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森:能力等於智力?創造力也是能力嗎?

2020-12-11 TechWeb

今天一個HR盆友吐槽,自己辛辛苦苦把人招進來,沒過多久,業務主管卻抱怨新員工蠢,說他雖然工作勤奮,但產出低,對事物的理解總慢別人幾拍,一般人花1小時完成的工作,他卻需要3小時。業務主管氣得向HR咆哮「把這種蠢人招進來,你是不是灑?」森豆的這個HR盆友快被氣炸了,就找我大吐苦水,說在招聘和選拔人才時一直有幾個很困擾她的問題:能力是什麼?

能力是否等同於智力?

創造力也是能力嗎?

目前都有哪些能力測驗?

能力傾向測驗測量的是什麼?

測量一般認知能力的智力測驗

智力測驗旨在測量個體的智力(一般認知能力)水平的高低。這是心理測量最早涉及的領域,也是目前發展得相對成熟的一種測驗。

智力測驗一般用於區分和預測:

1. 大量測量結果表明:智力在人群中基本呈常態分布,即在一般人群中智力高者或低者均佔少數,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者約佔全部人口的80%。因此智力測驗具有對人群分類的功能;

2. 傳統智力測驗的結果與學習成績、教師評定、工作績效等外部效標之間存在較高的正相關,因此也會發揮預測的功能。多項心理學研究表明:能力可以解釋20%-25%的工作績效變異,一般能力水平越高,績效傾向于越高。

測量能力結構的能力傾向測驗

智力測驗更多從整體上描述人的一般智力水平,可以對人群分類和預測個人未來的成功程度,卻很難對智力活動過程的進行精細分析、對個體內進行差異比較。所以社會對智力測驗已有了進一步的要求,即對個體進行診斷和採取相應且及時的補救措施,這就促生了另一種測驗以滿足更精細的需求——能力傾向測驗。

能力傾向測驗旨在測量個人的潛在才能結構,預測個人的能力發展傾向,包括兩種:一般能力傾向測驗,測量個人多方面的潛能;特殊能力測驗,測量個人的特殊能力,如音樂能力測驗、機械能力測驗。

在近幾十年裡,人們編制了許多針對不同職業領域的能力傾向測驗,成為人員選拔、安置與職業選擇等決策的有效輔助工具。例如,在選擇計算機操作人員時,會著重考察參測者對數據的計算、加工能力,手指靈活性、眼手協調能力等。

很多關鍵崗位都需要認知能力高的人,研究發現在解決複雜任務時,認知能力水平高的人有更快的加工速度、會運用更合理的策略,這顯著影響了其問題解決的質量和速度。認知能力也與學習能力高度相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Ta能否靈活適應變化的環境、快速成長、擔當重任。

企業經常會發現員工之間的產出差異:某些人工作相對勤奮,但產出低,對事物的理解總慢別人幾拍,一般人花1小時完成的工作,Ta卻需要3小時。所以篩選認知能力高的人進入企業,是解決這種問題的基礎。

北森認知能力測驗基於心理學家吉爾福特的能力分類理論,結合企業用人需要,包含九大能力類素質維度,同時涵蓋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能力,龐大的題庫包含超過4500道測試題目。可以結合崗位配置恰當的能力維度,測查多維能力,快速獲得能力表現,淘汰能力不合格的候選人,適合用於校招的汰劣。

北森管理人員認知能力測驗(商業推理)則可以了解未來管理者一般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預測其學習速度、解決問題的思路,適合應用於管理人員的招聘、選拔、高潛識別。

智力、能力傾向、創造力的全面評估

智力測驗和能力傾向測驗的主要目的不同:

1、 智力測驗的主要目的在於一般能力的分類和預測,是人們從事各種活動都必須具備的素質,整體性強,預測領域更廣泛,但較籠統,針對性不足;

2、 能力傾向測驗可以有效地測量人的某種領域性潛能,是人們從事特殊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說明個體在多項能力上潛在的優劣傾向,從而預測人在某一職業領域中成功的可能性,或者篩除在該職業領域中沒有成功可能性的人。

