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常說的「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到底有什麼含義?

2020-12-20 騰訊網

記得剛畢業那年,家裡人在討論我以後的工作問題。這時奶奶跟我說了一句話:孫子,記著,找工作別往南邊去。這麼突如其來的一句話,直接給我幹懵了,我當時連一知半解都談不上,我是壓根一點沒明白。直到多年以後,我才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這是一句老話,說全了叫:窮不走南,富不去北。這個南北,其實對應的是二環裡的東西南北,相對與皇城來分的。我奶奶之所以有這種偏見,完全歸結於早年間老北京人對於北京城區域的理解。

在1644年,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後,清朝鐵騎踏入中原,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就此滅亡。滿清進入北京城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城。那些明朝的既得利益們紛紛被趕出內城,不僅僅是皇親國戚、朝中大員,只要是漢人都被迫搬家,為八旗子弟騰地方,從此內城成為了滿洲八旗的地盤。也正是從這時起,北京城迎來了新的格局,東富西貴,南賤北貧。

咱們先來說說東富。北京城的東邊,是做生意的人最喜歡的區域,他們大多把自己店鋪開在北京城的東邊,這完全都得益於東城的地理位置。古時候最發達的交通工具就是漕運,北京城的東邊就是北京通州大運河的源頭,很多商販為了方便做買賣,紛紛選擇在北京城東落戶。就像如今很多明星選擇在朝陽買房一樣,地處市區和機場之間,圖的就是方便。另外對於商人們來說,東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城門,崇文門。崇文門又稱為稅門,所有流入到北京城的商品都要途徑崇文門,納完稅之後才能進行售賣。所以東城就成了商人們聚集的區域,這就是所謂的「東富」。

那麼什麼叫西貴呢?這裡說的西,分為內城的西邊和外城的西邊。內城的西邊大多都是王府,那麼為什麼清朝的王爺們都喜歡去西邊呢?有一種說法是上朝方便,離紫禁城的西華門比較近。還有一種說法是西邊的環境好,從地圖上也可以看出,中南海、北海、什剎海都在西邊。說完了內城的皇親,再來說說外城的重臣。當時在京官員的府邸大多都在西邊,這也是為什麼宣武門被稱為官門的原因,但宣武門還有另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死門。這是因為宣武門毗鄰菜市口。清朝之所以把菜市口設為刑場,也是大有深意的。當時朝中大員的府邸大多在西邊,菜市口就是他們上朝時的必經之地,每天路過菜市口,可以時刻警示朝中官員遵守本分,不做違法亂紀擾亂朝綱的事。由於皇親國戚、官員大多住在西城,所以逐漸有了「西貴」的說法。

至於南賤就很好理解了。當時北京南城匯集了很多從事下九流工作的人,當時的下九流其實算個中性詞,他是泛指一些職業,比如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時妖、盜、竊、高臺、吹、馬戲、推、池子、搓背、修、配、娼妓、打狗、賣油、修腳、剃頭、抬食合、裁縫、優、吹鼓手、巫、大神、梆、戲子、街、賣糖等等。當時的南城可謂人又多又雜,所以南城也是故事最多的地方,像老舍先生的茶館、林海音先生的城南舊事描繪的就是北京南城的故事。當時在滿清貴族圈流傳這麼一句話:誰要是學了南城的口音,那就叫髒了口兒。這也印證了南賤的說法。

最讓人費解的就是北貧。當時清軍入關後,北城就成了正黃旗、鑲黃旗的地盤,眾所周知這兩旗的旗主就是皇帝本人,按說住在城北的人,怎麼也和貧聯繫不到一起。正應了那句話,成也蕭何敗蕭何,按照規定八旗子弟一不準經商,二不準務農,只能吃皇糧。但是清朝末期,國力衰弱,八旗子弟也沒有了往日的富裕,紛紛變賣祖產。後來還衍生出一種職業,打小鼓的。他們專門去北城走街串巷收文物,看清楚他們可不是收廢品,放在今天,那些物品都是價值千金的古董。因為住在北城的都是八旗子弟,曾經在街面上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要是讓人看見他們出入典當行,那實在是給老祖宗抹黑。但是為了生計,又不得不變賣家產。所以他們一聽見有打小鼓的,就把他們叫進家裡談買賣。這就是北貧的由來。

