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約2/3年滿7歲自閉症兒童「無書可讀」(圖)

2020-12-20 搜狐網

很多大齡自閉症兒童面臨無處可去的困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星星的孩子,誰為你打開校門?

  東莞約2/3年滿7歲的自閉症兒童「無書可讀」,市委書記劉志庚表示將與教育部門協商解決

  有人說,他們是星星的孩子。他們有著星光般清澈的眼睛,卻從不向父母述說他們所看到的一切;他們有著天使般甜美的笑容,卻很少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或悲傷。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安靜地獨坐在牆角一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一個人玩。他們是一個特殊群體自閉症(孤獨症)患者。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東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的57個自閉症兒童,有十個將滿7歲就要畢業了,但至今東莞沒有專門的公益學校能夠接收他們。東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主任陳惠英透露,目前只有不到10%的自閉症小孩7歲後能夠達到正常小孩的水平。按照以往統計的數據,每年大約有15個學生畢業,而通過畢業評估能正常去上學的孩子也就3-5個,約2/3自閉症兒童的出路仍是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東莞市市委書記劉志庚前天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類學生就讀難的問題,東莞市委市政府將與相關部門商量解決事宜。

  得了病的僅一成父母肯承認

  「我只是送孩子過來學說話的。」這是康復中心老師經常聽到的話,漂亮的臉蛋,清澈的眼睛,讓很多家長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得了自閉症。只是不會說話,這是絕大多數自閉症孩子家長願意接受的孩子異常的「理由」。

  熊先生來自江西,1996年在東莞長安廈邊開了一家模具加工店。2000年底,他的大兒子小偉(化名)出生了。「那時候嶽父母幫我帶孩子,跟我說小偉經常出現哭鬧、不理人、不說話的狀況,可能是傻的。當時我一度認為那是嶽父母不想幫忙帶孩子的藉口。」熊先生說,「孩子長得那麼可愛,身體健康,怎麼可能有病,所以我一氣之下把孩子帶回家自己帶。」

  由於熊先生主觀上的逃避,小偉直到四歲半才被確診為自閉症。但遺憾的是,他已經錯過了康復的最佳時機。想起這個,熊先生顯得特別痛苦,連連說:「都是我害了他。」

  東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主任陳惠英告訴記者,很多家長就算把孩子送到康復中心來,其心裡依舊不願意承認孩子患有自閉症的事實。甚至有一些家長在孩子走出康復機構後都不願提起孩子曾經接受康復幹預的事情。陳惠英表示:「0-7歲是最佳的治療期,並且是越早越好,家長錯誤的認識和不配合很容易耽誤孩子的治療。」

  康復了的也可能被勸出學校

  據了解,目前在東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接受康復治療的自閉症患兒有60名,絕大部分為東莞戶籍。今年上半年有54位待入學孩子接受了評估,其中22名已經可以安排就讀,但仍有32名孩子在排隊中。

  「不是我們不肯讓孩子進來讀,實在是場地和師資有限。」陳惠英告訴記者,目前康復中心自閉症兒童有四個班,60個孩子只有26個老師,基本上已經接近飽和。「康復中心與普通幼兒園不同,有些孩子甚至要在這裡待六七年,所以學位不是每年都固定的。」

  更讓陳惠英揪心的事,康復中心只能接收0-7歲的孩子,7歲之後,該開始接受義務教育的他們,卻面臨著普通學校不肯接收的窘境。陳惠英告訴記者,年滿7歲的孩子,無論康復得好與壞,都必須離開康復中心。這些小孩若康復得好的,可以去幼兒園或者小學就讀,「可是對於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來說,社會交際能力一直是他們最大的問題,因此小孩去普通學校就讀的機率非常小,畢業後能夠達到上小學能力的只有不到10%。」

