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布 7 月份十大朋友圈謠言:姚明吸毒被抓意外上榜

2020-12-20 IT之家

IT之家8月3日消息 今天下午微信官方發布了朋友圈十大謠言排行榜,包含「魏偉健」再度丟錢包、姚明吸毒被抓等朋友圈謠言上榜。微信表示,一旦發現謠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儘快將事實真相轉告給身邊親人、朋友。並果斷阻止他們繼續傳播謠言。同時在微信客戶端上隨手點擊投訴舉報,阻止謠言繼續傳播。

1、撿到錢包尋失主,內含身份證、多張銀行卡、大量現金等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幫忙轉一下,我朋友撿到一個錢包,裡面有一張身份證:魏偉健,卡10多張,現金8000元左右,飛機票2張,魏偉健,魏巧英,飛機票是後天的,大家幫忙擴散,贈人玫瑰,手有留香,傳遞正能量,失主請聯繫:13*********,誰的群多,幫忙轉一下

真相:

這個「魏偉健」丟錢包的謠言,早2月份就已經出現在網絡上了,在7月份又熱傳起來。

這則謠言陸續出現各種地區版本,包括廣東深圳、山東嘉祥、河南禹州、甘肅的漳縣等地,消息內容基本一致,只是丟錢包的人和撿到錢包人的手機號各不相同。不得不說「魏偉健」等人的錢包真是個神奇的錢包,丟遍了大半個中國。但有媒體記者專門就此做過求證,這些手機號不是號主表示與丟錢包一事無關,就是無法打通。

這類丟錢包、丟準考證的網絡熱傳信息,基本上大部分都是不實信息。正常情況下,個人如撿到失物,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交給丟失地的公安機關,由警方與失主取得聯繫,這樣不僅方便失主可以更快的找回自己丟失的物品,也避免失物錯領等情況發生。而通過網際網路傳播來尋找失主的方法,不僅效率低,且很有可能在傳播過程中被人篡改信息而無從求證,如篡改手機號碼聯繫方式,會對手機號主造成生活騷擾,也有可能出現吸費電話等詐騙形式。

點評:

小時候我們都唱過這首兒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所以,如果撿到失物,還是把它交給警察叔叔吧,畢竟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解決方法。對於網上傳播的「失物尋主」消息,還請大家一定要仔細甄別,切勿輕信傳播。

2、騙子可以通過自動碰號軟體破譯你的微信號和銀行卡密碼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公安部經偵局通報

近期發現很多群裡

出現以下這些騙子:

一美女說無聊

二色情號

三55℃杯

四誰有好項目

五我要退群了

六陳安之名片

七辦理信用卡

八辦理充話費

九賣菜刀美女

騙子進群後就會拉進來一個同夥,進群後立刻改換名字,一個人先發廣告,發完廣告再換頭像換暱稱,讓你找不到。另一個人則就在群裡繼續潛伏也換頭像換暱稱。

通過加微信後軟體自動碰號,破譯你的微信號和銀行卡密碼,將你的錢全部盜走!群主一旦發現要立即踢出!否則後患無窮!大家注意警惕,不要上當受騙!

騰訊公司安保部 2017.06.12

真相:

這段內容前半部分借"公安部刑偵局"名義,例舉了一些比較常見的一些網絡騙局,確實有一定提醒意義。但後面提到的「通過加微信後軟體自動碰號,破譯你的微信號和銀行卡密碼,將你的錢全部盜走」這種說法並不準確,過於誇大風險、聳人聽聞。

謠言內容中描述的所謂"軟體自動碰號",是指用戶在使用了和自己登錄其他網站相同的帳號密碼登錄微信的前提下,壞人又通過黑客技術破解、盜取該網站帳號密碼後,再通過加群看到用戶微信ID正好是自己手中掌握的ID,並用對應的其他網站密碼來登錄你的微信(即撞庫行為),從而盜取微信帳號的一種情況假設。這種假設是一系列巧合的結果,真實發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種說法也缺乏對微信帳號安全體系基本的了解。

首先,微信團隊會用嚴密的安全保護措施保障用戶帳號安全,對於這撞庫登錄這種行為,我們會通過微信團隊下發動態安全提醒並進行異常攔截;

