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多亂人性,貪歡終究短:美國禁酒運動是為了禁酒還是禁住墮落?

2020-12-16 文史有情

引言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非常強調「自由」的國度,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追求民主、自由和個人幸福的歷史。美國憲法明確規定,個人的權力神聖不可侵犯。但就在這樣一個國家,卻掀起過一場持續二十年之久的「禁酒運動」,美國全國各地實施禁酒,並且使用法律手段來強制人們戒酒,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

但這場運動確確實實發生了,且涉及到經濟、宗教、種族、婦女地位等多個領域,對美國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

酗酒之人不敬上帝,宗教推行禁酒運動

嚴格來說,美國的禁酒行為可以追溯到殖民時期,但在那時候,人們對於酗酒的危害性並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宗教人士甚至將酒看做是上帝給人間的恩賜。因為當時酒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極高的藥用價值,並且還是西部的重要經濟來源

獨立戰爭之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酒已經不再能成為重要經濟來源,人們逐漸意識到酗酒會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一些醫生和社會人士開始呼籲人們戒酒。但在18世紀,反對酗酒的呼聲依然很弱,反酗酒的群體也不成組織。到了19世紀, 正是美國尋求社會轉型的時期,各個階層衝突不斷、矛盾頻發,有識之士開始有組織地推動社會改革,加速轉型步伐。社會的毒瘤很多,改革運動自然也多,廢奴運動、教育改革、女權運動等等都在當時應運而生,禁酒運動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悄然發展起來。

19世紀初期,基督教在工業文明的衝擊下,發動了一場宗教改革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宗教人士們批判資本主義工商業倫理,試圖通過道德說教和社會改良來消除社會弊病。當時,經濟興盛,釀酒業發達,美國的酗酒人數顯著增多,引起了宗教改革派的注意。他們抨擊酗酒者,指出酗酒已經嚴重影響到社會治安和人民的生活,導致美國犯罪率急劇升高。

「一個酗酒者在未來的基督王國裡給公民樹立的只能是一個壞榜樣。無節制的狂歡即使不是放蕩,也是個人行為惡劣、缺乏自控能力的明顯徵兆。」

與其他教派相比,福音派更注重俗世生活,因此成了宗教改革運動中的中堅力量。福音派教士號召教徒戒酒,宣稱聖靈不會拯救沉湎於酒精的酒鬼。他們還指出,酗酒者是包括搶劫、殺人 、家庭暴力等很多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源,斥責將酒精販賣給酗酒者的零售商們,認為他們破壞了安息日的規矩。

宗教關注的是飲酒產生的道德問題。「過度飲酒會不僅會摧垮人的身體健康,破壞人的理智,摧毀人的良知,消除人對上帝的敬畏感,使信徒對上帝失去虔誠之心,道德淪喪,還導致疾病乃至死亡,對人的精神和肉體都造成極大傷害。」

禁酒的呼聲越來越高,基督教通過不斷地布道宣傳,讓禁酒思想逐漸深入人心,社會上各個階層都有人加入到禁酒運動之中。1826年,美國禁酒協會在波士頓成立,並在一年之內開枝散葉,建立起172個分會,吸納大量會員。1836年,以徹底禁酒為行動綱領的美國禁酒同盟成立,發起了一系列以禁酒為主題的遊行和示威活動。、

但這些活動依然只停留在道德規勸層面,並不能對酗酒者們造成太大影響,酗酒現象依然嚴重。道德規勸收效甚微,人們開始尋求法律援助。1846年到1860年之間,美國共有13個州相繼通過禁酒法令。內戰結束後,美國禁酒運動進入了頂峰時期,不僅有宗教的道德壓制、有法律的堅實保障,各界社會人士也在科學領域找到了讓人戒酒的手段和方法。

以科學之名宣揚酗酒危害 ,社會改革派數度闢謠

社會改革派尋求科學方法,通過大量研究證明飲酒確實會帶來大量負面影響。1860年以前,酒精對人造成不良影響的觀念只是口頭傳言,並沒有科學依據。相反,那時候的美國人普遍認為酒精可以使人精神振奮,工人們將酒當成提神的飲料,醫生則把酒當作臨床治療的藥物。當時還有個流行觀點,認為酒可以作為食物在人體中釋放人體所需的熱量和能量,因此喝酒之後身體才會發熱。