  陳惠英介紹,這些小孩就算進入了普通學校讀書,也有可能會被當成「問題學生」勸出學校。「之前康復中心有一個小孩小磊(化名),畢業後由於康復能力不錯,孩子爸媽便把他送到普通小學就讀。」陳惠英說,可是沒多久問題就出現了。小磊看到同學的東西,常常不管場合以及同學願意與否,毫不客氣伸手就拿。「這個動作小磊可能都不會明白什麼意思,可是在別人眼裡他就是亂拿同學東西的壞孩子。而老師和同學的"偏見",會對其病情產生不利影響。」對於這些孩子的未來,陳惠英表示很擔憂,「目前只有45個自閉症孩子在東莞特殊教育學校和腦癱的孩子一起就讀,還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待在家裡,希望能有專門的學校來接收他們。」

  東莞僅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據了解,東莞唯一一所市屬特殊學校啟智學校現有學位近300個,原則上招收聾啞和輕度智障的學生,每年約招新生40多人。廣東省督學、省教育廳督導室調研員郭文建議,按照要求,30萬人以上的城市就需要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而東莞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百萬人口的城市,目前只配備一所市屬特殊教育學校,有點不足夠。東莞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考慮擴建或新建特殊教育學校,為更多弱勢群體學生提供入學的便利。

  5月30日,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在「慶六一 市領導慰問兒童」活動中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殘疾兒童,東莞市委市政府一直都在關注,並且近幾年每年都組織有關部門前往關心,送去溫暖。而當得知只有45個自閉症兒童在特殊學校就讀時,劉志庚說:「45個太少了,應該想辦法解決這些孩子的基本入學問題,至於具體措施會與教育局部門協商。」(楊逸芸)

  作者:楊逸芸 (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UN009)