其次,對於更換設備登錄行為,我們也會進行登錄二次驗證,如使用「登錄掃碼」、「簡訊」或「好友輔助」"聲紋識別"等驗證形式做用戶身份確認,驗證成功方可登錄帳號。二次驗證可以有效阻止不法分子獲取用戶帳號密碼後盜號的企圖;

此外,微信支付在微信基礎帳號安全體系外,也有自己的一套安全防護機制,在進行支付轉帳時,也需要支付密碼等獨立方式驗證,不存在登錄微信帳號後支付中的財產就隨之被盜的說法;

最後,經小編多方確認,騰訊公司不存在所謂"安保部"。

點評:

在這裡還是要跟廣大網友們強調一下,對明確違反微信產品規範的行為,微信團隊堅決嚴格處理。同時,我們也會用安全技術努力為用戶保障使用安全。當然,我們也建議用戶平時應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和安全意識,不隨意安裝不明軟體或外掛,不點擊不明來源的地址連結和文件等,尤其是不要復用密碼。只要做好防範提高警惕,騙子騙術再高明,也沒有用武之地。

3、市裡召開全市防汛緊急電會議,即將爆發大洪水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緊急通知:剛剛市裡開了全市防汛緊急電視電話會議,今天晚上開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有可能有1998年那麼大洪水),家有住危房和河邊低洼地帶、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旁的親戚趕快通知,今、明兩晚不要到不安全的地段居住,在低處開門面的趕快抓緊時間將商品轉移至高處;今天白天大家儲備好用水,大暴雨後自來水可能會濁二、三天。車輛不要停在低洼地帶。一定要關注財產、人身安全。群發此信息是希望給大家提個醒,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出行千萬注意安全。

真相:

【受連日降雨影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多處水位超警戒。截至2017年7月4日18點,強降雨造成湖南14個市州139縣(市、區)1610個鄉鎮787.45萬人受災,緊急轉移人口96.4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62.25千公頃】

面對今年湖南、廣西、廣東等地較為嚴重的洪水災害,這個消息可以算作一個善意的提醒。但對於「全市召開防汛緊急電視電話會議,而且可能有1998年大洪水」這個內容,多地(上海、吉林、湖南長沙、四川瀘州等)防汛指揮部證實,該消息不實:市防汛辦並沒有召開所謂的緊急電視電話會議,也沒有發布人員緊急轉移和涉及到用水安全的信息,希望廣大群眾不要傳謠信謠,如有重大信息都將通過正規媒體向社會公布。

而所謂今年將出現1998年大洪水的描述,也是很不嚴謹的一種說法,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對於"1998年特大洪水"的百科定義,再和上面今年洪水的受災情況做一下對比,自然明白對於災害等級,我們還是要謹慎言之。

【1998年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點評:

我們面對災害,越是緊張,越應有序。

涉及自然災害的傳聞,部分網民出於善意和恐懼,往往不加分辨就傳播擴散。更有極個別人或憑空捏造虛假信息,或對既有事實信息捕風捉影、偷梁換柱,惡意編造謠言。從以往的謠言傳播情況來看,自然災害謠言容易會引發群體性恐慌,比如核電站洩露後的「搶鹽」、「非典」後的「搶板藍根」、聽到地震傳聞後「集體睡街頭」。這些都對正常社會秩序造成了影響。

與其去傳播這些沒影兒的消息,還不如多掌握一些面對水生災害的自救小常識:

1、下雨在積水中行走還是要注意觀察,如果發現路面有漩渦、突泉時要遠遠繞行。

2、留意周圍是否有電線,避免觸電,下雨天如果水浸了,要遠離路燈杆,以防出現電路浸泡後漏電。如果發現電線斷落在水中,不要自行處理,應當立即在周圍做好標記,及時撥打報警電話報警。

3、水深看不見底的地方更不要去,當心水道,排汙井等深坑。

4、衡陽小學生器官被挖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一則為「湖南衡陽2小學生器官被取,取完後放在路邊」的視頻在朋友圈廣為流傳,同時,近期也出現多則「衡陽縣西渡兩小學生今天被人發現腎被偷了」、「衡陽縣洪市兩學生眼睛被挖」、「衡南縣小學生回家路上被挖腎」等小學生被挖器官的消息。

真相:

