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多多媽媽最近跟我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天放學回來,多多問媽媽:"我是不是很胖,胖的大家都不喜歡我?"多多面容沮喪,還有點委屈的樣子。媽媽以為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很著急。問清楚原因之後,媽媽哭笑不得,原因是多多在學校被同學起外號了,同學們都叫他"胖子",並且說他太胖了沒人要。
多多確實比其他小朋友胖了一些,但是看起來蠻可愛的。但是在其同學眼中,多多卻是個胖子。多多不喜歡這樣的稱號,但是又阻止不了同學們這樣叫他,於是多多近來總是情緒低落,有時候還跟媽媽說不想去上學了。
其實,多多因為自己的身體特徵被同學們故意起綽號,他自己是不開心也是不樂意的,家長或許會覺得這樣也沒什麼,都是孩子之間的玩笑,不必在意。但是,家長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孩子被起"惡意綽號。其實也是一種校園霸凌,家長要重視起來,不能認為這是孩子之間的玩笑。"
孩子也會在意別人給自己起綽號
孩子其實和大人一樣,他們也有自尊心,他們也不想要被別的小朋友說不好,並且給自己起外號。
我們前面說到的多多因為自己比其他小朋友胖了一些而被叫做"胖子",其實多多心理是不願意的。本來自己就比別人胖了一些,現在別人還把這種特質說了出來,這樣會讓孩子更加注意自己的體態,會越來越感覺自己胖是不好的。
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胖是胖了些,叫孩子胖子或者胖胖,其實挺可愛的,也不會影響孩子什麼。但是,孩子對於自己的身體,還有與其它同學之間的交往,會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不喜歡這樣帶有不太友好的色彩的外號。
所以其實孩子並不是不會在意大人或者同學給他起外號,他們也會對自己的身體或者其他方面的特徵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並不喜歡別人因此來叫自己別的名字。
被"起綽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 善意的綽號能夠讓孩子的友情得到升華
如果說,孩子之間,因為喜歡或者親密,而給對方起雙方都能夠接受並且成為雙方的特定稱呼時,孩子會感到快樂,因為孩子認為這是他跟對方的秘密,這是一種愛的表現,是一種親密的行為。
孩子之間是非常純粹的,有時候他們給別起外號是因為喜歡對方,能夠看到對方的特質,於是用自己的方式來稱呼對方,這也是一種友情的表達。家長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正確引導,反而會讓孩子學喜歡上自己的外號,並且孩子會與起外號的小朋友有更加親密的來往,會讓孩子之間的友情得到升華。
善意的綽號是孩子某個人生階段引人注意特徵的概括,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能夠適當的引導,對孩子能夠帶來積極的影響。
2、 惡意的綽號可能會成為校園霸凌的幫兇
根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一份調查顯示,40.7%的中小學生有被叫難聽綽號的經歷。
大人對於難聽的外號尚且感到無奈,更何況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孩子心智不成熟,對於別人起的綽號綽號往往比成人更加敏感,會導致孩子產生壓抑自卑等心理,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有一定的危害。每天聽到難聽的綽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折磨,孩子心裡受到扭曲時也會反過來給別人起綽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2018年11月12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其中強調:"起侮辱性綽號"也屬於欺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遭受校園霸凌,並且不要成為有校園霸凌行為的孩子,但是家長往往忽略了起外號其實也是校園霸凌的一種。綽號一般都是針對孩子的勝利或者心理缺陷而起的,侮辱性的綽號,會成為校園霸凌的幫兇。
孩子被"起綽號",家長可以這麼做
1、 引導孩子克服自己的缺陷或者缺點,讓綽號成為他引以為傲的標籤
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人,自己的各種身體、心理素質也會不同,因此,孩子被起外號也是難免的事情。家長要在孩子被起外號的時候,能夠有正確的態度與處理方式,給予孩子正面的回答以及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轉移注意力,從而讓孩子能夠直面自己的綽號和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與個人形象。
當孩子被起外號時,家長要讓孩子辨別外號的性質,對於不同的外號,應該有不同的反應。如果外號是針對孩子自己的缺點,那麼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明確自己的缺點,從而找到方法來克服自己的缺點,增強自信。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的大腦中存在一個"獎賞迴路",如果我們做出一個行為,立刻就能獲得好的反饋,大腦會鼓勵我們重複這一行為,反之則要求我們放棄。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克服各種缺點,如果孩子取得與綽號相關的成就,那麼他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此時綽號也會成為他引以為傲的標籤。
2、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稱呼別人的綽號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父母平日的語言習慣,影響孩子的日常用語,孩子的語言越不規範,在生活中,越更加主動的侵犯他人,為他人起綽號。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如果父母也會在生活中給別人起外號,那麼孩子自然也會覺得給別起外號是正常的事情。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給別人起外號。大人之間可以有其他的稱呼,但是教育孩子的時候,正常的稱呼還是要的。
比如,父母如果與自己的朋友之間比較熟悉,稱呼對方為"木頭"之類的暱稱,那麼在孩子面前,就仍然要讓孩子稱呼其叔叔或者阿姨,不能夠稱呼為"木頭叔叔"。如果孩子已經這樣叫了,那麼家長也要及時跟孩子說這是錯誤的行為。
3、 讓孩子養成禮貌用語的習慣
禮貌用語是孩子的修養的行為體現,並且禮貌用語也能夠有效減少孩子為他人起外號的概率。父母要讓孩子常用"您好"、"謝謝"、"對不起"等禮貌性的用語,並且要將禮貌思想灌輸給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應當禮貌待人。
孩子懂得禮貌待人,也同樣會明白給人起外號是不禮貌的,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與孩子所接受的禮貌教育相違背。
那麼孩子就會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不給他人起外號。並且,在被別人起外號的時候,孩子可以運用禮貌的思想來跟對方說明這樣做的不妥,能夠有效阻止外號對自己的心理傷害。
4、 讓孩子與取綽號的人真誠交流,防止綽號擴散
綽號的危害程度會隨著綽號的傳播而發生變化,綽號傳播越廣,對孩子的影響越大,因為傳播廣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叫孩子這個外號。因此,孩子被起外號了,最重要的還是要從起外號的人來解決,才能阻斷外號的傳播,停止外號的危害繼續。
孩子之間的交往,還是需要孩子自己來解決被起外號問題。父母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勇敢對綽號說"不",讓孩子去與起外號的孩子交流,讓對方停止為自己起外號。當對方決定放棄這個外號時,應該教孩子與對方化敵為友,避免再次傷害。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