟是誰發明的!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家庭作業是份痛苦的回憶。昏暗的燈光下,一摞摞厚厚的各科作業,苦做幾小時含著淚寫,寫不好身邊父母手裡握著的衣架即將發力……對於學渣來說,家庭作業實在是太恐怖了!那麼家庭作業到底是誰發明的呢?
  • 看看德國家庭是怎麼做的?
    正因為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所以德國的每一個家庭都十分注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德國也是唯一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在德國生活了幾年後,寶媽開始像其他的德國人一樣養成了閱讀的習慣,起初的原因很有意思,竟然是被自己的孩子「逼迫」的。有一天孩子回到家一本正經地告訴媽媽,學校裡的老師說,如果想要和人有共同語言,那就應該一起讀一樣的書,然後聊一聊讀書的感受。
  • 改革不斷,為什麼在美國還有人想要廢除警察?
    在席捲美國甚至歐洲的抗議活動中,「廢除警察」(Abolish the police)或「削減警費」(Defund the police)成為了示威口號之一。激進口號背後,有怎樣的文化脈絡和考慮?▌軍事化的「街頭法官」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的警察暴力問題由來已久。
  • 不僅是越南,百餘年前的中國社會,也曾想要廢除漢字
    越南廢除漢字大家聽到越南廢除漢字,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因為越南人講的越南語言呀!而且如今沒有看到他們在使用我們國家的語言。但隨著越南國家的獨立,認為漢字難學、難懂,不適合作為國家語言使用,同時,在法國的影響下,廢除近已經使用近千年的漢字,便開始用拉丁字母設計新的語言作為越南通過語言,並於1945年開始正式推行。所以如今很多的越南人已經很多人不懂漢字,可見越南廢除漢字的任務是很成功的。
  • 廢除寒假作業?這位媽媽的忠告值得深思
    關於孩子是否要寫作業這件事,有很多討論,今天這篇文章來自一位臺灣媽媽的分享,不久前臺北市宣布廢除寒假作業,這個政策令她感到興奮,並將自己的所見所想分享給大家。孩子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獲得了一份暑假作業,內容是先行研究」麋鹿」的生態,然後再進行一份立體抱枕製作。
  • 臺灣為何廢除戶口簿
    近日,臺灣「內政部」正研議修改「戶籍法」,廢除沿用一甲子的戶口名簿。這是自去年臺灣「警政署」宣布廢除查察戶口後,臺灣戶籍改革的另一新動向。    據《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之所以要廢除戶口名簿,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使用率偏低;第二,戶口簿本應是翔實登載戶內人口異動的重要文件,但現在,倘若戶口成員沒有把它主動拿去戶政機關更新、確認,戶口內成員增減、異動狀況,甚或是有無更改姓名,戶口名簿都已無法顯示;最後,臺灣近年積極辦理戶役政資訊系統信息安全強化、作業流程簡化及無紙化機制,各地實行聯網,民眾可到任何一個戶政事務所申請戶籍謄本
  • 到底是誰發明的家庭作業,就是這個人!
    NO.3:大清王朝廢除科舉制。 NO.2:世界最大鑽石在南非被發現…… NO.1:「家庭作業」被發明了。 第二個問題,是誰發明了家庭作業呢? 來,記住他,是這個人!
  • 私立學校應該廢除嗎?為什麼?
    私立學校不應該被廢除。為什麼?一、資源匹配度為什麼這麼多私立學校都是基於城市?事實上正是市場需求決定了民辦學校的地位。許多人主張廢除私立學校,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如果私立學校真的被取消了,城市有多少孩子沒有戶籍?
  • 趙鬥順事件後,還有人想要廢除死刑?
