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包辦所有病區送藥業務 人工智慧讓醫院變「聰明」

2020-12-19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月15日報導:技術浪潮不斷更迭的今天,醫療作為關乎民生的重要領域不斷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工智慧的出現,打破了多個行業的傳統模式、不斷向智能化邁進。為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醫療健康事業建設者們也在努力讓更多的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進來,人工智慧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機器人童童能快速、準確地完成送藥等工作

  「時尚、安全、高效」的智能物流運送機器人

  去年,上海市兒童醫院瀘定路院區迎來了兩位特殊的「機器人」員工——童童「雙胞胎」。它們個頭不大,本領不小——只要接到醫生或護士的下單預約,就能準確無誤地將藥物、器械等送達。甚至還能自己乘坐電梯、開大門!由此,上海市兒童醫院成為全市首家啟用智能物流機器人的醫院,這也標誌著人工智慧應用在醫院後勤建設中的歷史性跨越。

  在科研合作單位的配合實施下,截止至2018年9月,兒童醫院完成了所有前期部署與調試工作,2臺機器人——童童1號和2號正式開始全過程自動完成PIVAS及住院藥房的藥品配送工作。機器人運行的主要流程是:從住院部5樓派單、裝箱出發,自動呼喚並乘坐院方指定的電梯,按照派單情況到達目的病區,由病區完成卸貨動作後執行下一目標,完成單次任務中的所有目標節點後返回發貨地待命。據統計,從2018年9月至12月這段運行時間中,物流機器人已持續正常工作93天,成功配送至護士站總計1600次、運輸總距離218公裡,相當於上海到無錫的距離,平均耗時26.1 分鐘。

  未來,童童兄弟還將迎來新的夥伴。2019年1月,物流機器人項目二期實施啟動會於兒童醫院順利召開,在原有基礎上將增加3號、4號兩臺童童機器人。今年,這4兄弟將完成瀘定路院區住院部10到13樓所有病區的藥品配送,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將配送範圍拓展至整個住院部。

  人工智慧骨齡檢測補齊傳統短板

  基於人工視覺的影像學骨齡評估無論圖譜法還是計分法,都非常機械費時、主觀因素影響大,而且各家參照標準不一、致使其技術效率低下、判斷結果醫師之間、醫院之間的誤差很大。同時,影像醫師尤其兒科影像醫師缺口大,個體工作負荷重,從機械、繁重的骨齡影像讀片中解放出來的願望強烈。因此,無論兒童醫院還是成人綜合性醫院,都迫切希望藉助人工智慧實現骨齡評估自動化,醫院從而萌生了AI用於骨齡檢測的創想。

  2018年7月,上海市兒童醫院與合作單位一同研發的「CHBoneAI–人工智慧骨齡檢測系統」正式發布。2018年4月,該檢測系統在醫院PACS/RIS上線1年多時間後正式「並行運行」和開始臨床應用。如今,借力AI從讀片到輸出骨齡診斷報告甚至無需30秒、僅「讀」骨齡更是實現亞秒計,不僅大大節省了時間,而且平均絕對誤差僅0.43年,診斷準確率達98%,目前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科醫聯體在全市共有16家區級醫院,50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一家區級醫院每天要診斷25例骨齡檢測片子計算,每天可以為醫生節省550分鐘(22分鐘*25例),一年按320天計算,全年節省176000分鐘,合計約2940小時。不僅極大提升了兒科影像醫生的工作效率,同時為兒科影像的學科發展,中國健康兒童大樣本骨齡資料庫的建立逐漸打下基礎。

  「GPS」系統,推動精準醫療智能化發展

  對於兒童而言,臨床有很多遺傳性疾病或基因相關的疾病,單獨一個孟德爾遺傳就有8000多種疾病,在診斷時,如果有明確的基因組變異點、突變點,這樣檢測的準確性會很高,單家醫院就可做出診斷。

  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2018年上海市兒童醫院自主研發了遺傳病輔助診斷系統(GPS),通過綜合基因型和臨床症狀,採用貝葉斯統計推斷方法,得到具有相似基因型和表型的疾病類型,可用於輔助醫生診斷。醫生只要將患兒的關鍵表型輸入系統,系統立刻給出前十種疑似疾病的初步判斷。如果再將患兒基因檢測結果數據再次輸入系統,則系統會進一步給出更為精確地疾病判斷,輔助醫生更為高效和準確地開展遺傳病的診斷和治療。