上述兩種測驗相結合可以對工作進行多層面的預測。

然而從500強企業的選人模式中發現,除了智力和能力傾向外,還有另一種特殊又不容忽視的能力因素——創造力。例如,微軟在招聘人才時最看重的是創造性和可塑性,因此會問應聘者一些古怪的問題:「下水道井蓋為什麼是圓的?」;東芝招聘對人才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缺一不可,創造性開展工作需要有永不滿足的創新精神;百事欣賞「有創新意識的人」;三星「吸納天才、個性人才,敢用奇才和怪才」。這些企業的選人之道無不體現了對創造性人才的渴望。那麼創造力作為企業關注的核心因素,該如何評估?它是否也是一種能力?如果是,能否用傳統的智力測驗和能力傾向測驗來測量?

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常規性問題解決)是問題解決的兩個方面,而問題解決是智力活動的核心體現,因此創造性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成分。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其智力三維結構模型中發現智力操作存在兩種不同類型的思維:

1、 聚合思維是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或傳統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方向、有範圍、有組織的思維方式;

2、 發散思維是無一定方向、無一定範圍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能力是對規定的刺激產生大量的、變化多端又獨特的反應的能力,是創造性活動的特性,因此創造力可定義為發散思維能力,包括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三種特性。

傳統的智力測驗注重於聚合思維的測量,創造力在智力測驗中無法得到充分的反映。所以某些企業使用吉爾福特的發散思維理念指導他們對創造性人才的評估,例如微軟各種奇怪的問題,實際就是對發散思維能力的一種非正式評估。對企業而言,目前較可靠的方法是對個體創造性傾向或創新意識的評估。本質上講,它不是一種能力,只是一種行為傾向,屬於人格範疇,但創造性人格特徵通常會影響到創造力的外在表現。

能力評估的發展趨勢

目前企業對人才能力方面進行評估的趨勢是:

1. 多層次:既包括一般認知能力,也包括預測各職業領域表現的多性向能力傾向,作為企業為不同崗位選擇合適人才的重要依據;

2. 動態性:既包括能力現狀評估,也包括潛在能力測量,用於預測一個人將來發展的可能性、預知未來的工作績效;

