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慮嗎?總是擔心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該怎麼辦?

2020-09-05 靈魂修鍊師


有網友說總擔心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問我怎麼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面對這種問題我的回答是建議去線下諮詢專業人士。我為什麼建議去諮詢線下專業人士呢?

  • 因為有效的解決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搞定的,線上問問題的人傳遞出的信息,回答問題的人不可能完全能接收到。
  • 有效解決一個問題涉及到收集信息,提取有效信息,作出診斷,再收集信息,再提取有效信息,再有針對性地給出專業的方法。
  • 其實很多問題僅僅知道是怎麼回事,也不能有效的解決。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哪裡輕易就能知行合一啊!知行之間的距離何止孫悟空的一個筋鬥那麼遠呢。

鑑於很多朋友在尋求線下專業人士幫助之前希望能夠多一些相關知識的了解,那麼現在就簡單談談這個問題。

心裡有擔心其實是一種情緒,心理學上稱之為焦慮。焦慮情緒是指人們對即將來臨的,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危險或威脅的事物所產生的緊張、不安、憂慮、 煩惱等不良情緒狀態。正常情況下,這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是短暫的,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從人類的進化歷程來看,適當的焦慮對人類是有益的。

  • 在原始社會,人類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時常面臨著野獸和毒蛇的襲擊,適當的焦慮讓人類能夠保持警惕,尋找安全處所,從而得以最大的可能生存下來。
  • 現在對於經常熬夜或喝酒的人來說,當感覺到身體大不如前時,適當的焦慮會對他起到警告和提醒的作用,讓他不要熬夜和少喝酒甚至是不喝酒,從而儘可能快的恢復健康。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生物界的普遍規律,在現實社會中,競爭無處不在,抱著等待的心態肯定被淘汰,參與競爭才有可能獲取到自己想要的資源,適當的焦慮可以促使人們保持鬥志去參與競爭。比如在學習成績、工作職位、交易競標等方面,適當的焦慮感是可以提升人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

過度的焦慮對人們會造成傷害。

什麼狀態稱為過度焦慮呢?如果經常出現與現實情境不符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體驗,這種狀態就是過度焦慮,在心理學上稱為焦慮症或神經症性焦慮。過度焦慮會導致精神緊張、身體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也會影響到學習、生活、工作及社會交往等方面。

如果總擔心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長時間(6個月以上)無法消除,同時還感到痛苦,進而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那麼這就不是單純的焦慮情緒了,而是屬於介於心理問題和精神病性之間的神經症性焦慮了。

對於神經症性焦慮怎麼辦呢?

犯了神經症性焦慮首先不要忌醫。國人對於心理疾病和精神病還是比較忌諱的,怕被人歧視,一般希望不被別人知道,所以大都是被動就診。如果真有焦慮症需要正確對待,敢於打破藩籬,積極就醫,爭取早日擺脫痛苦,恢復正常狀態。其次治療神經症性焦慮我認為應首選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推薦精神分析治療或認知行為療法這兩個流派。

精神分析是建立在潛意識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心理治療技術,它是著名心理學巨擘弗洛伊德所創建的。認為神經症(癔症、、恐怖症、焦慮症等)的發病原因,主要根源於壓抑在潛意識內的欲望,雖然人們自己不能覺察,但這些被壓抑的欲望在潛意識內不斷製造是非,引起人們自己也無法理解的焦慮、緊張、恐懼、抑鬱與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

精神分析治療一般都是長程治療,經濟條件和時間允許的話可以選擇精神分析流派。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是通過改變思維或信念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緒行為療法(REBT),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CT)和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技術等。

