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俗話說「二八月亂穿衣」,特別是對於晝夜溫差大的地區,這一現象尤其明顯。
早晨出門時,霎時感覺秋風瑟瑟,頓時後悔沒有帶上小棉襖;到了中午卻發現豔陽高照,即使只穿著薄薄的衛衣,都能熱出一身汗。
大人們「皮糙肉厚」抵抗力強,可年幼的孩子們卻沒有這樣的資本,季節交替之時,許多孩子紛紛中招生病,氣溫的巨大變化讓許多寶媽陷入茫然中,面對著衣櫥中眾多的衣物,不知該給孩子選擇哪一季來穿。
閨蜜小麗,是一家私立幼兒園的教師,每到季節交換之時,小麗也頗為苦惱,特別是看到班裡的孩子,從衣著方面可以分為夏季和冬季兩個陣營:有的孩子穿著裙子短褲;有的孩子卻早早地套上了毛衣。
每年換季的時候,小麗都感到十分鬱悶,為此她特地諮詢了兒童醫生關於換季的衣著和這種注意事項,專業人士給出這樣的回覆:
對於春夏交替之際,建議寶寶的衣服不要穿得過厚,否則容易影響孩子自身溫度的調節模式,導致孩子們小病不斷。
醫生告訴我們,寶寶的身體和成人略有不同,他們的新陳代謝速度很快,特別是換季的時候,寶寶的體溫會開啟自我調節機制,以適應氣候的變化。
家長們給孩子選擇衣物,要根據具體的天氣情況,而不是氣溫剛剛降低一些,就給孩子馬上換上厚衣服,裡三層外三層地把孩子裹成行動不便的「粽子」。
家長判斷孩子的冷熱,不要以孩子手部的溫度為標準,孩子的心臟和身體的血液循環機制還未完全建立,有時即使孩子不冷,也會出現手腳涼的情況。
正確判斷孩子的冷熱要摸孩子的脖子,當孩子脖子出汗時,證明他已經很熱了;如果孩子的脖子冰涼,證明衣物穿得比較少,需要及時增加衣物,正常情況下,孩子的脖子是溫溫的。
不光如此,醫生還一再告誡我們,孩子們的體溫調節機制,尚未發育成熟,衣物太多太厚,孩子反而容易感冒。
一暖——肚子暖暖
家長給孩子穿衣時,首先要注意腹部保暖,如果孩子腹部著涼,很容易出現腹瀉的情況,更會引起胃部不適,對孩子的消化系統發育不利,保證孩子的小肚子暖暖和和是家長首先要做到的。
二暖——背部保暖
我國傳統中醫認為,人體的背部有許多重要的穴位,寶寶的背部保暖也十分重要。
不光如此,大量運動後背部容易出汗,千萬不要貪圖一時痛快,就脫掉上衣,家長可以用溫熱的毛巾幫寶寶把後背的汗擦乾,在衣服的質地方面,建議選擇柔軟舒適純棉製品。
三暖——足部保暖
寒從腳底起,相信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
想要身體變得暖和,足部的保暖必不可少,到了夏秋交替之際,家長可以給孩子們選擇純棉襪子,不光舒適,還起到了保暖的效果。
小貼士:關於腹部和背部保暖,家長可以給孩子穿背心或是加上一件小馬甲,這樣可以保持孩子的腹部和背部的體溫恆定,避免孩子發生著涼的情況。
一冷——頭部涼爽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感冒,往往早早就給孩子戴上了帽子,其實這種方法並不可取。頭部是人體的重要散熱途徑之一,當家長早早把厚厚的帽子箍在孩子頭上,既影響孩子的舒適感,還影響正常的散熱功能。
如果頭上出了汗,怕熱的孩子把帽子摘掉,一冷一熱,許多體質較差的寶寶會因此生病。
除了孩子的衣著方面,孩子在休息時蓋的被子也要薄厚適中,孩子睡著後,家長要看看孩子是否出汗,如果是,證明被子太厚了。當然,保證寶寶身體健康不生病,除了適當地增減衣物外,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也格外重要。
日常生活家長要督促孩子多喝水,如果孩子不喜歡寡淡無味的白開水,可以準備一些銀耳雪梨湯或是小米綠豆粥,補充水分的同時還要增加營養;即使天氣變冷,也不要馬上就給孩子換上太厚的衣物,這不利於孩子對寒冷的忍受。
留言板話題:家長們,孩子穿衣的小竅門,你們學會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