相關焦點

  • 東莞2/3大齡自閉兒童難入學
    市委書記劉志庚表示將與教育局等部門商議解決關注兒童 自閉症新快報記者 楊英傑 付愛萍 吳玉婷報導 近年來,東莞自閉兒童的數量呈逐年上漲趨勢。隨之而來的是公辦康復中心學位日益緊缺。部分自閉兒童在接受康復治療後,老師、同學的不理解又導致部分患兒難以正常上學讀書,目前東莞2/3的大齡自閉兒童無書可讀。
  • 東莞首家融合教育幼兒園:讓自閉症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學習
    2歲半的時候,亦陽被診斷出患有輕微的自閉症譜系障礙。今年5歲的他已經是東莞玉蘭實驗幼兒園中班的學生。這所公辦幼兒園是東莞唯一一所提供融合教育的學前機構。在玉蘭實驗現有的160名幼兒中,有18名是特殊兒童,他們因為患有自閉症、腦癱和聽力障礙等問題而需要額外的融合支持。也就是說,這裡平均每個班有2-3名特殊兒童。
  • 東莞首家融合教育幼兒園:讓自閉症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學習_眼光...
    2歲半的時候,亦陽被診斷出患有輕微的自閉症譜系障礙。今年5歲的他已經是東莞玉蘭實驗幼兒園中班的學生。這所公辦幼兒園是東莞唯一一所提供融合教育的學前機構。在玉蘭實驗現有的160名幼兒中,有18名是特殊兒童,他們因為患有自閉症、腦癱和聽力障礙等問題而需要額外的融合支持。也就是說,這裡平均每個班有2-3名特殊兒童。
  • 香港近7000兒童患自閉症 研究指3歲前治療最好
    (圖片來源:文匯報)   中新網4月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自閉症是一種無藥可醫的成長障礙,估計香港近7000名兒童有此問題。香港大學研究發現,及早訓練自閉症兒童的眼神接觸、動作和語言,能改善症狀,而治療黃金時間是3歲之前。
  • 8歲自閉症兒童每天憑記憶畫一本畫冊(圖)
    原標題:8歲自閉症兒童每天憑記憶畫一本畫冊(圖) 兩名自閉症兒童正在專業機構接受康復訓練  昨天是第七個「世界自閉症日」,今年世界自閉症日的主題為「科學幹預、合理治療、平等發展」。蔣文龍 文/攝  不少孩子天賦「閃耀」  蘇州市佳悅特殊兒童早期幹預中心,是一家專業的特殊兒童康復機構,他們在蘇州市區的校區目前有50名自閉症兒童正在接受康復訓練,小天天(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個。  天天今年8歲,是一個德國籍孩子。去年剛來到幹預中心的時候,家長很擔心,怕他在這裡情緒會失控。
  • 2歲時還學大人說話呢 到3歲不說話了 是自閉症嗎
    首先可以明確一點,3歲孩子不說話,或者語言發育落後同齡同性別孩子,很有可能是某種語言障礙。自閉症的孩子也會出現相似情況,但是把「不說話」作為自閉症的唯一判定標準是不嚴謹、不科學的!自閉症是一種腦發育性病症。社會交往障礙、溝通交流障礙、重複刻板行為是自閉症臨床表現的三大核心症狀。大部分自閉症孩子會有語言、認知、情緒、行為等異於常人的表現。自閉症兒童的構音器官很多都是正常的,那麼他們的語言障礙主要表現在使用、溝通方面,比如1、完全無語言交流。2、語音清晰,但語音錯誤。3、語法錯誤,重複語言多。
  • 服務120個自閉症兒童家庭,東莞「與星同行計劃」完成今年工作目標
    12月10日,市殘聯舉行「與星同行計劃」終期評估會議暨孤獨症兒童家庭教育康復專題講座。從今年5月開始,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與星同行計劃」已惠及東莞120個自閉症兒童家庭,服務獲得家長眾多好評,家庭滿意度達97.8%。
  • 服務120個自閉症兒童家庭,東莞「與星同行計劃」完成今年工作目標!
    12月10日,市殘聯舉行「與星同行計劃」終期評估會議暨孤獨症兒童家庭教育康復專題講座。從今年5月開始,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與星同行計劃」已惠及東莞120個自閉症兒童家庭,服務獲得家長眾多好評,家庭滿意度達97.8%。
  • 關愛自閉症兒童| 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有什麼症狀?
    #關愛自閉症兒童# 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有什麼症狀?對於中國社會而言,對自閉症的認知與關愛剛剛起步,我們可以吸取美國與歐洲社會過去幾十年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
  • 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臍帶血可以減輕自閉症症狀
    自從孩子丁丁(化名)2歲時被確診為「孤獨症「的那刻起,山東濟寧的李女士用了很長時間才接受這個現實。她告訴記者:「那是她人生中最辛苦的一段時期,不敢參與有關孩子的任何話題。」事實上,和丁丁一樣不幸的孩子已是一個規模越發龐大的群體。
  • 我國自閉症兒童超167萬 目前無完全治癒的先例
    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我們來看一組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自閉症兒童至少有167萬;自閉症男女發生比率是5:1;約2/3患兒成年後無法獨立生活;截至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有2000所,學齡前特殊教育學校幾乎沒有;自閉症家庭,一個月僅在康復訓練上的基本花銷是3000到5000元,醫保和商業保險目前都不能保險;83.3%的家庭自己承擔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的全部費用;只有不到1/3的自閉症兒童在3歲前就開始接受康復訓練,而有近1/5的兒童直到6歲才開始接受康復訓練