認知行為療法幾乎都是短程的,時間緊張的話可以選擇認知行為療法。


註:文中引用部分來源於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總是事事擔心,也許你是中了「提前焦慮」的陷阱
    一、總是擔心未來是一種「病」,得治當我知道即將發生一件對我們有影響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止不住的提前很久就開始擔心。例如月末考試,但還沒等到月末,我們就習慣性的提前幾周開始擔心考不好怎麼辦。下周公司通知體檢,於是一周都在擔心萬一身體有疾病怎麼辦。
  • 總是擔心抑鬱症復發,該怎麼辦?
    讀者提問:我從19年12月確證了混合性焦慮抑鬱障礙,規律治療至今,大有好轉,但是逐漸發現在面對有挑戰的選擇時,總擔心抑鬱症復發,擔心自己因此無法應對,而總是退縮。該怎麼辦?所以,就像你說的,在面對一些有挑戰的選擇時,總是會擔心。這個確實是如此的。我也很能理解你的擔憂,因為抑鬱常常伴隨著焦慮以及各種軀體症狀,患者承受著的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非常痛苦。我在線上和線下都接觸過不少抑鬱症患者,對於他們來說,活著是一種煎熬,所以這種痛苦可想而知,而你的擔憂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 對象總是不回復自己的消息,該怎麼辦?
    所謂愛情,總是沒能像自己想像中的那麼一帆風順,總是伴隨著一些磕磕碰碰和不如意,就像自己滿心歡喜的去聯繫對方,以為對方會像自己想像中的那樣回應自己,結果可能一點動靜都沒有,別提有多麼委屈了。可能很多美好的事物就是這樣子,ta無法完美,但是自己可以儘量努力讓ta趨近於完美;我們無法直接拒絕ta所有不好的情況,不然我們只能連愛情本身一起放棄了。那麼,如果自己經常遇到自己的另一半,消息不回復,或者不及時回復,自己該怎麼辦呢?或者說,該怎麼解決呢?
  • 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總是引發矛盾,該怎麼辦?
    成長關鍵詞:教育分歧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總是引發矛盾,該怎麼辦?問題我有一個問題是關於家庭關係的,我和老公常因為孩子的教養問題發生爭論。我們的分歧總是以孩子為中心,我老公經常很焦慮,經常挑孩子的一些小毛病,我卻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比如,孩子有點兒身體上的小毛病,我老公就會認為很嚴重。我也有一點擔心,但沒有那麼明顯。孩子6歲了,老公的焦慮倒沒有在孩子身上反映出很嚴重的問題,只是偶爾尿床。
  • 【讀者問答】:事情太多,焦慮崩潰怎麼辦?怎麼調節自己的心態?
    【讀者提問】: 我這段時間的事情特別多,三門專業課要做ppt和計劃書,還要寫學分申請的材料,以及準備一篇論文,還有對考研,考教資的每日學習。事情多到感到崩潰,心理特別的慌張、焦慮,感覺有巨大的壓力壓在身上,學習效率降低。
  • 「心理學」:事情太多,焦慮崩潰怎麼辦?怎麼調節自己的心態?
    【讀者提問】:我這段時間的事情特別多,三門專業課要做ppt和計劃書,還要寫學分申請的材料,以及準備一篇論文,還有對考研,考教資的每日學習。事情多到感到崩潰,心理特別的慌張、焦慮,感覺有巨大的壓力壓在身上,學習效率降低。
  • 「心理問答」:事情太多,焦慮崩潰怎麼辦?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
    事情多到感到崩潰,心理特別的慌張、焦慮,感覺有巨大的壓力壓在身上,學習效率降低。有的時候感覺心特別慌,無法靜下心來學習或者做事,然後感覺到自己學習不進去,就更焦慮慌張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對這樣的情況,我該如何調節我的心態呢?如何讓自己不要因為過度焦慮而無法進入學習狀態?
  • 我總是覺得焦慮,無法平靜,該怎麼辦呢?
    焦慮,好像成為這個快速發展社會的一種趨勢,也是許多人都關注的話題。輕則影響心情,重則喪失生命。我們小時候會因為作業沒完成焦慮,長大後會因為工作任務沒完成而焦慮;會因為所愛的人生病而憂心焦慮,也會在看到體檢報告後擔心自己身體有更大的問題而焦慮;會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方向終生碌碌無為而焦慮,也會在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未能摘得領域桂冠而焦慮。
  • 擔心焦慮壓力大……孕期負面情緒該怎麼辦?
    如果有人說完全不擔心,要麼是說謊,要麼就是心太大。 只是太過火也是不行的,因為你的焦慮情緒也會傳達給胎寶寶,寶寶出生後可能容易缺乏安全感哦。 那怎麼辦呢?過來人給點小建議: 擔心很正常,但不要「腦補」太多,這時候真的不需要發散思維,否則只會一發不可收拾。
  • 焦慮真的很頭疼嗎?你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我們總是能找到讓自己的焦慮的理由,儘管別人說過:「我知曉世間有許許多多的煩惱,而它們中的大多數卻從未發生過。」儘管也有研究證明過,人們所焦慮的事情的結果大概有85%左右並不像之前想像的那樣壞,即使這樣壞的事情真的發生了,也有很多的人認為他們的處理方法比想像中的更好。
  • 總是擔心孩子以後長不高怎麼辦?
