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孩幫父母送外賣:讓孩子做家務不是壓迫,而是愛

2021-01-11 唯媽養娃

表姐昨天跟我聊天時吐槽她10歲的兒子小石頭:「別人家孩子5歲,都能幫爹媽做家務、送外賣了。而我家10歲的大兒子,還天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甚至連他自己的房間還需要我幫忙打掃整理。一對比就覺得自己養了個假兒子。」

表姐說這個,指的是最近網上曝出的佛山5歲男孩放學幫父母送外賣的事。

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附近一家飯館,店主5歲半的兒子每天放學之後會幫忙送外賣。男孩媽媽說,兒子很懂事,自己主動幫忙做家務。

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得多,會做家務體貼父母的確實少,再加上很多父母怕做家務影響孩子學習,所以家裡的家務,基本不讓孩子插手。

但實際上,孩子經常做家務,不但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還能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哈佛大學學者曾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結果表明: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連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低。

所以,無論孩子學習生活多麼忙,父母都要讓孩子適當分擔家務。

下面我們來說說,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1、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有些家長說「孩子不懂得感恩,像個白眼狼」,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父母教育出了錯。

父母幫孩子做了太多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以為常。就比如整理書包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父母卻越俎代庖,幫孩子做了,最初孩子可能會感激,但慢慢會覺得這就是父母應該做的,所以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做了,孩子反而會責怪父母。

培養孩子做家務也是同樣的道理,讓孩子意識到這個家不是父母的,是家庭每一個成員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有維護的責任。

2、培養孩子的成就感

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很懶的,在孩子四歲往後,他們會特別願意幫父母做家務,雖然有時候是幫倒忙,但他們至少願意去嘗試。

當然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要做家務,並非出於對父母的體貼,他們純粹是好奇心作祟。

所以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父母也要讓孩子嘗試去做家務,而且孩子可以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得到成就感。

比如吃完飯讓孩子幫忙把自己的碗筷收拾送回廚房,雖是一件小事,但孩子卻能從這裡面感受到父母的肯定以及信賴,而且圓滿完成任務後的他們,心裡會有一種滿滿的成就感。

所以讓孩子做家務,不但不是浪費時間,也是鍛鍊孩子各種能力的好機會。

而且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也有一項調查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異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異的比例僅為3.17%。

那麼,在培養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我們父母要注意哪些事項呢?我覺得有這兩點:

1、鍛鍊為目的

如果你真的完全讓孩子幫忙承擔家務,那樣就不是鍛鍊,而是真正的使喚。

所以父母要把心態擺正,我們讓孩子參與做家務,是為了鍛鍊孩子。所以要分年齡、看能力,給孩子安排不同的家務,不然難度太高的家務,會讓孩子有挫敗感。

至於什麼年齡分配什麼家務,我覺得這完全看自家孩子的能力發展情況,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2、不過分苛責

