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0 來源:教育部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潘文國
《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 第1部分:通則》的研製和發布是我國語言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以國家標準的形式規定英語在國內公共領域的使用,體現了國家對規範外文使用的重視,這涉及到國家的政策法規問題,也涉及到語言學、翻譯學等等的理論和學術問題。
《通則》的制定和實施絲毫不影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國家法定語言文字的唯一性和權威性,這是首先必須強調的。因此在所有需要使用外文的場合,必須同時並優先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那些為了突出國外背景甚至只是「洋化」的外觀而故意不用或隱去中文、只用外文的做法,我們是堅決反對的。《規範》研製的背景有兩個方面:既是為了適應我國改革開放的形勢,方便來華外國人的生活和工作,提升我國語言服務的質量和能力;同時也是為了扭轉這些年個別地方和行業過度使用外文、翻譯質量參差不齊、錯譯亂譯頻現的現象。
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不規範情況中受關注度最高的是「中式英語」現象。這一現象主要表現為根據中文字面逐字翻譯,甚至硬譯、死譯,造成的結果是英語母語人士不知所云。其背後的原因是用中文的思維來說英語,所以被稱為Chinese English,也叫Chinglish。本質上是不同語言文化背景和使用習慣差異造成的語言現象,涉及跨文化理解、溝通的問題。例如:「送貨上門」,按照字面直譯就會出現「Deliver Goods to Your Door」的譯法,實際上英語的習慣表述是「Door-to-door Delivery」。類似的還有如:「歡迎多提寶貴意見Welcome you to give us precious advice 」應為「Comments Welcome」,「戴好安全帽Wear well the safety cap」應為「Hard Hat Required」,等等。儘管這些「中式英語」的譯文在英語語法上似乎無懈可擊,但卻不是地道的英語,英語裡不這麼表述。不難發現,被列為「中式英語」的翻譯是「字字對應」,而正確的譯法不僅不字字對應,甚至字面上看來毫無關係。因此,公共服務領域中公示語的英譯,很多情況下實際上是在尋找同等或類似語義在英語中最慣常的說法。有鑑於此,《通則》規定:公共服務信息應根據信息的內容和意圖等意譯,並儘量使用英語國家同類信息的習慣用語,一般不按原文字面直譯。
也有一些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英語用法在英語國家流行開來,比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Kungfu(功夫)」「Dama(大媽)」,等等。這些現象被稱作「中國英語」,英文為「China English」。同美國英語、澳大利亞英語、加勒比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等英語變體相比,中國英語是否已經具有了可以稱得上是英語變體之一的系統性特徵,還有待探討。但中國英語使我們得以通過全球通用程度最高的語言來表達、傳播中國概念和中國文化,可以讓世界上更多的國家、地區和人群來了解中國、理解中國。由此,我們進一步主張,對那些源自中國,而又通過日本、採用日式讀音流傳到西方去的詞語,應當回歸漢語的拼法。例如「圍棋」「禪宗」不譯作「Go」「Zen」而應改用漢語拼音「Weiqi」「Chan」,這是正本清源、名從主人的問題。我們希望這能成為學界和譯界的一個共識。
當英語以不可阻擋之勢滲入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時,那些非英語民族的國家和地區,由於自己特殊的語言和文化,在接受英語時也總會留下一些本民族語言文化的特色,或是在語音上,或是在詞彙上,甚而是在語法上。天長日久,這些特徵不僅本民族習慣,連「國際英語」也逐漸承認,就形成了英語的變體。這些英語變體之間共性是主要的,但也有各自的特點。面對這些客觀存在的變體,《通則》的處理原則是:第一,同一事物或概念,英語國家用不同詞語表達的,選擇國際上更為通用的英文詞語。例如表示「廁所」的「Toilet」本是個法語詞,進入英語後被廣泛使用,不但英國接受了,世界上其他多數國家也接受了。《通則》就以「Toilet」作為首先推薦的譯法。第二,同一詞語,在英語國家有不同拼寫方法的,選擇國際上更為通用的拼寫方法。第三,同一場所中的詞語選用和拼寫方法應保持一致。比如,「行李」有「Baggage」和「Luggage」的差異,採用任何一種用法都是規範的,但在同一個機場、車站或碼頭內,不論是「行李寄存」「行李託運」,還是「行李檢查」「行李提取」,採取的用法應當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