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叫是最無用的教育手段,你能在育兒過程中做到不吼不叫麼?

2020-12-09 遇見自己的小魚

此時家裡的「四腳吞金獸」已經睡著了,看著她熟睡的臉龐,我頓時覺得平靜起來,白天的吵吵鬧鬧都隨著寂靜的夜晚煙消雲散。想想平日裡因她的不聽話而對她的大吼大叫,我無奈得搖搖頭。

睡前聽了一本育兒書籍,羅娜·雷納的《不吼不叫》,很是應景,突然覺得書中說的吼叫的父母正是我了,如何改變這一切正是我所需要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吼叫」對孩子的影響

在日常和孩子的相處中,90%的家長都會不自覺地對孩子大聲吼叫,這不僅會造成親子關係惡化,更會使孩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甚至影響孩子以後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為什麼父母容易對孩子「吼叫」

作者把這些吼叫原因歸結為四種,一是自身的狀態。當一個人的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產生疲勞的時候,自然地就會產生焦躁,進而對孩子「吼叫」。想想那些白天工作,晚上還得餵奶的媽媽們,哪個不是憑著一口仙氣活著的,哪個有充足的睡眠來養精蓄銳的,當生理和心理達到極限的時候,情緒也就隨之爆發了。二是外部觸發器。簡單點說,就是一件事情的導火索,比如看到孩子磨蹭哼唧、看到孩子哭鬧,爸爸卻還在一旁打著遊戲、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飯等,這些事情是不是在你情緒瀕臨崩潰的時候一點就著。三是不斷飆升的想法和情緒。當這些情緒無法及時疏導,就可能越想越氣,這些負面的情緒充斥著你的內心,進而發洩給了孩子。四是氣質。這裡所說的氣質是指性格特質。當孩子和父母氣質緯度相差較大時,也會出現矛盾衝突,進而引發吼叫。

怎樣減少吼叫呢?

首先你要記錄你吼叫的頻率,以及為何吼叫的原因。只有在你了解你自己的憤怒,知道是什麼真正惹你生氣,你才會有效的去管理它並且選擇合適的方法去表達自己,從而幫助你停止吼叫。

其次你要接納自己。情緒不得已發作以後,接受理解這件事,不要陷入深深地內疚和自責。

最後你要學會自我調整。這裡作者提出了兩個不吼不叫法則,一是ABCDE法則,即自問(先問自己為什麼生氣)、深呼吸、平靜自我、確定孩子的需求、父母的同理心(換位思考)。二是4C法則管教法,用以代替吼叫。4C法則包含溝通、選擇、結果和連接。和孩子享受親子時光,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重視,他才會更容易聽從你的要求。

圖片來源於網絡

面對孩子,我們也只是一個學生,要學會和孩子的相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更要學會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作為新手媽媽,我們確實還有不足,正是這些不足,讓我們找到了和孩子的相處之道。晚安,孩子。

