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數學家吳寶珠:連奪兩屆國際奧數冠軍,曾認為試題容易拒參賽

2020-12-10 騰訊網

菲爾茲獎,一個堪稱"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獎項,是目前世界上數學方面的最高獎項。能夠獲得菲爾茲獎的無一不是數學天才,但是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大多是美國和歐洲的人,亞裔獲得者少之又少,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位越南裔的菲爾茲獎獲得者——吳寶珠

數學天賦展露無疑,之後不負眾望

1972年,吳寶珠出生於越南河內的知識家庭。父母均是具有高學歷的知識分子,父親曾在蘇聯留過學,母親是醫院的教授。父母的高學歷,使得他們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有自己特殊的方法。

平時,他們注意小吳寶珠的關注點,通過觀察,他們發現,小吳寶珠對於數學有著無比的熱愛。吳寶珠爸爸就嘗試著給吳寶珠出了一個比較難的數學題,沒想到吳寶珠不用多久就做了出來。

這可讓吳父激動壞了,自己的兒子很可能是個數學天才。吳寶珠的父親因為是蘇聯留學歸來的,蘇聯的天才教育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為此,在吳寶珠剛上初中時,吳父就把吳寶珠送進一所專門培養數學天才的中學,自己平時也會指導吳寶珠進行數學的專項訓練。

正是在這種強烈的數學氛圍之下,吳寶珠激發了他數學的潛能。1988年,16歲的吳寶珠以越南高中生的身份參加了當年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以滿分的成績榮獲第2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第二年,吳寶珠第二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又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奧賽金牌。說到第二次參賽,這其中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原來,在第一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且輕鬆拿到金牌後,吳寶珠就對國際奧賽失去了興趣,他認為這個競賽的試題太過容易,所以當學校要求他再次代表學校參加國際奧賽時,他是100個不願意,但是沒辦法,學校威逼利誘,再讓吳父為其求情,吳寶珠不得已,只得再次參加了國際奧賽,並且不負眾望地拿到了金牌。

機緣巧合之下,前往法國

1989年,吳寶珠即將高中畢業,因為先前的國際奧賽金牌讓吳寶珠得到了一筆匈牙利共和國政府的一筆獎學金,吳寶珠學習了1年的匈牙利語,誰料,柏林圍牆的轟然倒塌,使得匈牙利政府和越南政府之間的合作終止,吳寶珠失去了獎學金,陷入了經濟上的困難。

就在這個時候,一位法國教授來到越南,訪問了吳父工作的研究所,吳寶珠父親向這位教授提到了吳寶珠的奧賽金牌經歷,於是這位法國教授為吳寶珠爭取到了一份獎學金。

吳寶珠的祖父早年曾經留學法國,於是祖父便開始教吳寶珠學習法語,並在不久後前往巴黎學習。

在當時,朗蘭茲綱領是法國數學界一個有口皆碑的題目,許多數學家都為之吸引,洛蒙教授便是其中之一。洛蒙教授作為吳寶珠的法國導師,便建議吳寶珠研究朗蘭茲綱領相應的課題,於是1993年起吳寶珠開始了朗蘭茲綱領課題的研究

從1993年開始研究,到1997年獲得第一個博士學位,吳寶珠一直在做著與朗蘭茲綱領有關的科學研究,而其中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就是"基本引理"的證明

基本引理的證明

2003年,對於吳寶珠來說,是歡快的一年,因為這一年正是"基本引理"證明研究的轉折點出現的年份。這年夏天,吳寶珠邀請洛蒙教授到越南的河內遊玩,並與他闡述自己的想法,不久以後,他們兩個人共同證明了基本引理的酉群情形。

但是,此時的朗蘭茲綱領問題還並未解決,吳寶珠仍然進行著他的研究。

2006年,吳寶珠應邀去了美國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訪問,在這裡他碰到了一個改變他認識軌跡的人馬克·戈瑞斯基(Mark Goresky)。在與他的交談中,吳寶珠恍然大悟,仿佛找了那被自己遺失的一角。為此他後來又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將證明整理出來。

2007年,他開始寫論文,整篇論文長達200多頁。2008年5月,吳寶珠將論文投遞給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數學出版物》,但審稿時間卻用了1年多。

榮獲菲爾茲獎,成為芝加哥大學教授

2010年8月19日,在印度召開了國際數學家大會,印度總理將當年的菲爾茲獎頒發給了吳寶珠,以表彰他在朗蘭茲綱領基本引理證明上做出的貢獻。這個象徵著數學界的最高榮譽,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最終進入了吳寶珠的手中。

獲獎之後,吳寶珠聲名大噪,普林斯頓大學更是對吳寶珠伸出橄欖枝,邀請其作為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的專題教授,並且提出高額的薪資待遇,安排好住處。

