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點插入非天然胺基酸,Ambrx 用精準蛋白工程助力大分子藥物研發變革

2020-12-17 IT桔子

每天了解一點創投圈

作者:許夢翹

來源:IT桔子(itjuzi521)

在醫學、生物學等不斷深入的基礎研究推動下,經歷了 30 年發展的大分子藥物,其市場規模在 2018 年已達到千萬億美元,全世界十大暢銷藥中生物大分子藥物便佔有 8 個席位。隨著基因技術的普及與腫瘤免疫治療在臨床大顯身手,未來生物大分子藥物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而生物大分子藥物的研發擁有一系列的難點。現代藥物研發的核心步驟是從化合物庫中進行篩選,也就是碰運氣,缺乏對大分子藥物設計與改造的能力。另外,大分子藥物的合成比較困難,生成的異質也較難提純,這些都為大分子藥物的研發與商業化帶來了很大的制約。

根據德勤 2018 年的新藥研發效率統計報告,全球藥物研發正陷入瓶頸。全球 TOP12 藥企的在 R&D 上面的投資回報率進一步下滑至 1.9%,為 2010 年以來的最低值,藥企急需一些突破性的底層藥物設計技術來扭轉這種投資回報率。

Ambrx 便是這樣一家提供革命性大分子藥物設計技術的生物製藥公司。Ambrx 於 2015 年 6 月被復星醫藥與厚樸投資、光大控股醫療健康基金以及藥明康德聯合收購,是首個由中國資本全資收購的美國高科技生物醫藥公司。Ambrx 特有的技術平臺可以將工程設計的手段加入大分子藥物研發當中,可以定點插入非天然胺基酸, 通過其實現與小分子,高分子及另一生物大分子的精確藕聯,極大的拓展了藥物設計空間,突破了傳統大分子藥物研發的現有模式。

01 從非天然胺基酸切入,Ambrx 將

工程設計革命性引入大分子藥物研發

眾所周知,蛋白質構成了生命,大多數的蛋白質僅局限於 20 種天然胺基酸,但這僅有的 20 種天然胺基酸攜有的功能基團數量有限,無法滿足化學、生物科學研究和應用中對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需求。而非天然胺基酸會具有,根據我們的設計需要而加入的特殊的化學功能基團,非天然胺基酸的插入可以賦予蛋白質新的結構、性質與功能,可以極大的擴大大分子藥物設計的邊界。

而蛋白質的合成是一項嚴格的生命機制,這項機制離不開 DNA,mRNA、tRNA、胺基酸和氨醯 tRNA 合成酶等的共同參與。在氨醯 tRNA 合成酶的作用下,每一個 tRNA 與對應的胺基酸結合形成氨醯 tRNA,再通過其反密碼子與 mRNA 上的密碼子互補,將相應的胺基酸連接到正在合成的多肽鏈上。

這一過程中,tRNA、胺基酸和氨醯 tRNA 合成酶是一一對應、正交組合的,即一種 tRNA 只能與一種胺基酸結合,氨醯 tRNA 合成酶只能結合一種氨醯 tRNA,否則就無法實現從 DNA 到 mRNA 再到蛋白質的嚴密的信息傳遞,也就無法合成所需的蛋白質,生命就無法存在。

20 種天然胺基酸所對應的 tRNA 和氨醯 tRNA 合成酶是自然存在的,非天然胺基酸則沒有這種大自然的待遇,想要引入非天然胺基酸,就必須重新設計一套與之正交對應的 tRNA 和酶。Ambrx 將新的 tRNA / tRNA 合成酶正交集工程化到了細胞系中,它們可以特異性識別並在治療性蛋白質中定義的位置精確地插入非天然胺基酸。