相關焦點

  • 了解吼叫,覺知自己,才能不吼不叫教孩子
    叮噹媽媽陪你自我成長,科學育兒。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會無奈地發現自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衝孩子們大吼大叫。或許我們的父母就曾經這樣的對待我們,我們也想要平靜的與孩子進行溝通,卻總是逃不出這個親子溝通的怪圈。或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太大,生活的節奏太快,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忍不住衝孩子大吼大叫。
  •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的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你離停止吼叫還差一步
    我們都知道,吼叫偶爾在短期內會有效果,但總的來說,這並不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工具。 這是羅娜·雷納在書籍《不吼不叫:如何平靜讓孩子與父母合作》裡面寫的句子。她認為教育孩子,單單靠吼叫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也是她成為育兒專家,總結出來的育兒經驗,本書結合了向她諮詢育兒問題的家長,提出來的問題,以及追蹤這些孩子們身上所發現的問題,對症下藥,寫出來的一本以故事+總結的寫法,講解父母如何才能做到不吼不叫,還能讓孩子與你平靜合作。
  • 不吼不叫,媽媽的一場修行!不想憋出內傷,就請戒掉吼叫!
    好媽媽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因為她們知道吼叫不會帶來真正的信服與合作。當媽媽不吼不叫地面對各種問題時,她就為孩子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和示範,孩子就不必將構建自我的能量消耗在對抗媽媽的情緒中。悟到這些,並能在生活中真正做到這些,可謂是媽媽的一場修行。作為媽媽,不妨再想想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是否能讓孩子信服?當他「不聽話」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是漠視?茫然?無助?抄傢伙?無可奈何?大呼小叫?還是大吼大叫?……這是值得每一位做媽媽的都應該用心去思考的問題。我想列舉幾句常見的話語:「你別逼我發火啊!」
  • 《不吼不叫》:也能讓孩子和父母好好合作
    相信有不少的父母教育孩子時,孩子一不聽講、真的在氣頭上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提高音量、對孩子採取吼叫、打罵的方式。我最近正好閱讀了這樣一本書,書名很有意思:《不吼不叫》,吸引我閱讀這本書的正是這個有趣的書名,作者是羅娜.雷納。
  • 暴脾氣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不吼不叫才是優良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少有父母能夠做到不吼不叫,全程耐心溫和地和孩子講道理。有許多父母都是暴脾氣的父母,認為衝孩子發脾氣才能夠真正讓孩子長記性。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並非最佳的方式,很容易會給孩子帶來無法逆轉的傷害。
  • 父母如何不吼不叫,輕鬆管教孩子
    朋友給我打電話,說自己非常焦慮,昨天又忍不住衝著孩子吼了一通。我問她是否可以跟孩子好好說話,不要發脾氣?朋友說:「不可能!我一直跟他好好說話,他就是聽不進去。我衝他吼一頓,他就老實了。你的孩子是女孩兒,女孩子聽話,你不知道男孩子有多難管,只能衝他發頓火才有效。」
  • 做「不吼不叫」的媽媽怎麼那麼難!做到這4點,你就不再糾結了
    聽完後覺得特別有感觸,我曾經也是那個焦慮又特別愛吼叫的媽媽,直到有一天,身體想我發送信號,經常頭暈和胸悶,特別不舒服了我才開始醒悟,我要改變自己。如今的媽媽們焦慮的情緒主要源自家庭、工作、生活,育兒,自從步入婚姻後焦慮就只增加不減少,有了孩子後焦慮終於升級為吼叫了,日積月累,身體被情緒綁架了卻不知如何走出情緒的漩渦。
  • 【父母必讀】控制情緒,不吼不叫教育孩子
    如果將孩子比喻成一棵小樹,你給了它許多的營養,卻不及時地進行修剪,就會變得枝蔓叢生,就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了。我們經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立下規矩,並監督著他們來執行,孩子就會變得有原則性,更有利於他們成長。大多數的父母都應該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很多時候家長明知道不應該對孩子吼叫或咆哮,但又確實找不到更加有效的辦法來教育孩子,來讓孩子聽話。
  • 孩子不聽話,看看這幾點,慎用吼叫教育!
    一個朋友前段時間和我說,實在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了。每次孩子犯了錯,總是忍不住吼,吼完又後悔,下次孩子犯錯還是忍不住吼他。"天天起床,叫好多遍也不起,只有一聲吼,才能立馬起床。寫作業速度慢,一邊寫一邊玩,好好提醒沒有用,只有一聲吼才能老老實實的寫會作業。
  • 《不吼不叫》:憤怒之下,如何才能控制你的脾氣?
    有什麼辦法既能控制自己的脾氣,又能讓孩子聽話呢?直到我看到《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以下簡稱《不吼不叫》)這本書,才找到答案。羅娜•雷納用50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一套幫助父母停止無用吼叫的方法。這本《不吼不叫》問世之後得到了各界的讚譽,一度被稱為「育兒書籍中的聖經」。書中分析了引發父母衝孩子吼叫的四大因素,及吼叫對孩子的影響,並重點對如何才能停止吼叫進行了剖析,總結出了「吼叫追蹤法」、「ABCDE法則」和「4C管教法」這三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不吼不叫的父母,對孩子有3個正面意義,家長育兒不要用錯方式
