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趙映驥/文、圖、視頻
「我們現在站的位置,如果穿越到2.5億年前,往四周一看全都是水!這時候的海底下就形成了大量這種碳酸巖和砂、泥巖。」在沙坪垻區中梁鎮附近的幹堰塘東埡口,重慶川東南地學旅遊研究院的科普講解員王平結合重慶地形圖和附近的巖壁,講述2.5億年前重慶的地形地貌後,一位小朋友驚呼:「完了,我們要淹死了!」
這樣有趣的一幕發生在4月19日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組織的「穿越重慶山脊·尋找滄海桑田的地質秘密」科普活動中,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有幸受邀參加了這次有關重慶地球科學知識的探索。
重慶地形演化圖
6個觀測點穿越2.5億年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為了宣傳自然資源國情國策、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4月19日上午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組織了「穿越重慶山脊·尋找滄海桑田的地質秘密」科普活動。
本次科普活動,通過到位於沙坪垻區中梁鎮附近的幹堰塘東埡口、高石坎採石場、響洞坪路口、後槽路路口、滴水巖、種植園這6個觀測點進行戶外學習,讓小朋友和家長了解到了重慶主城2.5億年以來的地質地形變遷、礦產資源、古生物化石保護、生態修復和自然資源保護對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等地球科學知識。
考慮到最近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本次活動控制了參與人數,只邀請了20多位社會地學愛好者、10多名學齡兒童和數10位媒體記者參加。在活動開始之前,現場工作人員還對所有參加活動的人員進行了體溫檢測,確保體溫無恙後才分車前往各觀測點。
6個觀測點
戶外課堂以實踐為主
在學校裡,學習地球科學知識,往往都是以記、背為主,實踐的內容比較少,本次「穿越重慶山脊·尋找滄海桑田的地質秘密」科普活動不僅是戶外現場學習,還加入了很多實踐的內容。
在活動開始之前,主辦方發放了羅盤、60倍放大鏡、地質錘等工具。隨後科普講解員王平向小朋友和家長一一介紹了這些專用物品的使用方式。
王平講解羅盤的用法
羅盤作為野外測量的重要工具,成為了科普講解員王平介紹的重點——在幹堰塘東埡口、高石坎採石場這2個觀測點,他先後將羅盤平著和側著放到了野外的巖壁上,演示了如何利用羅盤測量巖石的傾角、傾向等產狀數據,甚至還教小朋友如何繪製簡單的剖面圖:「這裡的傾角是50度,傾向是東南115度,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剖面圖中標註出來,這裡的巖石是砂巖,那麼我們就點上一連串小點。」
這些地質測量知識,在課堂上基本是學不到的,因此各位小朋友都很感興趣,紛紛跑到巖壁旁,用羅盤進行了測量,然後報出數據:「爸爸!我測到了,真的是115度也!」「老師,你看我把水泡弄到了中間,這裡的傾角是50度!」
講解員王平介紹相關地學知識
採石場學習環境保護
在高石坎採石場,王平重點介紹了現場灰巖的形成以及價值:「這裡是三疊系飛仙關組地層,形成於大約2.5億年前的海洋環境,主要由泥巖、頁巖與灰巖層組成。起點處我們可以看見傾斜的泥巖層,所見的層面代表原始的水平面,因受構造擠壓而傾斜,沿路而下可發現逐漸夾薄層灰巖層,直到變化為全是灰巖,這種變化是地殼升降作用引起的水體深度變化而形成。這裡的灰巖在重慶是一套非常有價值的巖石,是優質的建築石材,同時還是水泥原料。」
為了增加小朋友的環保意識,王平除了讓小朋友觀察巖石,遠望廢棄礦坑外,還和小朋友進行了互動。他指著身後巨大的廢棄礦坑,讓小朋友建議如何治理,有的小朋友建議建個湖,有的小朋友建議修過山車,有的小朋友則建議修公園……
在高石坎採石場的現場,記者發現了一塊「中梁鎮高石坎片區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工程」的牌子,王平告訴記者:「這個廢棄礦山已經開始了環境恢復綜合治理。可能以後大家再來這裡,這裡的生態環境會更加美好了。」
廢棄的礦坑
鹽礦、化石讓人印象深刻
在後槽路路口的觀測點,王平講述了三疊紀嘉陵江組地層形成的過程:「這些用做堡坎的巖石就是從本地的三疊紀嘉陵江組地層採出來的,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巖石上有很多孔洞,還有很多角礫破碎的東西,它們的形成是由於原本含有的鹽巖和石膏被水溶解,巖層塌陷形成。這個巖層還是重慶主城溫泉母巖層,主城區的溫泉水都是從該地層中抽取而來,裡面所含的鹽巖也是川渝一帶重要的鹽礦資源,可加工成食用鹽。」
為了讓小朋友們現實感覺鹽礦,王平向小朋友們發放了特殊的禮物——由川東南地質隊在合川開展鹽礦鑽探時打出的鹽礦顆粒:「你們可以用舌頭舔一舔這個鹽礦,看是不是鹹的。不過千萬注意不要吞下去,因為這種鹽礦含有雜質,不要直接食用。」一位小朋友舔了鹽礦以後向記者吐了吐舌頭:「太鹹了!」
堡坎的巖石中含有鹽巖(白色斑點 )
在最後一個觀測點,小朋友則看到了他們最喜歡的化石。王平從現場的巖壁中,直接找到了布滿小貝殼化石的介殼灰巖層:「在大約2億年前,三疊紀結束進入侏羅紀,地殼逐漸下降,重慶主城逐漸由平原演化為湖泊環境,所以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當時形成的彩色巖層,紫紅色是在淺水中形成的泥巖,灰白色的是深水中形成的泥巖,這段巖層的上部,你們就可以找到很多的貝殼化石。」
看到現場的巖石中真的有小貝殼化石,不少小朋友都是嘖嘖稱奇,一位小朋友開心地說:「真沒想到這裡曾經是湖泊,還有這麼多貝殼,真的是太有趣了!以後我還要來參加地球日的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