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K
大概在5年前,我患上嚴重的抑鬱,當時醫生建議我服藥,所以當初我堅定認為只有藥物才能幫助抑鬱症。
所以我採取西藥治療和中藥的聯合治療,最後結果就是,抗抑鬱藥物對我有效,但是不徹底,中藥幾乎無效。
後來我反覆發作,最後採取了很多藥物之外的方法,比如心理治療和運動與看書等方法,後來康復之後我自己還考了心理諮詢師,所以今天給大家總結一下我的康復經驗和怎麼幫助自己找到最匹配的治療方案。
抑鬱症是一種綜合性疾病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我們了解到當下抑鬱症患者數量越來越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來看,全球目前有超3億人患有抑鬱症。自2005年至2015年,抑鬱症患者人數增加了至少18%。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泛抑鬱人數逾9500萬。
抑鬱症的臨床症狀多到無法想像,以前我覺得抑鬱症可能就是欲望減退、睡眠不足、動力下降這些,可是隨著近幾年我接觸的抑鬱症增多、培訓增多,我明顯發現抑鬱症的症狀多到讓我想像不到,比如,大多數人會失眠,但也有人是嗜睡;有人頭疼,但也有人從不頭疼。同樣一種藥,不同的患者吃下去效果不一樣;甚至同一個患者,在不同的時期,吃下同一種藥,效果也不一樣,因為患者的內環境變了。
所以我說抑鬱症不是一個病,而是綜合性疾病,比如失眠的人會抑鬱、食慾減退的人會抑鬱,能力下降的人會抑鬱,社會退縮的人會抑鬱,這些特點綜合在一起稱為抑鬱。
根據這個特點,我想說抑鬱非常複雜,也就不存在最好的方法,只能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當下解決抑鬱症的方法匯總
藥物治療
首先強調一下,當下解決抑鬱症的方法中,抗抑鬱藥物還是主流選擇,也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一個選項。
但不得不說,經驗統計表明:大約30%的患者用藥沒有效果。這還不包括誤診、用藥不當、患者缺乏服藥依從性等情況。也就是說,就算診斷正確,患者服藥依從性好,足量足療程配合服藥,仍會有30%的人對抗抑鬱藥物無效。
其次,藥物不能保證不復發,如果多次復發(超過3次以上)可能需要終身服藥。
心理治療
在抑鬱症的心理治療中,自己從以前的病人接受治療,到現在給他人諮詢,我發現心理治療最大的一個作用是幫助患者認識自己。
我們都知道,抑鬱症會出現各種認知誤區,我們需要幫助患者找到這些誤區並加以修正,其次心理治療會通過諮詢師與病人之間的關係來重新塑造病人的人格。好多心理疾病都是人格和性格出現問題導致。
數據顯示參加認知行為療法的患者和服用抗抑鬱藥物的患者在抑鬱症康復率上相差無幾,兩者同時配合要大過其中一種的治療。
因此,從原理上說,心理治療是可以直接改變認知的,從而改變情緒和行為。它是從更高層面,即中樞層面進行幹預,來調節神經遞質等,從而作用於下遊,實現療效。
其他療法
很多人參加運動尤其是慢跑達到改善抑鬱的作用,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運動的功效不僅僅是強身健體,其本身就是治療。運動到一定程度,大腦會產生一種叫做「內啡肽」的化學物質,近似於神經遞質。通過運動來治療抑鬱症,不僅僅是勵志,而確實有著生物學的依據。
還有人參與一些物理療法,比如目前抑鬱症的物理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改良電休克(MECT)治療以及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
MECT對於有嚴重消極自殺言行、抑鬱性木僵患者,MECT治療應是首選的治療,對於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可採用MECT治療。
rTMS治療是一種新型的物理治療方式,國內近年來逐漸在精神科開始應用,適合於一些難治性抑鬱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合併rTMS)。
還有一些比如自己參加公益活動對抑鬱產生緩解,我覺得其實這也有一定的心理學根據,患者在參加公益活動時會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開,看淡自己的病症,開闊自己的心胸,改變自己的認知;同時,中國有一句古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有能力幫到別人,是一種更高程度的價值實現。其次在參加公益活動時自己會進入人際關係中,抑鬱症患者只要能夠進入關係就會產生巨大幫助。
剩下的我還聽說有人通過宗教或者一些其他方法解決抑鬱的,我個人認為大家應該秉持開放態度對待,不管黑貓白貓,只要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如何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再次強調,對於單個抑鬱症患者來說,不存在「最好的」治療方式,只有「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患者切忌照搬他人成功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大家要不斷試錯,對於抑鬱症的病因、症狀和療效,目前還不能完全描述出對應的因果關係。可能是一因一果,也可能是多果一因,甚至是多因一果、多果多因。無數的可能性逐步展現,我們不能把抑鬱症治療方式絕對化。
對待各種抑鬱症方法要放下自己的偏見,比如有些方法自己不了解肆意就否定,比如之前有人看網上說森田療法幫助抑鬱症很好,有人就說森田療法不行,自己試了兩天結果沒堅持下來就偏見認為森田療法是騙人的,這裡殊不知森田療法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行動,自己還沒有足夠的行動就肆意判斷無疑是錯過了方法的精髓。
在對待抑鬱症的方法上大家一定要保持開放心態,對治療抱有信心,其次要深刻理解每一個方法的實際內涵再做判斷,然後堅持不懈的實踐,最後成功了皆大歡喜,失敗了再重新調整或者尋找其他方法,每個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這裡強調一下,藥物治療過程中其實就會出現很多試錯了例子,因為醫生並不了解我們,所以在用藥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偏差,我們也要學習精神醫學,研究藥物治療原理,理解醫生的用藥邏輯,這樣才可以增強治療依從性,把療效最大化,不至於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特別強調,在試錯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耐心」和「信心」。只要對自己負責,有耐心,有信心,堅持到底,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而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