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三大信經

2021-02-15 隨手傳福音

「信經 (Creed)」乃是早期基督教會宣告信仰要義的內容。可理解為是基督教信仰的摘要,或是信仰中最重要內涵的陳述。

「信經」產生的原因乃是因為早期教會經常遭遇兩種困難:對外方面,教會經常面對許多異端份子 (亦即:歪曲信仰的份子、或是假借基督教名義但卻傳揚不符基督教信仰的份子) 的挑戰,且這些異端分子也都很積極的藉由宣揚他們思想去誤導許多信徒偏離機信仰正道。對內方面,各地方教會領袖或教父所教導的信仰內涵經常有所差異,某些教會在某個教義的教導上甚至會與其它教會的教導出現互相衝突、互相違背的現象。

因此,教會在面對這兩難的氛圍中,極需要提出一份符合基督教信仰、並又能被各地教會接受、而能讓各地方的基督徒所持守的信仰要義,且讓教會及基督徒能夠以此信仰要義的內容為基礎去分辨何種思想或教導屬於基督教,何種屬於異端或異教。而這個信仰要義之後便被發展而成日後為所謂的「信經」。因此,信經的內容一方面可以視為是信仰的宣告內容,但另一方面,也可視為是當時教會在面對外部異端挑戰及教會內部教義分歧等問題所提出的解決答案。

大多數教會「信經」的產生,最初乃是由具有名望的教父,根據聖經所啟示出的信仰真理,以及教會傳統中存在的信仰準則 (Rule of Faith),將兩者加以歸納整理成為簡潔扼要的信仰要義;之後再經由教會內部的最高會議「大公會議 (The Council) 」所討論及修改,並受到各地方教會領袖的接受後,才能被成為各地教會所共同接受與認信的「信經」。

也因為「信經」在早期教會中,具有絕對的至高權威,所以成為分辨異端、解決教義問題、及教導信徒的總原則。早期許多教會聖禮中 (如:受洗禮、聖餐禮),也會加入宣告「信經」的儀式。

由於「信經」的內容專為基督徒宣信之用,因此其中的字句多以拉丁文的「Credo(我信)」作為起首,所以日後的教會便將這樣的文獻稱之為「信經 (Creed)」。

早期教會所接受的信經共有四個:「使徒信經 (The Apostles』 Creed)」、「尼西亞信經 (The Nicene Creed)」、「亞他拿修信經 (The Athanasian Creed)」、及「迦克墩信經 (The Chalcedon Creed)」。近代基督教會將較為重要的前三者稱為基督教「三大信經」。

《使徒信經》為基督教三大信經之一。是教會歷史上最早的信經,也就是早期各地教會所共同接受的信仰宣告內容。相傳為使徒所寫成,但比較可能的論點是:由第二世紀的護教家 (Apologists)根據使徒所流傳下來的信仰內容,加以摘要性陳述所寫作而成。由於此信經清楚、簡短、扼要,又與基督教的信仰要義內容一致,所以也成為目前基督教各地方教會最普遍使用的信仰宣告內容。

 

 

使徒信經 (TheApostles』 Creed)

(早期基督教會基督徒的信仰宣告)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

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

祂透過聖靈而成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

下到陰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後升天,坐在無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邊;

將來必要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我信聖靈;

我信大公教會;我信聖徒相通;

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身體復活;

我信永生。

阿門。

 

使徒信經 (Symbolum Apostolorum) 拉丁原文

Credo inDeum patrem omnipotentem, creatorem caeli et terrae;

Et inIesum Christum, filium eius unicum, dominum nostrum,

quiconceptus est de Spiritu sancto, natus ex Maria virgine,

passus subPontio Pilato, crucifixus, mortuus et sepultus,

descenditad infernos, tertia die resurrexit a mortuis,

ascenditad caelos, sedet ad dexteram dei patris omnipotentis,

indeventurus est iudicare vivos et mortuos;

Credo inSpiritum sanctum,

sanctamecclesiam catholicam, sanctorum communionem,

remissionem peccatorum, carnis resurrectionem, et vitam aeternam.

Amen.