3. 全面性:既包括聚合能力,又包括發散思維能力,用於不同發展階段和文化價值觀的企業選擇與自身最契合的人才。

無論你需要招聘或發展基層員工,還是管理人員,都可以通過人才測評來考察其能力或創造力。

相關焦點

  • 能力和智力與創造力的關係及開發
    圖能力和智力與創造力形象圖能力、智力、創造力是人力開發的三大要素。三力合成人才。三力的合力是人才創造性做功的集中表現。因此,現代教育要對學生進行能力、智力、創造力方面的素質訓練,讓學生在未來的天空裡展翅翱翔,創造性地發揮作用。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指進行各種活動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後者指從事某些專業性活動所必需的能力。人的各種能力是在素質的基礎上,在後天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 智力是在社會中取得成功的能力,那麼智力是怎麼提升的?
    人類在不斷的進化,從爬行到直立,智力也是隨著人的心理發展而不斷進化的,所以我們每個人應當積極主動地去發展個人才能。當我們在乎所謂的智商測驗,回答幾個題目,和上學一樣,得到一個分數。看到智商不高的分數,就開始沮喪起來,一下子感覺輸在了起跑線上。然而高智商的人不一定就能成大器。
  • 抹殺孩子的這兩個能力,等於毀掉孩子的未來
    ,等於毀掉孩子的未來。他在天馬行空的想像和創造,而你在糾正像不像、對與錯,雖然是無意的,但對孩子來講,卻是毀掉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什麼是想像力和創造力?想像力:是指人在過去認識的基礎上,去構成沒有經過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綜合能力。
  • 大學創造力之二:大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那麼,我們的大學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  大學教育應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富有創造力的大學生,必須在教育教學的相關環節進行全面改善,即弱化應試教育錯誤引導,取消文理分科,培養塑造富有創造力的教師。
  • 大學的創造力之二:大學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那麼,我們的大學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大學教育應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富有創造力的大學生,必須在教育教學的相關環節進行全面改善,即弱化應試教育錯誤引導,取消文理分科,培養塑造富有創造力的教師。在打破應試教育壁壘方面,南方科技大學(深圳)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做出了勇敢嘗試,雖然單靠一所大學似乎還改變不了應試教育的整體環境,但這畢竟是一個改變的開始。
  • 北森:MBTI真的萬劫不復了嗎?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因為心理學應用的迅猛進展,人們對測評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經典的理論、模型被重新檢視不足為奇,但MBTI真的如人們批判的那樣,萬劫不復了嗎?讓我們透過這些口水爭論回到測評的本質,來談一談測評工具到底能做什麼,該怎麼用。
  • 絕非天賦:2大方法走出智力諸多誤區,幫你提升智力和創造力
    對於智力來說,學術界各有說法,但作者給出的定義是,「智力是在追尋個人目標過程中,投入和能力的動態互動」。也就是說,只要某種能力能夠幫助一個人縮短現狀和目標之間的距離,這種能力就算是某種形式的智力;而且,這種能力的高低是可以通過投入時間和精力來改變的。這也說明了智力有兩個特點。
  • 絕非天賦:2大方法走出智力的諸多誤區,幫你提升智力和創造力
    先後師從心理學大師赫伯特西蒙、尼古拉斯麥金託什及羅伯特斯滕伯格,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積極心理學中心想像力研究所科學主任,主要研究智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測量與開發。本書是考夫曼多年來對人類智力探索的集大成之作,他用堅實的研究基礎和自己在智力成就上的親身經歷證明,人們對傳統智力測量的認識存在諸多誤區。
  • 水哥王昱珩能力養成:不用道具也能為創造力遊戲
    您的孩子具有創造力的潛質嗎?有不同尋常的見解嗎?該怎麼發揮孩子獨特的天賦和才能呢?怎樣讓孩子創造性地去思考呢?打造最強大腦,這裡有絕招,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創造力的話題。學藝術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比如音樂啊畫畫呀樂器什麼的,可是有的孩子不太喜歡擺弄這些,我們也沒有什麼藝術細胞,還有更適合我們的方法嗎?我想很多家長都曾經有過這樣的困擾,因為人的大腦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維,影響孩子的創造性,而音樂美術等藝術訓練可以增強用了這個功能,所以各種藝術特長班也都被貼上了開發智力提升創造力的標籤。那除了藝術訓練,還有什麼可以簡單易行而又能有效提高創造力的訓練方法呢?
  • 北森推出覆蓋人力資源全場景的「北森AI Family」
    (全球TMT2020年12月1日訊)日前,國內一體化HR SaaS和人才管理平臺北森正式推出了覆蓋人力資源全場景的「北森AI Family」。「北森AI Family」是基於北森一體化HR SaaS與開放的PaaS平臺,歷經9年戰略性研發投入,推出的AI產品應用系列,致力於通過人才甄選、自助服務、業務洞察、流程自動化等場景賦能,幫助企業匹配真正需要的人才,提升組織效能,助力科學決策。