雖然這是百年前的人們對於北京城的理解,但其實直到今天,因為城市規劃的原因,這種類似的說法依然存在,不得不佩服老祖宗對於生活的理解與總結。

相關焦點

  • 老人常說:「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啥意思?背後的講究你知多少
    今天,筆者就要給各位介紹一個經典俗語,叫「窮不走南,富不去北」。 這是什麼意思呢?字面看就是說窮的時候別往南跑,富的時候不往北漂,乍一看是說南方比北方更適合有錢人發展生活,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
  • 不滿你說;「窮不走南,富不去北」,究竟是什麼道理?
    老祖宗俗語「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是什麼原因?背後有何歷史淵源?無論貧富都應該看看。春天的顏色豐富多彩。甚至有些真相帶著殘酷的事實。更是人生新的開始。思維敏捷。而且是一個家庭觀念非常強大的星座。他們所嚮往的生活。就像生活逼著我們去了解它背後的真相。會全心全意地付出。他還應該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無論身處哪個領域都能混得風生水起。雖然大獅子在事業中風光無限。
  • 農村俗語「窮不走難,富不去敗」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含義?
    農村俗語「窮不走難,富不去敗」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含義?關於這句老話,其實還有另外一種類似說法,可能會更比較貼切一些!因為在北京地區,清朝時劃分為東西南北四片區域,並住著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群,因而根據各自區域的人群特點就會呈現為「東富西貴,南窮北賤」的說法,為此,當一個人窮困潦倒時,就可以有一句忠告「窮不走南」,而當人們富裕時,也有一句忠告「富不去北」!可能時間久了,人們就會有不一樣的解讀看法,故而也可以說成「窮不走難,富不去敗」!
  • 俗語:「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我們經常會聽到家裡的老人,說這樣一句俗語,叫做: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看,說的說窮人不要去南方,富人都不會去北方。但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俗語裡的南北,並不是單純的指北方,南方,接下來老段就給大家說一下這句俗語的真實意思。
  • 俗語「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是什麼意思?背後的講究少有人知
    所以對待俗語,我們要有耐心,擁有一顆天眼,讓它們無所遁形。就比如今天我們主推的這句俗語:"窮不走南,富不去北"。這時有些人的腦袋上就會打上一些問號——難不成是北方比南方更加富庶,值得大家留戀嗎?如果大家產生了這樣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句俗語不能僅憑著它的字面意思去理解,應該和它的創作年代合起來進行推敲,還必須結合更深層次的語境。
  • 農村俗語:「窮不走難,富不去敗」是什麼意思,能給我們什麼指示
    "窮不走難,富不去敗"就是眾多俗話俚語中的一句。北京城的東富、西貴、南貧"窮不走難,富不去敗"這句話最早的說法是"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最早在北京城流傳。清朝時期,滿人攻入北京城,滿族入關以後,北京城形成了滿族貴族、明朝沒落貴胄、富人、窮人等階層。
  • 老北京人說的「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是什麼意思呢?
    在老北京有這樣一句話叫作:「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明清的時候,北京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市,東南西北劃分的是比較清晰的,這句話最早是出自於清末的一個學者,震鈞的《天咫偶聞》這本書當中的。
  • 古人講「窮不走水,富不涉淫」,走水是什麼?有什麼更深的含義?
    比如,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單純看紙面意思很好理解,前半句意思也就是說窮苦人最好不要冒險做有水路風險的生意。儘管這些生意收穫成倍,但是風險卻也是相當大的。至於後半句更好解釋了,意思就是有錢了發達了也不要貪圖美色。
  • 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不管是現代還是以前古代,在農村的民間就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和老話。而在這些無數的俗語老話當中,有著很多的俗話和老話描述著我產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為人處世的原則。
  • 俗話說「豬來窮,狗來富」,有什麼含義呢?不說你可能不知道
    俗話說「豬來窮,狗來富」,有什麼含義呢?不說你可能不知道文/小陳分享歷史在我國的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比如「娘想兒萬裡長,兒想娘筷子長」,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罷了。這些農村俗語雖然言簡意賅,但是通俗易懂,就算是到了今天好好揣摩還是很有道理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分享經典的俗語。想必很多人聽說過「豬來窮,狗來富「這句俗語吧,這條俗語給小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它有什麼含義呢?記得小編小的時候,有一條流浪狗跑到了我家裡,小編剛想把他趕出去,卻被爺爺阻止了。
