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所能夠經歷森林和農場的學校:在這裡,孩子們生活在大自然的進程中,發展與土地真正的聯繫。在這裡,真實的工作、社區、相互依存及生活技能得到訓練、發展和尊重。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大地之母學校使這些原則具體化,將樸門永續和人智學以一種目標明確、意義深遠並且切實可行的方式帶給孩子們。
大地之母與樸門永續
大地之母幼兒園,受丹麥哥本哈根諾肯華德福幼兒園的啟發,在2007年創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戶外幼兒園,當時是通過閃亮之星華德福學校進行運營的。2009年,凱利·霍根和愛普瑞兒·布萊爾兩位老師完成了他們在米切爾學院的華德福培訓,創立了大地之母學校,他們的課程也轉為泰倫生活社區農場的一個項目。大地之母學校目前是俄勒岡州自有的非營利組織,包括親子課堂、幼兒園以及一年級和二年級。學校最近擴大到兩個園區,明年將會有三年級。社區及周邊對這種教育的需求很大,所以學校會進一步壯大。
這所學校與別的戶外學校有很大的區別,所有的課程都由受過華德福培訓的教師教授,並且樸門永續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野外技能、傳統工藝以及宅地工作也是教學的重要部分。
霍根認為,樸門永續是人智學的一個實用的表現形式。「兩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她說,「兩者都強調關愛地球和彼此,用這種方式將實用與精神相結合就能感受到強大的力量。因此,大地之母的課程都是本土化的。這裡的東西可以完全滿足我們的需要,安全可靠,而且是可再生的。這是樸門永續的目標之一。」
大地之母幼兒教師崔西·喬·帕廷補充說:「環境採用了樸門永續設計:火箭爐、燒木材,學校的花園被設計成能提供食物的果園,果樹的下層種植了漿果叢。」
在大地之母學校所講的故事也體現了樸門永續的原則。教師們不講述其他文化中的故事,而是自編一些故事,反映社區關係以及人們與土地的真實關係。
莎莉·卡凡諾是一位母親,她的兒子凱德在大地之母學校讀了三年,她也注意到人與土地的關係:「孩子們屬於這片樹林,這片樹林也屬於他們,從這一點來看,孩子們與這片樹林是相互擁有的。這種看待地球的視角是多麼奇妙啊!要是能把這種理念、這種感動傳播到全世界,該有多好啊!」
帕廷是佛羅裡達植物園的前任園藝主任。她記述了自己在俄勒岡州的尤金接受第二年教師培訓時,曾經描繪過一個完美的學校。那時,帕廷正努力思考如何將華德福學習與她對農耕的愛好協調一致。她對朋友們說她想去戶外做永續農藝,「不想待在粉紅色的教室裡」。後來,她在一次生物動力大會上遇到了霍根,並且聽說了大地之母學校,她覺得這就是天意。現在,帕廷任教於最早的大地之母學校校區,位於泰倫克裡克國家森林,是一所屬於泰倫社區農場的非營利的示範組織。這裡有森林,有農場,有仙女花園學前班,還有幼兒園。其中,學前班由合作創辦人兼管理人凱利·霍根和執行董事馬特·畢碧友任教,幼兒園由帕廷和弗朗西斯科·薩爾瓦多執教。
創造性的玩耍
仙女花園學前班每周上課三天,目前有9個孩子,幼兒園有13個孩子,每周上課四天,每天四個小時。
學生們一到校就投入了有意義的工作——攤開小樹皮片,收集植物來泡茶,或給火箭爐收集木頭。接著是晨圈或者運動遊戲,然後是戶外玩耍和點心。大地之母幼兒園的點心時間與大部分華德福學校一致,但點心是在戶外的火爐或者戶外烤箱中製作的。吃完點心後,學生們投入一項活動——用竹子製作畫筆,從金盞花或黑胡桃殼中提取植物染料,樸門永續的理念是使用自然界中存在的東西。在樹林裡玩耍前,孩子們總要先去看看山羊和雞。樹林中,教師們模仿一些傳統技藝如編籃子、削木頭或者建房子。在一天結束的時候,老師們用肥皂和薰衣草油給孩子們洗臉和手,在玉米穗軸搭建的溫暖的小屋裡席地而坐吃午飯,還會講一個故事。
