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星
2013年筆者在省外一家博物館看到,該館在展出邢侗書法作品時,在作品旁側所做說明,說邢侗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家,山東臨青人」。
邢侗何許人也
山東有個「臨青」嗎?答案是否定的。山東有個臨清市,隸屬於聊城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明清時期,臨清憑藉大運河漕運興盛而迅速崛起,成為當時中國30個大城市之一,素有「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南有蘇杭,北有臨張」的美譽。在明代,出過嘉隆年間的著名詩人書法家謝榛,和嘉靖年間的文學家書法家方元煥。
臨清的相關正規史料中,並沒有關於邢侗的記載。
邢侗究竟是何許人也?
各種資料文獻和媒體上都是這麼介紹邢侗的:
邢侗(1551-1612),字子願,號知吾,自號啖面生、方山道民,晚號來禽濟源山主,世尊稱來禽夫子。臨邑(今屬山東德州)人。明萬曆二年進士,官至陝西太僕寺少卿。善畫,能詩文,工書,書法為海內外所珍視。與董其昌、米萬鍾、張瑞圖並稱「晚明四大家」。
邢侗生於臨邑縣萬柳村(今臨邑鎮邢柳行村)一個書香門第。他資秉聰慧,七歲能作擘窠大書,劍拔弩張,氣勢生動;十三歲作雅宜(王寵)楷書;家多藏書,十四歲能讀所藏。鄒督學安福至濟南,見邢侗楷書道:「此兒書法有前輩風,是天下才也!」召至濟南濼源書院讀書,傳為齊中美談。十八歲考取拔貢,隆慶四年(1570)應詔進京,盡友天下士,學日益博,考中京闈舉人。明神宗萬曆二年(1574)進士,次年,任南宮知縣。萬曆十一年(1583)按三吳(今蘇州、常州、湖州一帶),後升任湖廣參議。在升任陝西太僕寺少卿當年5月辭官歸鄉,築來禽館等二十六景名「爍園」,身於其中,攻讀習書26年。邢侗家資巨萬,在古犁匠修建「來禽館」,減產奉客,以致家道中落。他擅詩文,書畫尤為精妙,時有「北邢南董」之稱,又有邢、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之譽。明代史孝先在《來禽館集小引》中說,「侗法書工諸體,章、懷、柳、索、虞、米、褚、趙,規模肖像,咄咄逼人。」
書法世界珍藏
邢侗的書法成就,為社會所公認。特別其行書為海內外所珍。萬曆令內豎以邢侗字扇進覽,為擊節稱賞,命女史學其書,遂置以圖記。今倫敦博物館、日本、東南亞諸國皆存其跡。除故宮博物院外,上海、長春、四川、湖北等博物館皆有存跡;臺灣博物館存其書作六幀,存其妹慈靜《蓮瓣觀音圖》一幀。可惜在他的故鄉臨邑,歷經風雨、兵燹,邢侗紀念館僅存其墨跡中堂一幅。
邢侗知南宮時,即主纂了《南宮縣誌》,萬曆十六年(1588)應聘纂修了《武定州志》十五卷,四冊,約十萬言,體例完備,論述精闢,成為名志。萬曆十九年(1591),應臨邑知縣劉承忠聘,創修了《臨邑縣誌》十六卷,四萬字。其散著如「擬古十篇」,補史佚之文,未免過於深奧,「似比古人還古」。更有些通俗佳作,如《與季弟論文》、《半舫齋記》等,結為《來禽館集》二十九卷。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抄入《四庫全書》。邢侗著有《書札卷》、《來禽館集》等。有《石莒蒲圖》扇面,現存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籍貫以訛傳訛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既然邢侗是山東德州臨邑籍的明代著名書法家,省外那家博物館為什麼在關於邢侗書法作品所附簡介上把邢侗的籍貫說成了山東臨清了,並且還誤寫成「臨青」呢?
我查閱資料始知:民國年間,一部《中華人名大辭典》說邢侗是「山東臨清人」,以致很多不明事理的撰文者,人言亦言,以訛傳訛。還有的竟然介紹說「邢侗是山東臨邑(今臨清)人」。足見對地理位置的不諳。
在那家博物館展出的作品中,邢侗的書法作品置於顯著位置,我注意到了這個關於邢侗的簡介有不當之處,於是寫下以上文字,以正視聽,並伺機示以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