關於「衡陽小學生被挖器官」傳聞,衡陽市公安局已發布權威消息進行了闢謠。散播謠言者也已被拘留處罰。而上述謠言視頻實際是衡陽縣大安鄉S210水寺路段發生的車禍現場。

類似偷腎、挖眼睛這種偷器官謠言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雖地方不同,但內容卻大致相同。許多地方也都進行了官方闢謠,只是謠言還是層出不窮。

再說,活體器官買賣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器官移植是需要配型的,而這個配型不是簡單的血型相配,還需要供體和受體雙方的組織儘量靠近,否則受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和排斥外來組織。且器官從身體中取出之後,需要在嚴苛的衛生條件下冷藏,而在一定時間內還沒移植進受體,就已失去作用了,即便犯罪團夥私下盜取了器官,腎移植手術的成功率也是微乎其微的。

點評:

偷腎傳聞何其多 ,全部皆為冒牌貨。偷器官的各種都市傳聞多年一直在傳播,但實際基本從未發生過。再說了,器官移植是一門技術活,任何一個罪犯,都沒有必要費那麼大的功夫去拿陌生人的腎,除非是要做炒腰花。

5、必看,醫保報銷正確方法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醫保卡的正確使用注意:牽扯到報銷!

相信很多人手上都有一張醫保卡,在使用過程中有些事情是要特別留意的,否則就會吃啞巴虧!本篇文字,非常重要!敬請閱後分享!

如果生大病需要住院治療,好辦,只要把卡交給醫院,就可以安心治療了。卡裡面一分錢沒有也沒關係。出院時醫院會和醫保中心結算,個人只需負擔三分之一的費用。

門診,那就要用卡內餘額支付門診費用,倘若卡內餘額全部用完怎麼辦?自掏腰包唄,不錯。可是當我們自費金額超過1200元後,超出部分是可以享受報銷的,比例是百分之六十。舉個例子:如果你在一家醫院看門診花了2000元,則超出的800元可以報銷480元,個人只承擔320元,醫院和醫保中心直接結算,這個你不用操心。

可是請注意:在去醫院看病之前一定要到社區醫院轉一下(轉要去的醫院)。注意:每換一次醫院就要再轉一次,這個手續萬萬不能省略!否則的話即便你花了萬兒八千的,對不起,一分錢的報銷也沒有,全部自費!

去專科醫院看病無需轉,如腦科醫院、胸科醫院、腫瘤醫院、口腔醫院等等,因為這些醫院具有不可替代性。自費部分是可以累加的,每年只要達到1200元,超過部分就可按比例報銷。

有許多政策往往我們是不清楚的,而相關政府部門似乎也不想讓我們知道,箇中緣由大家自己去揣測吧。不信問問你身邊的人,有幾個人知道這條規定的?

最後,請保存全國勞動保障電話:12333。在使用醫保卡時,有任何疑問,均可致電。

肯請轉發,讓更多的朋友受益!有多少朋友吃了啞巴虧,又有多少朋友錯失本應得的福利!沒人跟錢過不去,特別是病時的救命錢!

真相:

經多地醫保局確認,此消息所謂的「醫保正確報銷方法」並不屬實。

1、生大病住院,持卡只需負擔1/3的費用?

按照相關規定,持卡人住院都可享受報銷政策,不存在大病和普通疾病的限制,但城鎮職工醫保患者會因使用藥品種類不同報銷比例不同,城鎮居民患者會因所住醫院級別不同報銷比例不同。因此,文章中提及個人只需負擔1/3的費用並不準確。

2、門診自費超1200元報60%?

普通門診就醫使用醫保卡支付費用,卡上個人帳戶的錢用完後,個人使用現金支付。對於危重病人的門診搶救費用可以按照住院費用報銷來對待。沒有門診費用超過1200元,超出部分報銷60%的政策規定。

3、去大醫院看病前,一定得去社區醫院一趟?

醫保就醫實行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只要持有醫保卡,患者可到任意定點醫院住院治療,並享受相應比例的報銷。沒有「看病之前一定要到社區醫院、或者專科醫院轉一下」的規定。且個人負擔醫療費用只跟本人住院具體檢查治療項目有關,跟之前住不住、轉不轉醫院沒有關係。

4、自費部分可累加,超1200元就按比例報銷?

