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米子負符號問題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14 科學網

 

費米子負符號問題是量子蒙特卡羅模擬遇到的一個最困難的問題,也是多體量子理論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量子蒙特卡羅是一種精確的數值模擬方法,但在有費米子負符號問題的系統,量子蒙特卡羅模擬的計算誤差,隨著溫度的降低或系統體積的增加呈指數增長,失去了這種方法的可靠性。負符號問題起源於費米子交換的反對易性。對於大多數相互作用費米子系統,負符號問題總是存在。但在負U哈伯德模型或一些其它格點量子模型中,負符號問題可以被消除,使得精確的量子蒙特卡羅模擬成為可能,極大地促進了量子多體問題的研究。

尋找不存在負符號問題的相互作用費米子系統,是量子多體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其中的一個重要進展,就是2015年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一項工作(PRL 115, 250601 (2015))。在那項工作中,研究人員證明一個系統如果存在O(n,n) (split orthogonal group)對稱性,那麼這個系統就不存在負符號問題。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T06組的博士生魏忠超在導師向濤指導下,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吳從軍、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教授張世偉等合作,在這個問題的研究上又取得了新的進展。他們證明,相互作用費米子系統只要存在馬約拉納(Majorana)反射正定性或Kramers正定性,就沒有負符號問題。魏忠超等人的證明,包含了具有O(n,n)對稱性的系統,涵蓋了目前已知的所有不存在負符號問題的費米子格點模型,並使得甄別和發現新的無負符號問題的費米子格點模型變得更為便捷,提高了對費米子負符號問題的認識層次,對量子蒙特卡羅模擬的研究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這項工作於6月23日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6, 250601 (2016)上。

