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孩子被起外號,「惡意綽號」也屬校園霸凌,家長要重視

2020-12-22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多多媽媽最近跟我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天放學回來,多多問媽媽:"我是不是很胖,胖的大家都不喜歡我?"多多面容沮喪,還有點委屈的樣子。媽媽以為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很著急。問清楚原因之後,媽媽哭笑不得,原因是多多在學校被同學起外號了,同學們都叫他"胖子",並且說他太胖了沒人要。

多多確實比其他小朋友胖了一些,但是看起來蠻可愛的。但是在其同學眼中,多多卻是個胖子。多多不喜歡這樣的稱號,但是又阻止不了同學們這樣叫他,於是多多近來總是情緒低落,有時候還跟媽媽說不想去上學了。

其實,多多因為自己的身體特徵被同學們故意起綽號,他自己是不開心也是不樂意的,家長或許會覺得這樣也沒什麼,都是孩子之間的玩笑,不必在意。但是,家長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孩子被起"惡意綽號。其實也是一種校園霸凌,家長要重視起來,不能認為這是孩子之間的玩笑。"

孩子也會在意別人給自己起綽號

孩子其實和大人一樣,他們也有自尊心,他們也不想要被別的小朋友說不好,並且給自己起外號。

我們前面說到的多多因為自己比其他小朋友胖了一些而被叫做"胖子",其實多多心理是不願意的。本來自己就比別人胖了一些,現在別人還把這種特質說了出來,這樣會讓孩子更加注意自己的體態,會越來越感覺自己胖是不好的。

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胖是胖了些,叫孩子胖子或者胖胖,其實挺可愛的,也不會影響孩子什麼。但是,孩子對於自己的身體,還有與其它同學之間的交往,會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不喜歡這樣帶有不太友好的色彩的外號。

所以其實孩子並不是不會在意大人或者同學給他起外號,他們也會對自己的身體或者其他方面的特徵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並不喜歡別人因此來叫自己別的名字。

被"起綽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 善意的綽號能夠讓孩子的友情得到升華

如果說,孩子之間,因為喜歡或者親密,而給對方起雙方都能夠接受並且成為雙方的特定稱呼時,孩子會感到快樂,因為孩子認為這是他跟對方的秘密,這是一種愛的表現,是一種親密的行為。

孩子之間是非常純粹的,有時候他們給別起外號是因為喜歡對方,能夠看到對方的特質,於是用自己的方式來稱呼對方,這也是一種友情的表達。家長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正確引導,反而會讓孩子學喜歡上自己的外號,並且孩子會與起外號的小朋友有更加親密的來往,會讓孩子之間的友情得到升華。

善意的綽號是孩子某個人生階段引人注意特徵的概括,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能夠適當的引導,對孩子能夠帶來積極的影響。

2、 惡意的綽號可能會成為校園霸凌的幫兇

根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一份調查顯示,40.7%的中小學生有被叫難聽綽號的經歷。

大人對於難聽的外號尚且感到無奈,更何況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孩子心智不成熟,對於別人起的綽號綽號往往比成人更加敏感,會導致孩子產生壓抑自卑等心理,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有一定的危害。每天聽到難聽的綽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折磨,孩子心裡受到扭曲時也會反過來給別人起綽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2018年11月12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其中強調:"起侮辱性綽號"也屬於欺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遭受校園霸凌,並且不要成為有校園霸凌行為的孩子,但是家長往往忽略了起外號其實也是校園霸凌的一種。綽號一般都是針對孩子的勝利或者心理缺陷而起的,侮辱性的綽號,會成為校園霸凌的幫兇。

孩子被"起綽號",家長可以這麼做

1、 引導孩子克服自己的缺陷或者缺點,讓綽號成為他引以為傲的標籤

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人,自己的各種身體、心理素質也會不同,因此,孩子被起外號也是難免的事情。家長要在孩子被起外號的時候,能夠有正確的態度與處理方式,給予孩子正面的回答以及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轉移注意力,從而讓孩子能夠直面自己的綽號和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與個人形象。

