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使徒信經:我信聖徒相通

2020-12-20 北易的葡萄園

「我信聖徒相通」

使徒信經: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獨生的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們!

一、誰是聖徒?

聖徒有兩個層面的意思。

1、在教會歷史中有偉大而美好表現的基督徒

從歷史上看,這主要體現在天主教對一些基督徒的尊重。如稱呼:聖彼得、聖保羅、聖奧古斯丁。

2、每一個真正相信耶穌基督為基督的基督徒

羅1:7我寫信給你們在羅馬為 神所愛、奉召作聖徒的眾人。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 神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在保羅的問候語中,聖徒是眾人,也就是教會中每一個基督徒。

在保羅的其他書信中也屢次稱呼信徒為聖徒。

為什麼基督徒都可以被稱作是聖徒呢?

因為基督徒信了耶穌,罪就被洗淨,因信被稱為義,一個義人,自然也是聖潔的人,是聖徒。

基督徒雖然在行為上仍然會犯罪,但在地位上,是義人,是聖徒。

二、何謂聖徒相通?

教會的定義,是蒙神呼召的人在一起的聚集。基督徒聚集在一起,自然而然便會互相聯絡,交通。

聖徒相通有幾種表現形式:

1、靈裡的相通

弗4:2-4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

基督徒信了主之後,便有了聖靈的內住。每個人心中都有聖靈,聖靈使眾人在靈裡相通。

表現:在敬拜、唱詩、禱告、諸多聖工中的默契。

經常有這樣的情況:講員講的題目,與主持人所選的詩歌,都有很高的一致性。

教會同工,在事工上,有時候沒有商量,卻有同樣的負擔與看見。

2、在基督的愛中彼此相愛

約壹4:11親愛的弟兄啊, 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

教會與社會中其他團體的一個區別,就是教會是特別講愛的一個地方。因為教會是神兒女共同的家,家中的成員自然應當是彼此相愛的。

所以,應當互相關心,問候,幫助。

有一位姐妹,身患重症,卻沒有人可以照顧她。因為她的兒子因為犯事,正在看守所裡服刑。當我們和教會的一些同工去看望她時,正好碰到有另外一個教堂的姐妹正在服侍她。在交通中得知,這位來幫忙的姐妹,所住的地方離患病的姐妹很遠,但卻一有空就來幫助和服侍。她們非親非故,只有參加過同一個團契。這就是基督裡的愛了。

3、美好的團契和交通

西3:16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 神。

在教會中,基督徒以各樣的形式敬拜神,同時,也是彼此之間的團契和交通。

一起讀經、聽道、唱詩、禱告,彼此的交流。

教會比任何的地方,更能拉近團體成員的距離。因為我們在基督裡,就是一家人,都是神的兒女,有天生的親切感。

當然,有時候教會太大了,弟兄姐妹之間要熟悉並不容易。因此,我們常常鼓勵弟兄姐妹加入教會各樣的團契或事工組,在團契中、服侍中,才能更好地彼此幫助和鼓勵。

三、聖徒相通與一般社交的區別

1、以基督的愛為基礎

弗3:17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

社會中的交際,常常伴隨著其他的因素。金錢、欲望、人脈、商機等。

而教會中弟兄姐妹之間的交流是單純的,以基督的愛為基礎。

2、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太20:26-27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聖徒相通,是在基督裡,在教會中進行的。每個人都是神的兒女,不分貴賤高低。

而社會中的人際交往常常會因為金錢、地位等情況,分三六九等。

當然,教會中有時也會有「官本位」的情況發生,這是我們需要警惕與歸正的。

3、強調付出而非回報

徒20:35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基督徒之間的團契交通,是要努力為教會、對方付出什麼,而不是為了得到什麼。

有一位基督徒新加入了一個教會。參加教會生活沒多活,就覺得有很多的問題,心中頗多怨言。為此,他去找到牧師說:牧師你們的教會問題好多啊!地板常常是不乾淨的,接待的同工有時都沒有對我微笑,講員的講道很一般,音響效果特別差……我不太想參加你們的教會聚會了。

牧師回答說:很抱歉,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夠。不過請問,你是否願意聚會後幫忙掃地板?或者參加接待組用更多微笑服侍人?或者在聚會時多多為講臺禱告?還是,為教會奉獻一套新的音響設備?

