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新銳推介】胡雅萍(1986-),女,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學專業2012級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安全情報、情報分析。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安全問題日益複雜和多元化,急需情報發揮耳目、尖兵、參謀的作用,也對情報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圖書情報研究急需引入新的思路和視角以適應安全與發展的需要。本文在文獻調研的基礎上,總結、分析美國情報學教育的發展動向,發現其具備教育培訓主體體系化、培養層次多元化、教學方法多樣化等特點。
關鍵詞:情報教育 intelligence視角教育主體教學方法師資配置
1 引言
在當今日益複雜的安全環境形勢下,傳統的情報觀念、情報方法、情報技術和管理機制研究面臨新的挑戰。我國情報學研究目前多集中於圖情領域(information science),而較少涉及到面向安全領域的intelligence研究,其中關於情報教育體系的探索也更多從美國圖情領域的教育規劃汲取養分,如圖書情報、競爭情報以及知識管理的教育研究[[1],[2],[3]],較少以國外安全類情報(intelligence)教學體系或課程設置為重點。因此,缺乏對面向安全的情報人才教育培養成為我國情報教育面臨的新問題。美國有豐富的安全類情報理論與實踐研究,擁有較為成熟的安全類情報教育培訓體系,911事件後更引起當局對安全類情報工作以及安全類情報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如何借鑑美國安全類情報教育的成功經驗,並結合國內圖情教育的特點和優勢,有效融合兩者面向安全與發展的特點,對我國培養複合型情報人才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因此,本文以當前美國情報教育為切入點展開研究,總結美國各領域中的情報教育發展特點,為豐富我國情報學教育提供思路。
2美國情報教育培訓
911事件後,美國情報機構正在經歷快速增長和不斷擴大維護國家安全作用的階段,也越來越多地關注國家未來情報人員的教育問題,湧現了大量文獻著作。例如美國情報界核心刊物《studies in intelligence》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and Counterintelligence》會定期刊登情報教育研究文章,並將高校學術界如何開展情報教育、情報學科設置、師資配置、情報教學方法、如何協調實踐派與理論派在不同層次教育項目中的合作等作為研究重點[[4]]。在對這些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從教育培訓主體出發,對美國情報教育概況進行分析。
美國情報教育通常分為培訓與教育兩種模式,兩者都是培養情報人才的手段,但是略有區別。Christopher A. Corpora認為培訓的對象多為情報從業人員,目標是開發與培養學員面向情報任務的特殊技能,教育則需要不斷培養學員研究項目以及在更廣闊的知識領域內進行探索研究的能力,兩種形式缺一不可[[5]]。Stephen Marrin在研究美國情報分析教育時認為「培訓」這一術語通常是指針對與工作相關的內部特殊活動,而「教育」這個詞通常是與學術課程相關的,提供更多的概念和理論框架,是一種基礎性長期的工作[[6]]。一般而言,軍事分析人員在接受高層次教育前會參加培訓,以增強自己的能力。而民用分析人員趨向於首先接受教育,然後在工作期間接受在職培訓。下文從政府情報界、高校學術界和其他培養機構這三類教育主體進行探討。
2.1以情報界為代表的培訓主體
情報的最大作用為支持決策,因而情報在政府部門起到重要作用,有些情報機構既是情報用戶,同時也是情報人員的培訓者,如CIA。美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情報機構,按其隸屬關係和職責可以分為四個層級:國會立法建立、總統直接領導的機構;國防部管理的、為政府決策服務的國家情報機構;由國務院和各行政部門管理的情報機構;軍事情報部門[[7]]。根據國家情報總監(DNI)提供的16個機構網站進行調研查詢發現,提供專門情報教育或培訓的情報機構共有12所,如表1所示。
表1 美國情報界教育培訓部門舉例
美國情報界成員
教育培訓概況
空軍情報
Air Force Intelligence
設立空軍技術研究生所(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響應國防部和聯邦政府的研究號召,提供專業的技術繼續教育。目標是成為一家世界領先的國防技術教育、研究和諮詢機構,提供碩士或博士學位。