當孩子被起外號時,家長要讓孩子辨別外號的性質,對於不同的外號,應該有不同的反應。如果外號是針對孩子自己的缺點,那麼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明確自己的缺點,從而找到方法來克服自己的缺點,增強自信。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的大腦中存在一個"獎賞迴路",如果我們做出一個行為,立刻就能獲得好的反饋,大腦會鼓勵我們重複這一行為,反之則要求我們放棄。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克服各種缺點,如果孩子取得與綽號相關的成就,那麼他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此時綽號也會成為他引以為傲的標籤。

2、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稱呼別人的綽號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父母平日的語言習慣,影響孩子的日常用語,孩子的語言越不規範,在生活中,越更加主動的侵犯他人,為他人起綽號。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如果父母也會在生活中給別人起外號,那麼孩子自然也會覺得給別起外號是正常的事情。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給別人起外號。大人之間可以有其他的稱呼,但是教育孩子的時候,正常的稱呼還是要的。

比如,父母如果與自己的朋友之間比較熟悉,稱呼對方為"木頭"之類的暱稱,那麼在孩子面前,就仍然要讓孩子稱呼其叔叔或者阿姨,不能夠稱呼為"木頭叔叔"。如果孩子已經這樣叫了,那麼家長也要及時跟孩子說這是錯誤的行為。

3、 讓孩子養成禮貌用語的習慣

禮貌用語是孩子的修養的行為體現,並且禮貌用語也能夠有效減少孩子為他人起外號的概率。父母要讓孩子常用"您好"、"謝謝"、"對不起"等禮貌性的用語,並且要將禮貌思想灌輸給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應當禮貌待人。

孩子懂得禮貌待人,也同樣會明白給人起外號是不禮貌的,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與孩子所接受的禮貌教育相違背。

那麼孩子就會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不給他人起外號。並且,在被別人起外號的時候,孩子可以運用禮貌的思想來跟對方說明這樣做的不妥,能夠有效阻止外號對自己的心理傷害。

4、 讓孩子與取綽號的人真誠交流,防止綽號擴散

綽號的危害程度會隨著綽號的傳播而發生變化,綽號傳播越廣,對孩子的影響越大,因為傳播廣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叫孩子這個外號。因此,孩子被起外號了,最重要的還是要從起外號的人來解決,才能阻斷外號的傳播,停止外號的危害繼續。

