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作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往往會自主地發出這樣的呼聲,「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一個基督徒已經完全符合了他所應該達到的要求,並不意味著他就可以到此為止,而是會渴望得到更高的「屬靈成就」,只有假信徒才會安於現狀,那麼,什麼是「屬靈」?
「屬靈」指的是一個人可以尊主為大,思想、言語、行為都不違反上帝的心意,而「不屬靈」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與自己的欲望妥協。
基督徒應該是「屬靈」的,活出上帝的形象,而不是「屬肉體」,雖然相信上帝,卻向自我的罪惡和本性屈服。
真信徒越是愛上帝,越渴望更愛他,當他感到這種愛不夠時,就會覺得不安,同樣地,真信徒越恨罪,越想更恨它,當他覺得自己仍舊多少有些愛它的時候,就會覺得良心不安。
你可能會覺得這是貪婪。是的,貪婪是人類的本性之一,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人類時刻渴望著進步,它是無法改變的。
如果你強行把自己變成一個無欲無求的人,不想進步,也不想得到更多,那你既違背了人類的本性,也成為了一個對社會無用的人,任何宗教都不應該鼓勵你成為這樣的人,假如有,那要麼是邪教,要麼是你對信仰的理解出了差錯。
了解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當你覺得虧欠上帝時,並不是你本身有了罪,而是你擁有的聖潔情感和美德變多了,對於「屬靈」的品位也提升了,相應地,也等於你得到的恩典更多。
可是,隨之而來的,是你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完美、空虛和無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你與完美之間存在的差距,這時,你就會碰到人類的另一大本性,它也是很多生物都具有的本性。
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在處於不完美的狀態時,都會努力地生長,變得更加健康、更加茂盛。真正的基督徒也是這樣,所以,當真信徒到達一定「屬靈」境界時,就會自然地發出文章開頭的呼聲,「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因「屬靈」而感受到的喜樂是可以滿足人心的。真信徒感受到的喜樂越多,越想要得到更多,體驗得越多,越能深刻地理解它的美好,而不是初嘗滋味,便以為是盡頭,須知如果不能填滿你的心,不能讓你時刻體會到喜樂,任何欲望的盡頭都是令人絕望的空虛。
自以為信主就已經得救,於是不再渴望「屬靈」的光明和恩典,不僅會扼殺信徒對於光明和聖潔情感的渴望,還會使他淪為假信徒,從對聖潔情感的渴望轉而尋求世俗情感的刺激,直到忘卻主帶給他的榮耀。
所以,《聖經》才會時常提醒它的信徒們,信主只是一生辛勤工作的起點,而不是你懶惰的藉口。
如果你覺得這是件很辛苦的事,那一定是你的信仰走向了錯誤的方向,選擇了錯誤的修行之路,因為上帝讓你辛勤工作,是為了通過不斷的學習,體驗聖潔情感和美德所帶來的快樂和喜悅,不是辛酸和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