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需求悄然生變,應屆畢業生遭遇幾級「就業季颱風」?

2020-12-17 懂懂筆記

隨著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各行業陸續復工,企業的用人需求狀況也浮出水面。當應屆畢業生準備走出校園大門之際,又一輪充滿挑戰的「就業季」也悄然而至。

當然,搜索一下往年應屆畢業生求職應聘的新聞,會發現每年的四、五月份都被稱為最難「就業季」。究其原因,主要是應屆畢業生規模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引發了輿論對就業情況的擔憂。

那麼,當「規模最大「的應屆畢業生遇上今年的疫情,即將畢業的應屆大學生們將如何應對?

企業和應聘者的要求「滿擰」

「三月份開始投簡歷,面試,到現在面了十幾份工作。」

儘管在上學期結束之前,學校就業辦的老師就已經提醒應屆畢業生,2020年或是「最難的」就業季,但李凱傑同學還是低估了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難度。

作為廣州一所211重點大學信管專業的畢業生,一開始他對自己的競爭力還是蠻有信心的。但在近期的求職、面試過程中,企業面試官卻未出現他所想像的求賢若渴態度,「相比室友,我面試的機會並不少,但說實話,感覺面試崗位的待遇都不太理想。」

從4月初BOSS直聘發布的《2020應屆生春招求職趨勢報告》可以看到,截至3月31日,在春招季活躍求職的應屆生較去年增加了56%,但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規模同比下降22%。可見,2020應屆畢業生正面臨著「僧多粥少」的局面,更有近九成技術崗位的招聘薪資「低於應屆畢業生的期望」。

李凱傑表示,參照廣州企業的薪資水平並參考上屆師兄、師姐畢業時的待遇,他定下的目標是稅前月薪8000元外加五險一金。但在實際面試中,絕大部分企業崗位的月薪均在6000元左右,還有企業開出了5000元的月薪。

「遠遠低於我的預期。加上現在還是畢業實習階段,和試用期一樣,上班工資只有轉正後的80%。」這種情況讓他的心理落差比較大。從心底講,一開始收到企業的面試邀請時,他是十分興奮的。但現在一想到面試心裡便開始發毛,害怕企業待遇低於理想預期,浪費時間和精力。

「我也開始反思,是不是對於工資的要求高了,但同專業室友的目標工資是一萬,還說我要求太低了。」他的同學為了找到工資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甚至特地乘動車跑到深圳的幾家大型科技企業面試,但結果還是敗興而歸。

讓他更加擔憂的,還有不少企業在控制薪資水平的前提下,面試時還強調要求應屆畢業生「一專多能」,同時兼顧公司的其它工作。「信管專業雖然涵蓋了計算機與管理學的內容,但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專業學科。」李凱傑介紹,在一家待遇還算不錯的企業二試時,面試官詢問他是否有參加過社團,有無宣傳或運營微博號的經驗,能否承擔外宣工作,當時他就不說話了。

他了解到,有數字藝術媒體專業的女同學在面試新媒體策劃崗位時,也被問及可否涉及公司部分行政、後勤工作,「一般兼做的工作不見得要太強的專業性,所以企業想花一份工資找員工做兩份工作吧。」

面對這一輪充滿挑戰的「就業季」,如果有應屆畢業生能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絕對堪稱幸運。實際上,還有部分應屆畢業生正在為了一份小微企業的工作,用盡全力地表現著自己。

學歷成了一道硬性門檻

「感覺今年大專學歷的(應屆畢業生)找工作太痛苦了。」

聊起最近兩個月的求職經歷,上海一所專科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松,一臉無奈地說道,自己在網上所投遞的近一百份簡歷和石沉大海一般,幾乎杳無音訊。

在網上聊天時,有往屆大專畢業生這樣支招——無論自己是否符合企業招聘的學歷要求,都要投一投簡歷,碰碰運氣看看能否獲邀面試。如何能有機會,再想辦法通過優秀的面試表現,爭取被企業破格錄取,「但是,這一招今年好像不是那麼好用了。」

相關數據顯示, 2020年春招季,應屆生崗位中明確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49.5%,較2019年同期高出13%,留給大專應屆畢業生的機會顯然並不多了。同時,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都希望用有限的招聘預算,招到更高學歷的應屆生人才。而部分諸如研發、人工智慧等業務需求「井噴」的行業,即便招大專學歷崗位,也都青睞那些已有幾年工作經驗的成熟人才。

「現在留給我們大專生的,可能只有小微企業、初創公司的崗位了。」小松分析,這類企業規模普遍比較小,能夠給的工資待遇也都相對較低。「看了幾個網招大專學歷應屆業的電商美工崗位,工資只有4000元。」