  • 兒童3歲前醫院無法診斷自閉症 家長仍應多加留意
    東方網4月2日消息:社交障礙、言語溝通障礙、刻板的行為和狹窄的興趣等。經過康復訓練,症狀輕的可能會回歸主流社會,但有些孩子四五歲依然無語言,發脾氣,有攻擊、自殘行為,症狀重的可能需要終身監護。  昨天中午,位於徐匯區園南新村內的三葉草兒童康健園上午的課陸續結束,家長紛紛從休息室內走出來迎接下課的孩子。
  • 自閉症患者的安置窘境:19歲在學齡班裡賴5年
    自閉症患者的安置窘境:19歲在學齡班裡賴5年 2015-11-09 10:21:2211月5日,說起11月30日即將滿19歲外孫星星,81歲高齡的周婆婆滿面愁容。  電源開關已經被撬起,電源座卡嵌處的白色牆面已經露出了水泥底;家中木質房門表面爛掉,赫然可見一個籃球大的缺口;地上散落著各種電源線,電腦、電視東倒西歪……記者在周婆婆家裡看到,整個窗戶和陽臺都被細密的鐵絲網給封了起來,看似牢籠。
  • 4歲自閉症兒童殞命康復基地 負責人養生書五年前已列黑名單
    他號稱為治療兒童自閉症找到了第三條道路。封面新聞記者查詢發現,2011年7月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24本編制質量不合格的養生保健類圖書名單,其中就有夏德均所著的《天道康復—一招十步祛病綜合療養法》。按照新聞出版總署要求,這些書應當被出版單位全部收回銷毀。然而直至2016年5月5日,《天道康復》一書仍在網絡購書平臺上銷售。
  • 重慶康復幼兒自閉症,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自閉症患者自小便開始表現出獨有的特徵,如語言理解和表達的困難、難以與周邊的人建立情感、對各種刺激的異常反應及行為一成不變等,其一般兒童有所不同。但是自閉症患兒的特徵也會隨著其年齡、智商及自閉症的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約有半數的自閉症病人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正常人的智商(IQ)範圍大多在85~110。
  • 2歲兒童不說話,被誤診為自閉症……
    隨著醫學及社會的進步,「自閉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兒童也越來越多。而家長對自閉症依然是談之色變,認為自閉症不可治癒,需要終生幹預!所以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對於任何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
  • 最新研究,原來「吃屎」能夠緩解兒童自閉症症狀
    本期作者:李獻  趙力超 | 美編:陳敏樺  趙力超每年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據中國新聞網報導,我國自閉症患者目前可能已超過1000萬,其中14歲以下的患病兒童已有約200萬人之多[1]。聽說,「吃屎」也可以當成治病方法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看一看。
  • 2歲兒童不說話,被誤診為自閉症.......
    隨著醫學及社會的進步,「自閉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兒童也越來越多。而家長對自閉症依然是談之色變,認為自閉症不可治癒,需要終生幹預!所以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對於任何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有些兒童隨著幹預以及發育,一些自閉行為症狀被矯正,得以改善或者隱藏,再次評估時候不會再被診斷為自閉症,隨之而來的是關於自閉症誤診的討論。
  • 廣州自閉症兒童公辦學校招生 家長冒雨排隊3天2夜
    位於白雲龍歸的廣州康納學校門前,自閉兒家長徹夜排隊報名  文/羊城晚報記者 孫婷婷  圖/羊城晚報記者 鄭迅    今天,廣州市唯一一所只招收自閉症兒童的公辦學校  公開報導顯示,廣州目前患有自閉症的兒童約有10萬左右。而在廣州市唯一一所只招收自閉症患兒的公辦學校中,目前所有年級的學生加起來才170人。廣州市即便短時間內建多幾間學校,也滿足不了星兒對公辦學位的需求。
  • 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我甚至希望他走在我前面
    自閉症兒童在課堂接受康復治療 五彩鹿自閉症研究院供圖為什麼他不叫我媽媽2016年5月28日,童童過完了自己3歲的生日。但在媽媽白莉眼裡,孩子出生3年來,對自己說的話不到100句,目光直視爸爸媽媽的次數,也不到100次。「孩子快2歲了,卻從沒說出一句完整連貫的話、甚至叫爸爸媽媽的次數也極其有限。」白莉開始懷疑,童童是否有語言障礙。但很快,白莉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童童不僅在溝通上表現異常,甚至在眼神、行為方面也與其他同歲的小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