19世紀後期,關於飲酒對人身體造成傷害的討論甚囂塵上,之前廣為流傳的謬論也都被一一推翻。首先,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班傑明·理察森爵士向大眾公布了他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酒精並不能使人體發熱,相反會使人的體溫下降。因為飲酒之後,酒精進入血管,麻醉了控制全身的血管神經,致使血管膨脹,血液流速加快,毛孔擴張。這樣一來,人體中蘊含的熱量就會加速通過毛孔散發出去,散發之前堆積在身體表面,給人造成一種身體發熱的錯覺。

理察森告誡人們,寒冷的天氣裡不要再試圖喝酒取暖,尤其是處在戶外的時候,因為酒精不僅不能讓人保持溫度,還會讓體內溫度加速散失,讓人更覺寒冷,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性命。之後,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埃米爾·克蘭皮林教授的實驗推翻了酒能使人精神振奮的觀點。

研究表明,酒精不僅無法刺激人的神經,讓人更有力氣,當酒精進入人體內時會首先麻痺人的大腦核心區域,並不斷擴展,麻痺大腦外圍。因此,酒精不是興奮劑,而是麻醉劑或鎮定劑,即使是很少量的酒精,也會迅速抑制人的思維活動和運動神經。同時,酒精也會抑制人的肌肉活性,飲酒者不但不能提神解乏,還會被酒精搞得昏昏欲睡、意志消沉。

長期飲用酒類飲品,會對人的神經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傷。數據表明,當時美國約有四分之一的精神案例直接或間接與過度飲酒有關。此外,調查表明,長期飲酒,即使沒有過量,也依然會導致慢性胃黏膜炎、肝硬化、腎炎和心臟病等,給身體機能造成不可忽視的傷害。此外,社會改革派還在調查中發現,父母的酗酒嗜好對於孩子也有很大影響。大量證據證實,父母飲酒無度是造成兒童生理缺陷、精神障礙和道德素質低下的禍根。

這些科學知識通過禁酒組織的宣傳,在社會上營造了濃厚的禁酒氛圍,使人們了解熟悉了酒精對人體產生的為危害,也讓人們對於酒類行業和酒精本身產生了強烈的牴觸情緒。

婦女能頂半邊天:女性群體在禁酒運動中的作用

酗酒造成了很多社會問題,而其中大部分問題都有相同的受害群體:女性。19世紀,酗酒成風,幾乎所有社交場合都能看到大量的酒類產品。酗酒者們一天要喝好幾加侖的酒,不僅把家中用來維持生計的錢財花得精光,醉酒之後還時常打罵妻兒。在遍地的酒館裡,酒鬼們打架鬥毆、尋釁滋事。從酒館出來,這些神志不清的人們偷竊、搶劫、強姦,壞事做盡。

「酒館對於年輕人是陷阱,對老年人是腐蝕劑,是犯罪的邪惡溫床,是政治麻醉劑。」

19世紀,美國科技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解放了婦女的地位,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家庭,美國的婦女們積極投身禁酒運動,並把挽救家庭和改進社會的使命結合在一起,參加並領導了很多禁酒活動。19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是美國婦女禁酒運動的興起階段。在這一階段,地方性禁酒協會如雨後春筍,數量頗眾。婦女是受酗酒危害最大最深的群體,在禁酒組織中成為最活躍、最積極的力量。

婦女禁酒活動的主要地點是家庭,她們積極規勸自己的丈夫和兒子戒酒,牢牢把控家中經濟開支,不讓任何酒類產品進入家中。她們是禁酒運動中的「螺絲釘」,力量微小但不可或缺,且積小成多,使這一時期的禁酒運動蓬勃發展。

1874年,婦女們吸收禁酒鬥爭中的經驗教訓,成立了「婦女基督教禁酒聯盟」,勢力迅速擴展到全國。她們敢於將破壞家庭的酗酒丈夫告上法庭,勇於搗毀販酒窩點,為多個州爭取到了禁酒立法,對禁酒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婦女基督教禁酒聯盟」從禁酒運動出發,逐漸參與到其他社會改革運動之中,廢奴、解放童工、爭取平等選舉權等活動中都能看到婦女活躍的身影,女性自己爭取到了進一步解放,地位在社會中也有所提高。

結語

19世紀末美國禁酒運動的興起和這一時期重大的社會歷史變遷有著密切的關聯,但禁酒主義者的視野卻只局限在酗酒之中故意迴避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不能與時俱進。此外,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新的價值觀產生,建立在傳統家庭觀念和新教教義基礎上的禁酒運動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時代局限性。

