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許渾的《謝亭送別》,抒發惜別、恨別之情,意境開闊渾然天成

2020-12-23 朝花夕拾聞盡天下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這是唐朝詩人許渾題下的一首送別詩。當時詩人在宣州送別友人。原本就心事重重,心懷不舍之情,縈繞心頭的離愁別緒也越發濃重,讓人無法不觸景生情。當詩人為即將遠行離開的友人唱上一首勞歌時,此情此景,詩人心中的惜別、恨別之情就更加難以抑制。正如江淹所說,「黯然銷魂者,為別而已矣」,這人世當中還有什麼能像離別分別這樣,令人斷腸銷魂呢?答案是沒有的,世間最悲戚最令人悵恨的就是離別了。

而在唐代詩詞當中,送別詩不勝枚舉,比較出名的有李白的《贈汪倫》,這首送別詩也寫得極盡開闊,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誼溢於言表,比如還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也是一首極出名的送別詩,李白對孟浩然十分的推崇,曾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可見二人情誼,在這首送別詩中,背景宏大意境開闊,成為千古名篇。而許渾的這首送別詩,立意新奇,格調清逸,意境開闊,渾然天成,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堪稱名篇,更有後人稱,該詩堪與盛唐爭雄,可見世人對此詩的評價之高,其中尤以一句「滿天風雨下西樓」寫得最為出彩,值得反覆吟詠。

「勞歌一曲解行舟」當中,詩人開篇點明送行一事,起到了點題的作用,語言簡練無比,寥寥七個字就寫出了送別時的場景。詞人在宣州的謝公亭為友人送別,當友人即將解掉船的繩子離開時,詩人為友人唱上了一支勞歌。「謝公亭」指的是當年謝眺在此地當官時所築的亭子,當年的謝眺也曾在此地送別自己的友人,因為他的名氣很大,連帶著這座亭子也被賦予了「送別亭」的含義,後來的人來到了宣城之後,但凡離別送別,也多在此亭上依依惜別。「勞歌」的蘊意也一般無二,原來有個勞勞亭,因為當時的人或者是更早的人均在此地吟歌送行,是以後來「勞歌」就被賦予了送行離別的蘊意。

「紅葉青山水急流」當中,詩人著重描寫了江上的自然環境與兩岸風景,當友人解開繩索後,小舟隨波而行,一直往遙遠的前方駛去,而站在亭上的詩人,目光一直追尋著遠去的友人,極目遠望,看那艘船越行越遠,直到消失在詩人的目光當中。而在注視著小舟隨波而行的過程當中,江面上、兩岸的風景自然也就落入了詩人的眼中。只見江面上水流湍急,滾滾江水向東流逝,也帶走了那艘小船,江面兩岸的青山當中,紅葉耀眼奪目。

這句當中,紅葉是楓葉,楓葉似火、水流湍急、蒼山連綿,一直延伸到天際,這其實是很明快開闊的畫面,也就是所謂的樂景,但結合全詩來看,也能看出詩人的情緒分明是悲傷的,可見此處詩人運用了以樂景來寫哀情的手法,以景寫情,巧妙新奇。「日暮酒醒人已遠」這一句當中,當友人離開之後,詩人並沒有立刻走,他因為滿心不舍悵然悲傷而坐在了亭上,飲酒消愁,而此時遠行的人早就不見蹤影了。這裡其實寫得很巧妙,凸顯出了詩人黯淡悲傷又悵惘的心緒。

「滿天風雨下西樓」是全詩當中最出彩的一句,意境開闊,渾然天成,若非文字功底深厚,才思卓絕,是很難寫出這樣出彩的詞句。等到酒醒之後,詩人極目遠望,只見蒼山之間、江水天際之上,儘是烏蒙蒙的一片,原來漫天風雨已經來了,因為風雨的催逼,心緒黯淡難以排遣恨別之意的詩人也只好下了樓。