對於醫保自費部分醫療費用沒有累加報銷的規定,在任何情況下都不予報銷。醫保中心相關人員表示,目前,全國各地實施的醫保政策不盡相同,具體還需遵循屬地管理原則。

點評:

這些不靠譜的傳聞通常是對一些政策歪解或將相關報導東拼西湊而成,關乎自己的切身利益,還是要以官方渠道發布內容為準。如果我們想了解準確的醫保相關政策,可以通過各地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官網、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網這些正規官方渠道進行查詢了解,避免道聽途說。

6、姚明吸毒被抓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昨天下午,一段「姚明吸毒被抓」視頻在微博和微信中流傳。視頻中,姚明身穿灰色短袖襯衫、牛仔褲和白球鞋,雙手一直背在身後,身旁簇擁著大批警察。隨視頻一同轉發的文字表示:「姚明吸毒被抓,真的可惜,名譽掃地,影響下一代深遠!」以下為謠言視頻的部分動態截圖:

真相:

經核實,姚明吸毒被抓一事純屬子虛烏有。

這個謠言屬於典型的"移花接木"。視頻內容描述的真實情況是,6月27日,姚明曾觀看全國青年籃球錦標賽綿竹賽區的兩場半決賽,今年6月28日《成都日報》刊發《姚明觀戰青年籃球錦標賽 將為冠軍球隊頒獎》的報導,姚明當天著裝為灰色短袖襯衫、牛仔褲和白球鞋,確實與網傳視頻中的著裝一模一樣。經過對視頻與場景的甄別判斷,也可以確認視頻拍攝地點為四川省綿竹市體育館。只是視頻中姚明在安保人員陪伴下離場這個片段,被一些人惡意曲解成了"姚明吸毒被抓",利用了之前部分明星吸毒被捕的社會熱點話題效應,造成該流言隨後在網上流傳。

而針對這個不實傳言,上海東方大鯊魚籃球俱樂部也對此進行了回應,表示視頻拍攝為當天活動結束後,安保人員保護背著手走路的姚明離場,並非網傳的「姚明吸毒被抓」,網上謠言斷章取義,不可信。而背著手走路就會被傳為被抓,作為名人,姚明也確實有些冤枉。

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平時沒什麼事,走路就不要把手放身後了…

7、曬「軍裝照」的H5小遊戲,是冒充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釣魚連結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預警!最近很多人用自己頭像然後穿上軍裝曬微信,此連結為釣魚網站的可能性是99.99%,如果被套取微信號和本人照片後可以開展很多後續犯罪活動!切勿上當!友情提醒:朋友圈儘量避免出現本人以及家人的姓名和照片同存的情況;網際網路要求提供照片、姓名、年齡、手機號等個人隱私資料的遊戲、抽獎、競賽等活動,請敬而遠之!安全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早安!

真相:

經核實,「曬「軍裝照」的H5小遊戲是釣魚連結」這一消息並不屬實。該程序是為慶祝建軍90周年,由人民日報客戶端出品並主導開發,騰訊天天P圖提供圖像處理支持的新媒體產品。

同時人民日報也已經進行闢謠,稱因網頁前後端均由人民日報客戶端委託第三方供應商以及合作公司進行技術開發,所以伺服器地理位置均在國內。且該程序經用戶同意後,只會獲取頭像、暱稱及自主上傳的照片,不會另外獲取用戶的真實姓名,年齡,手機號等個人隱私信息。是一款互動的H5產品,並不是釣魚連結。同時也表示會對造謠者進行追究責任。

點評:

真相大白,大家還是可以齊齊曬照片過把軍裝癮的。經媒體報導,截至8月2日17時,「軍裝照」H5的瀏覽次數已累計8.2億,這也深深體現了大家對八一節的熱情,話說今年你看軍演了嗎……

8、「一把粗鹽+一把口水」能擊破車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一個「粗鹽加口水擊破車窗玻璃」的小視頻在網絡上瘋傳。視頻中一名男子進行示範,往手中的一把「鹽」吐口水,再拋向車窗,玻璃發出一聲悶響,瞬間破裂。視頻還配有文字說明稱:「如今破車窗玻璃的方法又有了新技巧了,任何地方都可以隨意的辦得到。以下視頻是被捕的小偷當場被迫現場示範。看完了以後,春節將至,誰把貴重或值錢的東西放在車內都要小心。材料:一把粗鹽一把口水。」下圖為謠言視頻的部分動態截圖:

真相:

「粗鹽+口水」能擊破車窗玻璃的說法並不屬實。

這段視頻實際上來自印尼,視頻中的所謂的白色「粗鹽」並不是真的粗鹽 ,而是硬度極高的「氧化鋁」製成的「火花塞」,是一種高硬度的白色固體,由於硬度極高,所以才敲破玻璃輕而易舉。而吐點口水只是小偷的噱頭而已,這個動作讓大家誤以為該視頻中的白色物體是粗鹽,所以信以為真並進行傳播。

而為什麼簡單的一把顆粒,就可以輕易敲碎汽車車窗呢?