中央情報局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設立了謝爾曼肯特學院(Sherman Kent School)和中央情報局大學(CIA University),提供基本的分析訓練和先進專業技能。其中引入職業分析項目(CAP),訓練分析員使用特定的工具以及藝術的方法分析間諜。同時,CIA提供本科生、研究生獎學金項目,其中研究生課程主要集中於國際事務、語言、經濟、地理、製圖學、物理科學與工程等,並為研究生提供CIA分析中心的實習工作[[8]]。
國防情報局
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
1993年創建了聯合軍事情報培訓中心(JMITC),是首家提供公開源培訓課程(Open Source Training Course)的情報機構。2012年DIA與9家公司籤訂了超過五年期的情報培訓合同,提供專門的情報培訓[[9]]。
國土安全部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在其Virginia建立情報培訓中心(Intelligence Training Center),提供5周的基礎情報和威脅分析課程(Basic Intelligence and Threat Analysis Course,BITAC),2周的中層職業情報和威脅分析課程(MITAC),以及一周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方法課程(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 Methods,CTAM)[[10]]。開展撥款計劃(HSGP)以提供情報分析培訓課程,包括美國國土安全部基本情報和威脅分析課程(BITAC)、批判性思維和分析方法(CTAM)、情報分析訓練(FIAT)、分析師培訓等[[11]]。
美國國務院
Department of State
提供對外交事務感興趣的高中、本科、研究生提供兩種實習計劃U.S.Department of State Student Internship Program和Patheways Program,探索職業生涯,並深入了解美國外交政策。
財政部情報與分析辦公室
Department of the Tresury(OIA)
OIA為工作人員提供了內部和外部培訓機會,重點培養工作人員的情報分析能力[[12]]。同時為學生提供暑期實習項目(Summer Student Volunter)。
美國禁毒署
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
成立DEA Training Academy,提供最新的分析技術,致力於分享和交流毒品情報經驗以及其他執法的專業知識[[13]]。提供Basic Intelligence Research Specialist Training (BIRS)和Federal Law Enforcement Analysts Training項目。
美國聯邦調查局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在911事件後立即在Quantico成立了分析研究學院(College of Analytical Studies)[[14]],構建了間諜情報技術的課程體系以提升聯邦調查局的情報搜集分析能力。學院教授情報的授權與權限、FBI從業人員工作中的情報需求與搜集管理過程。後又引入FBI專業講師,並對教師教學水平開展測試評估[[15]]。
陸戰隊情報機構
Maine Corps Intelligence
設有陸戰隊培訓中心、遠程教育與培訓學院、海軍陸戰隊學院、海軍陸戰隊大學、培訓和教育司令部,提供入伍教育計劃與民用教育計劃[[16]]。
國家地理空間情報署
National Geospatial Intelligenc Agency (NGA)
提供高級學位課程、國外語言培訓以及結合空間地理與情報學院的課程,NGA也加入了IC-CAE項目,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入門級專業實習機會,並對學生進行職業培訓。
國家偵察辦公室National Resonnaissance Office (NRO)
為學生提供暑期實習和培訓計劃,同時為現役軍官提供高級學位課程(AAD)培訓,拓寬其職業方案[[17]]。
國家安全局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NSA)
NSA開展了數學教育合作夥伴計劃(MEPP),促進中小學階段的科學及語言學習[[18]]。為本科生提供暑期情報分析課程,全面教授密碼學,信號情報(SIGINT)課程,並與國土安全部共同舉辦了學術卓越計劃(CAE/IAE),以促進高等教育和研究,並減少國家信息技術設施的薄弱。為研究生提供信息安全保障項目(SIP/IA)、研究生數學課程(GMP)、運籌科技課程(SPORT)等6項計劃[[19]]。
從對表1培訓機構、合作項目、培養層次角度分析可知,情報界作為培訓主體主要採用以下方式進行培養情報人才:
① 成立教育學院,提供長期教育並提供相應學位認證。因為情報機構不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因而這一類數量較少,從本研究看,僅MCI建立的海軍陸戰隊學院以及AFI的空軍技術研究生所提供碩博士教育。