今年,學校在基恩農場新增了一個教學點,同樣有樹林和農田,是學校從園藝學院租來的。基恩農場同時還是CSA(社區支持農業)的起源地,建有一個圓頂帳篷。在這裡,艾普瑞爾·布萊爾教授1個一二年級混齡班,有5名全日制學生,一周上課5天,另外還有4個在家上學的學生,每周有3天來參加下午的主題課。這裡還有由坦亞和凱斯·霍爾負責的親子課堂,名為「知心之家」(Kindred Spirits)。明年,這個教學點將擴大,新增1個一年級班和1個二三年級混齡班。「我們需要明智地擴大學校,」霍根說,「既要滿足社會需求,也要防止我們的精力過於分散。」
基恩農場這個教學點的節奏與主校區基本類似,只是增加了主課和主題課程。學生到達後,就參與農場的瑣碎工作——照看小雞和一些季節性的農活,如收穫蘋果並製作蘋果醬,烘乾李子,堆碼木柴。之後是戶外的晨圈活動,在門口互相握手後就進入圓頂帳篷學習主課。主課與傳統的華德福學校看起來沒什麼太大的區別,詩歌、運動、主課板塊以及豎笛。在大地之母學校,各年級保持著幼兒園裡的穀物節奏(每周七天裡對應食用不同的穀物),孩子們坐在一起吃飯。點心之後是第一節課——繪畫、額外的主課或遊戲。接下來在樹林裡的整整45分鐘,學生們充分融入創造性的玩耍之中。午餐過後,學生繼續下午的課程。
生活在大自然的進程中
為什麼父母們會為他們的孩子尋求這樣的教育模式呢?帕廷說,大部分被學校吸引來的父母都是由於他們自身與自然界有著緊密的聯繫。卡凡諾是從一個鄰居那裡了解到這所學校的,鄰居的孩子就在那裡就讀,提到學校時總是興高採烈。像許多第一次做父母的家長一樣,卡凡諾閱讀了很多關於養育和兒童發展的書籍,但是其中的兩本書對她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一本是理察·洛夫寫的《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另一本是由丹·金德倫與米切爾·湯姆森合著的《舉起該隱:保護男孩的情緒生命》。這兩本書都認為,與大自然的直接接觸對於孩子們的身體和情緒的健康發展相當重要。卡凡諾有一些朋友住在北歐,那裡的森林幼兒園很普遍。一些研究認為,一旦兒童進入更加傳統的學校,這些幼兒園對兒童的閱讀、寫作、數學以及社交能力都有著積極的影響;還有很多研究闡述了以玩耍為基礎的課程對孩子未來成功的影響,這些也讓卡凡諾印象深刻。
「這些研究與我和丈夫的認識一致。我們自己就經常待在山裡打發時光,讓山間的生活幫助我們理清思緒。這種理念對我們家很管用,我們能夠生活在這裡相當幸運,因為可以有機會體驗將孩子送到戶外學校。」
一些父母告訴老師他們的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待在室內」,其他孩子已經進入了並不太適合的、更加傳統的學校。大地之母的教師們致力於應對孩子們各種需求,擴展他們的知識面,增加他們的技能。布萊爾已經與HANDLE協會聯繫,該協會採用一種方法來幫助具有感知問題的兒童或自閉症患者。所有的老師都強調戶外活動、身體運動以及有意義的工作所帶來的治療作用。
帕廷說,有很多孩子剛來到學校時是「站不穩的」,難以接受大量的戶外活動,他們有的坐著一動不動,有的不停地四處走動。但漸漸地,孩子們學會在空間裡平衡身體。
與土地連接
布萊爾認為,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是更加安全的,因為他們學會了了解他們身體的限度。他們通過自由地感覺實際的邊界,學會在空間中控制自己。這對成長來說是無比寶貴的,孩子們會獲得更多的自信和技能。
去年,孩子們經常折斷灌木的枝條。有一次,一個孩子從一棵白漿果上折了一根枝條,而這成為一個重要的教育契機。帕廷告訴孩子們這根枝條長出來要花費多長的時間,這樣,他們把那根枝條整齊地切下來,帶了回來,並編織到樹棍小屋上。如果一根樹棍沒有合適的用途,就可以另作他用,當柴火或者用於建築材料。「環境中有這麼多有意義的東西,而我們所做的一切也是這麼有意義,」帕廷說,「孩子們發展出對大自然的敬畏,他們在樹林裡玩耍時開始相互提醒。」
