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中醫腎病科創始人的「暖男」養生經

2020-12-23 健康傳真

他1961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他是第二屆「國醫大師」,被譽為現代重慶中醫第一人;

他創新了高熱的「熱毒」學說,提出「三關」學說,開展了溫熱病防傳杜變臨床及機理研究;

他針對休克、冠心病、心律不齊,提出益氣養心的治療總則;

他作為全國中醫急診學的開拓者之一,創建完善了中醫急症醫學體系;

他是國家中醫臨床重點專科——重慶市中醫院腎病科創始人,提出了腎病三因論、腎病多淤論、腎病「治未病」學術思想。

他就是重慶市中醫院主任醫師鄭新。

子女都在國外 年過九旬「暖男」不請保姆自己做家務

93歲的鄭新和老伴婚姻已經有一個甲子,雖然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但是,都在國外工作。

即便如此,處於高齡的老倆口還是沒有請保姆,生活起居全靠自己動手。

鄭夫人身體較弱,眼神也不太好了,鄭老時常在耳邊提醒夫人注意腳下;夫人也心疼鄭老,經常陪他出門散步、打太極。鄭新不但負責掃地,老伴煮飯時他還幫忙摘摘菜,飯後負責洗碗。夫妻二人相互扶持行走夕陽,共享晚年。

直到現在,鄭新依然堅持自己做家務,被譽為「超級暖男」。鄭老認為,家務勞動也是一種運動形式,而且適合老人。

【養生點評】宋代的「壽星詩翁」陸遊便非常重視家務勞動,堅持每天掃地,活動筋骨,並寫有《掃地詩》一首:「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掃地。既省課堂奴,亦以平氣血。按摩與引導,雖善卻多事。不如掃地去,延年直差易。」認為掃地養生簡單方便,效果顯著。相對於一些運動量大、累得氣喘籲籲的劇烈運動,掃地等日常家務勞動,既可保證人們的基礎運動量,還有助於活動四肢筋絡,調和氣血。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一項總樣本高達六千多人跨族裔(有白人、黑人與西班牙語裔)的大調查指出,從63歲到99歲的受測者都顯示,多做家事者較健康長壽。

一周吃兩次魚 辛辣刺激食物不沾

鄭新平時吃素菜居多,一周吃兩次魚,武昌魚,清燒,不放辣椒。早晨一大杯牛奶,估計500毫升,一個雞蛋還加半個饅頭,飯後吃點水果。

對於重慶人愛不釋口的火鍋、麻辣燙,老倆口都不沾。

【養生點評】日本衝繩是世界聞名的長壽區,而大宜味村則是衝繩的「超長壽」勝地。這個人口約3500人的村子,90歲以上居民就有80人,且個個身體硬朗,被視為日本第一健康長壽村。這裡的人們經常吃雨。

魚類富含人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蛋白質,其所含蛋白質又優於禽畜產品,肉味又較鮮美。相比之下,牛肉在人的胃中5個小時方能被消化,而魚肉僅需2~3個小時。魚肉中的蛋白83%~90%可為人體吸收,而肉製品僅為75%。