這是因為:汽車車窗都是採用的鋼化玻璃,好處是破碎後不會形成尖銳的大塊碎片,對人相對安全,也正是鋼化玻璃的這種特性,使得視頻中的現象得以產生。因為鋼化玻璃做過熱處理,內部存在巨大的應力,這種玻璃最裡面的部分是高度「受拉」狀態,而玻璃表層部分是高度「受壓」狀態,形象的說,整塊鋼化玻璃是處於自己跟自己「較著勁」的平衡態,也正是因為這個特性,一旦出現第一個破口,哪怕只是表層破損,整塊玻璃的應力會集中釋放而迅速「土崩瓦解」成細小碎片。

此外,專業人士也專門做過測試,事實證明用摻了口水的粗鹽砸車窗,基本沒有任何效果,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證實了這是個謠言。

點評:

雖然「一把粗鹽+一把口水」就能擊破車窗的能力不存在,但盜車這事兒確實有,廣大車主們還請提高安全防護意識,養成良好的車輛停放習慣,避免無妄之災找上門:

1、 在有人看管處進行停車,車輛避免停放到過於偏僻處;

2、 車輛內不要存放貴重物品。

9、小孩就醫要實名制,沒保險不要去醫院,否則可能被終身拒保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溫馨提示8月1號開始小孩去醫院要實名制,沒有保險的不要亂去醫院,一旦有檢查記錄以後保險公司都會查得到,孩子滿月就要上保險,否則一不小心醫院有記錄就可能被終身拒保!「未雨綢繆,早作準備」出生滿28天,即可投保,不留隱患保險,讓我們的愛,陪伴孩子的一生!

真相:

經核實,這是由「2011年8月北京兒童醫院推行看病實名制」引申出來的不實消息。

據兒童醫院新聞發言人介紹,為了方便患兒就醫,從2011年8月開始,北京兒童醫院正式推行就診實名制。家長在建卡時必須提供孩子的三個關鍵信息:「名字」、「性別」、「出生年月日」,該就診卡可以一直用到孩子18歲。就診時如果發現信息不符,醫生可拒絕為其診療。稱此舉可避免在就診過程中患兒的信息誤差,同時也能避免部分倒賣專家號現象。

而文中所提到的「沒有保險不要去醫院,否則會終身拒保」一說,未見有任何媒體進行相關報導,應為捏造。

點評:

兒童醫院實名制確實有較多好處的,比如:有效遏制「黃牛黨」,維持正常的醫療秩序、方便查詢患兒的醫療信息等。至於是否投保,還是要取決於是否有這方面的需求。當然,還是希望所有的寶寶都健康快樂,寶寶少生病,媽媽少擔心嘛。

10、交警大隊明天開始下農村抓騎摩託車無證駕駛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重要通知:交警大隊明天開始下農村抓騎摩託車無證駕駛 抓住拘留。明天 、後天 、大後天晚上八點開始,全市區,縣抓酒駕,無證,無牌。市支隊帶隊,電視臺跟拍,一直到17號,共計1200個酒駕任務,互相轉告 ! 祝大家行車安全!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內部消息!發給自己有車的朋友!