② 成立培訓中心,提供短期資格認證,為現役軍官或者立志於從事情報工作的學員提供課程培訓計劃,如NRO為軍官提供的高級學位(ADD)課程。
③ 沒有成立培訓中心的情報機構通常與高校建立教育合作項目(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s),如大多數情報機構參與了Pat Roberts Intelligence Scholars Program(PRISP)項目,目的是招募和培訓學員的外語技巧、文化知識、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以及其他領域的關鍵情報課程。
④ 為學生提供獎學金、暑假實習計劃(SummerInternship)和學年實習計劃,如CIA、DIA、NGA、NSA等機構為學生提供獎學金項目:大學生培訓項目(UndergraduateTraining Program),本科生培訓援助計劃(UndergraduateTraining Assistance Program)等,以拓展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與及時奠定未來職業生涯。
2.2以高校為代表的教育主體
雖然政府和情報界在不斷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培訓機構,但是受眾面仍然較窄,因而高校學術界在培養高層次情報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相較於情報界強調短期培訓的特點,高校學術界有其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為:①能夠提供學員長期與持續性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②開設繼續教育,為情報從業人員拓展知識,提供更為廣泛的視野;③充當政府或情報界的智囊,提供學術觀點並不斷進行情報理論研究與創新。
高校情報教育也可以分為兩類:軍事院校以及地方院校。其中軍事院校以培養維護國家安全的專業人才為目標,強調「專才」教育,如美國海軍學院(U.S. Naval Academy)、美國空軍學院(U.S.Air Force Academy)、美國海岸警衛隊學院(UnitedStates Coast Guard Academy)。而地方院校更奉行「通才」教育,強調情報基礎理論知識的建設,以AFIO提供的開設情報研究課程的綜合性大學為樣本,分別搜集培養方案與課程安排等資料,從教學模式、培養層次、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發現具有以下特點:
2.2.1 情報教育培養層次多元化
為滿足社會對情報人才的需求,情報學需要培養複合式人才,特別是911事件之後,隨著對不同層次的情報人才需求量增多,情報教育的層次也隨之日益豐富。美國情報教育層次主要有本科、碩士、博士教育,同時,高校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情報培訓需求以及新的增加收入的方式,也開設了不少資格認證班,提供專業證書、高級研修證書等非學位教育[[20]]。在談到不同層級的情報教育時,Spracher指出本科教育更多關注的是對情報領域的基礎和理論的介紹,研究生(碩士、博士)教育關注的是情報技術和先進知識[[21]]。Stephen Marrin認為資格證書教育剛開始不被實踐派看好,但由於確實為中層情報從業者提供了一種深度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從而被廣泛接受[[22]]。從課程安排來說,本科階段,往往採用普適的情報研究學術架構,通常設置一些基礎課程(如外語模塊),專業通常是政治科學、國際關係、政治科學、歷史等相關學科,用以夯實學科背景。研究生階段(博士)更強調以研究為目的,主動探索和開發領域類的先進成果以及對情報理論的創新發現,更多從事科研活動。資格證書培訓作為一種拓展知識的方式,通過職業培訓來提升情報從業人員分析能力,更強調專門的情報技能。
2.2.2 跨學科混合式課程設計
情報是一門強調實踐性的課程,在課程設計時,既要關注對理論問題研究,同時也強調規範化實踐訓練。因此,情報課程通常文理兼修,人文及社會科學教育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視角和世界性觀點,是一種通識教育,而工程科學為情報人才提供更為細化的專業知識。這種採用多學科方法和全源方法教授情報特別有效,其通常包括三種教學要素:(1)核心課程:提供情報領域內的基礎知識;(2)同源課程:與情報相關的學術領域內容,用來拓寬情報研究的深度和廣度;(3)選修課程:與情報研究相關,處理特定機構的問題、政策問題以及感興趣的情報研究。這種混合課程體系的設計,既保證了跨學科情報研究的學習,同時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添了選擇的靈活性,如補充經濟學、外交關係等知識。表2列舉了部分高校開設的核心情報課程。
表2 部分大學開設的情報類課程名稱
學校名稱
核心情報課程名稱舉例
喬治亞大學
