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普通的果物,竟因為詩仙李白的代言火了,這是怎麼回事?

2020-12-18 每天讀詩詞

如今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每天都在拿著手機刷刷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各種草,這已是生活中的一項習慣了。看看看,買買買,真是不亦樂乎。商家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也是絞盡腦汁,更不惜請名人明星來為自家商品做宣傳。明星種草,那效果絕對是不一般啊,粉絲們拔草的熱情讓商家笑開了花。

其實,在古代也是有聰明的商家會請一些著名的文人來給自己種個草,很多流傳至今的著名詩文就是那時候的大神種草軟文了。當然詩人們自己看到了好看好玩好吃好用的東西,興致一上來,提筆種草,免費安利,那就更是難以計數了。

今天我們要來看的這一首小詠物詩,那就是詩仙李白先生的種草典範。我們都知道詩仙是個最愛玩的人,一生走遍祖國河山,嘗盡天下美食,見過數不清的好玩的玩意兒。他向我們安利的東西總能引起我們極大的好奇心。詩仙就是牛啊,人家幾筆下來,什麼俗物都能閃閃惹人愛。這要是放在今天,天哪,詩仙該賺多少錢啊!

白胡桃,多麼平常的一件東西,我等俗人天天見,真不見得會以為是多麼出眾的事物。然而經詩仙的妙筆一描畫,頓時就讓人感嘆了:果然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白胡桃

紅羅袖裡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

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晶珠。

這首小詩一共就只有四句話,卻句句精妙,用詞生動,畫面感極其強烈。第一句七個字就是一幅色彩美麗的圖畫。羅是古代的一種絲織衣料,是用線絞合而成,紅羅的衣袖一般會繡花於其間。這就是極其豔麗燦爛的一個襯託了,白顏色的胡桃,置於這美豔的紅袖之上,必然是色彩對比鮮明。因此作者用了「分明」兩個字來表達這種強烈的色彩搭配美感。

第二句用了另一組色彩組合,玉的質地是滑膩瑩潤的,白的玉盤襯白的胡桃,這就白到了一堆了。可即便這兩樣東西都是白顏色,也不至於就絲毫辨不出來了吧,這裡是用了誇張的手法。當然白玉盤上置白胡桃,這本身也是極具美感的。與前一句相對,紅袖襯白胡桃是顯出它的白,玉盤襯不出白胡桃還是顯出它的白。同時這兩幅畫面都展示出了白胡桃的美麗,唯有美麗的東西,我們才會想用紅羅袖、白玉盤這樣的精美物件來配它。

前兩句都是從側面靜態地來描繪白胡桃之美,到了第三句第四句,作者就正面地動態地來展現白胡桃了。第三句出現了人物老僧人,他在念經,手腕上戴著珠串。這裡用了一個「疑」字,這就把作者對於靈動美麗的白胡桃的喜愛表現得非常強烈了。明明眼前就是白胡桃,卻要疑它是佛前的靈物,這是說它太仙了,都不像人間物。

第四句寫的是這個老僧念完經之後的一個動作,他推了下手腕上的這串水晶珠子。這一下白胡桃就更顯活潑靈動,甚至帶著幾分嬌憨味兒呢,真的叫人懷疑沒準它就是從僧人手腕上落下來的美得炫目的水晶珠子。如果說前兩句是寫實,這後兩句就是化虛了,實的美麗和虛的夢幻相結合,白胡桃仿佛是有了仙氣一般叫人愛不釋手了。

