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
我從19年12月確證了混合性焦慮抑鬱障礙,規律治療至今,大有好轉,但是逐漸發現在面對有挑戰的選擇時,總擔心抑鬱症復發,擔心自己因此無法應對,而總是退縮。該怎麼辦?
以下是我的回應:
你好!
抑鬱症相對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容易復發的心理疾病。原因就在於它本身病發的原因就很複雜,有遺傳、環境、家庭、互動模式、壓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就像你說的,在面對一些有挑戰的選擇時,總是會擔心。這個確實是如此的。
我也很能理解你的擔憂,因為抑鬱常常伴隨著焦慮以及各種軀體症狀,患者承受著的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非常痛苦。我在線上和線下都接觸過不少抑鬱症患者,對於他們來說,活著是一種煎熬,所以這種痛苦可想而知,而你的擔憂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因此,在「抑鬱症確實可能會復發」這樣的前提下,我們該如何去面對?我想一方面,我們需要增加內心的勇氣;另一方面,可以尋找外界的一些資源,來幫助自己。
1、增加內心的勇氣
可能作為一個旁觀者來對你說「增加內心的勇氣」這樣的話,會令你覺得「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但這個的確是這樣的,有些事別人是無法替代和幫忙的,只有靠自己。而我想,你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力量,因為你成功地從抑鬱症中走出來過,你的生命力量應該說是很強大的。現如今,只是欠缺一點點勇氣,去面對未知的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
我在去年看過一本書《精神焦慮症的自救》,作者是英國焦慮症專家克萊爾·威克斯博士。她在書中提到了一個82歲老婦人的案例:這位老婦人患了一種很折磨人的神經疾病。她經歷了一整天的極度的緊張和害怕之後,威克斯博士以為她會很絕望,沒想到老婦人聽著收音機,手裡拿著一本短篇小說。威克斯博士說:沒想到你會在愉快地看書。老婦人抬起頭來看著威克斯博士說:難道在黑暗中哭泣就有用了嗎?
當時讀到這段的時候,我被老婦人的這種坦然和勇氣感動了。在我們的一生中,也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些檻甚至覺得自己都過不去,沒有勇氣去面對,覺得眼前的世界一片黑暗。我們是選擇在黑暗中哭泣?還是在黑暗中努力尋找光明呢?
抑鬱症可能會復發,難道我們因為這個可能就要放棄現在好好生活的權利嗎?我想肯定不是的。不知道你有沒有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想要達成的目標?此刻,你就是一個正常人,去做就好。「大膽地去做,去TMD抑鬱症」。我覺得這句話你可以時常對自己說一說。抑鬱症也害怕有勇氣的人,更何況你戰勝過它一次。
2、尋找外界資源
除了內在增加一些勇氣外,當然我們也要善於從外部尋找資源。心理學研究顯示,一個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的人往往心理健康的程度更高。就是我們平時要有意識地去建立這樣的社會支持系統,父母、伴侶、朋友、同事,不必強求數量,而是去建立深度而豐富的關係。當你遇到壓力、煩悶或者情緒低落的時候,能有這麼幾個人,可以靜靜地陪伴你走過的,聽你傾訴的,都會比你一個人要好很多。
另外,我注意到你說「規律治療」至今,不知道這個治療裡面是否包含心理治療。如果是的話,可以和諮詢師協商繼續長程的「心理保健」,這也會對你有好處。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