相關焦點

  • 【中醫特色療法】省祖研腎病科特色療法介紹
    中醫有種說法叫「想長壽,護好腎」。我們平時都很重視心腦及肝臟的檢查,往往忽視了腎臟,其實簡單的一項尿常規檢查就可初步了解是否有腎病。腎病是臨床常見病,據統計慢性腎臟病患病率佔普通人群的13.0%,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超過1億人。慢性腎臟病發病還呈現出年輕化趨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十分重要。
  • 中醫經絡養生 帶你了解什麼是陽經和陰經
    中醫經絡養生 帶你了解什麼是陽經和陰經時間:2017-08-17 14:02   來源:健康養生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醫經絡養生 帶你了解什麼是陽經和陰經 可以說經絡養生是一門很高深的穴位,相對穴位來說經絡養生要難的多,它不僅需要了解穴位,還要了解器官、穴位在養生中,經絡養生佔有很高的地位
  • 「老中醫」高圓圓,「養生狂魔」孫儷,原來明星都是中醫養生高手!
    以前大部分人會說是40歲以後,但現在大部分的回答者,都說是不到30歲。 其實,根據人體自然規律,從25歲開始,身體和容顏就從巔峰期進入初老階段。 35歲的她將十幾歲的少女靈動與可愛演繹得恰到好處,外表上看也是毫無違和感,皮膚緊緻,氣色非常好,完全沒有30+女人會出現的細紋、斑點和皮膚暗沉。 這跟她在圈內被封為「養生達人」可脫不了關係。
  • 育心中醫養生分享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馮萱媽學習經典的心得——《育心中醫養生分享》。我是馮萱媽,陪孩子讀經四五年,但進入育心不久,是育心人的堅持、進步、付出、理念感動了我,最終我成為了其中的一份子,向各位優秀的精進的家人們學習!在此與各位聊聊養生的事吧,結合自已的臨床,以白話的形式分享一下,不足之處敬請諒解!
  • 怡健園五行養生門診部冉獻立院長:中醫養生 需要客觀看待
    核心提示:中醫需要宣傳,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更需要普及,可現在養生保健市場卻並不規範,很多沒有專業資格的人也打著中醫的旗號進行醫療保健行為。似乎中醫和養生保健這塊誘人的大蛋糕隨便什麼人都想來分一口,但是往往患者永遠是最終的受害者。那麼,作為中醫養生保健行業的從業者該何去何從呢?
  • 中醫養生和茶道文化
    那麼,經常喝茶還會對人身體有哪些健康養生方面的好處,你們都知道嗎?希望通過本次醫師的講解,能夠使你們對中華傳統茶道文化與中醫養生方面的知識有所掌握,並且自願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志願者,向你們周圍的親朋好友傳播自身所學到茶文化與中醫養生知識,讓更多的人在自身文化素養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在身心健康方面掌握更好的養生調理方式方法。
  • 中醫養生 熟水建功
    中醫養生,就是運用食養、藥養等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時下,中醫注重養生、預防疾病的觀念深入人心。日前,在由北京角樓圖書館、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的「涼白開健康飲水知識普及」活動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導師於智敏教授結合中醫養生知識暢談健康飲水,教大家如何喝對水。
  • 四川名中醫詳解中醫養生「十二時辰」
    中醫養生講究春夏養陽,隨著氣溫升高,日照時間延長,人的陽氣較為旺盛,此時也是陽虛體質的人群保養的最佳時間。四川省名中醫、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吳節教授介紹,身體養生也與十二時辰相關。卯時是早上5點到7點,是大腸經經氣最旺盛的時間,此時是最適宜起床的時間,夏季起床不早於5點,冬季起床不晚於7點,這符合中醫夏季晚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的養生規律。晨起排便是大腸功能健康的表現,有便秘問題的患者可以選擇此時進行體育鍛鍊,鼓舞大腸經氣,增強傳化功能。長期大便不成形的患者可以選擇此時做灸,溫陽固澀。
  • 小暖男!鄧超上火,等等細心囑咐煮梨吃,完美繼承媽媽的養生理念
    11月2日,孫儷在某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兒子等等與在外出差的鄧超視頻時的趣事,等等發現鄧超嘴唇乾裂後,想出了各種方法讓他補充水分,言語之間也是頗顯成熟暖心,看來等等真的是個小暖男了。而之後,等等還非常細心地提醒鄧超吃橘子容易上火,讓鄧超吃梨,接著還想到了泡梨水的好方法,可以看出等等的養生理念是非常強了。在評論區,網友們也是紛紛讚嘆暖心的等等,並稱呼他為「小暖男」。的確,雖然等等只有9歲,但是他在生活上對家人的關心卻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
  • 《針灸甲乙經》養生理論