  • 「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老祖宗的忠告確有道理,不得不服!
    俗語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惹得很多年輕人一頭霧水,為什麼窮也不能走親戚,富了依然不能頻繁跟親戚走動?於是年輕人對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智慧持有懷疑態度,質疑俗語的正確性。但是閱歷豐盈,在社會摸爬滾打的人們都對此俗語感觸頗深,認同不已。
  • 「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老祖宗的忠告確有道理,不得不服
    俗語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惹得很多年輕人一頭霧水,為什麼窮也不能走親戚,富了依然不能頻繁跟親戚走動?於是年輕人對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智慧持有懷疑態度,質疑俗語的正確性。 但是閱歷豐盈,在社會摸爬滾打的人們都對此俗語感觸頗深,認同不已。
  •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的含義和出處是什麼?
    人在貧窮的時候,就儘量別去親戚家,即使你沒有別的想法,他們也會猜你來的目的,與其被猜忌不如自己努力擺脫貧困。老話說:救急不救窮。富了就別回故鄉了,怕那些窮親戚借錢,借給一個,另一個眼紅,不借就會出現麻煩。就算沒有人借錢,窮人與富人的思維和處世之道也不一樣,基本沒有共同語言,這又是矛盾的根源。
  • 俗話說:「窮不走水,富不涉淫」,你知道「走水」指的是什麼嗎?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窮不走水,富不涉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上解釋,窮的時候不能走水裡,有錢的時候不能行淫。這樣的解釋明顯不通,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窮富兩種狀態,應該如何立身處世,又有怎麼樣的智慧在其中呢?
  • 民間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前言:哲人有言: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其實普通百姓照樣有大智慧,比如這句民間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所含的意蘊就非常深厚。"窮不走水"的第一層含義就是指即使生活再困難,也輕易不要到海裡討生活。"窮不走水"的第二層含義就是窮人不要去走私。封建社會的對鹽、鐵等貨品,是由國家專營,嚴禁個人進行販賣。等到明朝以後,又實行海禁,個人船隻不能出海和外國進行貿易往來。
  • 農村常說的「窮柴火,富水缸」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那麼為什麼在當時的農村,一直有「窮柴火(倉)、富水缸」這一說呢?明明都是家裡的兩個物件,為什麼非得分出窮富來呢?下面咱們來分析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一、窮柴火(倉)相信只要是五十歲左右的農村人或者從農村走出來的人,都知道,在八十年代之前,農村的農民們居住的房屋,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都是土牆茅草屋頂!
  • 農村老人常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說的是啥意思?現實嗎
    現在回想起來這些老話感覺很有意思,只可惜現在村裡會這些老話的人是越來越少,實在可惜。除了這些具有趣味性的老話外,還有很多老話是關於天氣和做人的。村裡有位老幹部就常用一些老話來提醒後輩,過去聽到那些老話可能不太理解其意思和真正的寓意,踏入社會後回想起那些老話,才知道每一句老話是那麼實用,也寓含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筆者就為大家來分享幾句村裡老人常說的老話,你知道意思嗎?
  • 「富吃肚仁兒、窮散丹」,原來老北京小吃也分貧富!
    北京小吃品種繁多、名揚天下,您要是到了北京、不嘗嘗琳琅滿目的北京小吃,那誇張點兒說:跟沒來一樣!當然了,您說我就是來旅遊的,來看看,我不想吃,也不喜歡吃,那咱也沒槓抬!錯來北京小吃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喜歡的,最典型的就是豆汁兒,那味道之「酸爽」!雖被老北京人視為「本命食」,但外地(外國)來的朋友恐怕接受不了。
  • 老祖宗留下的道理,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是什麼意思,每一句都很中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過去的千百年裡影響了很多國家,我們的先輩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總結成了俗語,一代代流傳了下來,其中有一些話直到現在還是用,比如古人常說的「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是什麼意思?句句道盡現實。
  • 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到底有什麼說法?
    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我們的先輩根據自身的親身經歷,總結出了一些話,人們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是說老人們就獨斷專橫,只是這可能是他們所經歷過的,告誡你,為了讓你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