    父母吼孩子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見的育兒方式,很多父母都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只有經歷過挨打和吼罵的孩子,才能夠變得懂事,長大後才能孝順父母。從圓圓的變化來說,父母不吼不叫育兒要學會不吼不罵育兒,家長需要學習一些經典的理論,這套家庭育兒經典
  • 你不吼,孩子就不聽話?避免「吼叫依賴症」,父母要學會這三招
    當孩子哭鬧、不聽話時,家長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總是通過「吼叫」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果果今年四歲,有時候果果會蠻不講理,忍不住哭鬧,再加上果果媽媽的性格又非常急躁,每當這時,果果媽媽總會用吼叫的方式來訓斥果果,每當媽媽吼叫之後,果果只是當時安靜一會,可是相同的錯誤還會再犯。也許在家長吼叫之後,孩子表面上聽話了,但是他只是屈服於了家長的吼叫和權威,但是孩子的心理卻並沒有真正的聽從你的教導。
  • 一個愛吼叫的父母,註定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家長都看看
    01《不吼不叫》書中說,孩子就是你面前的一臺24h監視器。而且之前吼過他的事,下次你不接著吼,他又覺得你開始放低標準了,難以管教的程度也是讓朋友分外傷神。由此可以看出,你的吼叫也會讓孩子的聽話變成一種應付,並不能起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作用。
  • 好媽媽不吼不叫,溫柔媽媽孩子最喜歡
    大多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採用吼叫的方式,一是來自於說話習慣,二是來自於說話的震懾性和教育效果,但是吼叫不僅會給孩子帶來恐慌,也會挫傷他的自尊心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沒有任何好處。作為孩子的一面鏡子,媽媽經常朝著孩子大吼大叫,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深受影響,慢慢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衝動,易怒,暴躁,缺乏耐心,變成一個情緒控制能力極差的人,甚至控制不住情緒。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想以大吼大叫的方式解決問題。
  • 因忍不住吼孩子而自責?別被《不吼不叫》系列書籍麻痺了
    最近《不吼不叫正面教育》、《不吼不叫好媽媽》系列書籍很火,跟我心裡窩的火一樣!現實生活中你真的能如書本生說的不吼不叫?你不吼他不兇他,孩子會日漸任性。如果家庭裡孩子沒有個怕的人孩子會無法無天。所以不吼不叫像紙上談兵,對於實戰,我們得像毛爺爺一樣走適合自己孩子的特色道路。
  • 學會對孩子不吼不叫:平靜的父母更能得到尊重與信任
    不吼不叫:平靜的父母更能得到尊重與信任我們常能看到,一家三口吃飯的時候,孩子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大聲哭起來,嘴裡還有食物。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但大人還要呵斥孩子,有時候還會動手打他。這種時候,我總是特別急切地想分享《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
  • 千萬別小看這1招,讓你不靠吼也能管教好孩子
    曾經,國內最大的中小學在線教育平臺一起作業網,在調研了59861份家長問卷、1058296份學生問卷,同時交叉分析了4000萬用戶數據後,得出90%的父母都吼過孩子。吼叫逐漸成為一種新的「體罰方式」,特別是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家長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時,都習慣了對孩子吼來吼去,甚至會說一些傷人的話。我們發現,吼叫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既傷自身健康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情緒。
  • 打造溫馨美滿的家庭,從《不吼不叫》開始
    我們不禁想問,難道這大吼大叫的毛病就改不了了嗎?專注於解決家庭矛盾的羅娜·雷納護士在她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中給出了解決辦法。羅娜·雷納創辦並主持廣播秀「童年時代的時期「長達10年之久,她將自己工作以來的育兒經驗進行總結,寫出了我今天要介紹的這本《不吼不叫》。
  • 教育孩子不需要「大吼大叫」,父母學會3招,孩子願意「妥協」
    但是,過度的吼叫教育不僅會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也影響親子關係。只有不斷成長的家長,才有不斷進步的孩子。父母應該摒棄「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學習先進的育兒理念,才能夠做到「輕鬆育兒」。比如說,當孩子總是喜歡玩不喜歡回家,家長最不該做的就是吼孩子為什麼不回家,而是應該聽孩子說說為什麼不回家,嘗試理解孩子,然後再和孩子說不回家可能會有哪些後果,可能會影響到哪些事情等等。教育應當是一個理性的溝通過程,單方面的壓制只會讓孩子走向更加極端的方向。
  • 戒不掉吼孩子,堵不如疏
    每次鄧超不是叫她去說一下,而是叫她去吼一聲。孫儷在微博總結自己的育兒經驗:"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曾經有機構專門發起過為期30天的打卡「戒吼」實驗。在一天中只要有一次吼過孩子,就扣取30元現金,用此來提醒和督促家長們「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