讀罷這首小詩,你是不是都已經深深愛上這個靈氣逼人,又雪白美麗的白胡桃了?讓我們來恭喜詩仙李白先生種草成功。

相關焦點

  • 武漢黃鶴樓上一首詩,竟讓詩仙李白擱筆!
    「禰衡洲上千年恨,崔顥樓頭一首詩」,這一恨一詩相得益彰,使這座千年古樓溢彩流光,聲名遠揚。據傳,詩仙李白亦「擱筆遺恨」,敗興而去!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傳說,文壇上數千年盛傳的「渾段子」。宋代李畋的《該聞錄》記載了這段佳話:唐崔顥《題武昌黃鶴樓》詩云:「……」。李太白負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欲擬之較勝負,乃作《金陵登鳳凰臺》詩。
  • 詩仙李白淪為記者?詩興大發卻成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燈泡!
    如此大的動作,別說當時的文壇,就連普通百姓都認為,李白此去,肯定官運亨通仕途通達,原本在山野民間的灰頭土臉,定當從此居於廟堂之高,不但能指點江山錦衣玉食,更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就連李白,自己都飄飄然起來。
  • 王者榮耀說的沒錯,詩仙李白真的是一名劍客
    李白對於我們來說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們從小就會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唐朝的詩人當中,他的影響力,那絕對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存在,他也因此被後人稱為詩仙。作為詩人的李白,他還有著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劍客,沒錯!就是劍客。
  • 李白號稱詩仙,為何七律連有些二流詩人都敵不過?專家:詩壇之幸
    詩仙、詩聖、詩鬼、詩豪、詩奴、詩魔,幾千年詩壇,能有個名號當真是件很洋氣、很了不得的事。而在這眾多名號中,「詩仙」二字分量特別重。頂著「詩仙」之名,按道理水平自然要比一般的詩人高明不少,但事實上,有一種詩體李白卻連有些二流詩人都敵不過,這就是七律。
  • 李白大草愛酒帖 飄然物外一詩仙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響譽古今的大詩人,被稱為「詩仙」,似有仙風道骨,飄然物外,不為塵累,任取一詩,可見一斑。說到浪漫主義李白,總離不開兩樣東西,詩與酒,酒與詩。同時代的另一詩聖杜甫有詩讚曰:「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書與酒,特別是最能表達情性的大草書,唐朝在藝術上真是全方位地達到巔峰,「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顛張」(張旭)、「狂素」(懷素),湧現出的兩位傑出的書法藝術大師,把草書推向最高的頂峰!
  • 詩仙李白在山東
    詩仙李白在山東(散文)文/王義尚李白出生在唐朝中亞的碎葉城,十幾歲的時候就獨自出門遊歷天下,先是到了湖北安陸一帶,娶妻生子。然後又去長安生活了幾年。到了公元736年,36歲的李白攜妻女來到山東,將妻兒安頓在東魯(今濟寧兗州),在濟寧任城縣一住就是二十三年,23年之後,才帶著兒女回四川老家了。據說,當時李白有很多親戚都在山東做官。
  • 李白喝酒,「一杯又一杯」,詩仙是怎麼說喝酒這件事的?
    李白的一生,縱意瀟灑,性格奔放;喜歡與朋友飲酒作詩,且希翼仗劍走天涯。「詩仙」對於酒的感情,不用細說,就看那「鬥酒詩百篇」之言,就能感受到。李白喜歡喝酒,又喜歡作詩,他的詩很多都是在醉酒後,作出的;自然,他寫的關於酒的詩也不少,那麼,他是如何說喝酒這件事的?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序言: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化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群星璀璨。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家實力、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深厚的文化沉澱,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營養,湧現出了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和杜甫,就是裡面傑出的代表。一、浪漫主義的偉大代表,詩仙李白。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
  • 七夕來了,李白杜甫這對千年CP的情感謎團終於在《向上吧!詩詞》裡...
    ――李白《長相思61其一》而被稱為詩仙的李白和被稱為詩聖的杜甫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被大家津津樂道,有人用了一張圖來吐槽,並引發了熱議。看完真的好心疼杜甫,那麼看重的一個人對方卻不看重你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啊。你是全世界最好的李白!