《尼西亞信經》為基督教三大信經之一。公元325年,康士坦丁大帝為解決亞流派所引發東西方教會嚴重的教義分歧與爭議,於是召集各地主教,召開了基督教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大公會議(First Ecumenical Council),也就是著名的「尼西亞會議」(Council of Nicaea)。此會議制定了「尼西亞信經」,並且要求各地教會群體必須以此信經內容作為信仰的表白與認信宣告。到了381年,迪奧多西皇帝在君士坦丁堡召集另一次的大公會議(又稱「第二次大公會議」),將原本的尼西亞信經再加以修訂,成為更被東西方教會所共同認信的內容,此修訂版的信經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Niceneo-Constantinopolitan Creed)。一般教會中所使用(以及所稱呼)的「尼西亞信經」其實是這個381年所頒訂的「修訂版尼西亞信經」。此信經是基督教正統信仰對抗亞流主義(Arianism)所做的努力,也是東西方教會集體的共識,具有大公性及普遍性,日後也成為教會在基督論教義上的典範。(以上短文與下方的信經中文翻譯by 魏連嶽)

 

 

尼西亞信經 (The Nicene Creed)

(早期基督教會基督徒的信仰宣告)
 

我們信獨一的神,全能的聖父,創造天地和一切有形無形萬物的主。

我們信獨一的主,耶穌基督,聖父的獨生子,在永世之前為聖父所生;

是從神所出的神,從光所出的光,從真神所出的真神;

是受生而非被造,與聖父同一本質;萬物都是借著祂受造。

祂為了我們世人及為了拯救我們,從天降臨;

透過聖靈,從童貞女馬利亞成為肉身,成為人。

祂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埋葬;

正如聖經所說,祂第三天復活,升天,坐在聖父的右邊;

將來必再榮耀的降臨,審判活人死人;祂的國度將直到永永遠遠。

我們相信聖靈,賜生命的主,從聖父而出,與聖父及聖子同受敬拜及尊崇;

祂也曾透過眾先知來說話。

我們信獨一的聖大公及使徒教會;

我們承認能使罪得赦免的獨一洗禮;

我們盼望死人復活,以及來世的生命。

阿門。

 

尼西亞信經 (SymbolumNicenum) 拉丁原文

Credo inunum Deum, Patrem omnipotentem, factorem caeli et terrae, visibiliumomnium et invisibilium.

Et in unumDominum Iesum Christum, Filium Dei unigenitum, et ex Patre natumante omnia saecula.
Deum de Deo, Lumen de Lumine, Deum verum de Deo vero,
genitum non factum, consubstantialem Patri; per quem omnia factasunt.
Qui propter nos homines et propter nostram salutem descendit decaelis.
Et incarnatus est de Spiritu Sancto ex Maria Virgine, et homo factusest. Crucifixus etiam pro nobis sub Pontio Pilato, passus etsepultus est,
et resurrexit tertia die, secundum Scripturas, et ascendit in caelum,sedet ad dexteram Patris.
Et iterum venturus est cum gloria, iudicare vivos et mortuos, cuiusregni non erit finis.

Et inSpiritum Sanctum, Dominum et vivificantem, qui ex Patreprocedit. Qui cum Patre et Filio simul adoratur et conglorificatur:qui locutus est per prophetas.

Et unam, sanctam, catholicam et apostolicam Ecclesiam.
Confiteor unum baptisma in remissionem peccatorum.
Et expecto resurrectionem mortuorum, et vitam venturi saeculi.

Amen.

《亞他拿修信經》為基督教三大信經之一。此信經比另外兩大信經在教義的闡述上更加清晰、詳細及嚴謹,且直接引用許多聖經用語。據傳此信經由教父亞他拿修(Athanasius)所寫,因此為名。但確實作者已不可考。此信經推估應為第四、五世紀由拉丁文所寫作而成。其部分內容已流傳在第五世紀的高盧(Gual)的拉丁教會。此信經對教會內部對於三位一體之獨一真神、基督的位格及神性、聖靈的地位等教義上的爭論貢獻極大。由於此信經與奧古斯丁的三位一體教義符應,又與西方大公教會信仰一致,因此基督教內部不論新、舊教的群體都接受此信經為主要信仰宣告內容之一。馬丁路德甚至視此信經為使徒之後最重要的基督教文獻。近代許多信條 (例如:奧斯堡信條與比利時信條)皆直接引用此信經內容作為教義的最高準則。

