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萬人隊列研究顯示:經期不規律或致早死

2021-01-15 澎湃新聞

原創 Milly MedSci梅斯

導語:為老婆收藏!

rubycup.com

每一位女性都有一位特殊的媽媽,那就是「大姨媽」,來與不來都令人煩惱。從青春期(月經初潮)開始,直到絕經後停止,幾乎伴隨女性走完大半生。通常來說,月經周期為25至36天,正好為28天的僅佔10%到15%。然而,據數據顯示,至少有20%的女性月經周期是不規律的,超出這個範圍(25至36天)提前或延後都對健康不宜。

近日,發表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項研究,探索了女性整個生育期的月經周期特徵與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並評估了這些關聯是否可通過生活方式進行幹預。結果顯示,月經周期不規律以及周期較長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顯著增高。

Yi-Xin Wang, MD, PhD; Zhilei Shan, MD, PhD etc .Associations of Menstrual Cycle Characteristics Across the Reproductive Life Span and Lifestyle Factors With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JAMA Network Open. 2020;3(12):e2027928.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27928

這項研究是基於一項美國護士健康研究II(1993-2017),研究人員共招募了116429名年齡在25至42歲之間的美國護士,在排除了沒有完全報告月經周期特徵的婦女後,最終納入了75546名絕經前女性,並收集了其在14-17歲、18-22 歲和29-46歲三個年齡段的月經周期長度和規律性。

結果顯示,在隨訪期間,共有5608名(7.4%)女性患有2型糖尿病。在調整了潛在的混雜因素後,在14-17歲、18-22歲和29-46歲的年齡範圍內,總是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女性患上2型糖尿病風險與相同年齡階段月經周期非常規律的女性相比分別增加32%、41%和66%。同樣,在18至22歲和29至46歲年齡段之間,月經周期≥40天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與月經周期為26-31天的女性相比分別增加37%和50%。

不同年齡階段,月經周期特徵與2型糖尿病累計發病率.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在超重或肥胖、低質量飲食和缺乏運動的女性中,月經周期特徵與2型糖尿病患病似乎擁有更強的關聯性。可見,控制體重、加強鍛鍊等生活方式幹預對預防2型糖尿病非常重要。

然而,早在今年9月份,研究人員就對這些參與者進行月經周期特徵與過早死亡的關係。結果顯示,月經周期不規律或月經周期過長(≥40天)可增加過早死亡風險,而且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女性,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會有所上升,尤其是在吸菸女性中尤為顯著。該研究結果發表在BMJ雜誌上。

Yi-Xin Wang, postdoctoral fellow, Mariel Arvizu etc. Menstrual cycle regularity and length across the reproductive lifespan and risk of premature mortality: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BMJ 2020; 371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m3464

具體來說,月經周期不規律或經期較長的女性,其過早死亡發生率高於月經周期正常或月經周期短的女性。在所有年齡段裡,月經周期越來越不規律時,過早死亡的風險就越大,尤其是對於29-46歲人群。在校正模型中,14-17歲、18-22歲和29-46歲年齡段相應過早死亡的風險比(HR)分別為 1.18、1.37和 1.39。

所有年齡段,月經周期特徵與過早死亡的風險之間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與月經周期很規律的女性相比,月經周期不規律或沒有月經的女性BMI較高,而且更有可能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多毛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和糖尿病等。其中,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月經失調的相關性最大,且這種相關性在吸菸女性中尤為顯著。

多項研究已經證實,月經失調與非傳染性疾病有著極強的相關性,比如卵巢癌、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精神健康問題等,其機制可能與女性體內激素環境紊亂有關。月經周期受極度錯綜複雜的內分泌系統所控制,其中,卵泡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使子宮內膜成熟,提供適當的回饋給下丘腦和腦垂體,調節子宮頸分泌的粘液。

wikipedia.org.