更甚者,一位同學在面試一家初創電商企業時,發現對方只給3000元工資(另外再加期權承諾),號稱可以合伙人的形式加盟該公司。「這樣的(公司)太多了,面試時一個勁空談理想,目的就是僱傭廉價勞動力。」因此,他和許多同學都十分珍視每一輪正規企業的面試機會,在做好簡歷和作品展示之餘,他自己更是「斥巨資」訂做了一套用於求職面試的正裝。

他所在專業的輔導員一直強調,不要在面試中用諸如「到企業學習」、「在工作中積累經驗」等過分「謙虛」的說辭。要多用作品說話,讓企業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以適應用工企業在招聘方面的務實需求,「輔導員強調會幹活才是王道。」

「可即便這麼做,想找到一份待遇合適、專業對口有些前景的工作,也很不容易呀。」小松介紹,有一位同學已經投遞了兩百多份簡歷,目前邀約面試的企業僅有七八家,到最後錄取的只有一家(待遇也是很不理想),真是白瞎了回上海面試的車票錢。

顯然,今年的籤約率會出乎很多人的預料。從獵聘網最新發布的「2020應屆畢業生春招求職報告」來看,參與調研的應屆畢業生中已成功籤約的僅佔25.73%,未籤約的高達74.27%。作為今年求職大軍中的一員,小松給自己的期限是在七月正式畢業之前,要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過我也做好了最壞打算,回家待一段時間。原本以為住宿舍不用另外租房子,隨便入職一家企業做著先,但最近宿舍已經不給住了。」

相比還在一線城市求職路上苦苦奔波的應屆畢業生,另一部分已經「失去信心」的應屆生正在計劃「降維打擊」。

一線城市應屆生的「降維打擊」

「現在找工作,就算你再急也沒有用的。」

當被問及目前求職的情況時,深圳一家職業院校的應屆畢業生小謝似乎並不著急。交流中他慢悠悠的擺動著手中的掌機,用回復「島外人」的語氣表示:自己暫時還沒投簡歷,想等過段時間再看看臨深城市的工作機會。

在他眼裡,當下急著尋找一份正式工作有些「不合時宜」。「我看數據2020應屆畢業生有874萬呢,相比2019年多出了40萬。」加上部分企業受疫情的影響延遲招聘計劃,減少招聘預算,他認為沒必要趕著這波高峰去應聘。

最近看到許多同學回到深圳面試後,又繼續跑回家裡打遊戲、睡懶覺,小謝索性連簡歷都不投了,「與其求職擠破頭,不如觀望一下,等大環境好了再說。」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春招季,中小微企業需求不足,北上廣深應屆生招聘需求近三年首次跌破三成。新一線城市應屆生崗位比例小幅下降1.6 %,二、三線城市的應屆生招聘需求比例則提高了3.3%。

「為什麼要急著找深圳公司的班上,房租這麼貴,看一看東莞、佛山的工作不好嗎?」小謝強調,即便投簡歷找工作自己也會優先投深圳周邊城市的企業。「首先是臨深城市房租普遍不高,像東莞的塘廈、松山湖聚集科技創新企業的地區,房租也就一千多元。」他表示深圳的應屆學生到了二線甚至三線城市求職,就像「降維打擊」一樣,當地企業也都會高看一眼,「是呀,東莞、佛山的工資沒有深圳高。但是房租、生活成本那麼低,物價也那麼便宜,我反而還能攢點兒錢。」

小謝表示身邊有幾位同鄉同學也都有此意,大家覺得就算在臨深城市找不到心儀、專業對口的好工作,也可以回到潮汕老家尋找合適的機會。「可以和當地職校的應屆畢業生競爭相關崗位。那樣的話還可以住在家裡,連房租都省了。」

據他了解,揭陽應屆生的工資都能到四千多元,另一位室友老家(珠海)那邊工資更高,最高能到五六千。因此,好幾位家鄉經濟環境不錯的同學,也都計劃七月正式畢業之後先回家找工作,「硬強迫自己留在一線城市上班,房租貴、攢不到錢不說,意義也不大呀!」

或許,這樣的心態也代表了不少在一線城市上學的應屆生心態,他們相信自己的畢業學校、所在城市背景,可以在一些新一線、二三線城市成為受歡迎的人才,同時也可以對當地應屆生形成「降維打擊」。

【結束語】

當874萬應屆畢業生,遇上突如其來的疫情,2020可謂最具挑戰的「就業年」。儘管在此期間,部分諸如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科技創新企業出現了用人需求的逆勢噴發,但這似乎還不足以容納如此龐大的應屆畢業生群體「安家落戶」。

