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使徒信經:我信罪得赦免

2020-12-19 北易的葡萄園

「我信罪得赦免」

使徒信經: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獨生的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們!

一、罪的幾個層面的涵義

1、世人所理解的罪:

1)法律意義上的罪

違背政府所頒布的法律,如殺人、偷竊、搶劫、傷害、貪汙、受賄等。

2)道德意義上的罪

違背社會上大多數人共同遵守的道德標準,如出現婚外情、背信棄義等問題,也稱為罪過、罪孽。

2、聖經中所談到的罪

1)違背律法的規定

違背十誡及上帝所頒布的各項律例典章。

利5:17「若有人犯罪,行了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什麼事,他雖然不知道,還是有了罪,就要擔當他的罪孽。」

2)不合神心意都是罪

罪的原義是,不中靶心。

神所規定不能行的,違背了是犯罪;神樂意人去行的,沒有去行,也是犯罪。

比如雅各所說的,人知道要去行善但沒有去。

雅4:17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

神眼中的罪,不只是行為的過錯,更包括內心的過錯。

如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的教導:

太5:28隻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所以,按著聖經的教導,在神的眼中,在神的標準之下,每個人都是罪人。

正如聖經所說的:

羅3:23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神的榮耀。

約一1:8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

二、罪帶來了刑罰

1、罪帶來了神的憤怒

神是聖潔的、忌邪的。聖潔的神恨惡一切的罪惡。當人犯罪時,違背了神的旨意,自然會惹來神的憤怒。

羅1:18 原來, 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

2、罪的工價就是死

死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靈裡的死:與神隔絕。

創2:17隻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當亞當夏娃吃了神所吩咐不可吃的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他們吃的日子身體並沒有馬上死去。但因著罪進入世界,神的靈便不再與人同在了。

二是肉體的死:歸於塵土。

創3:19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詩90:10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3、今生的刑罰和將來的刑罰

在聖經中,神常常親自管教犯罪的以色列人以及外邦人。

箴19:29刑罰是為褻慢人預備的;鞭打是為愚昧人的背預備的。

當然,有些惡人看起來在地上時並沒有受到嚴重的刑罰。但是他們仍然逃脫不了將來的審判。

來9:27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三、神使犯罪的人有得赦免的機會

1、神恨惡罪,卻愛罪人

我們都是罪人,但是神愛我們,甘願犧牲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以此救贖我們。

2、信耶穌,使罪得赦

約3:16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弗1:7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3、人要常常悔改在神面前

信耶穌,使罪得赦免,那麼人是否還需要承認自己的罪,悔改在神面前?

答案是需要的!以下幾處經文都告訴我們,基督徒仍然需要常常在神的面前自省,如有犯罪,則需要誠心悔改在神的面前。

約一1:9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雅5:16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啟2:5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

基督徒信耶穌,罪得赦免,但仍然要常常在神面前悔改認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信耶穌之後,不斷地成長,追求聖潔,以至成聖。

4、無法替人悔改,但可替人代求

人只能自己在神面前認罪悔改,信靠耶穌,得著救恩。無法替別人悔改。

但是我們可以替人代求。為眾人還陷在罪惡之中的人禱告,祈求神光照他們,憐憫他們。

比如主耶穌基督,當他已經被釘在十字架上了,仍然替那些不信他並將他釘在十字架上的人禱告代求。

路23:34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

問題討論:

1、如何向不信的人解釋人是有罪的?

2、罪因信耶穌而被赦免,人是否還需要經常性認罪呢?

3、我們可以替人認罪嗎?