但是吳寶珠的父親,卻對普林斯頓大學不甚滿意,就在這時,芝加哥大學對吳寶珠表達了好意,希望可以去芝加哥大學任教授,吳寶珠詢問父親意見,父親表示沒有異議,於是吳寶珠接受了這個任職。2010年9月,吳寶珠開始擔任芝加哥大學的教授。

吳寶珠雖獲巨榮,卻為人謙虛低調,他曾說道:"我僅僅只是證明了朗蘭茲綱領中的基本引理,我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基本引理只是朗蘭茲綱領中的一項基本定理,我的研究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將繼續努力,為了徹底解決朗蘭茲綱領的相關問題,也許這需要我耗費一生的時間去做,但是我卻是十分願意的,因為這就是我所熱愛的數學事業。"

人物的背後,帶給人們的思考

在最後,我想大家應該去思考一個問題,在國際上久負盛名各個領域的獎:數學—菲爾茲獎、物理、化學、經濟——諾貝爾獎、計算機——圖靈獎。

而在這些獎項中這麼多年來,中國大陸無一人獲獎。而留學在海外的華人,卻有得獎的,例如195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菲爾茲獎的陶哲軒等等。他們都有海外留學的經驗,並且絕大部分並不是中國籍的。

中國的教育起步不算太晚,但是我們的人才卻很難"輩出",這個原因,是需要我們大家都去思考的,也是需要教育界的前輩們去思考的,我們需要正視教育的不足,並且去彌補改善它