不斷降低的招聘預算,並未讓一線企業對招聘崗位降低對專業、學歷和經驗的要求,甚至還在不斷提高。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狀況也在加速一線城市的人才向二、三線湧入,同時充實著部分低線城市的人才儲備及創新能力,這是否也是另一個積極的信號?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相關焦點

  • 874萬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季」怎樣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如今,部分企業的秋招已拉開帷幕,新一屆的畢業生也將加入求職市場。這個被稱作「史上最難」的就業季,應屆畢業生們找工作找得怎樣了?
  • 湖州日報丨被延長的就業季——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
    最近幾年,年年都說「史上最難就業季」,然而2020年的高校畢業生,終於遇上了真正的「史上最難就業季」:一邊是874萬名畢業生的歷史新高,一邊是疫情下的求職困難。  如今,高校新生的開學季也成了2020屆畢業生的就業季,線下招聘會已經陸續恢復。原本面向2021屆畢業生的招聘活動,也在招聘對象裡帶上了「2020屆畢業生」的標籤。  在這個被延長的就業季裡,好消息也在陸續傳來。  畢業生被「剩」下  就業路上,曉亮還是被「剩」了下來。
  • 應屆畢業生就業指南
    今年的畢業季可能是最為「尷尬」的一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要麼倒閉、要麼裁員,就業問題嚴峻,甚至出現了一種新的社會問題,即「三難」,分別是企業難、家庭難、應屆畢業生更難。數據顯示,我國今年有870餘萬畢業生面臨就業。巨大的就業需求和縮緊的職位供給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請仔細閱讀這篇文章,幫助我們樹立明確的就業方向,不再人生的岔路口迷茫。
  • 仍有26%應屆畢業生在求職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面臨「雙屆疊加」局面。據悉,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報告》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除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與大學生能力和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 疫情對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影響幾何
    面對「史上最難就業季」,不同畢業生正在以各自的方式迎接這份挑戰。為應對此種風險,教育部在有關通知中要求,適當延長畢業生擇業時間,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可按規定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兩年,並為落實單位的畢業生按應屆畢業生身份及時辦理就業手續。而各地人社部門也紛紛推出一系列舉措,2020年未就業應屆生,可以在兩年內以應屆畢業生身份參加用人單位考試、錄用。
  • 應屆畢業生有名無實?就業歧視何時休
    7月初招考條件公布後,她發現當地1000餘個招考職位有近1/4的崗位要求面向2020年度高校應屆畢業生,有的區縣甚至一半以上崗位僅限2020屆畢業生報考。「我是頂著應屆畢業生的帽子,卻這也報不了那也沒機會。」黃容一臉苦笑。
  • 打好「組合拳」,助力應屆畢業生就業
    2021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歷史新高。為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近日,教育部宣布推出「組合拳」。各地機關、國企、事業單位今明兩年空缺崗位主要招收應屆畢業生,各地要擴大地方性基層就業項目規模和科研助理招錄規模,明年起,「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逐步增至8000人。(12月2日 《北京日報》)就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經濟發展,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
  • 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 畢業生你準備好了嗎
    茫然的求職者  又到一年求職季,不少高校畢業生陷入了「還沒找好出路」的求職大軍的迷茫中。在3月1日舉行的2014年濟寧市春季大型人才綜合招聘會現場,不少還未正式告別校園的應屆畢業生穿梭在招聘現場。2013年,高校畢業生遭遇了「史上最難就業季」,記者了解到,2014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727萬人,比去年多出28萬人,被稱為「史上更難就業季」。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那些即將畢業的學生,是否在擔憂未來?
  • 最新就業消息,應屆畢業生拍手叫好,往屆畢業生:太不公平!
    往年的這個時候正是大學畢業生們找工作的黃金時期,他們奔赴於各大招聘會投遞簡歷,期望找到一個喜歡的工作。而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多地線下招聘會被取消,企業用人需求也隨之下降,應屆生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人們稱它為最難就業年。
  • 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如何?來看看這份報告