新蛋白需要細胞去表達,由於原核生物細胞,比如大腸桿菌易於操作,也成為了非天然胺基酸引入的首選表達系統,Ambrx 最初也是以大腸桿菌系統入手。但作為原核生物,大腸桿菌無法表達複雜的以及糖基化的蛋白,目前絕大多數的生物製藥都離不開真核細胞系統,所以 Ambrx 隨後布局了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哺乳細胞表達非天然胺基酸的難度遠遠高於大腸桿菌系統,但在以田豐博士為代表的研究者的不斷努力下,這項難題被攻克,Ambrx 也成為了目前全世界已知的唯一一個擁有原核和真核非天然胺基酸表達系統的公司。該技術平臺可以優化任何蛋白質或抗體,以創造最佳療法,例如長效蛋白質、雙特異性抗體和抗體藥物結合物等。

目前,Ambrx 在全球擁有與之相關的 224 項已批准專利,338 項正在申請的專利。其中,在美國擁有或控制近 100 項已註冊及申請中的專利;歐盟擁有 8 項已批准專利,21 項正在申請專利;在中國也有 7 項已批准專利和 33 項正在申請專利。

02 定點偶聯,打破傳統 ADC 不可預測性,

脫靶毒性大幅降低

抗體偶聯藥物 (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 是 Ambrx 最先布局的方向。ADC 藥物是採用特定的連接子將抗體和小分子細胞毒性藥物連接起來,將小分子藥物靶向運輸到目標細胞中的一類藥物。由於 ADC 藥物具有高特異性,可以減少傳統小分子細胞毒性藥物系統給藥所造成的不良反應,ADC 被視為未來能夠替代傳統化療的一種手段。

其實在 30 年前業界便開始 ADC 藥物的研發,全球 57% 的藥企已經參與到了 ADC 的研發熱潮當中,但是儘管過去了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多製藥公司致力於 ADC 藥物研究,至今全球卻只批准了 4 款 ADC 藥物上市,大多數 ADC 藥物都折戟沙場。

ADC 藥物屢屢受挫主要在於傳統 ADC 藥物製備的不可控與不可預測性。ADC 在製備當中小分子細胞毒性藥物與大分子抗體是通過賴氨酸或半胱氨酸基團相連接的。由於存在幾十這種能夠與小分子藥物相連接的賴氨酸或半胱氨酸位點,而每個大分子抗體只需要 3-4 個小分子,使得但是傳統大分子偶聯物無法精確設計。

所以在傳統 ADC 製備當中,小分子藥物相當於是隨機與大分子相連,連接位置是隨機的,連接數量也是隨機的,這就導致通過這種方式製備出來的 ADC 藥物實際上是一種不均一的混合物。

這些混合物的各個成分在其藥代動力學、功效和安全性方面均表現出不同的藥理學特性,因此無法對其準確定量、無法對毒副作用進行精準控制,藥物到底有沒有效、臨床試驗會不會成功這些全靠運氣,這對一種現代藥物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未來 ADC 藥物合成必須使用一種可預測的、安全的技術手段。

Ambrx 的技術無疑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 ADC 藥物合成的痛點。通過非天然胺基酸引入和精準蛋白設計,Ambrx 可以精準控制小分子藥物和抗體的連接位點,在這種技術的基礎上,ADC 藥物能夠根據設計者所需形成均一的化合物,為 ADC 藥物的研髮帶來突破性的改善。

因為藥物作用的本質實際上是一種化學分子間的作用力,所以將小分子連接到抗體的哪個位置實際上會對 ADC 的藥效,安全性與藥代動力學都造成一定的影響,利用 Ambrx 的技術平臺可以將小分子毒性藥物精準連接到抗體的最佳位點,使 ADC 發揮最強效力。Ambrx 所設計的非天然胺基酸綴合物與傳統的賴氨酸或半胱氨酸的綴合物相比,前者實現了療效,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上的改善,且小分子與抗體間的接頭極為穩定,拓展了治療窗口。