  微信智能客服幫您解憂

  寶寶生病去醫院看病,家長往往要事先備足功課:「醫院周邊交通如何?」「醫生怎麼樣?」「看病流程是什麼?」「注意事項有哪些?」「寶寶突然發燒怎麼辦?」「天氣變涼,孩子老是拉肚子怎麼辦?」……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就醫流程,掌握更科學、更實用的兒童疾病預防和應對知識,上海市兒童醫院基於微信平臺開發了智能客服。該機器人可以根據患兒家屬的提問,智能做出應答,而且是24小時年中無休,永不佔線!諮詢過程一問一答,哪怕是生活化、口語化的文字,它也能搞定。

  自2017年12月17日上線以來,總諮詢次數近20萬次,正確率是80%左右,平均每日回答平均600多次次,每天有150-200多人在線諮詢,每人平均諮詢3-4次。


相關焦點

  • 德陽地區首臺消毒機器人在定點醫院隔離病區上崗
    2月2日下午,德陽地區首臺消毒機器人在定點醫院隔離病區上崗。這是一個不需要戴口罩、不會被病毒感染的智慧機器人。消毒機器人主要針對環境物表和空氣進行自主移動的智能消毒,充分彌補了傳統固定式空氣消毒用紫外線燈管及化學燻蒸法的不足,可開展患者轉運路徑及集中收治區的自動高水平消毒。
  • 集合最新IT技術的人工智慧醫護機器人進駐武漢 成抗疫利器
    人工智慧醫護機器人可以實現隔離病房遙控查房。 袁宸楨 攝中新網上海2月23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3日獲悉,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3區4樓病區,新來了「奇特」的醫療隊員——集合了最新IT技術的人工智慧醫護機器人。
  • 憨萌可愛 好看好用 協和醫院「新員工」送餐機器人上崗
    人民網武漢2月15日電 「不需要消耗口罩,不用穿防護服,既能送餐、送藥、送體溫表……」昨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感染性疾病科隔離病房加入兩名「新員工」醫用送餐機器人——樂樂,每當響起輕快的音樂,按照醫務人員的指揮,樂樂就開始它的工作了。
  • 發揮無接觸配送賦能效用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啟用機器人
    截至目前,擎朗智能已馳援100多臺機器人,服務包括湖北省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武漢市石牌嶺方艙醫院、武漢新華產業園方艙醫院等,以及廣東、浙江、河南、湖南、江蘇、四川、陝西、
  • 江森自控和同濟醫院合作建立智慧病區
    記者 | 周小颺1江森自控正在與上海市同濟醫院合作智慧病房項目,助力同濟醫院的數位化智慧醫院建設。同濟醫院成立於1991年,是上海市普陀區內唯一一家三甲綜合醫院。作為上海市智慧病區試點單位,同濟醫院與江森自控合作,對同濟樓十層病區進行升級,改造為「智慧病區」。據同濟醫院副院長趙海鵬對界面新聞介紹道,同濟醫院早在2019年6月就開始數位化智慧醫院建設。
  • 叮噹快藥推AI機器人智能藥房 啟動醫藥健康新零售戰略
    此次發布的醫藥健康新零售戰略,本質是將叮噹快藥與叮噹智慧藥房線上線下的業務進行深度結合,是對健康服務場景的全面拓寬,重構醫藥健康新零售的消費需求,並通過引入人工智慧模式進一步完善健康體驗閉環,實現了醫藥健康新零售首個項目落地。  發布會現場,叮噹快藥創始人楊文龍回顧創業初心,並表示成為醫藥健康新零售的首個落地項目後,叮噹快藥未來將踐行未病養護理念,用智慧健康服務,造福全國百姓。
  • 機器人導診、無卡看病、自動包藥發藥,智慧醫療讓蕭...
    機器人導診、無卡看病、自動包藥發藥,智慧醫療讓蕭...、無卡看病、自動包藥發藥,智慧醫療讓蕭山人就醫越來越便捷》供稿:區衛計局去醫院看病就醫你還在傻傻地排隊等候?
  • 海峽創新戰略布局醫療機器人領域 助力醫療產業智能化變革
    在此背景下,醫療機器人應運而生,為現代醫療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提到,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醫療機器人的運用與發展,必將為醫療產業帶來新的變革。基於此,醫療器械未來的最終方向一定是智能化,其在醫療器械市場的佔比將越來越大。
  • 深圳寶安區醫院醫療集團陳旭院長:物流機器人的選用與評估
    深圳寶安區醫院醫療集團院長陳旭在「智慧醫院建設與物聯網技術應用專場」活動中發表《物流機器人的選用與評估》的主題演講,陳旭從深圳寶安區婦幼保健院的基本情況、機器人選型和應用效果三方面分享了在智慧醫院建設方面的經驗。
  • 人工智慧想變「聰明」 亟待算力升級
    人工智慧想變「聰明」 亟待算力升級 2020-12-22 09:08:45 參與互動   零距離  人工智慧想變
  • 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西北首例OLIF技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