    分析:今年應屆畢業生求職面臨哪些問題?報告分析認為,除了因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和大學生的能力與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也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當前東部地區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51.3%的就業崗位需求,而6月份大學生往東部地區投遞簡歷的比重達到57.0%,後者比前者高出5.7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相對而言,雖然中部地區提供了22.6%的大學生就業崗位需求,但6月份只有18.0%的大學生簡歷投遞到中部地區,而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崗位需求和求職者意願基本保持平衡。
  • 最難就業季:201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56萬
    5月20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會議召開,會議提出「多方拓寬就業渠道,確保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據悉,今年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高達756萬人,再加上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稱為「最難就業季」也毫不誇張。過半畢業生接受今年就業形勢90後大多出生在物質相對富裕的年代,生存壓力較小,再加上他們還未真正踏入社會,所以對幾年的就業形勢尚可接受。
  • 國家出臺暖心政策助力2020應屆畢業生就業
    前段時間某招聘網站發布數據顯示,應屆生新增崗位同比降幅49%。而10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對應屆生需求同比降幅更是達到60%。874萬應屆生可能面臨校園招聘競爭最為棘手的一年。加之省考、國考面試、事業單位聯考以及其他公職考試,均已被延遲,而求職季的金三銀四也轉瞬即逝,很多高校師生開始焦慮,老師為就業現狀擔心,學生為就業前景憂慮。其實,大家可以稍微放寬心,雖然今年的就業現狀不太樂觀,但國家也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來幫助大學生就業,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選擇。
  • 疫情下「最難」的就業季:小公司只給三千月薪,800多萬畢業生面臨...
    當874萬應屆畢業生,遇上突如其來的疫情,2020可謂最具挑戰的「就業年」。儘管在此期間,部分諸如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科技創新企業出現了用人需求的逆勢噴發,但這似乎還不足以容納如此龐大的應屆畢業生群體「安家落戶」。
  • 就業季遭遇疫情!溫州大學多措並舉為畢業生求職「做好嫁衣」
    就業季遭遇疫情。溫州大學迅速行動,堅持「把畢業生裝在心裡,把就業服務放到線上」,推出多種舉措,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為學生求職「做好嫁衣」,為企業復工復產「添磚加瓦」。目前學校所有應屆的4164名畢業生信息已經全部錄入該平臺系統。學生登錄該系統,完善個人就業意向信息後,系統就會幫助學生快速匹配對接企業招聘數據,實現在線投遞、實時監控等。秀微老師介紹說:「比如一個中文專業畢業生登錄進去之後,輸入「中學語文」,全國的語文教師崗位信息即刻就全部推送給了這位學生。
  • 我省應屆大學生就業招聘季開始 今年30多萬畢業生面臨選擇
    當同屆畢業生們還在絞盡腦汁尋求出路的時候,浙江大學新聞學專業的一位美女,已經拿到了華為杭州研究所的offer——這個崗位叫行政秘書崗,月薪上萬元,遠高於同期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資水平,整個杭州只招一個人,她打敗了上千名競爭對手,笑到了最後。  昨天,記者見到了這個長得美身材好的大四女生,她的這段求職經歷,對其它求職者來說,還是挺有借鑑意義的。
  • 874萬畢業生迎最難就業季:企業縮招、尷尬雲招聘
    即便沒有發生疫情,史上最大規模的874萬畢業生,也將迎來最難就業季。根據數據,今年報名參加考研的人數是341萬人,在教育部宣布研究生擴招之後,這其中大約有100萬畢業生可以繼續讀研。再扣除專升本、讀博、留學等畢業生群體,剩下的大部分學生將面向就業市場。  疫情,無疑使得這一局面雪上加霜。越來越多的數據,透露出不容樂觀的形勢。
  • 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有些大 山西多措並舉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
    超四分之一應屆畢業生就業困難中北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張雅茹考研失利後開始找工作。從參加線上雙選會到現在通過線下求職,她始終沒有和任何一家單位籤約。「感覺高不成、低不就的」,她嘆了口氣說,「如果秋招還沒有合適的崗位,我打算二戰考研。」張雅茹並非個例。
  • 在線新經濟給就業季帶來新機遇 叮咚買菜大幅擴招應屆畢業生
    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的碩士生,他選擇成為叮咚買菜管培生,從最基層的分揀、配送和客服做起,邁出自己的職場第一步。記者從叮咚買菜獲悉,今年公司計劃招聘超過1000名的應屆大學生,是去年同期的30多倍。今年以來,快速擴張的生鮮電商正在創造可觀的就業機會,也藉助大學生的新鮮活力,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和變化。
  • 909萬畢業生的「後疫情」就業季
    不久前,江蘇省有關部門專程赴北京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2021屆優秀高校畢業生人才·緊缺急需人才需求信息,並在北大、清華舉辦專場招聘會。據悉,江蘇省首批遴選全省3056家企事業單位11294個優質崗位,面向全國發出65122個人才需求。
  • 應屆大學生就業難在哪兒
    研究表明,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但這並非需要就業大學生的準確規模。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2020年全國約有590萬大學應屆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求職者在求職,比2019年同期高4.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