 

 

亞他拿修信經 (TheAthanasian Creed) 新譯中文版

(早期基督教會基督徒的信仰宣告)
 

01. 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持守大公教會的信仰。

02. 人必需要篤信無疑的、完整的、純潔的持守此信仰。

03. 大公教會信仰即是:我們敬拜三位一體 (trinitate) 的獨一神;這獨一神裡的三位

乃是合而為一的。

04. 獨一神裡的三位彼此間不混亂,其本質也不分開。

05. 此三位乃是:聖父、聖子、聖靈。

06. 然而聖父、聖子、聖靈乃是在同一個神性本質 (divinitas) 內;祂們的榮耀及

永恆中的威嚴也是相同的。

07. 聖父是怎樣的神,聖子也就是那樣的神,聖靈亦是那樣的神。

08. 聖父並非是受造的,聖子也是如此,聖靈亦是如此。

09. 聖父是無限的,聖子也是無限的,聖靈亦是無限的。

10. 聖父是永恆的,聖子也是永恆的,聖靈亦是永恆的。

11. 然而祂們並不是三位永恆的神,而是獨一的永恆神。

12. 也不是三位非受造的無限之神,而是獨一的非受造的無限之神

13. 相同的,聖父是全能的,聖子也是全能的,聖靈亦是全能的。

14. 然而祂們並不是三位全能的神,而是獨一的全能神。

15. 聖父是神,聖子也是神,聖靈亦是神。

16. 然而祂們並不是三位神,而是獨一的神。

17. 相同的,聖父是我們的主,聖子也是我們的主,聖靈亦是我們的主。

18. 然而,我們並非有三位主,而是只有獨一的主。

19. 因此,我們受到基督真理的催促而承認:聖父、聖子、聖靈每一位都是神、

都是我們的主。

20. 大公基督教也禁止我們說:有三位神、或三位主。

21. 聖父並非是經由某某或某物而產生的 (factus);並非是受造的,也非被生的。

22. 聖子是單單是經由聖父而產生的;但並不是被聖父所造,而是經由聖父

所生出 (genitus)。

23. 聖靈是經由聖父和聖子而產生的;但並不是被造,也不是被生出,而是從聖父

和聖子而發出 (procedens)。

24. 因此有一位聖父,而非三位聖父;有一位聖子,而非三位聖子;有一位聖靈,

而非三位聖靈。

25. 在此三位一體獨一神中的三位之間,並無前後、尊卑、大小之分別。

26. 三位乃是共同的永恆及同等。

27. 因此,如前所述,這合一的三位一體神,或說是三位一體的合一神,

當受我們敬拜。

28. 所以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必須要思想這位三位一體之神。

29. 此外,要得到上帝的救恩,也必須要篤信我們主耶穌基督的

道成肉身(incarnationem)。

30. 因為純正的信仰乃是我們宣告相信:上帝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神、

也是人。

31. 祂是神,在諸世界存在之前被聖父生出,有著聖父的本質 (substantia);

祂也是人,(被童貞女瑪麗亞)生出在這個世界之中,有著祂母親的(人的)本質。

32. 祂是完全的神,也是具有理性之靈魂及人類血肉實體之完全的人,

33. 就衪的神性而論,祂與聖父同等;就衪的人性而論,祂低於聖父。

34. 雖然祂同時是神、也是人,然而並非是兩位,而是一位基督。

35. 祂是將人性帶進(assumptione)神之中的那一位,而不是將神性轉變為血肉之軀

的那一位。

36. 祂完全是一位,但並非借著祂的神性和人性本質兩者間互相混合成為一,

而是借著位格的聯合為一。

37. 就如同祂的理性之靈魂和肉體之驅(兩者)聯合成為一位人;相同的,神和人

也是聯合為一位基督。

38. 衪為了拯救我們而受難,並下到陰間(inferos),但在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39. 衪升到天上,坐在全能父神的右邊。

40. 將來要從那裡降臨,來審判活人和死人。

41. 當祂降臨時,所有的人必然會從肉身中復活。

42. 所有的人必要供認他們自己所做過的事。

43. 那些行善的人必要進入永生,為惡的人必要進入永火中。

44. 以上乃是大公教會的信仰,除非人虔誠篤信,否則便無法得到拯救。阿門。

 

亞他拿修信經 (Quicunquevult) 拉丁原文

01.Quicumque vult salvus esse, ante omnia opus est, ut teneatcatholicam fidem:

02. Quamnisi quisque integram inviolatamque servaverit, absque dubio inaeternam

peribit.