孩子之間的交往,還是需要孩子自己來解決被起外號問題。父母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勇敢對綽號說"不",讓孩子去與起外號的孩子交流,讓對方停止為自己起外號。當對方決定放棄這個外號時,應該教孩子與對方化敵為友,避免再次傷害。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別小看孩子被起綽號,「惡意綽號」已屬校園欺凌,家長要重視!
    其實雲朵雖然只是肉乎乎,但是還是白白的很可愛,可是身邊的小夥伴卻根據她的身體特徵起綽號,只是根據自己接收的信息給她安上了這個"綽號"。但是雲朵越來越不開心,不願意去學校,又不能阻住別人的玩笑和綽號。父母可不要不重視孩子被起綽號,覺得這只是孩子之間無關緊要的玩笑話。就是因為大人的不重視,讓那些壞孩子變本加厲。
  • 孩子在學校被起了外號?家長要警惕,「惡意綽號」也屬校園欺凌
    我小時候沒有被起過外號,如今也不記得自己有沒有給同學起外號。現在看到孩子們的表情,心中覺得不是滋味。孩子在學校被起外號,覺不是特例。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小時候也被起過外號,便覺得孩子被起外號也不是什麼大事。實際上,孩子在學校被起外號,我們家長必須要警惕,尤其是惡意綽號——校園欺凌的一種。
  • 《童謠森林》:別小瞧孩子被起外號,也許孩子正在遭受隱性欺凌
    相信很多成年人在上學的時候都被取過綽號,無論是善意還是惡意,小時候被起的綽號都會長時間停留在記憶中。惡意綽號更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引援,在某個階段變得討厭上學、不願意與人接觸、失去自信。一些家長以為起外號只是一種開玩笑的方式,小孩子之間只是打打鬧鬧不需要過多關注。
  • 孩子被起綽號不是「開玩笑」,也是校園霸凌,幫孩子解決不能忽視
    大人們看見,大多對此忍俊不禁,認為不過是小孩子之間的玩笑,彼此起個綽號以示親暱,可實際上,起綽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校園霸凌的一種表現,任其發展的話,對於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起綽號也是一種校園霸凌行為2018年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校園霸凌的定義是:一方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知道,校園霸凌不單是指對身體造成傷害,對心靈造成傷害也屬於校園霸凌的範疇。
  • 孩子被起綽號不是「開玩笑」,也是校園霸凌,幫孩子解決不能忽視
    無論是校園內還是校園外,總可以聽見有些孩子有一些特殊的稱呼——胖胖的孩子多被人和豬聯繫在一塊,戴了眼鏡的孩子常年拋不開「四眼」的稱號,個子高的孩子總是小夥伴中的「竹竿」,瘦小的孩子被同學一口一聲的叫做「豆芽菜」。大人們看見,大多對此忍俊不禁,認為不過是小孩子之間的玩笑,彼此起個綽號以示親暱,可實際上,起綽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校園霸凌的一種表現,任其發展的話,對於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 校園霸凌不容小覷,那些被霸凌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實際上並沒有,校園霸凌往往比這些事情更加惡毒,不少被校園霸凌的孩子輕則罹患抑鬱症,重則被打成重傷,更多的孩子即使身體上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但心理往往會留下陰影。在此之前,已經有相關部門對校園霸凌的各種行為有所闡述,但具體了解的家長卻並不多,那麼校園霸凌的具體行為會有哪些呢?校園霸凌可以分為三種:語言上的凌辱;身體上的折磨;網絡上造謠辱罵。
  • 孩子之間起外號不是開玩笑,是「校園霸凌」,但不要依賴老師解決
    但是孩子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會越來越在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孩子之間起外號不是開玩笑,是「校園霸凌」,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孩子被起外號,是遭遇了校園霸凌,對身心大有影響很多成人在幼年時期也有別起外號的經歷,當時會比較在意,但是成年以後看開了,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 如果孩子因名字老被小朋友起外號,要不要給孩子改名字?
    文/嫻寶蠶豆麻麻近日,一個 「史香」的網友提問說,孩子因為名字老被小朋友起外號,回來哭的很傷心,要不要給孩子改名字?翻看題主應該是位爸爸,史這個姓諧音不太好,取名不注意確實很容易踩雷,如果「史香」就是孩子的名字的話,那還是改改比較好。外號,分善意的暱稱和惡意的綽號。但如果孩子因為惡意的綽號而產生痛苦的感覺,那就不是改名字的問題了。
  • 言語欺凌之「起綽號」後果很嚴重!當你的孩子被起綽號, 該怎麼辦?
    一名中學生男孩被一名身體強壯的同學毆打,幾十名學生圍觀,還嬉笑著說「別打他腮、再來一遍…」據網友稱,這起事件發生在日照五蓮街頭中學。經了解,當事學生因被同學起外號、懷疑同學向老師打小報告等產生不滿,遂發生打罵現象。公安部門介入,調查結束後雙方家長及學生對調查結果表示認可,現場達成和解。縣教育局研究決定,對該校校長給予行政警告處分。
  • 孩子因名字被起外號不願上學,網友驚訝:服了小學生的起外號能力