    6月28日,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了西北首例OLIF(斜外側椎間融合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為一位因腰椎失穩、腰椎反曲而常年腰疼的患者解除了病痛。這項手術將OLIF技術和骨科機器人相結合,從植入椎間融合器到植入椎弓根螺釘,全程實現微創。
  • 大足區人民醫院:引進門診智能發藥系統,讓患者取藥更快捷
    11月3日,大足區人民醫院又迎來了新的便民智能設備,首次引進國際先進的智能化藥房建設項目——門診藥房自動化發藥系統。該系統啟用後,將大大縮短患者等候取藥的時間,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就醫體驗。據悉,大足區人民醫院現階段平均日處方量約1500張,高峰期甚至可達2000多張。在引進門診智能發藥系統前,醫院每天有16名藥師在發藥窗口調配處方、核對發藥。
  • 記者隔離病區對話一線專家:提高免疫力是現階段最好的「特效藥」
    黔江中心醫院是重慶四個片區集中救治定點醫院之一,建立了1.9萬平方米獨立的集中救治病區,收治了黔江本地及酉陽、秀山、彭水、武隆的確診患者。集中救治病區從1月30日正式投用至今已有14天時間。集中救治病區主任李澤貴可以說是比較了解病患情況的人。
  • 華軟智能的病區藥品智能管理櫃
    終於向漫長的三伏天說了再見  再見,好走不送......  可是!  為什麼時不時還覺得燥熱無比?
  • 5G雲端智慧機器人已加入疫情救治工作!減少交叉感染機會!
    記者2月5日從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中國移動和達闥科技聯合捐贈給武漢協和醫院、同濟天佑醫院2臺5G雲端智慧機器人已於2月3日和4日分別到位據悉,此次上崗的5G雲端智慧機器人包含了>服務機器人、消毒清潔機器人在中國移動快速、靈活、安全的5G網絡的支持下可幫助醫護人員執行導診、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助力病區醫護人員減少交叉感染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 白衣花木蘭 最美逆行者—虞城縣人民醫院隔離病區護士長王亞楠
    她臨床經驗豐富,工作18年,其中在急診科工作7年,在ICU工作3年;她業務能力突出,代表虞城縣人民醫院參加商丘市技能大賽,多次取得一等獎、二等獎的好成績,作為縣級醫院唯一代表參加了全省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應急拉動演練;她日常工作出色:連續多年被評為醫院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被評為商丘市百佳護士、虞城縣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 醫改十年 | 北大深圳醫院:貢獻醫改「智慧醫院」解決方案
    深圳特區報2019年8月8日訊 機器人在門診和病房裡穿梭,預約、掛號、繳費、查檢查結果全在手機上辦妥,5G+AI人工智慧醫療……這是科幻片裡未來的醫院麼?NO!作為中國最網際網路城市之一,深圳就有這麼一家炫酷的智慧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輝:疫情防控信息化應用與思考
    本部擴改發熱門診、隔離病區:1月3日,中南醫院開始改造發熱門診,醫護人員逐步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隨後,著手擴改隔離病區,進院人員全副武裝。接管武漢市七醫院:1月21日,中南醫院正式接管武漢市七醫院;1月23日,武漢封城,醫療資源極度匱乏,開始收治患者;3月14日,全員患者清零,建立網際網路發熱門診。
  • 積木+機器人,人工智慧催生機器人教育的一片藍海
    參與機器人、編程課程,正是從小培養科創素養,趕搭人工智慧的早班車。北大、清華、北航、哈工大、國防科技大學則早已開設機器人課程。 在中小學板塊,人工智慧教育兩大前沿:一是機器人學科教學,引入可操作的教學與學習模式、教學評價方法,推動人工智慧、機器人教育的專業課程大規模走進課堂;一是機器人輔助教學,探索機器人在人工智慧+教育當中的應用,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結合,讓機器人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學歷能力的有力組件。
  • 大理州各地醫院加強病區管控
    全面禁止探視 非必要不陪護 一人一陪護□本報記者 楊若蘭近日,我州多家醫院發布公告,全面禁止住院探視,住院病區實行「非必要不陪護」「一人一陪護」等管理制度。家屬有陪護證才能進病區昨日,記者來到大理州人民醫院,只見醫院門診大樓、各住院樓都粘貼了《病區管理告知書》,向患者和家屬告知住院病區實行「非必要不陪護、不探視」管理,對於確需陪護的實行「一人一陪護」。住院患者和陪護人員在入院前務必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進入病區主動出示陪護證、手腕帶或就診卡等,配合體溫測量,出示健康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