03. Fidesautem catholica haec est: ut unum Deum in Trinitate, et Trinitatemin

unitate veneremur.

04. Nequeconfundentes personas, neque substantiam seperantes.

05. Aliaest enim persona Patris alia Filii, alia Spiritus Sancti:

06. SedPatris, et Fili, et Spiritus Sancti una est divinitas, aequalisgloria,

coeterna maiestas.

07. QualisPater, talis Filius, talis [et] Spiritus Sanctus.

08.Increatus Pater, increatus Filius, increatus [et] Spiritus Sanctus.

09.Immensus Pater, immensus Filius, immensus [et] Spiritus Sanctus.

10.Aeternus Pater, aeternus Filius, aeternus [et] Spiritus Sanctus.

11. Ettamen non tres aeterni, sed unus aeternus.

12. Sicutnon tres increati, nec tres immensi, sed unus increatus, et unusimmensus.

13.Similiter omnipotens Pater, omnipotens Filius, omnipotens [et]Spiritus Sanctus.

14. Ettamen non tres omnipotentes, sed unus omnipotens.

15. ItaDeus Pater, Deus Filius, Deus [et] Spiritus Sanctus.

16. Ettamen non tres dii, sed unus est Deus.

17. ItaDominus Pater, Dominus Filius, Dominus [et] Spiritus Sanctus.

18. Ettamen non tres Domini, sed unus [est] Dominus.

19. Quia,sicut singillatim unamquamque personam Deum ac Dominum confiteri

christianaveritate compelimur:

20. Itatres Deos aut [tres] Dominos dicere catholica religione prohibemur.

21. Patera nullo est factus: nec creatus, nec genitus.

22. Filiusa Patre solo est: non factus, nec creatus, sed genitus.

23.Spiritus Sanctus a Patre et Filio: non factus, nec creatus, necgenitus,

sed procedens.

24. Unusergo Pater, non tres Patres: unus Filius, non tres Filii:

unus Spiritus Sanctus,non tres Spiritus Sancti.

25. Et inhac Trinitate nihil prius aut posterius, nihil maius aut minus:

26. Sedtotae tres personae coaeternae sibi sunt et coaequales.

27. Ita utper omnia, sicut iam supra dictum est, et unitas in Trinitate, etTrinitas

in unitateveneranda sit.

28. Quivult ergo salvus esse, ita de Trinitate sentiat.

29. Sednecessarium est ad aeternam salutem, ut incarnationem quoque Domini

nostri IesuChristi fideliter credat.

30. Estergo fides recta ut credamus et confiteamur, quia Dominus nosterIesus

Christus, DeiFilius, Deus [pariter] et homo est.

31. Deus [est]ex substantia Patris ante saecula genitus: et homo est ex

substantia matris insaeculo natus.

32.Perfectus Deus, perfectus homo: ex anima rationali et humana carnesubsistens.

33.Aequalis Patri secundum divinitatem: minor Patre secundumhumanitatem.

34. Quilicet Deus sit et homo; non duo tamen, sed unus est Christus.

35. Unusautem non conversione divinitatis in carnem, sed assumptione

humanitatis in Deum.

36. Unusomnino; non confusione substantiae, sed unitate personae.

37. Namsicut anima rationalis et caro unus est homo: ita Deus et homo unus

estChristus.

38. Quipassus est pro salute nostra: descendit ad inferos: tertia dieresurrexit

a mortuis.

39.Ascendit ad [in] caelos, sedet ad dexteram [Dei] Patris [omnipotentis]:

40. Indeventurus [est] iudicare vivos et mortuos.

41. Adcuius adventum omnes homines resurgere habent cum corporibus suis:

42. Etreddituri sunt de factis propriis rationem.

43. Et quibona egerunt, ibunt in vitam aeternam: qui vero mala, in ignemaeternum.

44. Haecest fides catholica, quam nisi quisque fideliter firmiterquecrediderit,

salvus esse nonpoterit. Amen.