Ambrx 研發管線

目前,Ambrx 的 ADC 產品線涉及到 HER-2、PSMA、CD70 等靶點。其中,抗 HER-2 靶點的 ARX788 藥效顯著,2016 年 8 月 17 日, Ambrx 宣布其靶向 HER2 的抗體藥物偶聯物抗癌新藥 ARX788 在美國的臨床研究申請順利獲批,目前該藥處於臨床一期階段。

最近在美國 San Antonio 公布了其在中國的,與浙江醫藥合作的中期臨床研究數據,和同類藥物,第一三共的 DS-8201a 相比,這款 ADC 的毒副作用明顯降低,在 ADC 類藥物中常見的脫靶毒性在 788 中更少。

在如此優秀的毒副作用下 ARX788 在 1.5 mg/kg 的劑量,其腫瘤緩解率(ORR)已高達 63%,與 DS-8201a 不相上下,有望成為 HER-2 靶向藥的 Best-in-Class。除了 ADC 之外,Ambrx 還在開發多款長效蛋白製劑和雙特異性藥物。

公司核心技術得到了 BMS、安斯泰來、百濟神州等多家知名製藥公司的認可,擁有腫瘤、代謝等領域多條共同開發藥物管線。未來 Ambrx 革命性的精準蛋白工程技術也將助力全球藥物研究,為大分子藥物研髮帶來質的飛躍。

明晚 20:00 將分享IT 桔子「創投圈團結抗疫」系列課程「2020,醫藥行業都有哪些投資機會」,不見不散!