4、關注每一個人

太18:12-13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

教會眾肢體之間,應當是關注每一個有需要的弟兄姐妹,用心去幫助和鼓勵。無論團契的肢體是富足或貧窮,是有知識的或是無學問的,是健康的或是身體有軟弱的,都需要我們去關注,並且是需要更加關注後者。

問題討論

問題1:基督徒都是聖徒嗎?你認為自己是聖徒嗎?

問題2:參加教會的聚會與參加社會的社交聚會有什麼不同?在主內認識的朋友和社會上認識的朋友有什麼不同?

相關焦點

  • 【信仰問答】葛培理:《使徒信經》是什麼?
    問:《使徒信經》是什麼?答:《使徒信經》雖然不是使徒所寫,卻是基督教會最古老的信經,是其他信徒遵循的基礎。其最常用的形式是: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門!《使徒信經》最古老的形式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140年,,許多早期教會的領袖總結了他們的信仰,因為他們有一個為信仰護教的機會。(參提前6:1)2.這些陳述發展成為一個人在受洗時更標準的認信表達。信經不是《聖經》,但卻是信仰的一種偉大的簡明的教義提綱。
  • 使徒信經簡介
    使徒信經簡介      《使徒信經》是最簡短且在今日教會中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篇,全篇共十二條
  • 基督教三大信經
    也因為「信經」在早期教會中,具有絕對的至高權威,所以成為分辨異端、解決教義問題、及教導信徒的總原則。早期許多教會聖禮中 (如:受洗禮、聖餐禮),也會加入宣告「信經」的儀式。 由於「信經」的內容專為基督徒宣信之用,因此其中的字句多以拉丁文的「Credo(我信)」作為起首,所以日後的教會便將這樣的文獻稱之為「信經 (Creed)」。
  • 基督教使徒信經: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罪得赦免」使徒信經: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獨生的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
  • 《使徒信經》裡的「降在陰間」
    《使徒信經》裡的「降在陰間」作者:何奇偉《使徒信經》(Apostles』 Creed
  • 《使徒信經》詳解-第1課:信條-4
    請點擊下面音頻,收聽本課程:課程介紹:本課程以第三千禧年《使徒信經》為教材,於恩約歸正教會錄音的音頻
  • 信徒會眾異口同聲說:「我信」,要怎樣理解基督教的「信」?
    《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是西方基督教非常重要和最基本的洗禮信條,在洗禮儀式進行的場合都要誦讀這兩段經文,那麼當他們說「我信」的時候,「信」應該怎樣去理解呢?一般來說,「信」都是理解為相信,但是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在不同的場合,其實是有不同理解的。比如耶穌對法利賽人說:「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信。若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這裡的「信」表示的是相信,表示對別人說的話表示認可和同意。當眼瞎的病人找耶穌醫治,耶穌說:「你們信我能作這事麼?」而病人回答:「主啊!我們信。」這裡的「信」就是信賴,信心,信靠的意思。
  • 基督徒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4課》
    基督教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一課基督教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二課基督徒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三課》「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01關於本丟彼拉多使徒信經中出現的兩個人物,
  • 洪光良牧師分享背誦使徒信經的正確姿態:昂首挺胸、堂堂見證
    (圖:福音時代/王毅) 「我看到大家念主禱文時,是安靜、低頭、閉眼,這是對的。但背誦使徒信經時,大家還是這樣,這是不對的。」 背誦《使徒信經》告白我們的信仰,是我們主日禮拜時不可缺少的一個程序。但是,到底該用怎麼樣的姿勢呢?
  • 基督教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二課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這一句話中,體現了耶穌基督的四個稱號。分別是: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體會這四個詞的含義,對於我們建立信仰的根基非常重要。大衛在奉獻時這樣禱告:我算什麼,我的民算什麼,竟能如此樂意奉獻?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代上29:14)即使是君王,仍然意識到在神面前是僕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神的。