相關焦點

  • 送別詩鑑賞
    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別的悲酸之態,意境開闊而音調爽朗。二、送別詩的情感第一,直接抒寫離別之情的。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第二,借詩吐胸中積憤或明心志的。
  • 讀許渾的《鹹陽城西樓晚眺》,登高弔古,抒發鄉愁與感慨歷史興亡
    這是唐朝詩人許渾題下的一首詩。詩人登臨高處,極目遠望,觸景生情,抒發了縈繞心中濃濃的思鄉之愁。而除了鄉愁之外,詩人所見的鹹陽舊地,當年曾經是兩朝的都城,可如今早已就一片荒煙蔓草、殘垣斷壁,只剩下一些無情的飛鳥鳴蟬與荒草秋葉,根本不見當年的盛世繁華,目睹這樣的畫面,詩人的心中難免升起對歷史興亡的感嘆。
  • 古詩詞裡的畢業贈言,送別時最勵志最溫情的話,總有一句能用上!
    歲月漸長,也漸解離情之苦,也漸漸能感受「別亦難」時的不舍與惆悵。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友情,或用於寄託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
  • 唐代詩人許渾的10首名詩,山雨欲來風滿樓
    許渾,唐代詩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五律和七律都非常好,後人稱他與詩聖杜甫齊名,更有「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的說法。今天和大家讀許渾的10首著名詩歌。1、鹹陽城東樓唐代:許渾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 《渡荊門送別》知識點複習+試題精練
    頷聯、頸聯細緻入微地刻畫了長江江面開闊、兩岸平曠的景色,在自然美中融進了詩人見到平原時新鮮、新喜的情感。尾聯緊扣「送別」詩題,與開頭兩句寫詩人離蜀遠遊的詩意遙相呼應。⑵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瑰麗。⑵詩中化靜為動,表現雄渾開闊的意境的詩句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⑶詩中表達了奇特大膽的想像這一特點的詩句是: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⑷詩中藉故鄉之水的深情厚誼,表達對故鄉思念之情的語句是: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 其實是一首送別詩哦
    其實,這首詩並不是單純的寫草木榮枯,而是講述的離別之情。作者白居易號為香山居士,也被稱為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曾經與元稹一起倡導l了新樂府運動,後世人將他們並稱為「元白」。白居易的所有流傳後世的詩歌都具有語言平易通俗,題材廣泛的特點,有「詩魔」和「詩王」的美譽。他也曾步入仕途,並且官至翰林學士。
  • 高考詩歌專題複習:送別詩常見意象,情感,表達技巧梳理+練習
    唐代較突出的2000多位詩人中,幾乎人人都寫過送別詩。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李白提到姓名的贈別詩就有400多首。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傳統詩歌。送別詩中詩人狀態是面臨別離,或別友人,或被友人送別,或與家人戀人分別等。主要內容是長亭古道、江邊渡頭、舉酒擊節、折柳相贈等。
  • 2021高考詩歌專題複習:送別詩常見意象,情感,表達技巧梳理+練習
    唐代較突出的2000多位詩人中,幾乎人人都寫過送別詩。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李白提到姓名的贈別詩就有400多首。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傳統詩歌。送別詩中詩人狀態是面臨別離,或別友人,或被友人送別,或與家人戀人分別等。主要內容是長亭古道、江邊渡頭、舉酒擊節、折柳相贈等。
  • 一首很美的送別詞,比喻出彩,有溫度有情感的文字讓送別充滿祝福
    這首詞分為兩片,上片寫友人回浙東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發作者對回歸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願。開篇兩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兩句,就已經暗含送別之意,詞人用雙眼來比擬山水,把山水寫的有情有義。但詞人王觀卻反其意而用之,把山水比喻眼波眉峰顛倒過來用,水是眼波,山是眉峰,不寫情而情義自現。詞人把無情之山水,化為有情之美人,把景語變為情語,令人嘆為觀止。 清代文學家王夫之說:「景語、情語名為二,實不可離,巧者則情中景,景中情。」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那些古代送別的詩詞
    千古送別詩詞李叔同這詞真是很琅琅上口。古風味十足。普及點知識:秦漢時期在鄉村大約每十裡設一亭,亭有亭長。如《史記》漢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及壯,試為吏, 為泗水亭長。秦制三十裡一傳,十裡一亭,故又在驛站路上大約每十裡設一亭,負責給驛傳信使提供館舍、給養等服務。後來也成為人們郊遊駐足和分別相送之地。特別是經過文人的詩詞吟詠,十裡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十裡長亭一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
  • 古代送別圖:看古人如何「風雅」地說再見
    《送海上東人歸國圖》描繪的是江岸送別的場景,構圖近似於南宋馬遠、夏圭的邊角式,作品上半部為兩首長題詩,畫面的右下角是松樹與巖石,左邊是已經起航的船隻。岸頭的松樹下有一個小亭,送別的人或是站在亭外看著離去的小船,或是站在岸邊鞠躬告別,畫面充滿了離別的傷感之情。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送別詩一般都側重寫送別的過程,如送別時的景色、宴飲,送別時的殷殷話別、依依不捨,等等。而這首詩另闢蹊徑,直接從送別之後寫起。作者沒有矯情於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反而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 李白意境十分優美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便精妙絕倫!
    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流傳千古的名作,不勝枚舉。從內容來看,李白的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夜下徵虜亭》,便是李白意境十分優美的一首山水詩。它是李白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金陵徵虜亭(在今南京),往遊廣陵(今揚州)時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 王維的一首七絕,含蓄蘊藉,自然之景與深摯之情妙合無間
    正因為他多才多藝,才能寫出其他詩人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意境。比如動靜結合地描寫幽靜而美好,「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再如虛實相映地展現似幻似真,「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王維的送別詩也是情景交融,令人不知不覺地為之感動。比如他的名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景語就是情語;再如,「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短短的詩行,含蓄深厚,曲折別致。
  • 唐詩經典之《王維·送別》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
  • 部編八下語文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識點+圖文解讀指導+圖文解讀+同步練習
    析---點出送別地點(長安)和友人去向(蜀州)。「輔」:形象寫出了三秦大地輔衛長安的景象,氣象宏偉,使詩歌開篇意境開闊。「望」:將相隔千裡的京城和蜀地聯繫起來,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惜別的情意。詩歌開篇不但營造出開闊的意境,而且奠定了全詩豪壯的感情基調。(2)頷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詞語----意:心意,心情。  宦遊:出外做官或求官。
  • 送別詩鑑賞整理(附2020年高考送別詩解析)
    【答案】①峨眉山位於蜀地,峴首山位於襄陽,二者相距遙遠;②以兩山相距之遠代指自己與朋友遠離,不舍之情見於言外。【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點以及在詩歌中有無象徵寓意;其次要結合詩歌表達技巧來分析其對於抒情的作用,並結合具體內容分析詩句運用了什麼抒情技巧的,有什麼表達效果,或者抒發了什麼情感。
  •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十首離別古詩詞,哪一句最打動你?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能感覺到「詩聖」的不凡之處。杜甫的這首《贈衛八處士》便是如此,初讀時感觸不深,不能真正體會其中蘊含的酸楚。直到自己經歷了許多離別後,才明白「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是多麼的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