University of Georgia
情報與國家安全;商業情報;決策支持系統;
波斯頓大學
Boston University
國際商業情報與安全實踐;情報與國土安全;
商業情報與工業安全;國外情報與安全系統;戰略情報的沿革;
民主社會反恐情報;國際商業情報與安全實踐;數據挖掘與商業情報;資料庫安全;網絡安全;網絡及軟體安全;民主社會與情報;
馬裡蘭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
情報循環;情報歷史與美國國家情報界;司法情報;情報主導執行;情報分析:用戶、使用與問題;情報搜集:資源與挑戰;
間諜與反間諜;情報的法律與道德問題;情報管理;
甘迺迪政府學院
Harvard Kennedy School
恐怖主義、安全和情報;反恐:政策、政治和法律;科技、恐怖主義和國家安全;安全研究領域研討會
加利福利亞州立大學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政治情報;美國情報組織;戰略情報;美國情報組織;國家戰略情報;
派屈克亨利學院
Patrick Henry College
情報研究與分析;美國情報歷史;情報、執法情報;反情報;
戰略情報特殊項目;情報分析/批判性思維;情報失察研究;美國安全政策問題;
美國大學
American University
美國情報界;反恐與媒體;戰略交流、情報與國家安全;情報與國家安全
喬治華盛頓大學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情報分析基礎;反情報;情報歷史;隱蔽行動;民主與情報;
國際法與跨國威脅;情報與戰略分析;國土安全:國家的挑戰;危機與應急管理;危機管理中的信息技術;冷戰後美國情報工作
喬治城大學
Georgetown University
情報理論與實踐;情報和美國安全政策制定;情報政策比較;情報政策的關鍵問題;情報與國家安全;隱蔽行動與反恐;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情報分析寫作;情報分析案例研究;信息與通信技術;反恐:概念與威脅;情報的藝術性創造性與實踐;數據挖掘;從秘密到政策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當今世界國家安全;間諜與經濟情報;信息經濟;
密西西比大學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情報研究概論;情報分析基礎知識;情報交流;21世紀國家安全事務;情報與安全研究高級項目;
長島大學
Long island University
國土安全情報功能;國土安全管理概論;國土安全憲法問題;國內和國際恐怖主義;國土安全與私營部門;國內外恐怖主義;國土安全的情報功能;
美國軍事大學
American Military University
當代情報學;刑事情報分析;執法情報應用;恐怖主義與反恐;
國際犯罪組織;國外情報組織;
博恩特帕克大學
Point Park University
情報與安全原則;情報諜報技巧;國際恐怖主義;情報分析員/批判性思維;美國國家情報機構;情報失誤專題研究;
國防情報大學
National defense intelligence college
情報界的領導力、管理和合作;國防情報與資源管理;情報與國家政策;情報與反叛亂;網絡犯罪與反恐;
早期由於「情報」字眼的特殊性及秘密性,導致很多高校避免使用這一字眼,Martin Rudner在研究高等教育中的情報研究時指出「一些課程設置的話題主要是研究冷戰時期的情報歷史,但大多數課程名稱卻偏向於國際關係、政治科學、歷史或者衝突研究而避免使用情報研究的字眼」[[23]]。根據IAFIE組織為研究生情報教育制定的標準以及AFIO組織劃定的情報課程分類,結合校方提供課程表(course syllabus)中的課程描述,將上列表中課程按教授內容進行歸類:
①情報理論類課程:通常教授對情報的內涵與外延、情報流程、情報角色、任務與政策關係、情報基礎理論等知識。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課程「從秘密到政策」,國防情報大學的「情報界的領導力、管理與合作」「情報與國家政策」密西西比大學「情報研究概論」等。常用經典的情報理論教材為Mark M.Lowenthal的《Intelligence:Fromsecrets to Policy》第四版,目前已經更新至第五版,研究情報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作用最受歡迎的的教材是Christopher Andrew的《For the President’s eyes only:Secret Intelligence and the Americanintelligence》、Loch K.Johnson的《Strategicintelligence:Windows into a secret World》和《Strategic Intelligence》五卷本。