  • 李白:詩仙之名聞天下
    提到李白,我們立刻會想到「詩仙」,會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確,李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歷史人物了,他的詩歌,歷來受到很高的評價,至今仍廣為傳誦。
  • 李白只是詩仙?這首被譽「百代詞曲之祖」的詞作,僅46字冠絕古今
    相信說起李白,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詳,如果說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王冠,那李白就是最璀璨的那一顆明珠。他才氣斐然,個性灑脫,得意時坦然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失意時也能瀟灑地喊出「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我的偶像作文:狂放詩仙李白
    而我的偶像,是一個半輩子流浪漂泊的狂放詩仙——李白。他出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他經歷過繁華的大唐盛世,遭受過安史之亂的磨難,他總是在失敗與成功之間徘徊。但無論如何,他的詩與情懷,從未被世人忘記。我把李白當作偶像,是因為他有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
  • 千古之謎,詩仙李白的出生地在何處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由於李白傑出的文學成就,讓他的生平經歷也成了後代學者的研究重點。李白的籍貫是甘肅天水,這一點沒有任何爭議。他的族叔李陽冰親自說過,「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
  • 被後人稱為詩仙的李白,他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合稱為"大李杜"。李白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
  • 李白不僅是詩仙,還是寫詞高手,這首詞流傳千古,幾乎無人能超越
    而詞與之相反,儘管上片與下片的總字數一樣,但短句中的字數必然不完全相同,這也是詩詞最為直觀的區別。其他方面,比如押韻規則、對仗規則等,也是有比較大的差別,在此不做過多闡述。提到唐朝文化,首先讓人想到的是詩歌,談及宋朝,必然離不開宋詞,形成一種固定的文化標籤。
  • 詩仙李白為了「跑官」,曾寫了一篇「簡歷」,結果成就了別人
    #唐朝#已經關注駱駝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真實的唐朝大詩人李白,並不是一個看淡名利的浪漫詩仙,而是一個畢生都在追名逐利的凡夫俗子。(我好像在暗示什麼)有關他的精彩人生,駱駝在前面的幾篇文章中,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就不再贅述。因為要研究李白的生平,所以駱駝很是查閱了一些資料。
  • 蓋世詩仙李白的一首《別匡山》,豪情萬丈,早已無心戀清境
    這些人之中,想必詩仙李白的「俠客夢」是最為濃烈且執著的。如果此生能被上蒼賦予善於描畫的天賦的話,我定然會為詩仙描摹一個這樣的形象:身著錦緞白衫、手執寶劍,凝神而視,氣概非凡。後人的印象中李白是一位弱不禁風的寒酸文人,手無縛雞之力,整日只是與酒為伴,盡做些與詩為友、以書度日的不切實際的事情。如果你真的這樣想李白,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 《古朗月行》李白,真不愧是「詩仙」,能把月亮比作玉盤
    《古朗月行》李白,真不愧是「詩仙」,能把月亮比作玉盤,相信大家應該都讀過這首詩吧,《古朗月行》整片的意思就是自己小的時候根本不認識月亮,而是把它當做了一個玉盤,之後又懷疑它是瑤臺的一個仙境,飛到了夜空青雲直上而且月亮上面還住了一個「仙人」兩個腳垂著在玩耍嗎?
  • 李白仗劍走天涯,一代詩仙一米五?他的真實身高是多少?
    關於詩仙李白的身高,歷來是一個飽受非議的問題。由於古代度量衡與現代的不同,李白的身高也被如今的人猜測為一米五到兩米一不等。詩仙如果看到這樣的猜測,想必要氣的吐口老血,酒後揮劍砍人。那麼,李白的身高究竟是多少呢?我們不妨一起來探究一下。
  • 詩仙李白到底是哪裡人?為何他的生死都是謎?
    在我國詩歌史上,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八個字來評價詩仙李白,應該還是比較公允的。詩仙李太白李白的存在在很多人看來是神一般的存在,他那飄逸豪放的詩歌,那仗劍行天下的俠肝義膽,那不畏權貴的錚錚傲骨…李白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詩人,他的生世卻為後世留下了千年的謎團。李白是哪裡人?他怎麼死的?為什麼他的生死都成了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