因此,到了20世紀30年代,物質享樂成了美國社會的追求,禁酒運動中的很多中堅力量受到這股風氣的影響,也沉迷享樂,甚至開始反禁酒,轟轟烈烈的禁酒運動逐漸崩解消失

參考資料:

《美國史新編》

《美國人民文獻》

《美國通史》

相關焦點

  • 軍中「禁酒令」四年多:酒氣散,銳氣生
    近日,記者走訪了多家餐廳、採訪了多位部隊官兵,實地感受到「禁酒令」推行以來的變化。 「滴酒不沾」已成共識 「『咱們以茶代酒吧』,這是來就餐的客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北京羊坊店西路的一家飯店裡,服務員小張這樣告訴記者。 小張工作的飯店距離某部隊大院較近,來店裡聚會吃飯的除了普通的客人,也有官兵和家屬。
  • 一百年前,美國為什麼會有禁酒令
    圖為1932年禁酒探員查獲製酒工場。 1919年1月17日美國批准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美國禁酒令的限制只在於酒的製造、販賣和運輸,不包括保管和飲用酒類飲品,因此在第十八憲法修正案頒布前購買或製造的酒在實施禁酒令期間仍可合法供應。
  • 美國禁酒期間照片:酒被倒進河裡,喝酒會被逮捕,酒館被迫關門
    【酒被倒在地上】1800年到1830年,美國的人均烈酒消費量高達18.92升,比現在的戰鬥民族俄羅斯還高。隨著喝酒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很多年紀很小的兒童都走進酒館喝酒,所以到了20世紀,美國開始醞釀禁酒令。
  • 公民自治社會:在基督新教的刺激下「美國禁酒運動」該何去何從?
    清教是英國天主教經過宗教改革之後再次結合了加爾文主義產生的新教,因為美國的第一批居民都是清教徒,因此清教是美國宗教的核心,影響了美國的方方面面,因此基督新教對於美國禁酒運動也影響深遠。面對美國如此嚴重的酗酒現象,宗教決定要推動禁酒運動,比如他們設立了基督教婦女禁酒聯盟,用女性的力量來促進禁酒運動。因為男性酗酒更為普遍,酗酒之後常常會引發家暴,同時酗酒會耽誤工作,影響家庭收入,因此女性往往深受酗酒之苦。同時因為女性常常是宗教虔誠的信奉者,因此女性對于禁酒運動的執行力可能更強。
  • 「墮落之夜的助燃劑」:伊斯蘭教法「禁酒」令始於何時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酒精起源於中東地區,酒這個詞本身或許就出自阿拉伯語的al-kohl,一種用混合蒸餾乙醇和銻鹽調製的眼線膏。當時的人也用添加粉末的類似原料製造出頗受歡迎的飲料。這些飲料在哈裡發統治的地區被視為墮落之夜的助燃劑,後來被8世紀的詩人阿布·努瓦斯(Abu Nuwas)記載在《酒賦》中。不少現代伊斯蘭國家認為這是無之談。
  • 美國禁酒令:清教徒與女權的勝利卻迎來了「壞蛋們的全盛時代」
    我最早接觸美國「禁酒令」這段歷史,來自一部美劇《大西洋帝國》,當時我對這個法律感覺到莫名其妙,美國人應該是是全世界最講究自由和不遵守規則的,以前經常會有人開玩笑說,辨別美國人很簡單,穿得最隨意和不講究的就是。直到現在美國的某些州大麻還是合法,居然會禁酒?但是我們看待歷史不能用現在的目光審視,而是儘量用當時的角度去看。
  • 適當喝酒有益於身心健康,而孔融為什麼堅決反對曹操禁酒的做法
    說起酒,我想大家都知道酒對人身體的危害。酒少喝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但是喝多了就會引發眾多的身體疾病。一提起禁酒,我們的腦海中就會瞬間想起上個世紀20年代的美國曾經頒布過禁酒這一條令,這場禁酒運動不僅在美國很出名,也在世界裡名聲大噪起來。
  • 清遠市嚴格禁酒控酒 深入糾「四風」樹新風
    7月18日,清遠市委以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的名義印發的《關於公職人員禁酒控酒的通知》(清黨廉發〔2019〕3號),從深化思想認識、明確工作要求、壓實主體責任、嚴肅工作紀律等方面,向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提出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時時刻刻繃緊紀律這根弦,堅持嚴字當頭,深化「四風」治理,堅決禁酒控酒
  • 凱撒沙拉的走紅,居然跟美國禁酒令與《亂世佳人》有很大關係!
    然而,如此一道優雅秀氣的沙拉,其實是起源於1920年代美國禁酒令時期被迫開在墨西哥的一家餐廳。一戰時期,大批義大利人離開家園移居美國。義大利人Caesar Cardini與弟弟Alex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加利福尼亞州。