②情報分析類課程:分析在情報流程中佔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美國情報教育的重點也是培養具有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優秀分析人員。課程往往由古及今,結合情報案例及多媒體工具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通常包括對分析思維方式的研究、情報失察案例研究、情報歷史事件分析、分析方法探究以及分析工具開發等。常設課程如派屈克亨利學院的「情報分析/批判性思維」「情報失察研究」、馬裡蘭大學的「情報分析」喬治華盛頓大學「情報分析基礎」等。必讀教材包括:Richards Heuer探討情報人員分析認知心理狀態以避免失察的《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和對情報分析方法進行歸類的《Structured Analytic Techniques》、Robert Clark的《Intelligenceanalysis:A Target-Centric Approach》以及Roger George的《AnalyzingIntelligence:Origins,Obstacles,and Innovations》等。
③情報實踐類課程:介紹情報在戰略、戰役、戰術不同層級的實際應用。通常教授情報搜集方式與手段、諜報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網絡及新興媒體情報搜集等。如博恩特帕克大學的「情報諜報技巧」、美國軍事大學「執法情報應用」等。經典書目如介紹人力情報領域的Benjamin Weiser的《A Secret Life》,介紹技術情報內容的Robert Clark的《the technicalcollection of intelligence》,介紹信號情報搜集為JamesBamford的《the ShadowFactory》以及Matthew Aid《The Secret Sentry》等。
④相關課程:反映出情報研究的多學科基礎的特性。情報學需要培養複合型人才,因而在課程設計方面注重多學科背景,如上表中耶魯大學情報研究所開設的課程「間諜與經濟情報」「信息經濟的隱私」就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經濟金融知識,是情報在經濟金融領域的應用;波斯頓大學開設的「網絡安全」、「網絡及軟體安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危機管理中的信息技術」課程則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背景;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分析寫作」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情報分析報告的寫作規範。長島大學的「國土安全管理中的憲法問題」要求學員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背景。
2.2.3 師資配備平衡實踐派與理論派
教授情報學的專家和學者應該具備怎樣的條件?Peter J.Dorondo認為具有豐富經驗的情報人員才能夠教授情報學[[24]]。因此,早期實踐派更多的參與了學術項目,如前CIA分析師RichardL.Russell,就在國防大學教授「文化誤解與對抗」課程,他認為學術界研究情報過於沉悶,無法適應快節奏、充滿變化的情報分析世界[25]。然而,當代情報學家對Peter的觀點產生了質疑,他們認為傳統學者對於情報教育同樣重要,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William C.Spracer在研究美國、英國、加拿大情報教育時指出老牌資深情報工作者並不一定能成為最好的老師,還需要平衡資深經歷、紮實的學術資格以及生動的教學技巧[[26]]。Jennifer E.Sims認為情報學者在教授情報時帶有創新性和批判性,更善於歸納總結,也敢於挑戰理論假設,而大多數情報從業人員比較保守,會關注於一個案例或者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缺乏系統性和理論性。[[27]]因而,情報學作為一個交叉性學科,最佳的師資配備是聘請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員,平衡作為資深情報從業人員的實踐派和理論派專家。以梅西赫斯特大學(Mercyhurst University)為例,其情報研究學院側重於對情報理論知識、情報技術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情報理論知識和情報分析實踐,但同時也與情報界進行合作,一方面聘請CIA、FBI資深情報分析人員為學生講授情報分析課程[[28]],另一方面也為情報界僱員提供在情報研究領域的資格水平認證,如與FBI分析研究大學(Collegeof Analytical Studies)建立合作,提供情報分析類課程培訓,教授競爭假設結構化分析方法等。
2.2.4 教學方法多樣化