月經周期的長短因人而異,月經周期也有長有短。最長周期減去最短周期結果在8天以內的都屬於正常現象。長短之差小於4天的女性非常少見。而長短之差在8天至20天則有些適度的反常。長短之差在21天以上的女性則屬於嚴重反常。

女性生理周期計算表(按28天算).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womens-health/guide-to-cycle-syncing-how-to-start#four-phases-of-cycle-syncing

然而,月經周期的規律性可能會受到壓力,體重突然變化,飲食,藥物治療以及多囊卵巢綜合症等的影響。發表在《婦產科雜誌》上的文章指出,在月經周期中,激素水平的波動對於機體的調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雌孕激素、前列腺素、5-羥色胺以及內啡肽等等。受激素水平的影響,生理周期女性的情緒、心理與生理的反應會因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而改變。

那麼,為了更健康的度過月經期,應該要注意寫什麼呢?

1. 適當的運動:隨著激素的波動,情緒也會隨之變化,運動或許能有助於緩解和調節周期內激素波動。根據月經周期的每個階段來切換鍛鍊方式,而不是放棄鍛鍊或者一如既往的高強度運動。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womens-health/guide-to-cycle-syncing-how-to-start#four-phases-of-cycle-syncing

在月經來潮期,休息是關鍵。可以選擇瑜伽,冥想和散步的運動方式。在濾泡期,可輕度跑步或遠足。而在排卵時可嘗試諸如高強度間歇鍛鍊之類的練習。在黃體期間,隨著睪丸激素和雌激素的消耗,孕酮正在增加,可以選擇一些力量訓練。

2. 膳食營養平衡

飲食在整個經期都非常重要,應限制糖,酒精和咖啡因等的攝入,以避免荷爾蒙的失衡。另外,每3-4小時進食一次可幫助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皮質醇升高或情緒波動。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womens-health/guide-to-cycle-syncing-how-to-start#four-phases-of-cycle-syncing

具體來說,在月經來潮期,雌激素正在上升,可以飲用洋甘菊等舒緩的茶來緩解痙攣。值得注意的是,避免或限制脂肪類食物,酒精,咖啡因和鹹味食物。在濾泡期,可攝入些發酵類的食物以及根莖類蔬菜。在排卵時,多攝入些抗炎食品,比如水果蔬菜,堅果以及動物內臟。在黃體期,多吃會產生5-羥色胺的食物,例如綠葉蔬菜,藜麥和蕎麥。同時,還可攝入富含鎂的食物,例如黑巧克力,菠菜和南瓜籽。

3. 注意衛生

月經來潮的2-3天經血量較多,要勤換衛生巾,尤其是夜晚,以免會陰受到過度刺激而引發外陰炎。另外,建議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採用淋浴更好,以免感染。若一直存在瘙癢,應該及時就醫。

4. 痛經不能忍

對於痛經,在不是由疾病引發的情況下,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痛經,目前止痛藥的有效率可達到90%以上,且是非常安全的。

5. 經期不宜同房

月經來潮時,盆腔充血,子宮頸口微開,如果這個時候進行性行為,匯集在外陰以及會陰(陰道口與肛門之間的部位)周圍的病菌將被帶入到陰道、子宮頸甚至帶入子宮,從而患上婦科疾病,比如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甚至盆腔炎等疾病,嚴重時會導致不孕。因此,經期為了健康切勿同房。

綜上,經期對女性尤為重要,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在經期前後,都需要格外的注意保養。在經期應足夠的休息,不要熬夜,適度而規律的鍛鍊,儘量保持心情愉快。