真相:

「交警已到XX有1200個酒駕任務」消息並不屬實。此謠言有「南京交警已經到淮安」、「濟南交警已經到滕州」等各地方版本在全國傳流,內容幾乎是一樣,並不定期反覆出現,均已先後多次被當地交警部門闢謠。

相關地區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1200個酒駕任務」這個說法純屬子虛烏有,"對危險駕駛行為的查處是常態整治行動,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沒有限額或指標,也不會有截止日期"。

點評:

這些貌似正能量的「友情提示」,實際是利用人們對交通法規的關注,把虛假內容摻雜在真實的法規中,變得真假難辯。交通行駛安全第一,我們還是要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駕駛,杜絕各類危險駕駛行為。而關於對於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實施條例等相關信息,還請大家關注新聞媒體對地方交規的報導,或直接登錄交管網查詢,不要盲目聽信網絡傳言,以訛傳訛。

相關焦點

  • 微信公布7月份十大朋友圈謠言:姚明吸毒被抓意外上榜
    8月3日消息 今天下午微信官方發布了朋友圈十大謠言排行榜,包含「魏偉健」再度丟錢包、姚明吸毒被抓等朋友圈謠言上榜。微信表示,一旦發現謠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儘快將事實真相轉告給身邊親人、朋友。並果斷阻止他們繼續傳播謠言。同時在微信客戶端上隨手點擊投訴舉報,阻止謠言繼續傳播。
  • 微信朋友圈6月份十大謠言:騰訊即將開始封群
    【TechWeb】7月2日消息,網絡的快速發展加上社交平臺的便利,使得信息傳播速度日期加快。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
  • 微信公布朋友圈8月十大謠言:微信群聊涉及色情內容群主將被處以行政拘留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今天,微信官方對外公布了八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新冠疫苗開賣、微信群聊涉及色情內容群主將被處以行政拘留以及海霸王冷凍海鮮是日本核汙染海域產品等。
  • 微信盤點2015年朋友圈十大謠言 "打隱翅蟲會致命"上榜
    12月24日,微信謠言過濾器、微信安全中心發布了報告盤點了2015年度十大謠言,「微信朋友圈降權」、「打隱翅蟲會致命」、「倒著輸入銀行卡密碼能自動報警」等謠言上榜。   報告中稱,2015年朋友圈謠言的舉報處理總量為21695437,大多圍繞著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失實性報導這三類,以失實性報導為主,除了與微信產品有關,也有對政策法規方面的虛假報導。
  • 微信發布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熱榜:棉花造肉鬆危害大
    6月30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毒瘤,這在中老年用戶學會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時更為嚴重,對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紛紛上線了闢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網絡謠言避免被坑。IT之家今天上午,微信官方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有些謠言的迷惑性確實非常大,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傳播謠言之外,新型謠言有向視頻化發展的趨勢,危害更大。以下為朋友圈十大謠言主要內容以及危害指數,具體的謠言內容可以點擊原文了解,避免被騙被坑。
  • 官方公布11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風浪,也遭遇了無數謠言。按照慣例,微信今天官方公布了11月份的十大謠言,並一一闢謠,一起來看看吧。1、喉嚨溼潤防流感、防病毒典型謠言樣本近日,朋友圈流傳一則通知稱:「今年流感嚴重,要隨時喝水保持喉嚨黏膜的溼潤,否則病毒在10分鐘內就能入侵體內」。
  • 2014年哈爾濱微信朋友圈十大謠言
    東北網10月21日訊日前,哈市許多市民都在微信朋友圈中看見了一則「12日上午三歲小女孩在世紀家園小區附近被人拐走」的信息。據省公安廳刑偵總隊官方微信平臺「龍江打拐」證實,此信息是虛假信息。今年以來,這樣的虛假消息在哈市市民微信朋友圈頻頻出現。
  • 8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公布,「微信用@符號會被監控」排第一
    八月之秋炎熱的天氣逐漸褪盡但謠言的熱度卻絲毫沒有減退藉此,小編為大家梳理了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一起看看吧~朋友圈十大謠言1微信使用@符號會被人工監控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少用@符號。
  • 《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發布:滴血救命等上榜
    【環球網科技記者 林迪】日前,微信官方闢謠平臺「謠言過濾器」發布《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榜單,梳理了諸如騰訊封群、日本全面禁止微波爐和救命知識等相關謠言,並解密了相應的真相。以下為《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詳細內容:1、騰訊即將開始封群謠言類別:失實報導謠言內容所有微信群要進一步加強管理
  • 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棉花肉鬆上榜
