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回國,真的發現近兩年澳洲酒在中國的飯局上越來越普及。幾乎每次和朋友出去吃飯都會碰到自己帶葡萄酒的或者在飯館點葡萄酒的,大大小小的飯館裡許多也都擺上了葡萄酒。
葡萄酒喝的多了,人們就開始想進一步了解葡萄酒,而「喝澳洲葡萄酒用不用醒酒?」是我碰到最多的問題之一。那麼這篇文章就聊一下,喝澳洲葡萄酒到底用不用醒酒、為什麼要醒酒、怎麼醒酒。
什麼是「醒酒」?
醒酒,英文是Decanting,就是指的是將瓶子中的酒液緩慢地倒入另一個容器中,並且保證不把酒中的沉澱物倒出。
事實上英文中Decanting準確的定義就是把酒從一個酒瓶中倒入另一個容器,除了中文術語「醒酒」的字面意思(使酒的味道甦醒外)外,還有過濾沉澱、殘渣的作用。
通常專用的醒酒器一般是由玻璃或水晶製作的,大小和形狀各有差異。常見的有經典型醒酒器、天鵝型醒酒器、弧形醒酒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形狀的醒酒器。
為什麼要醒酒?
1. 分離酒液和沉澱物
首先聲明,葡萄酒中有沉澱是正常現象,尤其對於陳年老酒而言,有沉澱根本不是壞事。葡萄酒中的多酚化合物(丹寧等)在陳年過程中會凝聚成更大的分子集團,形成沉澱,同理少量酒石酸也會產生結晶沉澱,這也是為什麼陳年的老酒酸澀感下降,變得更加柔和。
當然人們喝酒時肯定不會帶著酒渣沉澱一塊喝,所以葡萄酒瓶的瓶肩和瓶底的凹槽都是為了能在倒酒過程中把沉澱物留在酒瓶中設計的。專業的醒酒操作中,往往會用蠟燭等光源照射瓶頸,這樣在倒酒過程中可以看清酒液不至於將沉澱倒出。
(沒有經過醒酒倒出的老酒,酒杯中有大量沉澱)
2. 通過一定程度的氧化打開酒的味道
又稱之為「葡萄酒的呼吸」,無論是新酒還是老酒,在開瓶後適當的氧化都可以使酒中的丹寧柔化、使風味進一步被釋放、使不好的氣味消散,歸根結底使酒更加好喝。無論是對於新酒還是對於老酒而言,這個變化是十分明顯的。
3. 過濾橡木塞屑
對於陳年老酒而言,橡木塞在酒液中泡了十年八年之後很容易被泡爛,有些底部的橡木塞渣子會留在酒液中影響口味,而醒酒可以過濾掉這些橡木塞的渣子。
什麼酒需要醒酒?
理論上講,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紅葡萄酒、貴腐酒都可以醒酒,也許短短的幾分鐘就可以讓酒的風味大為改善。對於丹寧強壯的新酒如西拉、赤霞珠等醒酒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口感柔化喝起來更加順口;對於老酒而言,醒酒也是很有必要的,使老酒在陳年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不愉悅的味道消散。
唯一不需要醒酒的是氣泡酒,因為一醒氣泡就跑光了。
怎麼醒酒,醒多長時間?
對於新酒而言,開瓶後延醒酒器內壁緩慢的倒入,一般醒酒5-30分鐘不等,可以每5分鐘品嘗一下,直到口感柔化,沒有突兀的酸澀感為止。
對於老酒而言,可以借燭光(或其他光源)和濾網輔助過濾殘渣,醒酒時間一般在1-3小時,使老酒中的風味得以充分舒展。
當然醒酒不是時間越長越好,醒酒時間過長可能導致過度氧化,影響葡萄酒的品質,一般來說,4個小時是醒酒的極限,最好在18個小時內喝完,如果喝不完也要把酒封起來,避免進一步氧化。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