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兒女向來是逢節必吃的,元宵節的湯圓、端午節的粽子、還有中秋的月餅……從年初可以一路吃到年尾。春節十分熱鬧,可中秋節的家宴也是當仁不讓的。讓吃貨寶寶們一起來了解下中秋佳節都有哪些要必吃的傳統美食吧!
食田螺:中秋食田螺,則在清鹹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但是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吃田螺呢?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螃蟹:「無蟹不成秋」,在中秋賞金菊、吃螃蟹,是愛吃螃蟹的浙江金華人中秋節一大美事,螃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於消化,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也較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吃芋頭:在臺灣,也流行在中秋節吃芋頭。有俗語說:「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取芋、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中秋食芋頭,則寓意闢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食藕盒: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吃南瓜:每年八月十五這一天,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食菱角: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後,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當然少不了中秋佳節的主角,月餅與柚子,這是中秋節必定出現在桌面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