2020 要融資,你需要知道的事

懷疑自己被感染而自殺——心裡的「病毒」也需要治療支援

疫情來了,我的公司還好,但行業被捅了一刀

向海龍、張蘭、張津劍重新出發,疫情「黑天鵝」下仍有新基金在成立

四種網際網路教育新模式解讀:00 後學習方式的更新迭代丨IT桔子報告

IT 桔子推出投資管理系統「桔子智投」,限期免費試用中

向死而生,比金子更寶貴的是信心!《2019-2020 年新經濟創業投資盤點》發布

相關焦點

  • 蓬勃發展的大環小分子藥物
    文 | 劉sir大環小分子藥物是近20年來藥物化學領域熱點,因為大環結構在提高藥理活性和選擇性,完善成藥性上效果顯著,並且兼顧了與靶標結合的微觀結構和藥代動力學所需求的宏觀性質。臨床上的大環小分子藥物大部分由12~20個原子構成的環肽或內酯,主要用於治療感染、炎性和腫瘤等疾病,有口服和注射等劑型。
  • ...密碼子擴展及新型生物正交反應「S-Click」方法改造胺基酸氧化酶
    文中報導了該課題組開發的基於基因密碼子擴展及新型生物正交反應「S-Click」方法改造胺基酸氧化酶,成功實現了胺基酸的快速、實時、精準的電化學檢測。  胺基酸是重要的生理生化代謝與細胞信號分子,異常胺基酸代謝導致許多嚴重疾病,因此實時胺基酸分析對醫學、診斷及生命科學具有重要意義。
  • 天然免疫中caspase活化和識別GSDMD介導細胞焦亡的完整分子機理
    該研究完整地揭示了天然免疫應答中caspase精確地自剪切活化,進而特異地識別和切割GSDMD,引發細胞焦亡的分子機制。細胞焦亡是機體重要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拮抗和清除病原菌感染中發揮關鍵作用,過度的細胞焦亡會誘發包括敗血症在內的多種炎症性疾病。
  • 免費開放藥物研發資源,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同清華大學藥學院助力...
    GHDDI會同清華大學藥學院,將充分發揮紮實的疾病和藥學基礎研究,先進的藥物研發能力、平臺設施以及國際頂尖資源等優勢,除在內部積極投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發以外,免費高效的開放給全社會科研人員,共同加速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發。
  • 計算藥學發現GPCR藥物分子全新結合模式與激活機制
    然而,也有報導表明:包括鈉離子在內的一些金屬離子,也可以使得GPCR的一些藥物分子的活性大大增強,GPCR下遊的信號通路也隨之增強。但直到目前為止,還尚不清楚此類現象的分子機理。GPCR全新藥物分子結合模式 GPCR參與著人類各種生理功能,其中包括:細胞分化、神經信號傳遞、代謝等。GPCR也與人類重大疾病密切相關,包括:癌症、抑鬱症、疼痛、愛滋病、糖尿病等。GPCR是最主要的藥物靶標,將近40%的上市藥物都針對GPCR而開發(圖二)。因此,理解GPCR的分子機理成為當代藥物研發中的核心課題之一。
  • 人工智慧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前景|人工智慧|藥物研發|製藥公司|...
    例如,ML使用之前在複合優化過程中產生的大數據集來訓練程序。藥物設計的算法包括分子描述、勢能測量、分子周圍的電子密度和三維原子坐標,通過DNN生成可行的分子,從而預測其性質。生物活性預測藥物分子的療效取決於它們對靶蛋白或受體的親和力。對靶蛋白沒有任何相互作用或親和力的藥物分子將不能提供治療反應。
  • Science:藥物分子高難度修飾新技術
    因此,當他的實驗室在最新的一期《Science》上報告了另一種全新且強大的藥物分子修飾技術後,人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並不吃驚了。(Strain-release amination. Science, 2016, 351, 241-246)他們的這項技術使得很多非常有用卻又非常困難的藥物分子修飾成為可能,為合成複雜的藥物分子提供了新的利器。
  • 深度學習以及合成化學正在引領AI藥物研發變革
    研發中心遍布六個國家和城市。自 2014 年以來,我們融資超過 5200 萬美元,這些資金用於研究新的靶點和新的藥物分子,我們有靶點識別的研究工作,幫助大家儘快研發這些藥物來治療疾病。大家可以看到陰陽圖,其實軟體工程,包括 AI 的軟體工程,還有我們內部的研發管線來說就像陰陽圖一樣,我們要知道一點,即分子可以帶來實際的價值。有分子的發現,才有藥物的發現。
  • 分子模擬軟體Discovery Studio詳細圖文教程合集(上)
    )、同源建模、分子力學計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基於結構藥物設計工具(包括配體-蛋白質相互作用、全新藥物設計和分子對接)、基於小分子的藥物設計工具(包括定量構效關係、藥效團、資料庫篩選、ADMET)和組合庫的設計與分析等。
  • 騰訊「雲深智藥」用AI持續助力藥物發現
    騰訊「雲深智藥」用AI持續助力藥物發現 IoT科技評論 發表於 2020-12-15 18:31:28 不是所有禿頭,都叫傑森·斯坦森。
  • 精油手工皂工藝取得重大突破 廣州手工皂廠家研發出胺基酸果凍黃金皂