正如有位網友說的話"奧賽的原本目的是選拔人才,發掘智力,但對於中國大陸的孩子而言,奧賽金牌卻成了其唯一的追求"。

相關焦點

  • 越南數學家吳寶珠:奪取兩任國際奧數冠軍,曾表示試題簡單拒參賽
    不過今天咱們要講的這位科研人員就是出自一個較為貧窮的國家,越南,他連續奪取兩任國際奧數冠軍,還獲得了數學領域含金量最高的菲爾茨獎,他就是吳寶珠。要知道以往的菲爾茨獎通常不會頒給亞洲人,大多數獲獎者都來自盎薩社會。偶有亞裔獲獎,要麼這個人已經加入英美國籍,要麼就是日本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
  • 數學家吳寶珠:連奪兩屆「國際奧數冠軍」,曾認為試題容易拒參賽
    不過有的時候也還是會有一些亞洲的精英分子脫穎而出,例如越南的數學家吳寶珠,就曾經脫穎而出成為了傳奇,甚至他還曾經鄙視過國際奧數比賽。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真正的天才能夠去挑戰歐洲人的數學皇冠,吳寶珠不僅要有百分百的努力,而且還需要有著驚人的天賦。
  • 數學家吳寶珠
    嫌疑人沒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說:「的確是耐人尋味的題目。我會好好想想。」「這名嫌疑人是個非常聰明的人。」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教授羅伯特·朗蘭茲(RobertLanglands)說,「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答案。」1967年,朗蘭茲給數論專家安德雷·韋依寫了封信。在這封著名的信中,朗蘭茲說:「如果您能把(我的信)當作純粹的猜測來讀,我會很感激;如果不行──我相信您的手邊就有廢紙簍。」
  • 今日話題 | 能培養奧數冠軍,為何培養不出一流數學家?
    被保送至清華北大,這是多數奧數冠軍的命運,但這些最傑出的數學頭腦,進入清華北大之後的表現如何呢? 自1985年中國首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以來,共有20多次獲得團體冠軍。可以說,中國培養出了世界上最多的奧數冠軍。但幾十年來,中國本土尚無一人獲得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
  • 他是越南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人!
    吳寶珠教授是世界著名數學家,1972年生於越南河內,2010年獲國際數學界聲譽最高的菲爾茲獎,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法蘭西學院講席教授。他因證明朗蘭茲綱領基本引理而聞名世界。200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基本引理的證明列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 數學家吳文俊批判「中國式奧數」:害人害數學
    這位數學家憂慮地說。  面向中學生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始於1959年。直到1985年,中國才第一次派學生參賽。然而自此以後,「奧數」在中國的發展超出了數學家們的想像。  數學家楊樂院士說,奧數本是面向一部分對數學有興趣的中學生,但現在對數學缺乏興趣的同學也紛紛加入,有些同學因為負擔太重,可能產生逆反心理。
  • 訪菲爾茲獎得主吳寶珠教授
    上圖:在2010年8月19日,在印度海得拉巴市召開的第26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38歲的越南數學家吳寶珠獲得國際數學界大獎——菲爾茨獎。吳寶珠「通過引入新的代數—幾何學方法,證明了朗蘭茲綱領自守形式中的基本引理」,該成果於2009年被美國《時代》周刊列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 世界著名數學家吳寶珠受聘為哈工大講席教授
    圖片由哈工大提供 本報訊(劉培香梁英爽記者衣春翔)日前,世界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吳寶珠教授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手中接過聘書,正式受聘成為哈工大講席教授。他將助力我省和哈工大數學學科開拓新的研究方向,助力龍江、哈工大建成國際高水平數學研究中心。
  • 中國隊時隔四年再奪國際奧數大賽冠軍 其中兩名隊員獲得滿分
    經過16日和17日兩天的激烈角逐,來自114個國家和地區的643位中學參賽者終於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成績單」——中美兩國同時以227分的總分並列團體冠軍,韓國隊則以一分之差屈居第三名。這意味著,中國代表隊在時隔四年之後,再次奪得國際奧數大賽的團體冠軍。從這樣的一份「成績單」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對於國內的學生學習數學來說,中國隊的奪冠有哪些啟示意義?
  • 2019國際奧數成績公布,兩個中國隊勝利會師……
    從1959年的七國鼎立,到60年後的百國爭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全世界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它高質量的比賽試題和參賽選手們的口口相傳。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5點,IMO官方剛剛宣布了所有隊伍的比賽成績。  今年竟然出現了團體雙冠軍的罕見情形——中國隊和美國隊分別以227分的總分並列第一!
  • 華附學子奪國際奧數金牌!華附校長和奧數教練這樣說
    國際奧數冠軍如何煉成? IMO是世界範圍影響最大、級別最高的中學生數學競賽,今年中國隊以215分的成績獲得團隊總分第一名,饒睿是中國隊6名隊員之一,以31分拿下金牌。饒睿被保送北京大學,他選擇了數學專業,希望在基礎數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 中國少年國手奪國際奧數金牌
    原標題:華附兩少年國手奪國際奧數金牌 2017年7月12日~23日,第58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在巴西舉行。全世界115個國家及地區623名頂級選手逐鹿裡約熱內盧。最終中國的數學少年國手們以159分的成績獲得團隊總分第二名。
  • 國際奧數滿分金牌得主:奧數需要天分與勤奮,僅適於1‰的人
    2020年9月27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市舉行的第6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成績出爐。本屆比賽,全球共有104個國家、616名隊員參賽,中國隊獲得5金1銀,以215分蟬聯團體總分第一。重慶巴蜀中學李金珉同學以全球唯一滿分的成績斬獲金牌。
  • 菲爾茲獎得主吳寶珠受聘哈工大講席教授
    吳寶珠教授是世界著名數學家,1972年生於越南河內,2010年獲國際數學界聲譽最高的菲爾茲獎,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法蘭西學院講席教授。他因證明朗蘭茲綱領基本引理而聞名世界。200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基本引理的證明列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 IMO奧數金牌狂躁症
    一,2020年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成績前幾天剛出來,中國隊獲得5金1銀。從85年到現在中國共參加了35屆IMO,加上今年的5枚金牌,總共獲得了162塊金牌。162枚啊!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有很多人問:為什麼我們能拿那麼多奧數金牌,基礎數學研究的水平卻不高?
  • 從拿獎大戶到無緣冠軍,「奧數熱」被打入冷宮,還該不該學奧數?
    在去年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我國6名參賽選手全部奪得金牌,並以總成績277分的高分奪得第一。對於不了解的人來說,這個成績仿佛理所當然,因為中國本來就是奧數強國。但其實,中國隊在過去拿冠軍拿到手軟,現如今也已經有整整4年沒拿到冠軍了。不但沒有冠軍,而且有時還和第一名分差不小。中國數學為什麼輸從拿獎大戶到無緣冠軍,中國奧數怎麼了?
  • 拿下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數學家惲之瑋,他到底有多神?
    此外,中國還培養了數十名優秀的青年數學家,是世界上的後起之秀,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獲得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他有多神?1982年出生,江蘇常州人。博士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北京大學理學學士,並獲得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冠軍。
  • 國際奧數賽美國隊險勝中國隊 賽前只集訓3周半
    國際奧數秘書長多林納·格裡格對新京報記者介紹說,國際奧數題目非常有挑戰性,今年比賽中,500多名參賽者中只有1人解答出全部6道題,大約一半選手只做出不到兩道題。104支參賽隊伍中大多數沒有獲得分數。 奧數金牌分數並不固定,而是依據題目難度有所變化,奧數總分42分。今年金牌門檻分數是26分,創歷史新低。美國隊5人獲得金牌,1人獲得銀牌,總分以185分險勝獲得181分的中國隊。
  • 第60屆IMO中美雙雙奪冠,國際奧數競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本屆中國代表隊昨日,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第6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落下帷幕,中國隊與美國隊同以227分獲得並列冠軍,韓國隊榮獲第三名。作為全球最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比賽,IMO一直牽動著人們的神經,到底它的魅力何在,它對學習數學及數學教育有何啟發?
  • 時隔八年 中國女排再奪亞運會冠軍
    (雅加達亞運會)時隔八年 中國女排再奪亞運會冠軍中新社雅加達9月1日電 (邢翀)時隔八年中國女排再次奪得亞運會冠軍。在9月1日進行的雅加達亞運會女子排球決賽中,中國女排3:0完勝泰國隊,歷史上第8次奪得亞運會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