    孩子上學的時候被起外號是一件比較常見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孩子們起外號的能力究竟有多強嗎?孩子被起外號可能是一種校園霸凌但其實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起外號也可能成為一種校園霸凌,形成校園霸凌的起外號主要有三種特徵,分別是:惡意的,群體性的和頻繁性的。
  • 你的孩子被霸凌了嗎?遭受霸凌之後會主動和你說嗎?
    語言上的凌辱並不僅僅是罵人常用的「三字經」,起外號也算是校園霸凌的一種。上學的時候起外號是常事,就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電影中所講的一樣,每個班裡基本都有一個叫「胖子」的人,這些外號怎麼能算是凌辱呢?其實當外號剛叫響的時候,往往是帶有惡意的,無論是「書呆子」、「四眼仔」還是「胖子」,都是帶有歧視的成分,而被起綽號的學生之所以最終接受,其實是無可奈何的被迫之舉,因為他越是反抗就會被叫得越兇,即使心裡不喜歡依舊無可奈何。
  • 家長們注意!「起侮辱性綽號」屬於校園欺凌,嚴重者可開除學籍
    對校園霸凌說不,起侮辱性綽號也算校園霸凌,廣東出臺一方案獲網友爆贊在很多說話這個校園霸凌都是被定義為一個詞,那就是鬧著玩兒,可對於被起外號的同學來說還有這個武俠小說裡也是天外飛仙葉孤城、神鵰大俠楊過、老頑童周伯通,《雪山飛狐》胡菲啊,一聽就知道這個人虎虎生威,有霸氣,甚至連《紅樓夢》的各種人物,都有響亮或者是好聽的外號,我覺得這才是起這個綽號的一個精髓,既然有些孩子還沒有悟出這個道理啊,那法規明確了,我覺得也挺好啊,而且不光是外號,廣東,這一次的管理辦法呢,還涉及很多的細節,比如說在社交媒體發表貶低或者侮辱他人人格的言論,等等啊,那當然說到這裡特別要提示一下
  • 孩子在學校被起外號,怎樣做好?
    要開學了,小張心裡又打起了亂鼓,孩子不願意開學,對上學有牴觸情緒,究其原因,班裡同學給孩子起了綽號,孩子很反感,也有些畏懼。小張很是頭疼。被起外號,在學校比較常見,特別是在小學。小學生覺得好玩,也愛起鬨,有時候雖說沒惡意,單給孩子造成了影響,作為家長,要重視這件事。
  • 辱人綽號屬欺凌:別拿校園裡的言語暴力不當回事丨今日話題
    其中「起侮辱性綽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例如,看到同學胖胖的,就給人家起「肥豬」之類的綽號,這是侮辱性的。雖然,這種「精神侮辱型」的言語欺凌經常性的被忽略,但事實上,它卻是校園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欺凌現象。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就指出,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 8歲女孩被同學欺負,鉛筆扎進腳背,校園霸凌何時休
    上文中提到的掌摑、拳打腳踢、甚至動用「武器」,是非常明顯、嚴重的校園暴力。有時候,小朋友之間故意推搡、惡意碰撞都屬於校園霸凌。起綽號。你可能覺得孩童時期誰沒幾個外號呢。但是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往往就是從被起外號開始受到傷害。比如胖一點的孩子被叫「肥豬」,家裡窮的孩子被叫「破爛王」,就連學習好的孩子也會被叫「書呆子」。這些孩子們心中最脆弱最自卑的地方被拿來取笑、放大,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辱人綽號屬欺凌:別拿言語暴力不當回事
    所謂的「精神侮辱型」,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其中「起侮辱性綽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例如,看到同學胖胖的,就給人家起「肥豬」之類的綽號,這是侮辱性的。
  • 孩子被起外號,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隨意敷衍可能會影響孩子成長
    所以父母在這個過程之中,既不能高估善意綽號對於孩子的影響,也不能低估惡意綽號對於孩子的傷害。誤區三:讓孩子選擇反擊對於一些較為暴躁的父母來說,他們不會去批評自己的孩子,而是將這些給自家孩子起外號的人當作是敵對者。
  • 【家長必讀】校園霸凌與解決方案
    今天,我就想談一下校園霸凌這個沉重卻需要所有家長都重視的的話題。之前我有看過一些國內有關校園霸凌的文章。發現大多文章討論的都是毆打、辱罵等比較極端的大孩子暴力行為,並不最能夠反映出我們孩子有可能在學校面臨的真實情況。我這篇文章則是整理了澳州官方育兒網站Raising Children Network與維州教育局對於校園霸凌的討論,給家裡有中小學及低齡孩子的家長一些有高度實踐性的建議。
  • 開學季,校園霸凌不得不防
    開學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前兩天,新華小編看了後臺私信,有家長留言說,9月1號開學了,就讀某中學的孩子不敢去學校,因為自身膽小,在學校總是被高年級的某校霸欺負,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這個事情引起了小編的關注。
  • 開學季,校園霸凌不得不防!
    開學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前兩天,新華小編看了後臺私信,有家長留言說,9月1號開學了,就讀某中學的孩子不敢去學校,因為自身膽小,在學校總是被高年級的某校霸欺負,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這個事情引起了小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