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夜談「向死而生」,就是我們日後生活的座右銘

2020-08-28 布村藍楹

12月9號深夜,澳洲正值盛夏酷暑。剛過周歲的外孫,二寶正在學步,跌跌闖闖像個小醉漢,每天帶他去公園玩,都要出一身大汗。

圖一:門前小花園裡的絲瓜花

在門前泳池裡遊了幾圈,衝刷著酷熱與疲勞,頓時神清氣爽,帶寶寶還真不是個輕鬆的活。

躺在床上,終於睡個舒坦的覺了。臨睡我習慣地打開手機瀏覽。突然,同窗閨蜜加下鄉戰友群裡跳出一條信息,讓我頓時驚愕:芬告知她的丈夫最近檢查出多種癌症。

醫生告知兇多吉少,她痛苦萬分,不知所措。往日潛伏水底的閨蜜們,紛紛躍出水面,濺起漣漪飛起浪花,攜手走過半個世紀的姐妹們,紛紛留下箴言。她們分別是秀、春、紅、藍娓娓道來:

圖二:閨蜜們在天津相聚的圖片

秀:是位資深的醫生,看到秒回信息:我們這個年紀是疾病高發期,既來之則安之。遇上啥事辦啥事。不要慌,坦然面對。

紅:剛剛經歷了喪母之痛,她說的中肯:人上了年紀,始料不及的事,隨時可能遇到。我們應盡人力,聽天命,靠著堅強的信念,一切都會過去,祈禱大家平安。

春:是個出版界白領,她講的溫馨:想想我們都是奔七的人了,有病也屬於自然規律了。不管多難,都要時常換個角度看困難,讓心情儘量保持舒暢。相信意識的能量,相信心情好會讓心臟分泌一種強大的免疫能力,一定會度過難關。

藍:剛聽到芬老伴的不幸,雖人在澳洲,也心急如焚,萬箭穿心。朋友們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姐妹的真情,一路走來,深感與你們同行三生有幸。前些天,我在看毛姆的書。其中有一段關於晚年的論述。

「生命的終結,極像在黃昏時讀著一本書,讀著讀著不覺得光線越來越暗,即使你再低頭看書,書頁已成為沒有意義的東西了,什麼也看不到了」。

所以,「天黑之前,第一要珍惜,明白時光有限,做自己開心的事。第二要直面現實,坦然生死」。今晚想起這段話,轉輾反側,難以入睡,很想把這段話,送給我正在經歷痛苦的朋友們。

圖三:毛姆的書籍

春:自從父親走後,我也時常感到生命終點的臨近,也在時常思考生死的問題。把這個想明白了,其他的事都豁然開朗了。向死而生,就是我們日後生活的座右銘。

走過漫長的歲月之路,我也時常反思人生的意義。其實是因人而異,有人向生活妥協,有人向生活宣戰。

圖四:閨蜜們在查閱資料

如果缺乏足夠的向上能量,困苦,繁雜,不如意,就會是一種負擔 。反之就是理想與現實的激烈對抗,吞咽了痛苦,感受著疼痛,就一定會迎來新的曙光!

我們無論生活中遭遇什麼,都不要陷進去,眼睛時刻看著未來的美好,想著一切都會過去,而過去了的,終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紅: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無論我們遭遇怎麼樣的境遇,都需要有敢於直面現實的勇氣。命運之神會我們遍嘗各種生活的況味,才會給我們畫上句號的。

春:忙乎了一整天,剛看手機。感動於藍的信息,字字真情。很慶幸有我們這群從小一起長大、一樣的善良、一樣的向上、一樣不放棄學習的老同學,我們不僅一起長大,還能一起變老。所以我們不孤單。

藍:謝謝幾位老朋友們,一路走來,是你們溫暖與真情,讓我依然充盈,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很喜歡羅曼·羅蘭的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本質,依然熱愛生活。