  • 什麼是創造力?淺談孩子的創造力培養
    你了解孩子的創造力嗎?什麼是創造力?創造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其實每一個發育健康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創造潛力。創造力是主體在具體活動中表現和發展起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創造力是運用一定新思維或新的方法對已有的信息進行創作活動,從而形成對個人或社會有價值的新的思想或觀念。
  • 家有兒女:如何培養女孩活躍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家長只需這麼做
    對於女孩來說,能夠發現不同於他人的能力,發現更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最基本的創造能力。中西方在教育觀念上存在差異。美國家長在女孩放學後喜歡問:「今天上課,你向老師提出了幾個你想知道的問題?」而中國的家長喜歡問:「這次考試你考了多少分,在班上第幾名?」這兩個簡單的問題足以反映出中西方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一個女孩提問,3頭牛+2匹馬=?
  • 心理學:智商能決定一個人的能力嗎——智商與智力的密碼
    、能力水平的全部嗎?一個人的智力和天賦與他的能力是直接對等的嗎?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智商只是一個局部的測量結果 而智力測試往後發展,為了多方面考察人的智力水平,心理學家們又發明了許多種模型,但主要的爭執都在於智力是單一的能力(代表理論:g因素理論)還是幾種特殊能力的綜合(代表理論: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理論
  • 北森雲計算:客服人員勝任力模型
    在這場盛宴背後,最大的功臣你知道是誰嗎?客戶服務,公司裡不可或缺的團隊。他們離用戶近,近到可以聽清用戶真實的聲音。客服連接用戶與產品、運營、技術、銷售... ... 他們絕不是接接電話打打雜的小角色,也不是接受用戶吐槽甚至謾罵的受氣包,更不是公司裡可有可無的邊緣人。網上購物已經成為生活不可獲取的一部分。
  • 北森生涯推出ECE課程,為13萬高校輔導員量身定做!
    原標題:北森生涯推出ECE課程,為13萬高校輔導員量身定做!  2017年11月2日-4日,北森生涯在西安歐亞學院正式推出第一期ECE課程,在中國生涯教育上再開創新舉措,引領行業發展。ECE全稱為「Effective Coaching Educator」(卓有成效的教練型教育者)。35位西安院校的輔導員老師參加了本期課程。
  • 北森2020未來人才管理論壇:從局部到全景 HR變革驅動中國企業轉型
    論壇期間,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發布《中國人才管理年度趨勢洞察》。報告顯示,HR領域的數位化正在全球範圍內加速發生。中國企業中,22.2%的企業已經具有HR數位化經驗,71.6%的企業在這一領域蓄勢待發,但只有3.2%的企業已經在HR數位化轉型方面獲得成功。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院長周丹表示,未來2-3年裡,雲計算、AI等技術的快速應用會極大加速中國企業的數位化轉型。
  • 北森:戴上外掛看準人——校招中如何精準運用測評工具
    2 北森最受歡迎的校招工具TOP2:一般能力測驗考慮以下場景:在入職後的新人培訓中,有些人能很快學會產品知識,有些人雖然努力,但學習效果一般;討論問題時,有些人能很快抓住關鍵,發現問題的本質和根源,有些人則懵懵懂懂,糾纏於表面的細節……造成差異的根源是一般能力,之所以稱為一般能力是因為它是從事工作的思維基礎,包括記憶、想像、思考、判斷的速度和質量
  • 倘若3分鐘內,你能答對這道智力題,說明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強
    邏輯思維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這項能力能夠幫助我們正確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對於學生來說,邏輯思維能力是學好數學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不僅如此,像物理、化學甚至哲學等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邏輯思維能力。
  • CC封面人物:北森聯合創始人CEO紀偉國 | 打破「部門牆」,用組織...
    北森聯合創始人兼CEO紀偉國告訴《CC封面人物》,我們發現部門牆越來越重,部門之間的資源無法橫向調用,團隊之間協作困難,北森已經1600人,這個階段的業務張力是非常巨大的,我們意識到如果北森度不過"組織能力"這一關,就可能會進入發展平臺期。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尤其是產品和業務複雜度增加的時候,部門和管理制度也會越來越複雜,這個時候公司的官僚作風就會凸顯,效率開始降低,部門牆就出現了。"
  • CC封面人物:北森聯合創始人&CEO紀偉國 | 打破「部門牆」,用組織...
    北森聯合創始人兼CEO紀偉國告訴《CC封面人物》,我們發現部門牆越來越重,部門之間的資源無法橫向調用,團隊之間協作困難,北森已經1600人,這個階段的業務張力是非常巨大的,我們意識到如果北森度不過「組織能力」這一關,就可能會進入發展平臺期。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尤其是產品和業務複雜度增加的時候,部門和管理制度也會越來越複雜,這個時候公司的官僚作風就會凸顯,效率開始降低,部門牆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