隨手傳福音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號:suishouchuanfuyin),伴隨弟兄姐妹隨手傳福音。歡迎弟兄姐妹作見證,詳情請回復「2014」。

回複數字可以索取信息。比如,回復「24」,查看《奚秀蘭:用歌聲頌揚耶穌的愛》。(注意:回復純數字,不要帶標點、空格)

再比如,回復「61」,查看《信耶穌有什麼好處》。(注意:回復純數字,不要帶標點、空格)

如何將「隨手傳福音」推薦給好友?打開「隨手傳福音」→點擊手機屏幕右上角→點擊「推薦給朋友」→點擊「更多聯繫人」→在朋友名單裡依次打鉤→確定。

二維碼掃描方法: 點二維碼圖片能進入大圖並保存到手機,然後在微信「掃一掃」中,右上角選擇「從相冊選擇二維碼」可快速關注。

相關焦點

  • 信徒會眾異口同聲說:「我信」,要怎樣理解基督教的「信」?
    《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是西方基督教非常重要和最基本的洗禮信條,在洗禮儀式進行的場合都要誦讀這兩段經文,那麼當他們說「我信」的時候,「信」應該怎樣去理解呢?一般來說,「信」都是理解為相信,但是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在不同的場合,其實是有不同理解的。比如耶穌對法利賽人說:「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信。若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這裡的「信」表示的是相信,表示對別人說的話表示認可和同意。當眼瞎的病人找耶穌醫治,耶穌說:「你們信我能作這事麼?」而病人回答:「主啊!我們信。」這裡的「信」就是信賴,信心,信靠的意思。
  • 《使徒信經》裡的「降在陰間」
    《使徒信經》裡的「降在陰間」作者:何奇偉《使徒信經》(Apostles』 Creed
  • 基督教使徒信經:我信聖徒相通
    「我信聖徒相通」使徒信經: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獨生的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
  • 三大宗教中,為啥信仰基督教的人多?不僅僅是因為入教門檻低!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但是,在三大宗教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數最多,達到了23億,幾乎佔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麼,為啥信仰基督教的人最多?答案來了,這一點很多人沒想到!耶穌基督教的創建者是耶穌。耶穌出生於公元1年,木匠家庭,祖上是顯赫的以色列國君主大衛後裔。三十歲左右,耶穌開始傳道。
  • 薦書 | 寫給每個人的信仰指南:麥格拉思《信仰與信經》
    單擊文中圖片即可購買這本《信仰與信經》,了解更多麥格拉思作品,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連結。「基督徒相信什麼?他們為何相信?這信仰給他們帶來什麼改變?在這套「人人叢書」(Christian Belief for Everyone)中,我將探討一些基本主題,它們都關乎這個單純而真實的基督教信仰。」
  • 基督教使徒信經: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罪得赦免」使徒信經: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獨生的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
  • 《信仰與信經》:寫給每個人的信仰指南 | 麥格拉思「人人叢書」第一本
    這是《信仰與信經》的第一段話,從這裡開始,麥格拉思邀請我們一起踏入一段探索信仰的精彩旅程。《信仰與信經》是「人人叢書」的第一本,作者阿利斯特·麥格拉思(Alister E. McGrath)是當代著名神學家、神學教育家、護教學家,著作等身。這是一本名副其實的「大家小書」,簡潔而不簡單,篇幅短小卻內容豐富。下面我們用作者自己的文字,來為你介紹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 《使徒信經》詳解-第1課:信條-4
    從教會的最初時期,就經常性地一起誦讀,認信和背誦信經和信仰告白,這在教會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第一世紀和早期基督教會,當時的社會文盲相當的多。因此,只有很少的人能識字讀書,而他們其中能夠擁有聖經抄本的就更加少之又少。
  • 信基督教後可以改信佛教嗎?有無不良後果?
    天主跪拜佛陀(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問:我朋友的女兒被別人介紹去參加了基督教,現在他女兒接觸到了佛教,覺得佛教的教理很科學,並不是什麼迷信,對佛教產生好感但是她不敢離開基督教,聽說基督教上帝說,信上帝可以上天堂,背叛上帝會下地獄,所以不敢來信佛教。請問上帝真是這麼說的嗎?他女兒要怎麼樣才可以進入佛門來學佛? 答:選擇一種信仰,這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你就是買一個商品,也得要多走幾家商店比較一下。所以去了解各種宗教很有必要的,那要經過智慧的選擇,哪一個宗教是你皈依的、皈命的信仰,這要慎重。