「在華德福早期教育中,『世界是美好的』這種感受相當重要,」帕廷說,「而這種感覺在自然界裡非常深刻。我並不會規定孩子不準做什麼,孩子們能夠在樹林裡和大自然的經驗中感受到哪些是應該的,哪些是不應該的,這自然而然地改變、影響著他們的行為。不是我給他們設立規定,而是他們能夠理解並生發出自己的經驗以及他們與土地的聯繫。
這種教育模式同樣具有很多挑戰。帕廷說,在戶外就需要付出更多的體力,需要更大的聲音,讓孩子們在一個沒有圍牆的空間裡活動需要有更強的現場管理能力。她必須富有創造性並且足智多謀。一名教師在教室內可能運用的一些柔軟而美麗的東西,在戶外只能偶爾為之,並且還需要小心保護避免弄壞。
許多人都能理解天氣會帶來很多挑戰,特別是在多雨而且潮溼的西北太平洋地區。卡凡諾說:「坦白地說,一開始我想,『我自己都不想在雨中待四個小時,到底為什麼要把我的孩子送去在雨中待四個小時呢?』但是只參觀過一次學校就完全改變了我的看法。事實上,我來學校的那年,老師們都在研究如何讓家長們在接送孩子後儘快離開學校。一旦你去過那裡,你無法想像地球上還有哪些地方你更願意去,而且風雨無阻。」老師們在為孩子們創造溫暖感和根據天氣調整衣著方面做得非常認真。布萊爾補充說,時間一長,學生們會漸漸自然而然地適應溫度和天氣。
大地之母學校的益處似乎遠遠超過了這些挑戰。霍根談到了孩子們那被喚醒的深厚的同情心:「他們的經歷不是線型的,他們以一種周期性的過程體驗大自然,從別人看來可能是混亂的情形中發展出韻律。在戶外,我們不受一些基本條件的控制,比如溫度。這種控制上的降低反而使得我們能夠真正將有生命力的東西帶入課堂。
布萊爾談到孩子們與土地的連接——他們對自然界中細微事物的感知。每天早上,孩子們向著北、南、東、西問好,閉上眼睛安靜片刻,然後分享他們所聽到的,隨著他們對土地越來越熟悉,他們聽到的也越來越細緻。隨著一年的推移,「鳥」變成了「灌叢鴉」「烏鴉」或「鷹」。孩子們一直留意那條小溪,注意到它水面的高低變化,以及近期的雨水如何影響到溪水的顏色。他們已經開始追蹤動物並指出他們的去向。
「孩子們完全沉浸在這個循環中,」布萊爾說,「實際生活中的工作機會影響著孩子們,使得他們發生巨大的改變。這就像真正意義上的家庭和社區。他們與真實的生活更加接近——與真正的生活過程和真正的生活中的工作相連接。不幹活、不堆放木柴、不種植和收穫蔬菜,都會帶來很多後果。即使在圓頂帳篷內,孩子們也沒有被過度庇護。」
卡凡諾補充說:「在兒童成長階段體驗全戶外的價值,是我沒法述諸文字的。在情感或身體上感到迷失的時候,凱德能夠在自然界中找到安慰。他知道,有許多生物在展開生命旅程時,需要自然的撫慰,需要尋找、建立屬於自己的療愈,需要發現自身的天賦,而自己就是這諸多生命之一。他對這片森林有一種歸屬感,同時懷有深深的敬畏;他在內心深處懂得,自己所屬的這片森林比他更高大,美麗、複雜而不可預知。自然的環境給予他更加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使他享受自由卻不迷失方向,帶給他自信。這種自信以及對自然的觀念鑄造了他成長的每一步,樹林中的生活幫助他建構獨立和自尊。」
卡凡諾還表示:「老師們不僅信奉、教授並傳播對地球的尊重與平等的態度,對地球上的其他事物也同樣如此。孩子們生活在這種信念與尊重當中,進而會將它存在心中。生命中能有這樣的體驗,我們感到無比幸運,也希望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親臨大地之母學校,在世界一流的教育中走出自己的路。」
霍根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孩子們明白:他們有能力痊癒——他們本身就是治療者,而地球供給他們所需,營養,藥物,美麗,靈感。「全年在戶外的學習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能體會這種作用多麼深遠——這也是我們的使命。」
投稿&薦稿: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