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訊(王娜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 「很多家長過分強調孩子儘早認字的重要性,將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送去學習認字、寫字的學習班,不如讓孩子在家裡好好看圖畫童話書。」7月13日,中國分級閱讀長三角論壇隆重開幕,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周兢圍繞「閱讀——悅讀:早期兒童閱讀與讀寫成長之路」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認識兒童的「閱讀腦」
學前階段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非常重要的關鍵的時候,近年來關於「閱讀腦」的研究,普遍認為學前階段兒童的大腦可能沒有特定的某一個區域是 「閱讀腦」,它不是那種純粹的認字、寫字的運作,而是幾個不同的區域的聯合活動。學齡前兒童的閱讀學習的成長過程中,親情互動的家庭環境是兒童「閱讀腦」發育的重要條件。
要讓孩子從小閱讀圖畫書,就要由成人和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這是目前發現的幫助兒童「閱讀腦」成長的重要條件。因此,優秀的圖畫書,不僅可以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輸入的信息,也可以給孩子的大腦的發育提供非常好的滋養。
理解早期兒童的「閱讀眼」
人人都在強調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孩子儘快學會閱讀,在學前階段就給他們進行單純的文字教學,真的有意義的嗎?
漢字是一種圖像的文字,要考慮孩子的閱讀、學習,就必須要幫助孩子經歷的一種從圖像到文字的逐步發展過程。「閱讀眼,就是孩子怎麼樣從完全看圖像逐漸到關注、學習漢字,視覺解析和表現能力的發展過程。」
「很多家長讓孩子兩歲開始認漢字卡片,是一種徒勞。根據發展規律,孩子並未到達那個階段,倒不如讓孩子五歲以後開始逐步認知,那將會是一個自然而然地在閱讀過程中認字的過程,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早期閱讀中,與其讓孩子零散的孤立地去認字、不如讓孩子在閱讀圖畫書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形成文字的意識,更重要的是要帶孩子細緻地觀察和讀懂這些圖畫,要讓他們從中發現人物的表情、動作、背景,把它們串聯起來,可以理解童話書的內容。」
增強早期兒童的「閱讀耳」
孩子在學前階段形成的口頭語言、從聽覺途徑吸收到的所有的那些口語的形象,都能夠好地去支撐他學習書面語言。相比讓處於學前階段的孩子獨立閱讀,周兢更看好「陪伴聽讀」。除了家長們的「陪伴聽讀」,幼兒園老師帶領孩子一起聽讀且在過程中提問、講評,通過聆聽、講讀、討論都能切實地提升孩子們的「閱讀耳」。
培育早期兒童的「閱讀手」
很多小朋友在剛進幼兒園的時候,卻並不知道怎樣翻書。這提醒我們在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同時,也要幫助他們養成好的閱讀習慣。「這是在獲得閱讀眼、閱讀耳、閱讀腦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成為終身學習、終身閱讀的人的基礎之基礎。」
所以,要把培養兒童的閱讀手放在閱讀教育的第一位,因為孩子不是天生的閱讀者,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將使他們受益終生。此外,還需要打造無處不在的「閱讀手」的培育者、培育環境,周兢認為,在早期兒童的閱讀中,採用符合學前階段規律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真正快樂閱讀是最合理的,也是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文化副刊部編輯)