在教學方法上,Stafford Thomas提出了學習情報學經典的四種方法:①歷史/傳記性方法。該方法基於回憶錄和檔案之上,要求閱讀特定的歷史檔案或者時間周期圖。②功能性方法。強調活動和程序性,不要求探索歷史案例,但需要鑽研更加抽象的問題。③結構化方法。該方法聚焦在情報機構和組織上,採用更為抽象及規範化的流程進行。④政治性方法。該方法用在情報學的政治範圍內,包括決策階段、政策需要階段等[[29]]。以使用最為廣泛的「案例教學」為例,哈佛商學院的Thomas Shreeve作為情報案例項目的第一任主管和創造者,不斷修正和改進案例教學的方法模式,並應用於MBA的課程教授中。CIA的前分析家O』Neill在講授「暴動與革命」研討課時指出,教授情報學需要採用研討會的形式,而案例研究對教學成功是至關重要的,當學生在進行案例分析時,通過分析數據和案例過程,不僅鍛鍊了分析技巧,同時展示了自己的思維成果[[30]]。他在30年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提煉和設計分析叛亂的框架,並將其應用到反恐案件研究中,起到了很好的歷史對比作用。相較於傳統基於文獻的案例研究,也有學者採取了更多的靈活授課方式,如模擬教學法,Kristan J. Wheaton在梅西赫斯特大學教授戰略情報課程時,將網路遊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課前安排學生試玩軍事戰略類仿真遊戲,並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以加深學生的實踐參與感[[31]]。Hoffman在課堂上充分使用媒體教學法,讓學生閱讀經典情報名著以及觀賞影視劇,如《the battle of Algiers》、《Vietnam:ATelevision History》和《IraqWar:Insurgency and Counterinsurgency》等[32]。
2.3其他培養機構
除了情報界與高校學術界之外,一些非政府組織也提供情報教育培訓,如成立於1975年的前情報官員協會(Association ofFormer Intelligence Officers, AFIO)和成立於2004年的國際情報教育協會(Th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lligence Education, IAFIE)。AFIO是一家非盈利非政治性機構,目標是整合國家情報基礎設施,為對國家安全感興趣的學生提供職業培訓,每年免費提供「在職情報培訓」指南,同時整合各高校師資力量開展學術交流計劃(AEP),進行在線的本科或碩士教育,提供情報過程(theintelligence process)、搜集(collection)、情報使用(intelligence uses)、情報歷史(history ofintelligence)、美國情報界(the U.S.intelligence community)、恐怖主義、反恐與國土安全(terrorism,counterterrorism and homeland Security)等課程。IAFIE的目的是積極推動情報學教育「三結合」——政府與學術界結合、教育與培訓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並建立了一種情報本科和研究生教學的機制[[33]]。到2008年,IAFIE已經有了500多成員,涵蓋了情報教育培訓界的大部分成員。它既是情報培訓和教育信息進行共享的渠道,也是專家和初學者交流的平臺,還是政府和院校情報學教育者交換意見、課程材料及其相關資源的站點。IAFIE每年會定期召開情報學教育年會,至今以召開6屆。2007年年會正式提出了相當於我國情報學科建設的情報學專業化問題,討論建立情報教育的標準,並爭取成為一個情報學專業的鑑定機構。
3 美國情報教育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美國「情報教育」不僅擁有專業情報學教育,非學位培訓教育,甚至是普及性的全民教育,情報界、高校學術界及非政府組織等教育培訓主體相互交織,多種培養層次相互補充,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情報教育體系。
(1)日益重視情報教育理論與方法探討。21世紀對於美國情報界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與冷戰相關的秘密威懾逐漸被新世紀充滿不確定性、複雜性和防禦性的威脅所代替,美國情報界必須對這些挑戰做出迅速反應。如何提升情報界的合作能力,如何領導情報界轉變為真正的「學習型組織」,這些成為情報研究者積極探討的問題。