使徒信經往期相關文章皆可關注後查看閱讀。

相關焦點

  • 使徒信經簡介
    使徒信經簡介      《使徒信經》是最簡短且在今日教會中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篇,全篇共十二條
  • 基督教三大信經
    也因為「信經」在早期教會中,具有絕對的至高權威,所以成為分辨異端、解決教義問題、及教導信徒的總原則。早期許多教會聖禮中 (如:受洗禮、聖餐禮),也會加入宣告「信經」的儀式。 由於「信經」的內容專為基督徒宣信之用,因此其中的字句多以拉丁文的「Credo(我信)」作為起首,所以日後的教會便將這樣的文獻稱之為「信經 (Creed)」。
  • 基督教使徒信經:我信聖徒相通
    「我信聖徒相通」使徒信經: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獨生的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
  • 【信仰問答】葛培理:《使徒信經》是什麼?
    問:《使徒信經》是什麼?答:《使徒信經》雖然不是使徒所寫,卻是基督教會最古老的信經,是其他信徒遵循的基礎。其最常用的形式是: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門!《使徒信經》最古老的形式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140年,,許多早期教會的領袖總結了他們的信仰,因為他們有一個為信仰護教的機會。(參提前6:1)2.這些陳述發展成為一個人在受洗時更標準的認信表達。信經不是《聖經》,但卻是信仰的一種偉大的簡明的教義提綱。
  • 基督徒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4課》
    基督教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一課基督教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二課我並沒有查出他什麼該死的罪來。所以,我要責打他,把他釋放了。」他們大聲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他們的聲音就得了勝。彼拉多這才照他們所求的定案。(路23:20-24)從聖經的記載中可以了解到,迫於猶太人的壓力,彼拉多才做了這樣的決定。從政治的角度看,彼拉多沒有很嚴重的過錯。
  • 《使徒信經》裡的「降在陰間」
    《使徒信經》裡的「降在陰間」作者:何奇偉《使徒信經》(Apostles』 Creed
  • 《使徒信經》詳解-第1課:信條-4
    請點擊下面音頻,收聽本課程:課程介紹:本課程以第三千禧年《使徒信經》為教材,於恩約歸正教會錄音的音頻
  • 信徒會眾異口同聲說:「我信」,要怎樣理解基督教的「信」?
    《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是西方基督教非常重要和最基本的洗禮信條,在洗禮儀式進行的場合都要誦讀這兩段經文,那麼當他們說「我信」的時候,「信」應該怎樣去理解呢?一般來說,「信」都是理解為相信,但是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在不同的場合,其實是有不同理解的。比如耶穌對法利賽人說:「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信。若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這裡的「信」表示的是相信,表示對別人說的話表示認可和同意。當眼瞎的病人找耶穌醫治,耶穌說:「你們信我能作這事麼?」而病人回答:「主啊!我們信。」這裡的「信」就是信賴,信心,信靠的意思。
  •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
    他們只注意到馬丁路得的改教運動產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記自從耶穌降世一直到使徒時代,基督教便己經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後日趨腐化的產物。事實上,在第四世紀羅馬王君士坦丁統治之前,在基督教裡絕對沒有教皇這一種位分。並且在第七世紀的初葉各教會才同意教皇作為教會中看得見的元首。
  • 信望愛丨耶穌赦免癱子的罪,顯明祂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使徒保羅教訓「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羅2:7 ]。他們對主有信心,不但癱子本人相信主的慈愛權能,四個抬夫也對主滿有信心!所以,主喜悅他們,聖經說「人非有信不能得神的喜悅」,主先赦罪,後醫病,罪是病的根源,主直接從根上除去罪,這個癱子為罪憂慮,可見癱子知道自己有罪,所以,主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主耶穌的恩言,使癱子的罪立刻脫落,大得釋放!