  • 最嚴「禁酒令」來了!多地發布通知!
    該「禁酒令」明確規定,縣內公務活動,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類,一律不得飲用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的任何酒類。「禁酒令」還規定,公職人員不論是正常上班還是節假日值班、執勤或工作日八小時外一律禁止飲酒。除了工作時間禁止飲酒多地還出臺了「最嚴禁酒令」公職人員八小時外也嚴禁飲酒!
  • 又見公職人員最嚴「禁酒令」,禁酒之風越吹越緊,對此你怎麼看?
    該「禁酒令」明確規定,縣內公務活動,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類,一律不得飲用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的任何酒類。「禁酒令」還規定,公職人員不論是正常上班還是節假日值班、執勤或工作日八小時外一律禁止飲酒。此外,青海門源、甘肅環縣等地也都出臺過相關文件,工作日全天禁酒成為最基本的規定。
  • 超六成大學生支持高校禁酒,包括你嗎?
    最近,中國青年報社針對這一問題做了專項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受訪大學生支持高校禁酒。近年來,發生了多起大學生飲酒導致的意外事件,其中的個別極端案例發人深省。@此別風月:我們學校之前也有個人喝多了太晚回來爬寢室摔死了,後來學校就禁止在校園內喝酒了,也是為了我們的安全,畢竟酒喝多了頭腦不清楚容易出事情。但也有人表示,這種做法是不是學校管的太寬了……@AT丶eleven : 不能一刀切。
  • 公務接待禁止含酒精飲料 「禁酒令」適用人員範圍有哪些
    隨著各地的「奪命酒局」屢現,不少城市紛紛出臺限酒令,公務接待禁止飲酒,雖然這條規定只是限定了一定的場合和人群,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奪命酒局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浙江、黑龍江、吉林、江蘇、湖南、安徽等省份已出臺公務接待「禁酒」規定。
  • 土耳其議會通過禁酒法案
    人民網5月25日電  土耳其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嚴格限制銷售含酒精飲料,銷售酒公司不準贊助任何活動,酒後駕車被重罰。 據土耳其世界新聞社報導,土耳其議會24日通過一項限制含酒精飲料的銷售和推廣的法案。
  • 王一博對「禁酒」家規不滿意 主動營業的忘羨讓粉絲受寵若驚!
    王一博對「禁酒」家規不滿意 主動營業的忘羨讓粉絲受寵若驚!時間:2019-09-23 12:32   來源:追唄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王一博對禁酒家規不滿意 主動營業的忘羨讓粉絲受寵若驚!
  • 三國殺新武將界高順,免疫酒殺,禁酒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負面技能
    小編第一個想到的其實是高順,可能在現在的這個版本高順的發揮並不是十分優異但是在小編剛剛接觸三國殺的時候這個鐵面將軍可真是威風凜凜強度是一等一的高,雖然現在高順不是那麼強了但是小編還是偶爾會用高順玩一兩把。不過在這次的改動中高順界限突破並且增加了強度,一起來看看吧!
  • 市民來信提工作日全天禁酒等十建議,聊城市委書記:字字珠璣
    工作作風方面,有的幹部縮手縮腳、推諉扯皮、不作為,把「幹事多出錯多、不幹事不出事」當信條,遇到困難繞道走,遇到問題往外推,貽誤發展良機。空喊口號、光說不練、假作為,面對上級工作要求表態多、行動少,搞形式、走過場,不肯撲下身子真落實。
  • 蘭坪縣嚴格執行「禁酒令」,群眾拍手稱快!
    雲嶺觀察——蘭坪縣嚴格執行「禁酒令」
  • 喝啤酒都犯法,盤點穆斯林國家的禁酒令
    如果我們不了解而貿然前往,也許一杯酒可能就能給你帶來牢獄之災。下面,讓我們看看如何才能在這些穆斯林國家用正確的姿勢飲酒把。【葉門】根據伊斯蘭教的教義,葉門在全國範圍完全禁止引用和銷售酒精飲料,但是亞丁和薩那除外。
  • 禁酒令來了!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泰國頭條新聞援引泰媒報導 曼谷市政府發言人蓬薩貢在4月9日新冠疫情管理中心發布會上表示,曼谷市即將出臺政策禁止所有持許可證的店鋪售酒,規定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