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和中科院的支持。(來源: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進展| 格點規範場與費米子物質場耦合問題取得進展
    故而該問題的解決需要找到一個在小Nf下仍然能工作的方法。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這樣的可靠方法,這就是為什麼近十幾年來,該研究方向鮮有進展的原因。幾年以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實驗室孟子楊研究員與合作者,包括香港科技大學許霄琰博士(物理所2017年博士畢業生),復旦大學戚揚副教授,密西根大學孫鍇教授,維爾茲堡大學 Fakher Assaad 教授等人運用行列式量子蒙特卡洛研究費米子-玻色子耦合格點模型,不斷改進數值計算方法和條件,取得了系列性成果。
  • 巡遊電子量子臨界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以新的模型設計和算法突破為代表的大規模量子蒙特卡洛計算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為定量研究巡遊電子量子臨界現象,檢驗諸多解析猜測的正確性和發展新的理論框架開闢了道路。研究人員通過將無相互作用的費米面與各種玻色子臨界漲落耦合起來,成功設計出伊辛向列相、電荷密度波、鐵磁和反鐵磁自旋密度波以及Z2或者U(1)規範場等臨界漲落與費米子耦合的模型,並且繞過了量子多體系統蒙特卡洛模擬中常見的符號問題,為定量研究眾多巡遊量子臨界系統打開了數值的可能性。
  • 進展|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
    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的途徑。固體中的外爾費米子準粒子還具有不同於真空中真實粒子的獨特物理性質和新奇現象,譬如費米弧和手性反常導致的磁阻效應、內稟反常霍爾效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因此,首個非磁性外爾半金屬TaAs家族材料的發現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極大地推動了外爾半金屬的研究進展。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
    超導、拓撲、納米、表面、極端條件等多個學科走在了世界科技最前沿,磁學、光學、先進材料、清潔能源等諸多領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除了聚焦基礎前沿問題,紮根中關村外,物理所還積極參與北京科創中心懷柔科學城、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及長三角研究中心建設,為科技強國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首次實驗證明:Weyl費米子存在於,慢磁漲落的順磁性體中!
    然而現在,保羅舍勒研究所(PSI)的科學家們第一次在實驗中證明了Weyl費米子存在於另一種物質中:一種具有固有慢磁漲落的順磁性體,這一發現還表明,利用小磁場操縱Weyl費米子是有可能的,這可能使它們在自旋電子學中得到應用,這是一項很有前景的電子新計算機技術發展,其研究成果2019年7月12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 玻色子與費米子
    在上一篇文章(全同粒子與概率幅),我們已經提到在粒子散射中全同效應引發問題的本質在於無法區分是下圖中的何種散射過程。但我們今天要用振幅幹涉的眼光來看問題。相信大家對幹涉現象並不陌生,具體可以參考電子雙縫幹涉。按照經典的思想,如果假設a粒子散射散射到1方向,並假設其概率振幅為f(θ),那麼其散射的2方向的概率幅即為f(π-θ)。
  • 進展|黑磷中的黑洞:費米子的高溫霍金輻射
    與此不同的是,固體裡存有大量電子、準電子等費米子,由於這些基本費米子間的靜電力強於引力很多數量級,由狄拉克半金屬模擬的費米性黑洞應具有較高的霍金溫度。但是,因缺乏可控的狄拉克費米子體系,此類費米子的霍金輻射的物理機制和真實材料的實現是大家普遍關注的重點,但一直未被解決。
  • 量子模仿者:研究人員找到了玻色子表現得像費米子的新方法
    然而,當一維氣體中的玻色子之間的內部相互作用非常強時,它們的空間分布與非相互作用的費米子相同。研究人員現在表明,當允許氣體膨脹而仍被限制在一維時,它們的速度分布也將與非相互作用的費米子氣體相同。圖片提供:賓夕法尼亞州內特·福爾默 玻色子和費米子是所有粒子(從亞原子到原子本身)可以分類的兩類,它們在大多數情況下的行為都非常不同。
  • 中國科學家發現外爾費米子 可用於手機電池和量子計算機
    中國科學家今日公布的成果顯示,他們成功捕捉到一種困擾物理學家近一個世紀的「幽靈粒子」——外爾費米子(Weyl費米子)。至於有什麼用?這項成果可以解決手機待機時間短的問題,比如,可以實現手機電池一年充一次電。 科學家把基本粒子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兩大類,費米子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外爾費米子被稱為預言中的奇特粒子,是當今凝聚態物理最前沿的研究對象之一。如今,被中國學家證實了。
  • 在重費米子體系中發現外爾費米子激發
    尋找新型拓撲材料、揭示新的拓撲物性仍是當今前沿熱點研究問題。外爾半金屬是一類重要的拓撲半金屬材料,由於其準粒子低能激發與外爾費米子具有類似的性質而得名。1929 年,赫爾曼·外爾(Hermann Weyl)通過對狄拉克方程做了零質量簡化,得到了所謂的外爾方程,其描述的就是質量為零且具有自旋手性的外爾費米子[5]。
  • 進展|磁性熱電半導體耦合輸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電子是費米子,受泡利不相容原理制約,其自由度非常有限。因此,電子的α可以用Mott公式表示:這裡,σ(E)是電子電導率,E, σ, kB, e分別是電子能量,電導率,玻爾茲曼常數和元電荷。在電子濃度足夠高時,材料表現出較好的電導率,σ(E)幾乎不隨能量變化,塞貝克係數α則非常小。
  • 學校新型多糖疫苗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學校新型多糖疫苗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1-01-10 23: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山地所滑坡規模分布與影響範圍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成都山地所滑坡規模分布與影響範圍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18-04-04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開展滑坡影響範圍研究對拓深滑坡動態演化過程的認識、識別潛在破壞區與次生災害、提升滑坡危險性評價的精度和設計合理的保護與救援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近兩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崔鵬及其指導的博士後邱海軍以黃土高原和秦巴山地作為典型研究區,開展了滑坡規模頻率與影響範圍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系列進展。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林學院:花椒團隊在花椒種質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系統研究了花椒和竹葉花椒的遺傳多樣性、品種間的親緣關係及栽培起源,對花椒種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恢復觸覺研究取得新進展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科學家誘導幹細胞形成感覺中間神經元,在研究如何幫助癱瘓病人恢復觸覺方面取得新進展。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物學專家薩曼莎·巴特勒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誘導多能幹細胞中加入一種英文簡稱為BMP4的的骨形成蛋白和名為視黃酸的信號分子,得到混合在一起的兩種感覺中間神經元。  誘導多能幹細胞是以對成熟體細胞「重編程」方式培育的幹細胞,分化潛力與胚胎幹細胞相似。
  • 理論物理所電弱對稱破缺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理論物理所電弱對稱破缺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29 理論物理研究所 【字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舒菁課題組在上述問題上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提出了通過新的對稱性(Maximal Symmetry)完美解釋電弱對稱性自發破缺的起源。
  • 中科院物理所方忠團隊首次發現外爾費米子
    原標題:中科院物理所方忠團隊首次發現外爾費米子  本報北京7月20日電 記者齊芳從中科院物理所獲悉,由中科院物理所方忠研究員帶領的團隊日前首次在實驗中發現了外爾費米子(Weyl費米子)。科學家們認為,這一發現對拓撲電子學和量子計算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DNA計算機的研究取得最新進展
    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Erik Winfree和Lulu Qian在6月3日的Science上發表他們的工作成果。一位杜克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John Reif認為,雖然該論文基本上還屬於基礎技術層面,但他們採用的這種方法標誌著以DNA為基礎的計算機又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 超疏油表面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究發展中心張招柱研究員帶領的複合潤滑材料研究組在超疏油表面的製備及功能化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我國脊髓截斷修復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863計劃「組織器官工程」重大專項等的支持下,首都醫科大學等單位研製的「脊髓重建管」取得了重要進展,已經獲準進行臨床研究工作。   我國脊髓神經再生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國對截癱病人的脊髓神經再生研究已經開展多年,經過廣大科研人員的努力,最近終於有了重要進展——首都醫科大學聯合國內多家醫療和研究單位共同研製的「脊髓重建管」已經通過了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的檢定,並於2004年11月2日獲得檢定報告,相應的治療標準也已經通過了中檢所的審核,「脊髓重建管」的研製進入了臨床研究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