來源:梅斯醫學綜合報導

授權轉載、投稿及爆料請聯絡梅斯醫學管理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多喝牛奶會讓人早死?跟蹤研究顯示:每天360mL奶,死亡風險最低
    網上流傳的最新研究啊,據說喝牛奶能讓人'早死'」。這句話著實讓熱愛喝奶的我震驚了,是真的嗎?《柳葉刀》不是說奶有種種好處,不能停麼?這網上的流傳到底是怎麼回事,快跟著小編一探究竟吧!原來,這項研究是11月27日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上的,但全文結果並非如此,是有人歪解了。
  • 歐洲:每年46.7萬人因空氣汙染早死
    3年新增3.6萬條冤魂 保加利亞汙染最嚴重境署從2013年開始公布空氣品質報告,當時數據顯示有43萬歐洲人因PM2.5顆粒汙染而早死,而在2016年報告中,空氣汙染造成的早死人數增至其中,汽車和中央供暖鍋爐釋放的有毒氣體二氧化氮(NO2),導致每年歐盟境內7.1萬人早死。地面臭氧(O3)也已經成為殺手,估計每年造成歐盟境內1.7萬人死亡。與大氣中保護性臭氧層不同,地面臭氧是有害的,它是二氧化氮與其他汙染物發生化學反應或在陽光下加熱形成的。
  • 美研究:常輪班日夜顛倒致生理時鐘混亂或早死
    中新網11月8日電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美國科學家在一項實驗中意外發現,生理時鐘錯亂的老鼠比較早死,研究人員據此認為,工作需要輪班導致日夜顛倒,或者經常搭飛機跳越不同時區,可能會對身體健康帶來永久性的負面影響。該研究近日發表在「現代生物學」期刊發表上。
  • 50萬人向你證實:熬夜真的會早死
    實驗證實,「夜貓子」們「早死」的風險更高   熬夜真的會早死嗎?  相比於早睡早起的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或起床困難的「夜貓子」們,「早死」的風險更高。  這項基於英國生物庫中將近50萬人樣本的研究發現,晚上不睡早晨起不來的人比早睡早起的人死亡風險高出10%。在研究樣本中,有5萬人在這為期6.5年的採樣過程中死亡可能性更高。
  • 15年近8萬人研究結果:膽結石或會增加人群患肝癌和胰腺癌風險
    研究人員認為,膽囊結石的發病與飲食、生活習慣及個體差異有關,如今人們膽固醇攝入越來越多,油炸食物攝入過多,可能會增加膽囊內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濃度越高,就會越易形成結晶,結晶沉積久了就形成膽固醇性息肉。此外,不吃早飯或者飲食不規律,膽汁沒法排空,長時間滯留在膽囊裡而變粘稠,就會產生結晶體附著在膽囊壁上,引起膽囊息肉,誘發膽囊炎。
  • 月經不規律容易過早死亡?BMJ發文稱月經周期不規律和較長與過早死亡的高風險有關
    月經不規律是很多女生都遇到過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睡眠不足等原因都會引起月經不調。
  • BMJ|月經周期不規律或周期過長與過早死亡有關
    最近一項由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的研究表明:女性青春期與成年期月經周期不規律或月經周期過長(≥ 40 d)與過早死亡(
  • 75萬人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 鍛鍊可降低七種癌症風險
    早前已有研究發現,體育鍛鍊與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較低相關。如2016年的一項涉及144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較高水平的體育鍛鍊可降低13種癌症的患病風險。但尚不清楚這種關係的具體形式,以及是否與運動指南建議的活動量相關。
  • 月經不規律的女人更容易早死?滿足這個標準,你的月經才算規律
    最後,大姨有話說除了疾病導致的月經周期不規律需要就醫解決外,偶爾的一兩次不規律,大都是我們自己「作」出來的,想要調整也簡單,針對存在的原因逐一改善就好,比如:>減肥節食過度的,那就要好好吃飯;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情緒抑鬱的,就要找方式開解發洩,紓解壓力和情緒,保持好心情;熬夜、飲食不規律的,也簡單,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睡早點、睡足點,三餐規律、均衡營養,適當運動等等,就能改善。
  • 英國研究稱男性性生活規律可防腦血栓等疾病