    我總是擔心她以後個子長不高,越想越焦慮,應該怎麼辦呢?雲朵老師:現在的家長尤其是很多媽媽,真的是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啊!孩子的方方面面,都能讓他們焦慮。我之前曾經上過一次線下課,遇到一個媽媽也是這樣的情況。她說如果平時孩子不好好吃飯她就會忍不住經常說,你再不好好吃飯,你就會長不高。
  • 養老焦慮你有嗎?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現代人普遍焦慮,對很多事情都表現得煩躁、緊張、不安。我們身邊這樣的人也比比皆是。學生為了學業焦慮;年輕人為工作焦慮;中年人為了老人孩子焦慮的同時,又開始為自己的養老焦慮。70後們不過才四五十歲,已經開始討論抱團養老的話題了。
  • 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與別人無關,你佔了百分之幾?
    「你必須自己去面對這迷惘的沒有任何方向的前路」「如果一個人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討好別人,生怕冒犯別人,甚至以委屈自己的方式讓別人滿意的話,少時很可能在社交中受過嚴重傷害……」昨天看到河森堡發的這段話很受觸動,分享給大家。
  • 考試前的晚上睡不著覺怎麼辦,不要焦慮,家長幫你調整作息
    這個方法大家學到了嗎?這一次我也想繼續嘮叨一下家長。要怎麼幫助考生克服考試之前總是失眠這個問題。在嘮叨以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一次的案例。案例的主角是一個高三生,當然了,我們所有的案例都是高三的。他這麼說,因為有高考越來越近了,他覺得自己越來越緊張,幹什麼都非常的緊張,複習的時候也很緊張很焦慮。這像不像我們上次說的焦慮心理?
  • 讓你焦慮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與感受
    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普遍存在壓力,所以焦慮情緒隨處可見。失業找不到工作,焦慮;大齡了未婚,焦慮;孩子成績不好,焦慮……就連飛機晚點了,也能引發一群人的短暫焦慮。引發焦慮的元兇是錯誤的思維方式焦慮的情緒真的可以控制嗎?有的人會認為這很難,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外界。可是,我們會看到,即使經歷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和行動。比如飛機晚點起飛。有一部分人會感到自己被白白剝奪了幾個小時的生命,坐立不安,甚至跑去和工作人員理論。
  • 養育孩子,你焦慮嗎?育兒不僅僅是養育孩子,更是父母成長的旅程
    、孩子和世間萬物,你的家庭會因此而更加和睦,孩子會從你身上學會愛與尊重,而那些曾經讓你幾乎崩潰的事,也會突然變得柳暗花明。如果父母因為片面的判斷而表現出焦慮情緒,則會給孩子帶來很不好的影響,甚至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暗示作用。
  • 家長的育兒煩惱,至少有一半,來源於自己的焦慮
    家長非常著急,想去給孩子打生長激素……大家都是做家長的,愛孩子的心咱都能理解,只是三歲孩子就需要打生長激素了嗎?是不是過於焦慮了?家長育兒的煩惱,至少有一半來源於自己的焦慮!可是家長們,你們問過孩子的感受嗎?問過孩子的需求嗎?這讓我想起了最近看過的一本書《淘氣包馬小跳28:媽媽我愛你》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在於敢於直面家長們的「養育焦慮」。什麼是「養育焦慮」?它是指育兒路上家長們因為各種原因產生的所有焦慮。比如: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孩子吃太多,怎麼辦?孩子學習不夠用功,怎麼辦?
  • 總是感到「壓力山大」,焦慮是一種病嗎?
    「良性緊張」有利於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狀態,但是過度的緊張卻會讓人陷入焦慮的狀態,焦慮者們總是立即會想像最糟糕的事情。焦慮者首先會看到一切事情的消極面,這讓他們身上會有一種持續的緊張,這種感覺讓他們自己不自在,也在他們周圍造成了一種痛苦的氛圍。當焦慮變成疾病先介紹一種極端現象:疑病症。
  • 遺忘固然令人擔憂,害怕遺忘的焦慮情緒更可怕,這種焦慮怎麼辦?
    所以,人們總是在記憶和遺忘中討生活,也就習以為常了。但是,如果我們非常害怕遺忘,甚至於時時都要警惕自己不要忘記了重要的東西,搞得很緊張、很焦慮,那究竟是遺忘更可怕,還是因擔憂遺忘而產生的焦慮更可怕呢?案例故事:老師你好,老擔心自己有什麼事情忘記怎麼辦?不停地回想,生怕因為忘記什麼事情產生嚴重的後果,伴隨著焦慮。這種情況從高三下學期就開始了,感覺這樣下去做事情非常沒有效率,像是音樂單曲循環,讓我分心,老師我這情況嚴重嗎?我該怎麼辦?
  • 心悸心慌該怎麼辦 孕婦焦慮心慌怎麼辦
    心悸心慌該怎麼辦很多時候,當我們身邊有人因為低血糖而暈倒時,我們肯定會嚇得不知所措吧,其實,在這種時候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及時為病人提供良好的急救措施,從而防止病情加重。在這裡,小編就要為大家講解一下「低血糖的處理方法」,大家可要認真學習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