請記得第一點:讓孩子參與做家務是鍛鍊孩子,不是使喚孩子。

所以當孩子做家務幫了倒忙時,不要過度苛責孩子,更不要因此責備孩子「太笨了」。

父母這樣的行為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甚至讓親子關係惡化。

親子專家西爾斯曾說:「我們對孩子付出的所有努力,終極目標時是讓孩子們有能力離開我們獨自生活。」

所以,適當鍛鍊適齡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是愛孩子,不是壓迫孩子。

相關焦點

  • 廣東佛山5歲男孩送外賣——怎樣讓孩子做家務
    最近,廣東佛山的5歲小男孩幫家裡送外賣的視頻上了熱搜。視頻中小男孩活潑可愛,放學後看到父母在忙,會主動幫家裡送買賣和搽桌子。周末有時一天要送二三十趟。媽媽表示很欣蔚,同時也有愧疚,覺得五歲小朋友承擔地太多。
  • 5歲小胖墩幫父母送外賣,全網點讚丨小孩的可愛,絕非父母的寵愛
    文丨卿心君悅近日,一個視頻的發出,迅速引起廣大網友的圍觀與好評——廣州佛山一5歲男孩放學後幫助父母送外賣可能一些父母不相信這個觀點,覺得哪有父母不疼愛孩子的,父母的一切原本就是為了孩子。可是心理學家康妮·道森就曾對此做過類似的研究課題,最終得出的結論卻是:過度的養育和彈性規則會導致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變得無助和缺乏準備。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文︳梅子導語: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高於後者20%,而且婚姻更幸福。6-10歲,孩子要幫著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0-16歲,負責擦汽車,給菜園翻地;16-18歲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
  • 讓孩子學做家務,將來贏的不是能力,而是思維
    當女兒稍微大一點,我又鼓勵她做飯,嗯,技術越加嫻熟了,感覺真的能自己一個人做一頓飯了。再後來,女兒偶爾會主動要求做飯,尤其是我感覺很累,或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覺察到女兒也是想幫我分擔,我突然意識到,讓孩子學做家務的目的,根本不是什麼培養能力,而是讓孩子有一顆服務家庭的心。
  • 18歲女孩如同寄生蟲,3歲男孩卻為媽媽做飯:父母懶,孩子才獨立
    大人一直以來事無巨細地照顧孩子,啥事都替孩子做好,結果稍有差池便遭來孩子的怨恨,完全補體恤父母。能怪孩子自私嗎?我們說有問題的不是孩子,是家長。孩子自私懶惰,這都是家長平時愛包辦替代、保姆般伺候、凡事以孩子為中心造成的,孩子在習慣了享用之後,就會認為大人為他們做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
  •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孩子學習任務太多,沒有時間做家務。找不到工作,每天窩在家裡打遊戲,吃喝拉撒,全指望父母。要結婚,要買房要買車,找父母要錢。有了小家,懶得做飯,自己父母家吃幾天,對方父母家吃幾天。生了孩子,第一件事是向父母求助:來幫我帶孩子。
  • 孩子做家務獎勵零花錢,有償家務,到底可不可取?
    根據家務的重要程度來給孩子零花錢。孩子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開始學會幫媽媽掃地,跑腿、甚至在洗自己的襪子時也會有相應的獎勵。但是慢慢琪琪發現孩子的做事能力是與金錢掛鈎的,當完成一件事時並不會體會做事情時的快樂以及完成事情的成就感,而是在計算可以「賺」多少錢。
  • 11歲男孩心梗猝死:毀掉孩子的「殺手」不是愛,而是父母的重負
    經診斷,男孩得了斑禿,因身體或者精神導致免疫力異常時就會誘發此病。男孩的媽媽曾為了給孩子在上海找個好幼兒園,給他報了5個培優班。有些父母常常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拿人家會的東西來教育孩子不如人家。而忽視了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是其他孩子身上不具備的。
  • 郭晶晶帶孩子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究竟贏在哪裡?
    朋友們的反應紛紛都是,連他們竟然都帶著孩子做家務啊。劃重點,關鍵詞:竟然。想想好像這樣的驚訝也不奇怪,我們普通人家庭有多少現在是會帶著孩子做家務的,而他們家庭保姆肯定不止一個,按理說,更加不需要做家務了。我特地去翻了霍啟剛的微博,他寫的關於做家務這個點非常認同,做家務需要父母陪伴,這是非常高質量的家庭時光。而同時又是一種為家庭成員「付出」,而付出的確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孩子常做家務好處多,巧用「5+3法則」,培養愛做家務的勤快娃
    這10項「福利」,會讓孩子受益終生)但是,現實中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的疼愛,捨不得讓孩子幹家務,卻因此限制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剝奪孩子嘗試或鍛鍊的機會,在孩子走向獨立的道路上製造了諸多障礙,忽略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對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捨不得讓孩子幹家務,這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礙」孩子。