(2)情報教育網趨於扁平化。主要表現在兩方面:①政府情報界培訓與高校情報教育之間合作項目的增多。如情報界中心學術卓越項目(Intelligence Community Centers of Academic Excellence, IC/CAE)通過設立獎學金的方式與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學術合作夥伴關係」,成為美國政府培訓和高校學術教育聯合的紐帶,參與該項目的情報界支持高校設立滿足需求的情報課程,並為高校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或暑期學校,便於學生了解當前情報界的需求,並獲得這類工作的知識、技能和能力。②授課方式更加靈活化,網絡在線培訓增多。除傳統的課堂授課、參與情報界或政府項目外,很多學校開展了網絡授課方式,如史丹福大學的情報分析在線課程,不僅提供在線視頻授課,可下載的課程要求,文獻資料等,還利用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師生互動反饋,這種方式使情報學教育傳播更為廣泛。
4 對我國的借鑑意義
本文通過梳理美國情報教育的概況,旨在補充我國情報學體系中所缺失的intelligence研究內容,結合面向發展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information學科知識,又面向維護國家安全的以情報為支撐的intelligence學科知識,從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情報學學科體系奠定基礎。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①釐清情報與信息的概念,構建面向安全與發展的情報學學科體系。情報與信息的概念爭論已久,研究對象的模糊不清導致情報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迷茫。因而在整合我國情報學派各家之言的基礎上,急需釐清思路,不能將信息與情報混為一談,在新世紀資訊時代背景下,發揮情報的「耳目、尖兵、參謀」作用;
②構建以職業為導向的情報培訓網絡。對比國外情報教育現狀,我國還未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情報教育網絡,缺乏一定的體系。目前以高校教授情報學為主,缺乏面向安全類的情報培訓課程,形式較為單一。可以嘗試以社會需求的情報分析職業為導向,建立高校與機構之間的聯繫,通過項目合作、暑期實踐等方式,加速教育培訓網絡的建立。
③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對搜集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情報分析是能否獲得有價值情報的關鍵,美國情報教育強調的是分析人員的批判性思維,課程設計注重對學員思維能力的培養,避免情報失誤與思維誤區是其教育特色,我國情報學教育中很少涉及思維訓練的課程,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打造思維訓練教學,鼓勵學生對情報案例進行自主分析思考,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參考文獻:
[[1]]儲節旺,閆士濤,談甄.知識管理學產生、存在與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究[J].情報雜誌.2012,31(2):109-113.
[[2]]王知津,周九常.網絡環境下的情報教育體系與模式創新[J].情報科學.2005,23(7):988-991.
[[3]]周九常.我國情報教育研究近五年(2000~2004)評述[J].情報雜誌.2005(9):115-117.
[[4]]胡雅萍,潘彬彬. Intelligence 視角下的美國情報學研究進展[J].情報雜誌.2014,33(1):7-11.
[[5]]Christopher A .Corpora. The Stone and Quarry.
[[6]]Stephen Marrin. Training and Educating U.S. Intelligenceanalysts[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Intelligence andCounterIntelligence.2008,11:131-145.
[[7]]Loch K. Johnso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national securityintelligen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8]]Career&Internships.[EB/OL][2013-12-27]https://www.cia.gov/careers/student-opportunities
[[9]]國防情報局尋求多樣化的專業人士.[EB/OL][2013-12-27]http://www.diversitycareers.com/articles/pro/10-decjan/dia_dia.html
[[10]]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EB/OL][2013-12-27]http://www.dhs.gov/journal/leadership/2009/01/department-develops-its-own.html.
