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大附中高一試題》, 「王威翰為宋代「附中寶號」商人,為了便於記帳,他使用商業數字,請問若他買進598本的書籍,他該如何記帳? (A)〤〧卄 (B)〣〤〧(C)〩〢〦(D)〥〩〨」 對大陸的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文字應該算是天書了。更別說是中學生了。但是這叫「蘇州碼子」。
吳都蘇州,有一種商業計數方式,稱為蘇州碼子,也叫草碼,花碼、番仔碼、商碼。是中國早期民間的「商業數字」。
它脫胎於中國文化歷史上的算籌,也是唯一還在被使用的算籌系統,產生於中國的蘇州。現在在港澳地區的街市、舊式茶餐廳及中藥房偶而仍然可見。
下表所列出的是蘇州碼子的具體表示方法
蘇州碼子脫胎於中國文化歷史上的算籌,也是唯一還在被使用的算籌系統。花碼由南宋時期從算籌分化。同算籌一樣,花碼是一種進位制計數系統。與算籌不同的是算籌通常用在數學和工程上,花碼通常用在商業領域裡,主要用途是速記。
舊時的一些公文、契約、帳表、官帖、私鈔、當票中以及背書等所有涉及經濟方面帶有數字的文檔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組合數碼,而且廣泛的運用於政治、經濟、軍事、商業、工業及百姓生活等各個領域。我們在看電視劇、電影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北洋政府的軍隊中,兵士的右邊領章上由阿拉伯數字和羅馬數字組合的數碼,左邊領章上則有一種奇怪的符號。如陸軍第一師第一旅步兵第一團第二營,第三百六十四號之兵士,其領章號碼為:左側綴標明兵號之數碼「〣〦〤」,右側綴標明團號之阿拉伯數碼和表明營號之羅馬數碼「Ⅱ 1」。
它脫胎於中國文化歷史上的算籌,也是唯一還在被使用的算籌系統。
據《中國通史》第八卷、第五節《中國數碼和零的符號》記載:「我國在商周時期已出現記數的符號,但在很長時期內並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用於記數和演算的數碼。至唐代才開始用數碼記數,宋元時期逐步得到完善,其使用也更加普遍。」
有一種說法是:「雖然叫蘇州碼子,但與羅馬數字與羅馬有直接關係不同,蘇州碼子和蘇州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我國舊時表示數目的符號。」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羅馬數字起源於羅馬,因此被公稱為羅馬數字。而蘇州碼子產生於蘇州,於蘇州的關係則不言而喻。蘇州碼子在商業、金融及普通百姓生活中特別是使用豎寫帳本的記帳被廣泛應用,因其形象性很強,上至官宦下至商賈和黎民百姓即便是文盲,也極易掌握,而且能熟練地書寫,所以又被稱之為「商業數字」 。
花碼使用特別符號來代表數字。這些符號已經被加入Unicode,字符碼址從U+3021到U+3029。蘇州碼子的一至三都是由豎的筆畫來表示,橫排時很可能會造成混淆。此時應該用漢字數字「一二三」來做區別。比如,二十一(21)可以寫成「〢一」,不應該用「〢〡」因為手寫可能看成「〣」(3)。會混淆時,通常第一位數字還是用花碼寫。
蘇州碼子是一種進位制記數系統,以位置表示大小。記數符號寫成兩行,首行記數值,第二行記量級和計量單位。
蘇州碼子的形成與我國古代的算籌及記數數碼的演變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它完全是由算籌——記數符號演變而來,至明代成為完整統一的一種數碼,並被商業界作為暗碼使用。至清末民初,廣泛應用於民間,後也被用於官方。這些從我們今天看到的舊時各種官私帳本中可以看出端倪,其記帳均採用蘇州碼子符號記錄的。
而後,大約在13到14世紀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被國人稱作洋字碼,但由於我國當時記帳所使用的為豎式帳本,用商碼書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我國沒有得到及時推廣和應用。本世紀初,由於外國資本的不斷入侵,促使我國國內的舊式銀行逐步萎縮,隨著大批新式銀行的興起,舊的記帳方式也隨之被新的記帳方式取代,因商業與金融有著不可分離之源,因而在整個商業、金融領域迅速鋪開,於是,阿拉伯數字在我國逐步開始推廣使用,進而逐漸取代了商碼。
蘇州碼子多用於舊時的商業、手工業、當鋪、金融業等一切經營活動和生活中的數字記載、契約的籤訂及帳務的處理。其中〡〢〣〤〥〦〧 〨〩十,與我們現在使用漢字的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相對應。書寫方式為:1的書寫形式為一個豎「〡」;2的書寫形式為兩個豎「〢」;3的書寫形式為三個豎「〣」;4的書寫形式類似一個叉「〤」;5的書寫形式類似一個阿拉伯數字草寫的8字「〥」;6的書寫形式為一橫上邊加一點,其中的一點代表了5「 〦」;7的書寫形式為二橫上邊加一點「〧」;8的書寫形式為三橫上邊加一點「〨」;9的書寫形式類似一個草寫的漢字「久」字「〩」。另外20為兩個漢字「十」組成「卄」讀作「念」;30則為漢字「卅(sa)」40為「卌(xi)」字。
蘇州碼子,是中國數字文化演變的產物,是阿拉伯數字在我國廣泛使用前的一種簡便、快捷的記錄數碼,他比漢語數目字簡單易學,比漢語大寫數字更為簡便宜行,故能長時間在民間流行。隨著阿拉伯數字普遍使用,而作為中國發明使用的蘇州碼,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在我國南方農村有些地方,在年長的會計人員中,仍有人在使用這種數碼。據說在港臺地區的一些小商小販中,也仍能見到用蘇州碼子的標價方式。 蘇州碼作為中國數字文化的一個代表,雖已逐漸消亡,但它在中國數目記錄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 。
摘自「幸福蘇州」
《神探夏洛克》S102中出現的「蘇州碼子」,卷福首先在銀行裡看到了蘇州碼子:
卷福說這是一個號碼系統
根據百度百科上關於「蘇州碼子」的詞條解釋,蘇州碼子是中國早期民間的「商業數字」,最早可以追述到南宋時期,是現在唯一還在被使用的算籌系統,產生於蘇州。後來杭州商業發達,用的人越來越多,也有叫杭州碼子的。
這種碼子卷福說的米錯兒,一般都用在商業領域裡,主要用途是速記。
蘇州碼子的算法。蘇州碼子是一種進位制記數系統,以位置表示大小。記數符號寫成兩行,首行記數值,第二行記量級和計量單位。有時還有「△」符號,代表此處有小數點。可以橫著寫也可以豎著寫。
解碼錶大概是這樣,大家可以參考 ↓
舉個慄子,來個橫版的:
蘇州碼子的寫法如果是
〤 〇 〢 二
拾
根據換算表,第一行翻譯過來是4022,第二行代表首位數字的大小,根據提示拾,那麼首位數字就是十位數,那麼最後得出的數值就是40.22。
還有豎版的:
拾 〤
〇
〢
二
道理是相通的~40.22
當蘇州碼的前〡、〢、 〣 位數組合遇到並列時,為避免數字連寫混淆,偶數位寫作橫式。如〡、〢、〣、 〣 、〢、〡 ,可以寫成〡二〣三〢一。
你看懂這面破解碼了嗎?
(以上圖文編輯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