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就是竹的幼芽,是春季的時令蔬菜,因此也稱為春筍。用作菜時,又叫菜王,是山八珍之一。
竹筍除了含有蛋白質、胺基酸、鈣、磷、鐵、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1、B2、C等成分外。竹筍還具有低糖、低脂肪、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
春季的竹筍胺基酸含量並不高,但是它所含有的胺基酸多是人身體必需的胺基酸,能保證機體內各種蛋白酶的活性,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有助於抵抗疾病。
竹筍作為素食中的特殊美味,一直位列蔬食之上品。入口清脆,鮮嫩爽口,還能增進食慾。
竹筍可以小炒,可以煲湯。可以油燜,也可以涼拌。
1.竹筍炒臘肉,有排毒保健功效。竹筍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能加速膽固醇的代謝,所以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同時還能減少致癌毒素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
材料配方:春筍500克、臘肉300克、生薑5克、蒜苗10克、食用油10克、生抽5克、老抽5克
做法步驟:食材準備:
①春筍焯水:鍋裡加入適量水,加入春筍煮開,時間五分鐘,後撈出瀝乾水分,切片備用。春筍焯水時間要稍微長一點,目的是減輕澀味,增進口感。
②臘肉煮熟,切片。臘肉片宜切厚一點。
③姜切片,蒜苗切成小段。
入鍋炒熟:
①鍋裡添加食用油,油燒到五六成熱加入薑片炒香。然後依次加入春筍片、臘肉片,邊翻炒邊加入生抽、老抽。
②使用 中火翻炒3分鐘後,再加入蒜苗,可適當加點水翻炒,轉大火炒熟即可。
2.春筍燉雞湯,有開胃健脾之功效。竹筍中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構成了竹筍特有的清香,與各類食材一起烹煮,鮮味更為突出,它能溶於湯汁中,使菜餚更具美味更誘人,有利於食品的攝入,開胃、促消化,對人體起到特殊營養的作用。
材料配方:春筍50克、雞肉200克、胡蘿20克、生薑5克,食鹽5克
做法步驟:
①雞肉洗淨,剁成塊。把春筍和胡蘿蔔用刀切成斜片,生薑切成小片備用。
②溫開水倒入鍋內,加入洗好的雞肉和生薑片,再加入料酒。開大火把水燒開再轉小火煮,撇去浮沫。時間30分鐘,
③把春筍片、胡蘿蔔片加入鍋裡。蓋上蓋子繼續用小火慢慢燉,時間45分鐘。燉好後加入食鹽就可以出鍋食用了。
春筍味雖好,切記不要太貪吃,小心引起消化道疾病。它含有較多草酸,與鈣結合會形成草酸鈣,患尿道結石、腎炎的人不宜多食。
竹筍是發物且物性寒 ,老人、體弱多病、嬰幼兒、女性月經期不適合食用。
那麼,吃不完的春筍怎麼辦?可以泡春筍留著慢慢食用,既留住了春筍的脆嫩,味道又脆嫩清口,讓你食慾大增。
泡春筍原料配方:去殼淨春筍2公斤, 料酒60克 ,辣椒麵60克 ,鹽100克 ,大料10克 ,花椒殼20克,桂皮少許。
製作方法1.將春筍用刀切成兩半用鹽水煮開,再放入八角、桂皮、料酒等繼續煮半小時左右,除去浮沫,連湯帶筍倒入盆中涼透。
2.取泡壇一隻,倒入涼透的春筍原料,加入辣椒麵,花椒殼。注意湯水不能過多。蓋好壇口,5天後即可食用。避光室溫下可以保存一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