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免運費門檻又提高了。網上瞬間湧現出一撥段子手,對京東口誅筆伐。在一片「東哥缺錢買奶粉了」的聲音中,似乎大家還都是該買就買,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
兩天前,虎嗅一篇《京東今日提高「免運費」門檻,你必須知道這三件事》文章中,作者用數據表明:
1.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為免運費會提高網購訂單金額;
2.京東提升了運費和免單金額後並未對京東的日用商品增長造成影響,反而大幅提升;
3.對於投資者來說,可以看到京東毛利的提升。這不失為一個十分之好的分析角度,但這篇文章的作者和其他主流媒體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京東Plus。
為什麼「京東Plus」會員服務總被大家遺忘?
提起京東Plus,相信很多京東的忠實用戶也會感到非常陌生,這裡面有著幾個原因:
1.產品體驗角度而言,京東Plus標誌放置在在客戶端「我的」頁面、個人頭像附近,相比淘寶買家不停刷物流、確認收貨等的動作,京東買家進入「我的」頁面的次數少、頻率低,他們購買自營產品,並沒有去查看物流信息和確認收貨的必要;
2.京東Plus此前是一項高端會員服務,採取的是「邀約」模式,聽聞鑽石會員也並非人人能夠被選中成為幸運兒;
3.與AmazonPrime相似的收費會員制,但提供的服務和優惠卻相形見絀,並無多少新鮮度。
筆者認為,京東此次提高免運費門檻的主要目的應該為強行推廣京東Plus奠基,將這一已經被Amazon證明了其可行性的收費會員模式徹底普及。而目的,亦無非是錢、錢、錢了。
京東Plus年費為149元,其主要服務為60張免運費券/年,以10元購買價值90元的京東電子書暢讀VIP年卡,自營商品退換貨免運費等,現階段提供30天免費試用。
京東會員服務對標亞馬遜會員服務,有何異同?
提到京東Plus,自然不能不將其與「原型」AmazonPrime做一下對比了:
1Prime也提供30天免費使用;
2.Prime年費為99美金,這與Plus在國內149元的收費水平屬於同一量級;
3.免運費問題上,Prime是全部訂單免運費,而並非Plus的僅限60筆訂單;
4.Prime以免費借閱模式提供超過80萬本的電子書閱讀,相比之下,Plus更像在促銷京東可憐的電子書服務;5.Prime還能提供海量在線視頻、音樂和無限量的照片存儲空間。
京東商城長期以高淨值人群為目標用戶,滿足他們的對商品質量和物流的需求。因此,京東進一步推廣Plus,以Plus為門檻,將目標用戶區別開來,以圖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京東在這一點上的想法並沒有錯,相反,是十分明智的一步棋。但是,京東Plus所能提供的服務,是否值149元,令人存疑。
作為京東的目標顧客,高價值人群的客單價想必還是超過京東重新調整免運費門檻之後的99元,對這類顧客來說,60筆訂單免運費似乎並非顯得那麼重要。
60筆免運費訂單的限制或許是京東Plus最失敗的地方
說到這裡,可能有讀者會提出疑問,60筆免運費的訂單可以使顧客購買更加自由,想買就買,可以很好地提高顧客購買頻率。過去,消費者若是想在京東上購買價值較低的商品時,出現的無非是兩種情況:
1.慢慢找、慢慢挑別的自己想買的東西,湊夠79元;
2.千挑萬選之下,發現自己確實沒有別的立刻想買的商品了,想買的那個啥還是去淘寶9.9包郵吧。以上兩種情況中,何種情況居多可是不太容易分析得出結論的。
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5年Q2網購B2C就已超過C2C,成為網購主流,且繼續以遠超C2C的59%同比增長迅速發展。而京東同季度GMV同比增長亦僅為60%左右。因此,京東增長更多地體現在B2C行業紅利上。也就是說,單純地進行數據統計,說京東提高了運費門檻之後,GMV仍然大幅提升,是毫無意義的。
60筆免運費訂單的限制或許是京東Plus最失敗的地方。深諳消費者購物心理的Amazon給出的是無限制方案,京東作為後來者,為何不一抄到底呢?
更極端一點地說,倘若我們相信「提高免運費門檻,京東銷售額仍然會大幅增長」這一論調,也就是承認了大部分消費者的絕大部分訂單會湊夠99元,這也就等同於說消費者在不部分訂單中並不需要京東Plus提供的免運費券,更何況是60張?花費149元買Plus,何不將這149分開數次湊湊單?如此,得到的還是實實在在的商品,而並非京東不怎麼優質的Plus會員服務。
作為高淨值人群愛好的B2C網購平臺,京東開放Plus會員服務有其必要性,但需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以使得會員費更超值,而非簡單地提供有限的免運費次數。
最後,只想說一句,希望京東此番不要畫虎不成反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