  • 早期基督教教義史 第一課
    那天主教、東正教和我們基督新教有共同的信仰的,就是《尼西亞信經》,還有《迦克敦信經》。東正教有其中一點是不能同意,那點就是聖靈也是從聖子而出,除了這一點之外,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都接納《尼西亞信經》,或者說都接納早期教會大公會議所定下來的信仰。
  • 基督徒|使徒信經講解之——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使徒信經講解之——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基督徒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5課基督徒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4課》基督徒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三課》如果我們都如保羅那樣,就不懼怕主將來的審判:提後4:7-8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
    他們只注意到馬丁路得的改教運動產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記自從耶穌降世一直到使徒時代,基督教便己經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後日趨腐化的產物。事實上,在第四世紀羅馬王君士坦丁統治之前,在基督教裡絕對沒有教皇這一種位分。並且在第七世紀的初葉各教會才同意教皇作為教會中看得見的元首。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聖靈與教會的關係)
    (來12:22)「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啟21:2)在舊約,耶路撒冷象徵上帝與上帝子民相接觸的地方,同時也意味上帝的居所。在新約、將教會稱為耶路撒冷。從這意義上講,教會是上帝的居所,是上帝的子民與上帝交流的地方。這個場所雖然部分臨在地上,但它是屬於天上的領域的。
  • 使徒教訓丨基督徒應該遵守舊約律法的那些禁戒
    有關外邦人信基督的禁忌事項,教會產生了紛爭,並分為兩派:律法主義保守派主張外邦人應按照摩西律法受割禮,另一派主張外邦人信主不必受割禮!彼得、雅各等使徒形成一個決議,並寫信派人傳達給外邦眾教會:教導外邦人信主有四項禁戒:偶像的汙穢、姦淫,不吃勒死的牲畜和血製品。
  • 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及其基本教義
    從此開始近代基督教的發展,其三大系派(天主教、正教、新教)基本定型,並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造成全球性影響。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教信仰的表述是以《聖經》為核心藍本,以歷代使徒、教會、公會等形成的信仰文件為載體,內容非常豐富。其中《使徒信經》被歷代教會和神學家公認為最可欽佩、最為可靠的摘要。
  • 我們信靠上帝(In God We Trust)
    「In God We Trust」,這段英語我們在翻譯成漢語上有差異,如:「我們信仰上帝」、「我們相信上帝」、「我們信靠上帝」、「我們信賴上帝」等。我傾向於「我們信靠上帝」的譯法,因為這也符合基督教關於信靠上帝的教導,如《聖經·使徒行傳》第20章21節的經文說:「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為什麼今天要把這段話提出來呢?
  • 教會歷史丨耶穌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信給士每拿教會(上)
    由於使徒約翰寫給教會的每一封信有兩個指向:一是針對那個時代的教會,二是針對歷代的教會,所以,這封信也是主堅固、勉勵歷代遭受苦難、試煉和逼迫的教會!「士每拿」翻出來的意思是沒藥,味道苦澀,但研磨後卻放出馨香的氣味。象徵苦難之後的榮耀,也是忍受苦難的表號,作為馨香的火祭!沒藥也是用作燻屍的香料,顯然也是與死亡相關的或死亡的象徵。
  • 認識基督教教義的要點
    我們要注意區分信仰、教義、信條、信經和神學等概念。1.信仰(Faith)指對某件事情的真實性、可靠性所持的堅定信心。基督教信仰指對基督及其救恩事件的真實性、可靠性隨持的堅定信心。2.教義(Doctrine)指有關信仰的學說和教導。3.信條或教條(Dogma)指以文件條文的形式發布的關於信仰的基本原則。
  • 基督教丨權柄禱告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得勝撒但所賜給聖徒的權柄
    馬可福音11章21-24節,耶穌教導: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彼得想起耶穌的話,對他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主耶穌基督回答「你們當信服神。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