    皇甫謐本是一位史學家,年近50歲時,因患關節炎,加之耳聾,開始鑽研針灸醫術,學習上述三書,並將其中"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而成書。首先,《針灸甲乙經》在中國獨具特色的針灸療法的發展中,發揮了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重大作用。
  • 中醫體質學創始人:現代醫學和中醫都沒有酸鹼體質的分法
    又該如何進行體質養生?記者採訪了國醫大師、中醫體質學創始人、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王琦。流傳甚廣的「酸鹼體質論」編造謊言說,人的體質有酸鹼性之分,酸性體質易患癌,想要健康,必須保證身體處於鹼性環境。酸鹼體質論是個偽命題,但是養生不能無視自己的體質。王琦介紹,體質由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構成。先天因素來源於父母,是先天遺傳的,後天因素由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等形成。處在不同的環境中,人的體質可相應進行調節來適應。如生活在高原缺氧環境和南方溼氣較重的環境中,人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也不一樣。
  • 養生,即保養生命的意思,又稱攝生,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天人合一是主動將自己日常行為和精神情志活動,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融為一體,這是《內經》養生方法中的最高境界。中醫的核心是整體觀念、天人合一,與道家文化大道至簡、順應天地自然的認知是相合的。順應自然的哲學思想體現在中醫方面是一種生命觀。中醫診病講究時空觀念,這也是建立在順應自然的生命觀的基礎上。
  • 中醫養生一課
    中醫養生一課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好!
  • 中醫名家批評假中藥材太多 稱熊膽不能用來養生
    中醫名家批評假中藥材太多 稱熊膽不能用來養生      昨天,南方醫院舉辦李可中醫藥學術流派傳承基地成立一周年義診活動,場面火爆,吸引不少市民前來問診。
  • 第四屆中山(西區)中醫健康養生文化節今日開幕
    12月29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中山(西區)中醫健康養生文化節在中山中醫藥文化館文化廣場開幕。開幕式舉行了中醫養生產業集聚區授牌儀式、中山西區大健康產業投資籤約儀式、「中山中醫藥文化館」揭牌儀式等活動。在開幕式上,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代表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西區順利通過了國家健康促進區的評估。
  • 實修實證禪修人士超級大福音:慧福生命禪學——招收道醫佛醫中醫養生學徒
    實修實證禪修人士超級大福音:慧福生命禪學——招收道醫佛醫中醫養生學徒慧福生命禪學——招收道醫佛醫中醫養生學徒
  • 養生趴|中醫教你冬季如何養生
    但是,冬天雖冷,也不能忘了養生哦。那麼,冬天要怎麼樣養生呢?冬天養生應該吃些什麼東西。今天呢,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一下中醫養生中的冬季養生常識,感興趣的朋友看過來啦!冬季養生保健四招起居調養中醫強調了「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
  • 國醫大師幹祖望去世:享年104歲 中醫耳鼻喉科學創始人
    22歲掛牌行醫創立中醫耳鼻喉科,99歲接受晨報採訪時思維敏捷7月2日21時36分,一代宗師,我國中醫耳鼻喉科學創始人,全國著名中醫藥學家,國醫大師,江蘇省中醫院終身傑出專家幹祖望教授在南京逝世,享年104歲。5年前,晨報記者曾有幸採訪過當時已深居簡出的幹祖望,當時,他向晨報記者透露了長壽的秘訣——八字「養生經」。
  • 中醫健康養生的理念及哲學智慧
    【天地網訊】  習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中醫孔子學院授牌儀式上講到:「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深入研究和科學總結中醫藥學對豐富世界醫學事業、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現就中醫健康養生理念及哲學智慧談一些我的理解。
  • 中醫養生:跺跺腳就可以刺激穴位,堅持1個月,6大好處不請自來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中醫養生裡面的跺腳養生,它起源於神秘而古老的跺腳功。為什麼跺腳可以養生?堅持跺腳有什麼好處?跺腳的具體方法又是什麼?趕緊過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