    第一,規律的性生活能夠使人長壽。英國科學家曾對1000名男性進行了10年跟蹤調查,發現每周有兩次或以上性生活的男性,其早死的機率比每月只有一次或更少性生活的人低50%。尤其是那些有高頻率性生活的人,他們出現冠狀動脈疾病,如中風、腦血栓等的機率,是那些性生活匱乏者的一半。  第二,性生活能降低乳腺癌發病率。
  • 涉及170萬人研究顯示:吃雞蛋與心血管病風險無關
    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雞蛋含有大量膽固醇,對血管很不友好。不過,近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對1980年至今共763項有關雞蛋的研究進行了系統性分析,結果顯示:吃雞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無關;在亞洲隊列中,每天增加一個雞蛋反而降低了心血管疾病風險。
  • 三、病例對照研究與隊列研究優缺點比較
    三、病例對照研究與隊列研究優缺點比較   兩種方法各有其優點與缺點,適用於不同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比較:   1.觀察人數與完成時間 病例對照研究需要觀察的人數較少,調查完成後現場工作也就完成了,不需隨訪。因此比隊列研究經濟得多。
  • 白天睡覺容易早死? 午睡究竟好不好?
    不少「上班族」有句順口溜: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即指,如果不趁著午休打瞌睡,可能影響下午的精神狀態。     然而,有一篇熱傳網貼稱,英國研究人員發現,白天睡1小時或以上的英國成年人,早死的機率提高了近三分之一。這個觀點可嚇壞了中國網友,老祖宗們都說午睡可以延年益壽,怎麼變成短命了呢?
  • 經期不順9個原因...
    除了懷孕之外,以下9件生活小事,都可能導致你經期不規律:1.節食計劃進行中5.離不開電子產品研究指出,生活中各種電器及電子設備,例如:手機、計算機、電磁爐、電冰箱等等,其使用時產生的電磁波,可能影響女性內分泌及生理功能,導致內分泌紊亂、經期不規律。
  • 大數據:男司機萬人發案率為女司機的8.8倍
    報告中指出,男性駕駛人平均萬人發案率為 2.2,是女性駕駛人的 8.8 倍。報告一出,女司機們似乎終於等到揚眉吐氣的這天。對此,有網友留言:別再嘲笑女司機了,以後大家請拿數據說話。對於交通肇事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致人早死的八件事 過量補充維生素E要不得
    其實很多人平時都是不注重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的,所以很多疾病都會「找上」他! 很多壞習慣在短期內其實我們是看不出它的不良影響是有哪些的,但是如果我們看看身邊的一些例子,可能你就會發現自己也是在犯著同樣的錯誤。那麼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做了會導致早死的情況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大家都要關注一下哦!
  • 22萬人近20年研究:40歲前體重超標,癌症風險就可能增加
    藥明康德/報導 有不少研究顯示肥胖、超重與十多種癌症風險增加有關。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雖然癌症發生於老年人比較多,但其實 40 歲以前體重超標,就已經與多種癌症風險增加有關了。
  • 大型回顧性隊列研究表明,高血糖的中老年人更易患胰腺癌
    美國研究人員對來自加利福利亞州醫療體系的851402名患者進行回顧性隊列研究,結果表明,新發糖尿病是胰腺癌的潛在指標。了解高血糖、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間的關聯,是開發早期發現方法的關鍵。該研究發表在《JAMA》上。
  • Lifepath:研究證實窮人命短 沒錢恐少活兩年
    根據2月1日公布的1項大規模研究報告,社會經濟地位底層的人們,恐比在頂端的人平均壽命少兩年。法新社報導,研究人員指出,這使社會階層底層的人們,比酗酒者及肥胖者,有患較大疾病與早死的風險。由歐盟執委會資助的研究團體「生命之路」(Lifepath)主導的研究顯示,平均來看,社會地位低會讓平均壽命減少超過25個月,而嚴重酗酒是6個月、肥胖是8個月。糖尿病會使患者平均減少近4年的壽命,抽菸減少近5年的壽命。研究作者表示,這是社經身份首度被當作健康風險因子,拿來與其它「可變數」相比,這至少在高收入國家是第一次。
  • 研究表明:月經不規律,容易過早死亡!肝鬱調經膏調理有用嗎?
    研究表明:月經不規律,容易過早死亡!這些症狀都有,快用肝鬱調經膏儘早調理  女性的月經就像天氣預報一樣,它每個月都在提醒著女性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