  • 基督教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二課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這一句話中,體現了耶穌基督的四個稱號。分別是: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體會這四個詞的含義,對於我們建立信仰的根基非常重要。大衛在奉獻時這樣禱告:我算什麼,我的民算什麼,竟能如此樂意奉獻?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代上29:14)即使是君王,仍然意識到在神面前是僕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神的。
  • 基督教信仰要義
    要相信基督教的信念,必須要先相信聖經裡面的記載、以及相信聖經是上帝的話語,因為基督教的所有信念主要都是根據聖經的內容歸納而成。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受難與拯救 上帝解決罪的方法就是:讓耶穌成為我們的代罪羔羊,去替我們付出罪的代價,也就是死亡的代價,並且是死在最痛苦的十字架上;使我們的罪能夠因為耶穌的受難與犧牲而被上帝所赦免。因此凡是願意信靠耶穌的人,他(她)的罪就能被上帝赦免,就能與上帝和好。所以聖經《以賽亞書》53:5-6說:「因祂(耶穌)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
  • 信上帝,為什麼還要信耶穌?猶太教和基督教有什麼不同?
    我們中國人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頭上三尺有青天」、「天道酬勤」、「人算不如天算」,所以很多人說,如果上帝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天,那我信,就像我相信有老天一樣,我也可以相信有上帝,但為什麼還要相信耶穌呢?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上帝,看一看上帝和我們的老天爺有什麼不同?再來認識一下耶穌,看看耶穌和上帝是什麼關係?
  • 基督徒|使徒信經講解之——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使徒信經講解之——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基督徒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5課基督徒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4課》基督徒雖因信稱義,得以進入神在天上的國度。但在主再來時,仍然要經歷審判。主對基督徒的審判,決定我們是得公義的冠冕,還是受主的責備。因此我們在世上的日子,不能滿足於靈魂的得救,而是要努力活出美好的生命,建造神的國度,作神喜悅的兒女。
  • 洪光良牧師分享背誦使徒信經的正確姿態:昂首挺胸、堂堂見證
    (圖:福音時代/王毅) 「我看到大家念主禱文時,是安靜、低頭、閉眼,這是對的。但背誦使徒信經時,大家還是這樣,這是不對的。」 背誦《使徒信經》告白我們的信仰,是我們主日禮拜時不可缺少的一個程序。但是,到底該用怎麼樣的姿勢呢?
  • 為什麼基督教很好,但許多未信者卻甘願做旁觀者?
    常常會聽到很多的未信者說「基督教很好,但是不適合我;我不一定要信……」,為什麼基督教很好,但很多人卻甘為旁觀者呢?因為基督教就像跳傘一樣,你不跳下去是無法明白的,必須體驗過才能明白。
  • 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及其基本教義
    基督教起源於猶太教,所以說到基督教的起源,我們就得先了解猶太人。猶太人來源於古希伯來人。古希伯來人在公元前十九世紀時遊牧於今天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流域草原,大約公元前1800,他們的遠祖亞伯拉罕遷徙到今天巴勒斯坦的地區。他有兩子,幼子以撒的後代就是猶太人,長子以實瑪利的後代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在原始血緣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同源。
  • 《基督徒的生活》 第八章 因信稱義的定義 (1)
    第八章、因信稱義的定義 (1)  【註:《基督教要義》第三卷第十一章,「因信稱義的定義」。】  神所賞賜我們的這第二個禮物——重生,以上我已詳細地解釋過。然而,我當時沒有詳細地解釋因信稱義,是因為我要讀者先明白,神出於他的憐憫而使我們白白稱義所唯獨憑藉的信心必定伴隨善行,同時也是為了解釋這些善行的性質,而這些善行的性質與我們現在的主題有密切的關聯。因此我們現在要開始詳細地解釋因信稱義。我們同時也當留意基督教是建立在這教義的根基之上,好讓我們更在乎這教義。
  • 異端邪說丨恩典福音的牧師宣揚信耶穌就得救,不需要認罪悔改
    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的流血犧牲,客觀上洗淨了人一切的罪(客觀上的應許),但基督徒依然帶著舊造的肉體,依然會犯罪,所以,每個基督徒要常常省察認罪(主觀上的經歷)!我們需要認罪才得洗淨、得到赦免,若不及時認罪必召致神的管教!
  • 認識基督教教義的要點
    我們要注意區分信仰、教義、信條、信經和神學等概念。1.信仰(Faith)指對某件事情的真實性、可靠性所持的堅定信心。基督教信仰指對基督及其救恩事件的真實性、可靠性隨持的堅定信心。2.教義(Doctrine)指有關信仰的學說和教導。3.信條或教條(Dogma)指以文件條文的形式發布的關於信仰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