    天然的胺基酸現已經發現的有300多種,其中人體所需的胺基酸約有22種,分非必需胺基酸和必需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身合成)。我們常說的膠原蛋白,它的基本結構由大約1000個胺基酸組成的非水溶性纖維狀含糖蛋白質。胺基酸是蛋白質的組成部分,而蛋白質是肌肉,腺體,器官,肌健,酶,指甲和頭髮的組成部分,這使胺基酸的地位變至關重要。
  • 孫漢董:中國植物化學與天然藥物研發—新聞—科學網
    當今,一種天然藥物在臨床上有效,人們總希望知道它為什麼有效?有效成分是什麼?通過深入的植物化學研究,我們可以逐步認識該天然藥物中含有些什麼化合物(包括其含量的多少和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等),但要回答是不是其藥效成分以及其為什麼有效?這就必須與藥理學緊密結合,才能闡明上述問題。
  • 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
    深創投健康產業基金投資部總經理周伊等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的人士表示,華為的布局將給藥物研發領域帶來新的工具,加速國內新藥研發。但是,也有不同觀點,一位受訪的藥理藥學教授認為:「目前的人工智慧高度依賴於高質量有標識的大數據,而新藥研發包括很多體內生物學相關的工作,未知的東西人工智慧做的事情有限。」
  • 淺談共晶在藥物研發過程中的應用
    那麼,兩個分子組合在一起,真的是鹽型嗎?其實未必,他們還很有可能是以另一種作用方式組合在一起,即「共晶」。今天就講一下關於共晶在藥物開發過程中的應用情況。1、什麼是藥物共晶?所謂藥物共晶,指的是活性藥物成分(API)和共晶形成物(CCF)在氫鍵或其他非共價鍵的作用下結合而成的晶體,其中,API 和 CCF 的純態在室溫下均為固體。
  • Cell|腫瘤免疫治療突破:共價蛋白藥物+有效性研究平臺
    共價蛋白藥物可以克服小分子共價藥物的一些局限性,如增強靶點特異性以及減小腎小球濾過率而延長體內半衰期【3】。另外,相比非共價蛋白藥物,比如重組的人源Fc融合蛋白和抗體藥物,共價蛋白藥物具有毒性低,分子量小,生產成本低等優勢【4】。然而,天然蛋白質-蛋白質配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基本是非共價結合,共價蛋白質藥物的臨床應用還是空白。所以,研發共價蛋白質藥物的技術及平臺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
  • 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會同清華免費開放資源,助力攻克新冠病毒
    分子庫包括ReFRAME化合物庫(內含全球最大的一萬兩千多個通過臨床一期的安全性已知的藥物分子),多樣性的合成分子庫,天然產物庫,中藥提取物庫等。2.開放研究中心計算化學和藥物虛擬篩選平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多個靶點,通過高解析度晶體結構或同源建模,基於短期或中長期藥物開發目標,利用實體分子庫(例如ReFRAME分子庫)或千萬級虛擬篩選分子庫,開展高性能計算虛擬篩選尋找能夠對病毒起作用的起始藥物分子。
  • 定點突變實操
    ,我的內心是拒(bu)絕(gan)的:第一次進行這種大實驗,你不能讓我做,我就馬上開始做。那麼,為什麼定點突變的乞丐(大神)僅僅用一個高保真DNA聚合酶,而不用Dpn I也能完成呢?原因就在Dpn I只是一個控制原始質粒的手段,而非必不可少。關鍵點在控制量:一是使用模板的量,雖然5ng的質粒DNA是一個理想的模板濃度,但是低至0.1ng的模板DNA也是可以擴增出來的;這就弱化了Dpn I消化的必要性。
  •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
    深創投健康產業基金投資部總經理周伊等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的人士表示,華為的布局將給藥物研發領域帶來新的工具,加速國內新藥研發。但是,也有不同觀點,一位受訪的藥理藥學教授認為:「目前的人工智慧高度依賴於高質量有標識的大數據,而新藥研發包括很多體內生物學相關的工作,未知的東西人工智慧做的事情有限。」
  • 從分子骨架看小分子藥物創新
    這一期的ACS MedChem Lett發表一篇化學文摘(CA)兩位科學家對小分子藥物骨架的分析,似乎指向小分子藥物創新在加速。作者分析了自1938年來在美國上市的1089個小分子環狀新分子藥物(NME),發現最近15年全新分子骨架新藥(定義為pioneer)上市開始提速、上市速度超過等排體修飾(settlers,大概相當於me-too)和側鏈修飾(colonists, 大概相當於me-3)新藥增長速度。這些新骨架藥物更可能是高度創新藥物,83%的小分子突破性藥物(BTD)是新骨架分子。
  • ADC藥物研發的關鍵四要素及發展趨勢
    酸性環境和蛋白水解酶會導致包含ADC的溶酶體降解,從而使細胞毒性藥物釋放到細胞質中。釋放的細胞毒性藥物隨後流出到細胞質中,通過DNA插入或抑制微管合成等方式誘導細胞凋亡。因此正確的靶標、抗體、linker以及cytotoxic payloads成為影響ADCs藥物的四個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