  • 上海一小學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父母越放手,孩子越自信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生遠"。真正的愛不是把世界拿給孩子,而是讓孩子在體驗中去感知世界。2、會做家務的孩子,家庭感更強,心理更健康,也更有同理心。在生活中也更加體諒父母,照顧別人的感受。哈佛大學曾對456名孩子跟蹤研究20年,這些孩子被分為兩類,愛做家務的和不愛做家務的。
  • 為什么爸爸越愛做家務,孩子越容易成功?
    首先爸爸愛做家務,說明特別的疼惜媽媽,和關係和睦的家庭,這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一項大型婚姻調查發現,丈夫每多分擔一項家務,婚姻維持的機率就增加了18倍。男人為家庭付出越多,越珍惜這個家,妻子的幸福感也越上升。男人的責任心不僅僅體現在事業上,更體現在為人父上,分擔家務,不僅能讓妻子的心底溫暖起來,也是在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 3歲男孩幹起活來樣樣拿手,那個從小做家務的孩子,贏在哪裡?
    四川一3歲男孩做飯的視頻在網絡上走紅。視頻裡的小男孩不僅會買菜做飯,甚至會自己動手種植盆栽。網友紛紛表示:這女婿我預定了。男孩媽媽說,孩子是獨生子女,不是因為生了二胎才讓他幹活。自己教孩子做家務,只是出於不想讓孩子搞破壞,沒想到現在可以放手給孩子打理了。
  • 3歲男孩洗菜火了,把馬桶當作水槽,媽媽看後無奈:點外賣吧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現如今,許多家長都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他們會通過做家務活的方式,讓孩子學會生活小技巧,增強娃的體質、獨立性和責任心。但是,有些家長只顧著培養孩子做家務,卻忽略了指導步驟,這也導致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系列讓家長啼笑皆非的事情。1.「家務男孩」火了,半小時洗三個香菇,媽媽:這是在做「美容」?
  • 3歲男孩洗菜火了,把馬桶當作水槽,媽媽看後無奈:點外賣吧
    但是,有些家長只顧著培養孩子做家務,卻忽略了指導步驟,這也導致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系列讓家長啼笑皆非的事情「家務男孩」火了,半小時洗三個香菇,媽媽:這是在做「美容」?多數家長沒有興趣去嘗試,可是孩子會!前陣子,一位媽媽就在網上分享自己7歲兒子做家務的事情。
  • 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假期實踐起來(附家務年齡對照清單)
    可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真的就會更優秀嗎?一些家長不願讓家務佔用孩子的學習時間,認為孩子的學習比做家務更重要,但教孩子做家務其實是一門必修課。「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時間不是讓孩子不做家務的理由,但可惜的是,不讓孩子做家務依舊是很多父母表達愛的一種方式。要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更有才幹,對生活充滿自信,具有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
  • 對於孩子從小學做家務,父母該持什麼態度?
    家長總是攔著孩子做家務,覺得這不是他們應該幹的。卻不知道,這反而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有一項發現,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有個重要的相似處: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家務勞動看似都是小事,但它涉及到獨立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這些珍貴品質卻能讓孩子收穫巨大。
  • 哈佛大學研究愛做家務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從三、四歲開始一直到成年二十多歲,發現三、四歲就開始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跟家人、朋友關係較融洽,成績較佳,甚至進職場之後也能較快成功!網絡上廣為流傳一個說法: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比 1,犯罪率是1 比 10。說到「鼓勵孩子做家務」這種直覺式的教養觀念,幾乎所有的父母聽到之後,都覺得理所當然並點頭稱是,卻常常忽略了背後的科學依據。
  • 怎樣把男孩培養成男子漢?就讓他從愛上做家務開始吧
    這些角色的準備需要男孩從較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培養。父母應該不失時機地引導男孩子做家務。比如,吃完飯後讓男孩和家長一起收拾飯桌;讓男孩洗自己的碗,小學階段幫忙全家洗碗;讓男孩洗自己的衣服等。家長指導男孩一起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家務小事,可以讓男孩體會的勞動的樂趣和成就感。慢慢地男孩學會了做各種家務,這也為將來的獨立生活做好了準備。
  • 「嫁人之後,難道要讓老公幫你做家務?」,父母一番話戳人心窩
    有時候累了想休息一下,媽媽就會說:你現在不幹活,指望著嫁人之後讓老公幫你?於是,女孩就在天台喊話的時候問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不可以呢?為什麼他不可以幫我幹家務呢?媽媽就回答:嫁人之後,能讓你老公幫你做家務嗎?女兒回答道:如果他對我不好,我為什麼要嫁給他呢?關於讓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是支持的態度,但是父母的這種想法我是不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