圖五:我們兒時一起走過的地方

讓我們再一次,為芬的老伴祈禱,祝福他這次挺過難關,早日康復!也祈禱姐妹們及家人一切安好,幸福健康。

夜已經很深了,小外孫夢囈中露出了甜蜜的笑容。望著窗外閃爍的星空,我不禁感嘆:生生不息,新陳代謝,永遠是宇宙間無法抗衡的法則。

後續:玉芬的丈夫,在疫情蔓延的二月底,醫生拒絕住院,下了最後的通牒。玉芬在閨蜜們強大的心裡支持下。到醫院懇求醫生,讓丈夫繼續治療,日夜地精心護理,支撐著丈夫向命運抗爭,經過90多天的艱難煎熬,終於遏制了病魔,創造了奇蹟,先生5月底康復出院,隨之在群裡發出了天倫之樂的圖片。

圖六:在澳洲,我給閨蜜們送去真摯的祝福

寫於2020/06/06澳洲布裡斯班


相關焦點

  • 向死而生,就是《最好的告別》送給我們的禮物
    生個二胎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可能是為了給老大生一個玩伴,也是為了將來在父母離開後讓他們互相幫忙照顧彼此。有沒有想過一種可能性,當父母年老生病躺在ICU的時候,一個孩子的時候,孩子不忍心拔下維持父母各種生命的器械,兩個孩子的時候,大家一商量,拔了吧,於是就拔了,這有可能是生二胎最大的好處。
  •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人生下半場,我們拼什麼?
    這句話被李開復先生寫在《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這本書的扉頁上,是他在患病時期對自己生命的質問。《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講述了李開復先生自2013年9月得知罹患淋巴癌以來,治療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和心路歷程以及死亡線上回來的人生思考。
  • 周公解夢:夢見閨蜜死了是什麼意思
    生與死之間,有時候真的隔得很近,甚至在某天死亡可能會突然出現在你面前,所以我們要珍惜每分每秒,不要辜負大好年華。
  • 人的一生,就是向死而生的過程
    伴隨著我們的死亡焦慮文/唐婧是的,我就是深耕於癌症心理康復領域的少數研究者之一。死亡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我曾問過許多人。一位醫生告訴我,死亡,意味著灰飛煙滅。意識消亡、身體焚毀,就什麼都沒有了。他說,生命就是這樣一個從有機物回歸到無機物的過程,別想太多。一位肺癌患者告訴我,死亡意味著巨大的孤獨和痛苦。
  • 沈德詠:我們需要一種向死而生的人生態度
    向死而生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以不避諱死亡的態度來生活。 其三,向死而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1926年出版的《存在與時間》一書中,以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第一次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哲學概念。作者站在哲學理性思維的高度,論證了「死」和「亡」是兩種不同的存在概念,在「向死而生」的概念之下,死是過程,亡是結果,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著。
  • 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後生
    大概是說一個女生辭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想要重新生活,過自己夢寐以求的那種生活,於是她和閨蜜商量後便辭去了工作。她在房間裡購置了很多書籍,在陽臺上飼養了很多花草, 還養了一隻哈士奇,整天就在房間裡看書、煲劇、養花遛狗。三個月後的一天,她的朋友來到她的宿舍,只看到房間裡橫七豎八的雜物,泡麵零食袋子零散地擺放著,花草基本接近乾枯死亡,而她的哈士奇也無精打採地趴在門口。
  • 落葉歸根與向死而生
    當然,不是小編我想死,而是一種對生與死的看法。今日隨感一篇,我想過些年後,讓之後的我看看曾經的我對生死是如何想的。留下影響力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寫書、拍攝視頻、生孩子,我想這就是他們對抗孤獨的潛意識原因吧。第一次聽說這個詞是李開復有一本書——《向死而生》,吳軍博士在他的專欄《矽谷來信》也講過「向死而生」。
  • 《挪威的森林》: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一書中闡述了自己對死亡的獨特見解,讓我們對死亡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死不是生的終結,而是生的一部分,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這本書始終瀰漫著孤獨和寂寞,也不乏對性的描寫和解讀,但我並不認為這很低俗。
  • 人生只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我們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一,人生是向死而生的過程我媽曾說人生就如一盞點燃的燈,遲早都會熄滅而死亡,就是熄燈之時。總之,人生就是向死而生的過程。但如果我們仔細想來。其實死亡並不是上帝對我們的懲罰,而是命運之神對我們的鐘愛,死亡如同睡眠一樣,我們需要死亡。真是死亡教會了我們一切。我們可以試想,如果生命是無限的,沒有了死亡,那麼活著又有多大的意義呢?有人說,生命就像一個斷開的圓,一端連著生,另一端連著死。
  • 向死而生,向陽而活
