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說總擔心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問我怎麼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面對這種問題我的回答是建議去線下諮詢專業人士。我為什麼建議去諮詢線下專業人士呢?
鑑於很多朋友在尋求線下專業人士幫助之前希望能夠多一些相關知識的了解,那麼現在就簡單談談這個問題。
心裡有擔心其實是一種情緒,心理學上稱之為焦慮。焦慮情緒是指人們對即將來臨的,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危險或威脅的事物所產生的緊張、不安、憂慮、 煩惱等不良情緒狀態。正常情況下,這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是短暫的,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什麼狀態稱為過度焦慮呢?如果經常出現與現實情境不符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體驗,這種狀態就是過度焦慮,在心理學上稱為焦慮症或神經症性焦慮。過度焦慮會導致精神緊張、身體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也會影響到學習、生活、工作及社會交往等方面。
如果總擔心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長時間(6個月以上)無法消除,同時還感到痛苦,進而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那麼這就不是單純的焦慮情緒了,而是屬於介於心理問題和精神病性之間的神經症性焦慮了。
犯了神經症性焦慮首先不要忌醫。國人對於心理疾病和精神病還是比較忌諱的,怕被人歧視,一般希望不被別人知道,所以大都是被動就診。如果真有焦慮症需要正確對待,敢於打破藩籬,積極就醫,爭取早日擺脫痛苦,恢復正常狀態。其次治療神經症性焦慮我認為應首選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推薦精神分析治療或認知行為療法這兩個流派。
精神分析是建立在潛意識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心理治療技術,它是著名心理學巨擘弗洛伊德所創建的。認為神經症(癔症、、恐怖症、焦慮症等)的發病原因,主要根源於壓抑在潛意識內的欲望,雖然人們自己不能覺察,但這些被壓抑的欲望在潛意識內不斷製造是非,引起人們自己也無法理解的焦慮、緊張、恐懼、抑鬱與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
精神分析治療一般都是長程治療,經濟條件和時間允許的話可以選擇精神分析流派。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是通過改變思維或信念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緒行為療法(REBT),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CT)和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技術等。
認知行為療法幾乎都是短程的,時間緊張的話可以選擇認知行為療法。
註:文中引用部分來源於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