    29日,微信盤點出「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1、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傳聞】5月下旬,多段浸泡肉鬆麵包上的肉鬆視頻在網上流傳,拍攝者來自不同地區,但內容基本一致:買來肉鬆麵包或糕點後,將上面的肉鬆泡入水中,肉鬆在水中變成白色絮狀物體,拍攝者聲稱這些肉鬆其實是棉花做的,並用白色絮狀物可用打火機點燃作為證明。
  • 微信8月十大謠言:微信群聊涉及色情內容群主將被處以行政拘留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今天,微信官方對外公布了八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新冠疫苗開賣、微信群聊涉及色情內容群主將被處以行政拘留以及 海霸王 冷凍海鮮是日本核汙染海域產品等。
  • 微信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信過幾個?|科技熱度榜單TOP10
    科技傳播熱度榜單1 微信公布2019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生命三角」主要是加拿大人庫普提出的,但並未得到全球範圍內地震、救援領域專家的認可,許多國家具有公信力的機構並不採信生命三角理論。2019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失實類):隨意轉發連結「會被盜取密碼」;4個人身上搜出200就是賭博,交警大隊抓摩託車無證駕駛,抓住直接拘留;地震躲在「生命三角」最安全;傳銷將合法;多地出現使用塗有「迷藥」調查問卷實施犯罪的團夥;登革熱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人工增雪含有害物質;中國養老金在2035年將耗盡結餘;「梅姨」的最新消息;甘肅甘南地區的孩子們很需要衣服。
  • 盤點5月份十大網絡謠言:肉鬆是用棉花做的?
    盤點5月份十大網絡謠言:肉鬆是用棉花做的? 原標題:   勒索病毒、雄安新區、共享單車……5月份這些熱門話題受到廣大網民關注,各種網絡謠言也趁機渾水摸魚、混淆視聽:「共享單車坐墊現『愛滋針』,扎到就感染」「比特幣勒索病毒可入侵手機」「雄安新區補償標準公布」……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梳理了5月份十大網絡謠言,以正視聽。
  • 微信朋友圈 9 月十大謠言:iPhone 接通陌生 FaceTime 會被盜取 ID
    IT之家9月30日消息 昨天微信官方發布了9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全國公共WiFi密碼曝光」、「蘋果手機接通陌生FaceTime會被盜取ID」、「『小朋友畫廊』H5項目涉嫌欺詐營銷」在內的多個熱門謠言均「光榮上榜」。
  • 8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男人喝豆漿 會變娘娘腔
    仿佛一眨眼的功夫,8月結束了,伏天也過去了,但在無所不能的微信朋友圈,各種謠言依然此起彼伏,讓人防不勝防:「新冠疫苗開賣」、「糧食危機要來」、「豆漿殺精」……按照慣例,微信今天梳理了最新一期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9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人民日報》不讓用微波爐?
    9月進入最後一天,不少人已經開啟了放假模式,而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多事之秋」的月份,除了山竹颱風的「蒞臨」外,也有不少老謠言帶著新謠言趁了一波熱鬧。現在,微信官方就總結了9月份在朋友圈內流毒甚廣的十條謠言,一一澄清,快看看你中招沒?
  • 微信朋友圈九月十大謠言:iPhone接通陌生Facetime會被盜取ID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昨天,微信官方公眾號「謠言過濾器」對外公布了九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涉及到食品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
  • 朋友圈最新十大謠言:避孕藥培育無核葡萄
    各種途徑天天闢謠,但仍然無法遏制朋友圈內此起彼伏的謠言,有些是新冒出派來的,而有些純粹是老調重彈,隔一段時間就出來嚇唬人。微信官方今天整理了9月份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並為大家逐一擊破。
  • 「十招」讓網絡謠言無處可逃!
    【釋義】網絡謠言與碎片化傳播密切相關。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獲得的消息,但這類信息只是站在某個角度去觀察問題、事件,而不是用全局的、整體的、發展的眼光去分析、判斷。如果描述事實的視角或文本不自覺地帶有主觀色彩,在描述消息時就很容易用自己的角度去引導讀者思考,而主觀角度所具有的片面性足以讓消息變異為謠言。
  • 8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第一個就很害人
    原標題:8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第一個就很害人!八月之秋炎熱的天氣逐漸褪盡但謠言的熱度卻絲毫沒有減退藉此,小編為大家梳理了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一起看看吧~1。微信使用@符號會被人工監控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危害指數:★★★★謠言內容少用@符號。後臺系統一出現@符號,微信用戶就會被過濾篩選出來,人工監控就會被激活,然後啟動人工重點監控,威脅很大!關注群友可直接打字,不要按網名帶出來@符號,不安全!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