    文丨思同 · 主播丨塗山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著作《存在與時間》中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哲學觀點,即生存的開始的同時死亡也悄然而至。時間並不是斷裂的,而是延續的不可分割的,我們可能同時存在於多個維度之中,所以生與死無法分割。
  • 從李開復「向死而生」看人生的生老病死
    從李開復「向死而生」看人生的生老病死 資訊標籤: 淋巴癌 李開復 向死而生
  • 品讀《存在與時間》:向死而生,生生不息
    「生」與「死」,一個代表希望,一個代表沉重,但不管你如何喜歡「生」的希望,活著總是一個不斷向死靠近的過程;不管你如何畏懼「死」,人最終都是逃不脫宿命的輪迴。所以,我就想跟你聊聊,如何向死而生。死,可以指一個過程,就好比人從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邊緣,我們過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鐘,都是走向死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過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個人生理意義上真正的消亡,是一個人走向死的過程的結束。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著。
  • 【村官隨筆】向死而生,活在當下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在追逐中得到頓悟,明白生命的真諦,為自己而活。向死而生,從死亡的角度看生命,放下不該有的執念,善待每一位重要的人,不留遺憾地去愛。
  • 《風聲》:風聲就是人生,她的人生向死而生
    手段是一套套的,對外偽裝他們在內部開會,不讓外面的人察覺有什麼異常,對內還製造吳志國血書,假裝他已經死了來詐另外三個人,但就是這樣老鬼也沒有暴露,而是想盡各種辦法把情報傳遞了出去。人物描寫中,對李寧玉這個人物的塑造尤其精彩。她低調、沉穩、睿智、難得的是忠心耿耿一心忠於共產黨。
  • 你的《向死而生》,打算寫成誰的版本?
    偶然在手機閱讀APP中看到李開復的《向死而生》,最近利用碎片時間讀完了它。紙質書出版於2015年,李開復在書中分享了他罹患癌症後治療和康復的整個過程及其心得,後來還拍了同名紀錄片。「向死而生」這個概念,也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被提出了。德國哲學家海格德爾在其1927年出版的著作《存在與時間》中就表述過:死,指一個過程,人從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邊緣,我們過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鐘,都是走向死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過程。
  • 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向死而生,活到淋漓
    向死而生,活到淋漓!這才是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很多人對中庸是有誤解的,其實中庸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選擇最有效的方式處理問題。屬於人類最為激進的生存理念,在明白一點說,中庸就是最徹底的實用主義。在中國,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一體兩面。
  • 在生活中,你有過哪些激勵你奮鬥的座右銘呢?看看這些座右銘吧!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你曾經有過自己的座右銘嗎?又曾經有哪些座右銘鼓舞著你為生活拼搏努力呢?筆者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筆者曾經有過的座右銘,一共六條,至今難忘,我們來一起看看這些座右銘吧!
  •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人生下半場,我們拼什麼?
    李開復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講述了他罹患癌症的心路歷程以及對人生的重新定位和思考。褪去這些虛名與成就,你的人生還剩下些什麼?化療結束後,他開始謹遵醫囑,改變生活方式,開始了每周至少兩次的運動。在經歷了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震撼之後,李開復先生體會,這樣的人生才是沒有遺憾的人生:(1)擁有健康;(2)創造「難忘時刻」;(3)盡力做好自己,不必改變世界;(4)活在當下。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河市鎮:創新「1123」工作機制 夜訪夜談暖民心
    如今老伴過世,自己年歲已高,全家的收入只有兒子每個月三千塊的工資,卻要負擔房租、水電、醫藥、夥食等每月固定支出,生活十分困難。鄭阿婆現在租住的房子鎮村幹部通過夜訪夜談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積極聯繫住建局等相關部門,了解我區廉租房政策,又幫助鄭阿婆準備申請材料,辦理審批手續等,如今,鄭阿婆一家已通過審批,即日便可選房入住。
  • 《紅海行動》:向死而生的意義
    每一個人的終點都是肉身的消亡,   海德格爾說,向死而生。   海清扮演的夏楠,不要命似的追尋真相,   在恐怖分子炸掉她的車後,   她依然不懼威脅,死磕到底。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