[[11]]Department ofHomeland Security.[EB/OL][2013-12-27]http://www.dhs.gov/fema-approved-intelligence-analyst-training-courses
[[12]]Office of intelligence andanalysis.[EB/OL][2013-12-27]http://www.treas.gov/offices/enforcement/oia/
[[13]]Drug Enforcementadministration. [EB/OL][2013-12-27]http://www.justice.gov/dea/ops/Training/Intelligence.shtml
[[14]]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Intelligence Training.[EB/OL][2013-12-27]http://www.fbi.gov/hq/td/academy/intelligence.html
[[15]]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the Inspector General.Follow-up Audit of 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s efforts to Hire,Train,
[[16]]Maine CorpsIntelligence.[EB/OL][2013-12-27]http://www.hqmc.marines.mil/intelligence/Resources/EducationalPrograms.aspx
[[17]]NationalResonnaissance Office.[EB/OL][2013-12-27]http://www.nro.gov/careers/aadp-af.html
[[18]]National SecurityAgency.[EB/OL][2013-12-27]http://www.nsa.gov/careers/opportunities4u/index.shtml
[[19]]National SecurityAgency.[EB/OL][2013-12-27]http://www.nsa.gov/careers/opportunities4u/students/index.shtml
[[20]]William C. Spracher.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Education[M].UMI Dissertation Publishing.2011:16-27.
[[21]]William C. Spracher.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Education[M].UMI Dissertation Publishing.2011:92-100.
[[22]]Stephen Marrin, intelligence studies versus intelligence school2008[J]. Chronicl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8).
[[23]]Martin Rudner. Intelligence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Capacity-Building To meet societal Deman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Intelligence and CounterIntelligence.2008,12:110-130.
[[24]]Peter J. Dorondo. For College Courses in intelligence[J].Studies inintelligence.1960,4(3):15-19.
[[25]]Richard L. Russell. Sharpening Strategic Intelligence: Why the CIA GetsIt Wrong and What Needs to Be Done to Get it Right[M].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7:122-127.
[[26]]William C. Spracher. Teaching Intellig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United Kingdom ,and Canada.in Robert A. Denemark(ed),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Encyclopedia.Blackwell.2010.
[[27]]William C. Spracher.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Education[M].UMI Dissertation Publishing.2011: 117.
[[28]]Kristen J. Wheaton, Diane E. Chido. Structured analysis of CompetingHypotheses: Improving a Tested Intelligence Mythology [J].CompetitiveIntelligence Magazine.2006,9(6):12-15.
[[29]]Stafford T. Thomas. Assessing Current IntelligenceStu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andCounterIntelligence.1988,2(2):217-244.
[[30]]Bard O』Neil. 「Appendix: Course Syllabus ,」in Insurgency andTerrorism. From Revolution to Apocalypse[M].2ndedition,Washington,DC: Potomac Books,2005.
[[31]]Kristan J.Wheaton. Teaching Strategic Intelligence ThroughGam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and Counterintellignece.2011,24(2):367-382.
[32]WilliamC. Spracher.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 Education[M].UMIDissertation Publishing.2011:187.
[[33]]Standards for intelligenc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programs. [EB/OL][2013-12-27]http://www.iafie.org/?page=Standards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維護安全與發展戰略的情報理論與體系研究」(項目編號:11ATQ005)成果 項目負責人:沈固朝; 江蘇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Intelligence視角下國外情報學學科體系研究」(項目編號:CXLX13_064)成果 項目負責人:胡雅萍
【作者簡介】胡雅萍(1986-),女,南京大學情報學在讀博士, 發表論文6篇,主要從事安全情報、情報分析研究。潘彬彬(1989-),男,南京大學情報學碩士,發表論文1篇,主要從事安全情報研究。
【文章來源】《情報雜誌》2014年第1期
【版權聲明】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轉載請與作者聯繫
---情報與反恐研究院--
「情報與反恐研究院」(Intelligence & Antiterrorism Research Institute)是情報、反恐領域的公益型學術微信公眾號,主要用於學習和分享學術資料,如本公眾號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聯繫,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各位的閱讀,歡迎您推薦該領域的優秀作作品。聯繫方式:sinointel@126.com。
掃描以下二維碼可以訂閱。
點擊右上方標記可以轉發。
打開該公眾號可查閱歷史信息。
直接回復可提出您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