  • 認識基督教教義的要點
    我們要注意區分信仰、教義、信條、信經和神學等概念。1.信仰(Faith)指對某件事情的真實性、可靠性所持的堅定信心。基督教信仰指對基督及其救恩事件的真實性、可靠性隨持的堅定信心。2.教義(Doctrine)指有關信仰的學說和教導。3.信條或教條(Dogma)指以文件條文的形式發布的關於信仰的基本原則。
  • 基督教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二課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這一句話中,體現了耶穌基督的四個稱號。分別是: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體會這四個詞的含義,對於我們建立信仰的根基非常重要。(太1:21)基督教的教義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耶穌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人,他道成了肉身,成為與世人無異的人,只是他沒有犯罪。只有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人,他才能代表世上的罪人,承擔罪的刑罰。
  • 為什麼基督教很好,但許多未信者卻甘願做旁觀者?
    常常會聽到很多的未信者說「基督教很好,但是不適合我;我不一定要信……」,為什麼基督教很好,但很多人卻甘為旁觀者呢?因為基督教就像跳傘一樣,你不跳下去是無法明白的,必須體驗過才能明白。
  • 知識點普及 二:基督教內三大派別(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
    基督教是一個總稱,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是三大分支,在我國習慣上稱基督新教為基督教。
  • 印尼是世界信奉伊斯蘭教最多的國家,華裔為何不信,而信基督教?
    解析:印尼是全球伊斯蘭教人數最多的國家,為何華人只信基督教?在我們印象中,世界上伊斯蘭教主要在中東和阿拉伯地區,那裡是伊斯蘭教聚集的地方,其實全球信奉伊斯蘭教最多的國家卻不在中東和阿拉伯地區,是在亞洲,但不在中亞,而東南亞,此國就是印度尼西亞。
  • 2020年基督教追思流程與喪事花圈輓聯有哪些?
    基督教簡介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在中國,因為歷史翻譯的原因,通常把新教稱為基督教,為了說明「基督教」的確切概念,本詞條稱「新教」為「基督新教」,而不是慣稱的「基督教」。基督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三大宗教,無論從規模,還是從影響方面,基督教都堪稱世界第一大宗教。
  • 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三者之間區別
    是與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並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正教」的希臘語(Orthodxia)意思是正統。    如果以「東部正統派」的主要的和狹義的定義來分,「東部」教會裡人數最多的教會是俄羅斯正教會和羅馬正教會。而歐洲正教會(不分東西邊)最古老的則是希臘正教會。
  • 當今世界三大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誰影響力最大?
    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世界的三大宗教,就是我們熟知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首先來說一下佛教,佛教最早產生在於古印度,而佛教的信徒分散地自然也就是亞洲,準確的來說也就是以中國,印度,緬甸,泰國較為集中。而佛教產生的時間也是三大宗教中最早的,據相關文獻可以記載,約產生於距今2500多年前。
  • 為什麼一些老太太會去信基督教,而年輕人不怎會去?
    為什麼一些老太太會去信基督教,而年輕人不怎會去? 我是晏子,我來回答和老人有關的社會和信仰問題。老太太喜歡去信奉基督教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為自己的子孫祈求平安。
  • 基督教英語詞彙
    基督教英語詞彙何奇偉(Francis H) 整理Church
  • 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區別詳解,受益匪淺!
    道教雖有太上老君(即李耳,號老子或老聃)為共同教主,有三綱四輔道經,但道教以煉丹和求長生不老為主要目的,而且明朝以後式微。本文主要介紹佛教和回教,並與基督教相比較。一、佛 教佛教的教義十分複雜,但大體可分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三大類。◆ 原始佛教原始佛教指釋迦牟尼本人所講的根本教訓,一直持續到他去世後的一百年為止。釋迦的根本教訓其本質是無神論的心理學的自律。正象魏司道(Johannes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