    但是,有人喊著我國也應該廢除死刑,這就讓人很詫異了。有關廢除死刑的討論這幾年來也是非常的深入,不僅僅是很多專業人士開始提議廢除死刑,甚至應不應該廢除死刑還經常作為一個辯論題目進入了課堂。很多歐洲國家就逐漸廢除了死刑,法國律師巴丹戴爾就法國廢除死刑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做"為廢除死刑而戰"。
  • 賀衛方:為什麼我堅持要廢除死刑
    問:如果我國著手廢除死刑,應該先從哪一類的罪犯開始呢?  賀衛方:我覺得徹底廢除是最好的,但是很可能無法一步到位,只能逐漸推進。目前只保留殺人、縱火、投毒這些最為惡劣的罪行,那麼其他的所有的犯罪都可以廢除死刑。具體論及某起殺人案是不是惡劣到足夠判死刑的程度,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沒有一個國家法律能夠規定那麼具體,司法判決不是自動售貨機:投進去一個硬幣就出來一瓶飲料。
  • 劉邦想要廢除太子劉盈,群臣全力阻止,只能說上天真的眷顧劉邦
    《史記》中有一段劉邦想要廢除太子的描述非常的有意思。原文是: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大意就是說劉邦想要廢除太子,冊立戚夫人的孩子劉如意為太子,群臣都反對劉邦這樣做,雖然劉邦還是堅持想要廢除太子,但還是被張良的計謀勸阻了。雖然古代實行嫡長子繼承制,但是這個理由顯然不能解釋為什麼群臣均反對冊立劉如意為太子。
  • 呼籲廢除死刑的那些人,你們想要給他們機會嗎?
    近年來,我國呼籲廢除死刑聲音的此起彼伏,呼聲越來越高,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廢除了死刑,所以很多人認為我們也應該廢除,他們建議廢除死刑的理由如下:一、他們認為生命是無價的,是神聖的,任何人及組織無權剝奪,廢除死刑是對生命的尊重。二、他們認為死刑是一種報復,死刑也不能阻止罪犯犯罪三、死刑,將會讓一些冤假錯案,無法迴轉。
  • 德國家庭的「高招」值得借鑑
    近期有寶媽給我留言,吐槽孩子做事總是走神,寫寫作業人在這裡,不知道心飄去了哪裡,有點聲音就被吸引走。這是專注力孩子低的通病,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家長們都想尋求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今天欣欣媽給大家介紹一下德國家庭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高招。
  • 為什麼我們要做「家庭作業」?原來都是他幹的好事
    為什麼我們要做作業呢?來聽小編跟你們說一說!直到那個人的出現徹徹底底地改變了這一切我們學生的家庭作業就是一個叫羅伯特·納維利斯的義大利老師發明的。(就是下面這個人,是他、是他、是他!)這個人在1905年發明了家庭作業當時之所以有這樣的發明主要就是將其作為一種對學生的懲罰手段很多學校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往往都把它當作懲罰手段
  • 取消家庭作業,可減輕家長和孩子的負擔嗎?
    其實很多東西是相輔相成的,不是很忙的家長,爺爺奶奶能輔導的作業喜歡讓教師布置一些家庭作業;工作很忙的家長又希望學生在學校就能完成作業,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不布置家庭作業也會出現問題】作為老師,如果不布置家庭作業,其實不只是家長輕鬆,老師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輕鬆,可是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 為什麼中國家長更容易焦慮?和德國教育專家聊過後,我找到了答案
    而且,這個中國學生在6年級的生物作業中拿了2分(最高是1分),因為沒有寫清楚每樣植物採集的時間和地點。而在10年級時候就是妥妥的1分了。德國人嚴謹的作風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其實,我感覺這樣一個生物作業也需要好幾星期才能完成。
  • 到底要不要廢除孩子的寒假作業?這個媽媽的忠告值得深思
    一位臺灣媽媽的自述》,今天的文章,同樣是來自一位臺灣媽媽的分享,不久前臺北市宣布廢除寒假作業,這個政策令她感到興奮,將自己的所見所想分享給大家,相信會對各位有所啟發。而且你為什麼認定老師就一定會罵人呢?或許在看了千篇一律的麋鹿抱枕之後,你的作品會讓老師覺得新鮮有趣也不一定啊!」
  • 為什麼德國家庭不存在婆媳矛盾?這1個原因,中國婆婆就很難做到
    不是數學題、不是英語考試也不是輔導孩子寫作業,而是關係到一個家庭是否和諧的「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在以前,婆婆在一個大家庭裡有著絕對的地位,兒媳對婆婆的態度是要絕對尊敬的,這樣才「孝順」,而到了現在,婆媳關係雖然不像之前有那麼嚴重的尊敬觀念,但是,如果處理不好,還是存在一定的矛盾,而引起婆媳矛盾的主要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為什麼掀起「去中國化」運動,廢除漢字教育?
    正是這樣一位華人總統,在新加坡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去中國化」運動,這場運動直切要害,從漢字教育入手,直接廢除了新加坡課堂漢字教育。在此期間,新加坡唯一一所漢漢語言大學「南洋大學」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